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世界电影史考试复习考研参考资料(by闫立瑞)(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2-06


戈达尔
法国新浪潮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精疲力尽》。戈达尔的第一部长故事片。创造性地塑造了离经叛道的主人公形象,成为游离于社会之外的反英雄形象,一个“愤怒的青年”“垮掉的一代”的象征。无法用是非观判断,揭示意义是无意义的,表现“存在先于本质”的思维方式。
《狂人彼埃罗》,同样塑造了一个没有家庭根基,不停地在
社会之外漂泊行走的“反英雄”。创作特点:1,新颖的叙事技巧。打破传统叙事方式,把各种零散的素材相并列,以代替流
畅合理的叙事结构。2,力图使自己的叙述具有逻辑论证的力量,经常跳出情节来发表议论和解说。3,倡导新的电影欣赏心理,试图把观众的思维从画面引申开来,建立一种更为
积极的观察---联想---认知的自觉机构。4,对于敏感的社会意识形态问题有相当浓厚兴趣,拍出《中国姑娘》《周末》以讽刺资本主义社会。5,开创了反英雄的人物类型,被后来的公路片、警匪片、黑色片借鉴。如《邦尼和克莱德》。
阿伦 .雷乃
“左岸派”的代表人物。与特吕弗和戈达尔并列为法国新浪潮的三剑客。纪录片:《格尔尼卡》:源于毕加索的名画,表现西班牙内战时期遭法西斯轰炸时间凝固的村
庄。深刻体会了毕加索的创作意图,将巨幅分成几个局部来逐一检视,将时间复活。体现了“电影时间”的情有独钟。
《夜与雾》:对战争的纳粹集中营暴行和战争结束后十年废弃的集中营遗址进行对比,再次将注意力集中到时间与记忆上,体现出建设性的忘却。夜代表绝望无助和道德沦丧,雾代表不确定和矛盾混乱。
故事片:
主题:“记忆与时间”。建设性的忘却。
《广岛之恋》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法国女演员与一个日本建筑师在广岛邂逅产生的一段爱情故事,影

片越过时间和空间的界限,通过两人的回忆,深刻地刻画了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和欧洲给人
们留下的创伤。
体现了时间与记忆的矛盾:向陌生人坦白封尘多年的记忆,记忆中的隐私是否会受到
歪曲和损毁。
影片在主题和结构上做出了诗话意识流的处理,具有“作家电影”印记。影片时空一体的超然性、普鲁斯特式对记忆的强调及结合性爱和世界大战的手法极具特点。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一部形式主义和虚幻主义的电影。有“艺术电影典范”之称。没有真实的人物、身份和背景。
讲述了男人 X说服女人 A一年前他们曾经相遇,A开始怀疑自己的记忆的故事。“真实”属性是影片真正的核心。
充满了时间感、空间感和偶然巧合感。整个结构是一个饱含逻辑、时间和空间的戏剧,但它的逻辑和时空却没有赋予观众一个单一和完整的故事作为赢得这场游戏的奖赏。着意表现外在形态的混乱和矛盾,正是要强化对内在世界的作用,将影片的中心集中到体现人类思维的活动情形上来。
《莫瑞尔》
采取完整的时序安排,每一个场景都有精确的日期,观众看到的是人物在特定时段的特定时刻日常生活状态及遭遇。淡化了人物的背景和过去。仅存在“现在时”。采取实景拍摄并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有纪录片意味,但考究的镜头又赋予影片诗意散文。
此外,还有《战争结束了》(用闪前镜头预述主角对未来的预测)和《我爱,我爱》(陷入回忆的主人公为回到现在而痛苦挣扎)。《普罗旺斯》(人类固有的侵略性和人们对它的反映)《我的美国舅舅》(乌托邦、教育和想象,成人和孩童,爱的侵略性)。
费里尼
1920-1993年,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著名导演。
重要作品:
