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笔记第767页《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2-01-12

用户: 188****8628
时间: 2022-01-12 13:21:00 来自: iPad (5th generation)

在“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的内容第767页备注了学习笔记
文学的客体是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这里的“自然”最初指的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 ①西方的观点 在西方文论史上,从古希腊至17世纪,从《荷马史诗》中经达·芬奇的“镜子说”再至布瓦洛《诗的艺术》(1674),因相关哲学理论,尤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创作主体常常被称界定为“模仿者”。模仿论的基本观点在于: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世界的模仿。 ②中国的观点 中国古代不但有艺术反映论思想,而且还自成传统、源远流长。 (2)客体即“情感”说 文学是人的内心世界的表现,文学客体即人的心灵,强调了文学创作的情感特征以及抒情的对象化机制。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文学客体即情感”说。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白居易《赠别》其二)等古诗句,充分显示了客体对象的情感化特征。 ①西方的观点 在西方文艺理论史上,“文学客体即情感”的盛行是在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兴起之时。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可以说是西方“情感说”文学观的宣言。浪漫主义理论家认为诗是作家思想情感的流露和表现,这就超越了文学是生活的模仿的观念。
点击查看资料全文:
前往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用户188****8628正在学习的资料简介: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手机扫码阅读全文

第一编 导 论
 第1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详解
 第2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3章 文学作为活动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三编 文学创造
 第6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 文学创造过程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详解
第四编 文学作品
 第9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0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 叙事性作品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2章 抒情性作品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3章 文学风格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五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
 第14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14.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5章 文学接受过程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15.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6章 文学批评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16.3 考研真题详解



相关话题/文学理论 考研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