北京大学陆俭明现代汉语考研笔记(8)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2-25


      (1)他们都去。
      (2)你喜欢看电影吗?
      (3)爸爸回来了!
有时,一个词也能形成为一个句子。下面对话中的一问一答两个句子就都只由一个词形成的:
      (5)“谁?”
          “我。”
因此,就汉语来看,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词组或一个词加上一定的句调就是句子。

三、学习汉语语法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汉语没有英语.俄语中那样的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也没有日语中那种格助词,因此学习汉语语法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词的次序(简称”词序”)。在汉语中 ,词的次序不同,不但意思上有差别,而且语法结构关系也可能就不同。例如:
(1)    a.完全没有听懂
b.没有完全听懂
(2)    a.小王幸亏回来了,……
b.幸亏小王回来了,……
例(1)的a句和b句包含的词语相同,但由于“完全”和“没有”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思就很不一样――前者是说一点儿也没有听懂,后者是说听懂了一部分。例(2)a句和b句包含的词语也相同,但a句“幸亏”在主语“小王”之后,而b句“幸亏”在主语“小王”之前。这两句话由于“幸亏”位置的不同,所以意思上有差别。按a句的说法,后面出现的句子将指出避免了对于“小王”不利的事情;按b句的说法,后面出现的句子将指出在“小王”的作用下避免了一起不如意的事情。此外,大家在后面学习了语法以后,将会知道a句和b句在结构上也有所区别。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虚词。汉语中的虚词就是指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虚词在汉语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用不用虚词,用哪一个虚词,往往会对整个句子的结构和意义有着很大的影响。例如“他对小王很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他很了解小王”。如果把句子中的介词“对”(关于“介词”的概念见本章第二节)去掉,说成“他小王很了解”,句子的意思就变成“小王很了解他”了。二者意思正好相反。在结构上这两种说法也有很大区别(详见第九节“常用虚词选释”)。