《道路》情绪忧郁,自然主义。写的是一个粗暴的江湖杂耍大力士和一个头脑简单的流浪女人之间的悲惨遭遇。对新现实主义的继承和超越,他在试图避免用过于真实、过于简单的新现实主义传统人物来表现他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
《卡比里亚之夜》这部电影描述了一位处于社会底层的妓女,受尽了嘲弄、蔑视、侮辱和欺骗。影片结尾女主人公寻找希望的、向观众回望的镜头尤其著名。
《8.》1963:该电影通过一个隐喻性的“故事”,探索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和苦苦挣扎。大量借鉴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技巧。象征、闪回、幻想和梦噫大量穿插在电影里,使观众能深入地看到主人公的内心状态:儿时的回忆与自己的幻想,各个段落以超现实的方式拼贴组合,似真似幻,难以区分。回忆、回忆幻觉、想象以及梦境与现实的片断交织在一起,表现了一个“处于混乱中的灵魂”。荒诞的场景让影迷们为费里尼疯狂大胆地,甚至“无耻”的暴露自己的内心活动而深深折服。
在剪辑上的时空跳跃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即被人们称作“意识流”的风格。成功运用了“套层结构”。两条心理线不断穿插呼应。
孤独三部曲《骗子》《她在黑夜中》《道路》
特点
诗意和梦境:以一种反显示、甚至怪诞的精神来在电影里呈现出真实的世界,表现
孤独和隔离感。
自传痕迹:费里尼小时候钟意木偶和马戏,自《杂技之光》开始,费里尼把他自己的片场布置成非常马戏团化,时而搭棚子时而拆棚子,处于无休止地混乱状态。
新格局:用一种适应现代现实关系及其生活观念的方式来讲述电影故事,走向非理性、反情节而重情态、重情境和心理描写的新格局。
对电影语言的贡献:费里尼放弃了电影语言的格式,成功的运用意识流的暗示让观众觉得前所未有的投入感。从《8.》开始,意识流和象征手法成为费里尼电影的重要手段。追随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片段,我们像穿行过一座丰妙的游乐场,在时而风趣、时而滔滔不绝论述中接近一颗童稚而高远的心灵。
安东尼奥尼。
安东尼奥尼曾是 40年代兴起的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的先驱,他以新颖独特的风格和极富现代感的思想内涵为他赢得了世界性声誉。
作品:
《奇遇》:安东尼奥尼把中产阶级普通人物的心理作为关注对象,甚至是唯一的对象。从此完全打破传统线性故事叙述手法,改以追随主要人物的心理及情绪发展,来铺陈故事及探讨问题。现代人的矛盾心理状态在影片著名的结尾中,得以象征性的表现出来:男女主人公被向摄影机和观众,面对苍茫的大海,左边是海中的火山,右边是冰冷厚实的混凝土墙壁。在这一时刻,观众和主人公一起面对着现代社会和爱情中的复杂矛盾。
《中国》,在中国文革期间拍摄,表现了羞羞答答地向外部世界开放的社会转型期所作出的敏锐描绘。被当时的中国政府批判。
“奇遇”三部曲和《红色沙漠》等,以熟练的外科医生没有偏见的精确性和优雅操作,一个厌倦却有警觉的验尸官解剖尸体的方式来评估意大利中上层生活价值。性冲动主导着他的影片,“性”在他的电影世界里源于一种交流的欲望,但却往往演变成一种侵略和令人生厌的习惯。性爱的行动和价值快感似乎无法实现也无法想象。
《放大》,摄影师在底片上发现一次谋杀,回到案发现场彻夜狂欢之后,底片失踪,摄影师和观众一同坠入雾里。摄影师生活在一个表象和本质不符的环境里,真实本身是无常的,因“利益视点”改变,爱情场景变成了谋杀场景。观众的投入有赖于其“假设和感知过程”的观念,将观众引入双重的谜语之中,第一是经常变换角色的主人公的身份认证,第二是通过主人公放大揭露的谋杀的真相和后果。以进行更为不确定的发展。感知、理解和行动依赖于无数的主观和社会因素。摄影师无法采取一个清晰的反映措施。影片结束在一场谜一样的想象化网球比赛中。观众在不断试图解谜,观影经验由传统是转换为现代主义的。
特点
1.在电影剧本中通过人物的行为来分析哲学观念。通过人与社会的敌对和不信任反映人精神的“绝对烦恼”。
2.
