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笔记第172页《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2-01-12

用户: 188****8628
时间: 2022-01-12 13:22:15 来自: iPad (5th generation)

在“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的内容第172页备注了学习笔记
③18世纪启蒙运动尤其是19世纪初浪漫主义以降,因近代思想界对“主体性”的开掘和张扬,艺术创作主体的重要性得以彰显,艺术家无中生有的创造才能因之得以高扬,情感、想象和天才成为艺术家的身份标志,作家因此又被定位为“创造者”。 (2)主体即“旁观者”与“移情者” ①借康德审美非功利理论,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出心理距离说,主张艺术家应该是“旁观者”。 ②在类比和象征的基础上,德国心理学家里普斯提出“移情说”,认为艺术创作最重要的心理过程就是移情——“物本无情,我自移注”,艺术家因此被称为“移情者”。 ? 2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特殊的艺术生产者 (1)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指作家这种特殊的生产者即艺术创造者。必须指出的是,作家、诗人只有在艺术活动中处于对客体的主动、主导地位,进入自由自觉的创造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创造主体。 (2)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 文学创作主体往往同时参与了创作生产、审美体验、价值判断三个环节。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人以真的启示、善的教育,正是由于审美判断中内含着主体对生活的深刻认识。 (3)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
点击查看资料全文:
前往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用户188****8628正在学习的资料简介: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手机扫码阅读全文

第一编 导 论
 第1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详解
 第2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3章 文学作为活动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三编 文学创造
 第6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 文学创造过程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详解
第四编 文学作品
 第9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0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 叙事性作品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2章 抒情性作品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3章 文学风格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五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
 第14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14.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5章 文学接受过程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15.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6章 文学批评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16.3 考研真题详解



相关话题/文学理论 考研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