第二节  需要给词分类

    一、为什么要给词分类?
大家在中学语文课上,在外语学习中,大概都接触过“词类”这个概念。“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所划分出来的词的类别。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给词分类呢?
我们知道,任何科学领域,在开展研究时,少不了的一道手续,就是要对所研究的对象,根据研究的目的与研究的需要,进行必要的分类。分类的重要性,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说明:“没有分类便没有科学。”我们研究、学习一种语言的语法时,也必须对这个语言里的词进行必要的分类,然后才有可能从大量语言事实中去总结归纳出语法规律来。我们现在要学习、研究现代汉语的组词造句规则,即语法,而现代汉语里的词有许许多多,为了有效地进行学习和研究,我们需要先给词分分类。
    那么我们划分词类得依据什么呢?对事物进行分类,分类的目的不同,所选取的分类依据也就会不一样。对于现代汉语里的词,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目的,选取不同的分类依据,进行不同的分类。例如,可以依据词的音节数目,把词分为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也可以依据词所包含的语素数目把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等等,等等。现在,我们是为了学习、研究语法而给词分类,所以对词进行分类时主要得依据词的语法功能,也就是词在造句中所起的作用。事实告诉我们,现代汉语里的许许多多的词,它们在造句中的作用并不都是一样的。请看下面三组词:
      A.  写、修理、了解
      B.  信、自行车、情况
      C.  刚、马上、很
如果我们要用这三组词进行组合的话,我们将会发现:
    A组词和B组词可以组合,大可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A组词在前B组词在后,构成支配关系。例如:
      写信    修理自行车    了解情况
另一种是B组词在前A组词在后,构成陈述关系。例如:
      信写(了)    自行车修理(了)    情况了解(了)
    A组词和C组词也可以组合,但只有一种情况,只能C组词在前,A组词在后,构成修饰关系。例如:
      刚写    马上修理    很了解
   (*写刚    *修理马上    *了解很)
    B组词和C组词则不能组合,下面的说法在汉语里都不合法:
      *信刚  *自行车马上    *情况很
      *刚信  *马上自行车    *很情况
可见,这三组词在造句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如果需要,我们就可以根据上面所讲的组合情况,把它们分为不同性质的A、B、C三个词类。而这样分类对我们学习、研究语法显然是会有好处的。由此我们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在语法学习和语法研究里所说的“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这样分出来的类,在意义上也会有某种共同性。至此,我们可以给词类下一个明确的定义: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所划分出来的词的类别。词类是客观存在的。
    根据词在造句中的作用给词分类,建立“词类”的概念,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利于我们在语法研究和语法教学中分析、描写、说明各种语法规则。如上面我们所举的三组词,如果明确地把它们分为三类,管A组词叫动词,B组词叫名词,C组词叫副词,我们描写“看书”“拿工具”这一类词组时就可以这样说:这些词组是表示支配关系的述宾词组,述语由动词充任,宾语由名词充任。(关于“述宾词组”的概念,见下文第三节)如果不建立词类的概念,描写起来就会很罗嗦、很麻烦了。
给词分类,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掌握各类词的语法特点,以便更准确地使用它们。下面这些病句(在句子头上标有 * 号,以便跟合乎语法的实例相区别,下同)都是由于不了解不同词类的词的语法性质而造成的:
  (1)*在整个记者招待会进行过程中,他健谈、机敏、聪慧、活力,留给人们的印
       象是,“不愧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报)
      (2)*我们永远记忆周总理同地质战士多少次促膝谈心的音容笑貌,永远记忆周总
           理同野外地质队员一起,徒步穿行在高山深谷的雄姿。(刊)
      (3)*看来我确实老了,不能思索,更不能情感了。(书)
      (4)*老人家很感触地说,这就是小柱儿的爷爷当年扛过的红缨枪。”
例(1)错把名词“活力”作形容词用了。“活力”是不能跟“健谈”、“机敏”、“聪慧”这些形容词并列来描写、说明人的。可以将“活力”改为“有活力”。例(2)的“记忆”是名词,它是不能带宾语的。例(3)“情感”也是名词,不能放在“能”后边。例(4)的“感触”也属名词,不能修饰动词“说”,宜改成“很感慨地说”。(关于“名词”、“动词”等概念,见下面各小节)如果我们有一些汉语词类方面的知识,就有助于避免上面这样的语法错误。
    可见,划分词类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二、汉语里的词可以分成哪些类?
根据词的语法功能,我们可以把现代汉语中的词分为以下十五类:
(一)    名词。如:“牛、书、学生、松树、友谊、现在、昆明”等。
(二)    动词。如:“读、修理、访问、认为、喜欢、是、成为、有、能、可以”等。
(三)形容词。如:“大、新、好、甜、干净、认真、踏实、仔细、伟大”等。
(四)状态词。如:“通红、雪白、红彤彤、白花花、黑咕隆咚、白不呲咧”等。
(五)区别词。如:“公、母、雌、雄、男、女、急性、慢性、巨型、微型、国营”等。
(六)数词。如:“一、二、三、四、十、百、千、万、亿、”和“第一、第二”等。
(七)量词。如:“个、条、件、双、堆、公尺、公里、公斤、点儿、些、次、天”等。
(八)代词。如:“ 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这、那、这样、谁、什么”等。
(九)副词。如:“很、更、就、才、也、都、只、不、已经、刚刚、简直”等。
(十)介词。如:“把、被、往、从、以、向、自从、对于、关于、按照、本着”等。
(十一)连词。如:“和、并、而、或、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因为、所以”等。
(十二)助词。如:“了1、着、过、的、似的、等等”等。
(十三)语气词。如:“啊1、吗、吧、呢、了2、罢了”等。
(十四)叹词。如:“啊2、噢、唉、哦、哼、呸、嗯、啊呀”等。
(十五)拟声词。如:“咝、嗞、叮当、当啷啷、叮呤呤呤”等。
为语法研究的需要,一般将这15类词归并为三大类:
一是实词,包括名词、代词、形容词、状态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以及代词。从语法上说,实词的主要特点是在造句中能充任主要句法成分,如主语、谓语、述语、中心语等。(关于主语、谓语、述语、中心语等概念,见本章第三节,下同)
二是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虚词,除了在意义上比较虚灵,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起某种语法作用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在造句中不能充任主要的句法成分(关于句法成分,见下面第三节)。
三是特类词,包括叹词和拟声词。
特类词在语法学习和研究中相对说来不如实词和虚词重要。下面只大略介绍一下实词和虚词的各个类。