复杂的、很长的、缓慢移动的摄影,很少依靠特写镜头或其他“电影”技巧。

3.
通常是缓慢的速度使观念和事件有可能在很长的银幕时间内逐渐展现出来。

4.
运用简短的、近乎电报式的对白,并常常被长时间的沉默所打断。

5.
高度抑制的表演;安东尼奥尼倾向于限制他的演员,使他们保持沉默,迫使他们


用最少的外部效果来表现内部冲突和态度。
6.完全打破传统线性的故事叙述手法,改以追随主要人物的心理及情绪发展,来铺
陈故事及探讨问题。叙事结构十分松散。7,所有结局都是开放性的,并由不稳定的道德启蒙代替了叙事性的结尾。
伯格曼
英格玛·伯格曼,自 50年代登上影坛以来,以简约的影像风格、沉郁的理性精神和对生与死、灵与肉、精神与存在等一系列问题的探索,成为世界影坛上为数不多的将电影纳入严肃哲学话题的人物之一。伯格曼所奠定的瑞典电影的理性精神和 60年代瑞典新电影的写实风格殊途同归,并且极大影响了法国新浪潮电影。
起步:40年代
成熟:50年代,跻身于世界著名导演的行列。《夏夜的微笑》获得国际声誉,是一部莫扎特式的,四平八稳的喜剧将高傲的冷嘲热讽和幸福爱情的转瞬即逝融合在一起。《第七封印》《野草莓》《处女泉》(60年)三部可以算作战后欧洲艺术电影的缩影。
60-70年代:灵魂的世界。注重人物的心理,热衷于探讨灵魂问题;视点更加散漫、情绪,远离了线性叙事。隐喻、象征的手法探讨孤独痛苦。多采用室内心理剧的结构形式。如黯淡和孤寂三部曲《穿过黑暗的玻璃》《冬日之光》《沉默》。
80年代以后:漏税的新闻 5年之后,伯格曼终于回到祖国来完成他的告别之作,这就是《芬尼和亚历山大》,造价昂贵、色彩绚烂的家世传奇写尽了众生百态,离合悲欢。
特点:
宗教主题:既怀疑上帝的存在,也不愿否认上帝的存在,这种矛盾表现在电影力就成了痛苦的追问,永远没有答案。
生与死、善与恶的关系:作品种往往都有一个残疾角色或垂死的人,是人们内心疾病的外现,人们丧失了爱和被爱的能力,失去了信仰和方向。
梦与现实:梦和现实的交织构成他作品的一贯风格。
人类的孤独和痛苦:显示自我封闭的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彼此剥离,鼓励观众辨析符号,把影片保持在一个没有最后解决的模棱两可性的水准上。是艺术电影生成艺术无法提供任何终极真理的基本原则的体现。在伯格曼看来,爱是唯一能够拯救人类的力量,但是爱的匮乏是人类在文明过程中付出的代价。
塔尔科夫斯基苏联新一代电影导演中的代表人物。
影像特点:极端长镜头和令人难以忘怀的美丽影像。基督教人文精神和形而上哲学:表达人类对于理想的渴望,并突出一种自我奉献的精神,这是塔尔科夫斯基一贯的企图。塔尔科夫斯基认为:信仰是唯一可以使人得救的方法艺术真实:塔尔科夫斯基在解释“真实”的时候说:“一部作品要真正忠实于人生,必须于精确描述事件的同时又忠实传达了感情。”“场面调度观念”:导演在调度场面的时候,究竟应该如何做才能使得整部影片不会落得造作和虚假?关键是要观察生命本身,而非透过一
些为了表演和银幕表现才营造出来虚伪空洞的陈词滥调。
“时间”的主题:如果说在塔尔科夫斯基的电影中寻找一个主题的话,那么只有时间。他是深入思考时间问题的伟大导师,“导演工作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可以将它定义为雕刻时光。”塔尔科夫斯基终生迷恋的最为集中的主题就是时间。电影创作者从庞大、坚实的生活实践所组成的‘大块时光’中,将它不需要的部分切除、抛弃,只留下成品的组成元素,确保影像完整性之元素。”塔尔科夫斯基认为人们看电影的目的就是为了时间:为了已经流逝、消耗,或者尚未拥有的时间。他去看电影是为了获得人生经验;没有任何艺术像电影这般拓展、强化并且凝聚一个人的经验——不只强化它而且延伸它,极具意义地加以延伸。这就是电影的力量所在,与明星、故事情节和娱乐度毫不相干。