三、名词
名词,从意义上看,都表示事物。所谓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例如:
  学生  老虎  桌子  报纸  水  汽油  空气  氧气……
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例如:
      思想  作风  规则  友谊  风格  品德  文学  艺术……
也可以指时间、处所、方位,例如:
      今天  去年  上午     刚才  星期一……
      上海  东京  王府井  西单  新街口……
      上面  下边  前头    后方  左  右  东  南  西  北  东北  西南……
一般将专门表示时间的名词称为“时间词”,将专门表示处所的名词称为“处所词”,将专门表示方位的名词称为“方位词”。
从语法功能上看,名词经常作主语、宾语,例如:
  孩子已经长大了    啤酒不买了    风格很高     [黑体的就是作主语的名词]
  我在看报纸        不买电视      增强信心     [黑体的就是作宾语的名词]
也常常带定语。例如:
      好孩子   干净衣服   绿油油的庄稼   冰凉的手  [黑体的就是带定语的名词]
汉语名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可以直接受另一个名词修饰,也可以直接修饰另一个名词,例如:
      中国孩子  日本啤酒  今天报纸  音乐电视       [黑体的就是带名词定语的名词]
      孩子家长  啤酒质量  报纸版面  电视节目       [黑体的就是作定语的名词]
名词一般不能作谓语,不能作状语或补语,也不能带宾语或补语;名词不能受“不”或“很”的修饰,我们既不能说“*不孩子”、“*不啤酒”、“*不报纸”、“*不电视”,也不能说“*很孩子”、“*很啤酒”、“*很报纸”、“*很电视”。

四、动词
从意义上看,动词表示行为动作。可以是具体的动作,例如:
  走  笑  吃  写……
可以是某种行为,例如:
      学习  研究  参观  分析……
可以是某种心理感觉活动,例如:
      想  考虑  爱  讨厌  觉得  认为  同意  反对……
可以是意愿,例如:
      愿意  能够  可以  应该……
一般将表示意愿的动词称为“能愿动词”(也有人称为“助动词”)。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也可以是一种存在变化,例如::
      有  是  在  变成  成为……
从语法功能上看,动词能作谓语,例如:
  我看  他吃  你喝  她喜欢            [黑体的就是作所说的句法成分的名词,下同]
能作述语,后面或能带宾语,或能带补语。例如:
      看书  吃生鱼片  喝啤酒  喜欢京剧  喜欢游泳
      看清楚  吃完  喝下去  喜欢得不得了
能受“不”的修饰。例如:
      不看  不吃  不喝  不喜欢      [黑体的就是受“不”修饰的动词]
汉语里的动词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作主语、宾语,例如:
      游泳有好处    抽烟不好   
      喜欢游泳      禁止抽烟       
有一部分动词能重叠,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A•A”(第二个音节读轻音),如“看看”、“想想”、“听听”、“走走”等;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ABAB”,如“研究研究”、“考虑考虑”、“商量商量”等。
一般根据能不能带宾语,将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两小类──能带宾语的是及物动词,如“看”(看书)、“吃”(吃面条)、“喜欢”(喜欢京剧)等;绝对不能带宾语的是不及物动词,如“游泳”、“合作”、“咳嗽”等。

五、形容词
从意义上看,形容词都表示事物的性质。
从语法功能上看,形容词最大的特点是,能受“很”的修饰,而在受“很”修饰的同时不能带宾语。例如“干净”能受“很”修饰(如“很干净”),但不能同时带宾语,不能说“*很干净衣服”,所以“干净”是形容词。有一些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如“喜欢”、“爱”等,也能受“很”修饰(如“很喜欢”、“很爱”),但同时能带宾语(如“很喜欢京剧”、“很爱他”),所以“喜欢”、“爱”等仍是动词,不是形容词。有一些词,如“团结”、“丰富”、“方便”等,能受“很”修饰(如“很团结”、“很丰富”、“很方便”),有时也能带宾语(如“团结多数人”、“丰富精神生活”、“方便顾客”),但不能同时既受“很”修饰又带宾语,我们不说“*很团结群众”、“*很丰富文娱生活”。像“团结”、“丰富”这些词,一般把它们看作形容词兼动词──当它们带宾语时是动词,其它场合都是形容词。
形容词也能作谓语。例如:
  个儿高  眼睛大  这苹果甜  那衣服干净  态度认真  
能带补语,例如:
      高极了  大得很  甜得不得了  干净极了  认真多了  
能作补语。例如:
      抬高  放大  变甜  洗得干净   看得认真           
一般都能受“不”的修饰。例如:
      不高  不大  不甜   不干净  不认真          
汉语里的形容词,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作主语、宾语。例如:
      虚心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虚伪不好   
      爱干净    喜欢安静    要虚心    以为好     
有一部分形容词能重叠,单音节形容词有两种重叠形式:如果重叠后不儿化,形式是“AA”(第二个音节念本调),如“好好”、“大大”、“高高”、“慢慢”等;如果重叠后儿化,形式是“AA儿”(第二个儿化音节念阴平),如“好好儿”、“大大儿”、“高高儿”、“慢慢儿”等。

六、状态词
状态词是指下面这样一些词:
  通红  雪白  喷香,    红彤彤  绿油油  湿淋淋,  黑咕隆咚  灰不溜秋,
  马里马虎  糊里糊涂,  干干净净  清清楚楚,通红通红  雪白雪白……
这些词从表面看,似乎跟形容词差不多,其实有很大的差别。我们不妨将形容词“香”、“干净”跟这类词的“喷香”、“干干净净”作一比较,就可以看出它们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异:
第一形容词“香”、“干净”能受“不”修饰,如“不香”、“不干净”;可是“喷香”、“干干净净”都不能受“不”的修饰,我们不说“*不喷香”、“*不干干净净”。
第二形容词“香”、“干净”能受“很”修饰,如“很香”、“很干净”;可是“喷香”、“干干净净”都不能受“很”的修饰,我们不说“*很喷香”、“*很干干净净”。
第三形容词“香”、“干净”能带补语,如“香极了”、“香得很”、“香得醉人”和“干净极了”、“干净得很”、“干净得一点儿灰尘都没有”;可是“喷香”、“干干净净”都不能带补语,我们不说“*喷香极了”、“喷香得很”、“喷香得醉人”和“*干干净净极了”、“干干净净得很”、“干干净净得一点儿灰尘都没有”。
    从所表示的意义看,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而这些词都表示事物的某种状态。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把这类词称为“状态词”。

七、区别词
区别词是指下面这样一类词:
  公    母    雌    雄    男    女    荤    素    阴    阳    金    银
  微型  巨型  急性  慢性  彩色  黑白  公共  私营  野生  切身  初等  ……
从语法功能上看,这类词只能直接修饰名词,或加结构助词“的”形成“的”字结构。例如:
      公山羊  母山羊  男宿舍  女宿舍  金项链  银手镯  微型电脑  私有财产
      公的    母的    男的    女的    金的    银的    微型的    私有的……
从所表示的意义来看,这类词大都表示事物的区别性特征。因此,现在都称之为“区别词”。

八、数词
数词,有基数词和序数词两小类。基数词表示数目的多少,如“一”、“三”、“十”等;序数词表示事物排列次序的先后。例如:“第一”、“第二”、“第四”、“第五十六”等。
汉语中最基本的基数词有以下一些:
一  二  两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O  半  [个数词]
十  百  千  万  亿  兆                          [位数词]
汉语中所有的数目都由这些基数词构成,不管是整数(如“十四”、“四十”)、分数(如“二分之一”)、小数(如“三点一四一六”)。
    序数词头上大都有“第”(如上面所举的“第一”、“第二”),也可以没有“第”,在形式上跟一个表示整数的基数词一样。例如:
      三年级(=第三个年级)、五层楼(=第五层楼)
      一百五十三号(=第一百五十三号)、公元一九九九年(=公元第一九九九年)

九、量词
量词用来表示计量单位。在汉语中,无论说明事物的数量、行为动作的数量、时间的数量,也无论说明事物的次序先后、行为动作次序的先后、时间的次序先后,一般都不能只用一个数词来表示,一定得用上一个表示数量单位的词,即本小节所要说的“量词”。例如:

相关话题/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