诗意:塔尔科夫斯基偏爱的是那种“外表看似沉滞,内里却充满了爆炸性情感的人”。也许是由于父亲是诗人的缘故,塔尔科夫斯基对诗这一艺术形式似乎情有独钟。他追求一种开放人的思考逻辑来组合电影素材。他以诗的推理过程,让观者能够自主、切身地感受出一种流动的逻辑。“当我谈论诗的时候,我并不把它视为一种类型,诗是一种对世界的了解,一种叙述现实的特殊方式。所以诗是一种生命的哲学指南。”乡愁:塔尔科夫斯基将个人的怀乡情绪与俄罗斯辽阔的大地、人类的精神与现实处境统一在一起。塔氏电影中“根”的主题与他后来漂泊在西方有关。代表作:《伊万的童年》《安德烈·鲁勃廖夫》《乡愁》
基耶斯洛夫斯基
生平:(1941-1996)
出生于波兰,早年颠沛流离,在 24岁时进入洛兹电影学校就读。60-70年代,主要拍摄记录片,如《照片》等。80年代,以故事片《影迷》获得莫斯科国际影展大奖,开始以导演身份被世界认可。88年的《十诫》大获成功后,创作重心转向法国,拍摄了在法国的第一部影片《维罗尼亚的双重生活》。故事中,分别身在法国与波兰的姑娘,却能够找寻到生命轨迹的重合点。从尖锐滑向温情,从表象走入内心。此时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已经将电影创作的方向做了彻底的改变。原先纪录片中的政治概念已经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对人作为一个个体在自由生活中所遇到的困惑与挣扎进行关注。而这种人文的怀念,在之后的红白蓝三部曲(《红》《白》《蓝》)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1993年-1994年基耶斯洛夫斯基用法国国旗的三种颜色,诠释了自由、平等、博爱这些够成生命整体重要的情感因素。拍摄了影片《红》《白》《蓝》。
特点:哲学:他所关注并终生探讨的是个体的精神世界。他更接近于运用电影语言讲述个人存在状态的哲人,因而被称为“深紫色的叙事思想家”。
神秘主义: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哲学观念无疑受到柏拉图神秘主义相当的感染。波兰深厚的天主教传统也对他很大影响。基耶斯洛夫斯基热衷于展示冥冥之中摆布人生的力量,制造突如其来的命运轨迹转折。他自己也称《两生花》为“讲的全是非理性的东西”。从《十诫》系列起,他的不同作品中的角色们就互相印证,彼此旁观,产生一种共时性。在完结篇式的《蓝白红三部曲》之《红》结尾,三部曲中的人物更是集体出现于一条沉船上。他通过这种方式将系列作品编织成了内在呼应的体系,也表达了他的世界观。
前期纪录片风格-后期表现主义:基耶斯洛夫斯基创作早期注重展示生活细节的原生状态。但自《十诫》开始,在色彩上呈现出表现主义倾向的巨变。一方面有
技术和资金水平提升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标志着他的美学观念的进一步成熟,并足以进入大师行列。道德焦虑:所谓的道德焦虑,简单地说:是对自身的道德困境的反省追问,在痛苦的怀疑和忧虑中,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到自己的人性的脆弱本质。
大欧洲: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心中一定还有个更大范围的欧洲概念,所以他在“蓝白红三部曲”之《蓝》中设计了献给欧洲联盟的交响乐,也是他向观众传播自己的欧洲一体化观念。可以说,后期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已经具有了强烈的欧洲必将走向联合的观念。
安哲洛普罗斯
早年:童年在二战期间度过,经历人生悲惨,曾陪着母亲在尸体堆里寻找父亲。18岁服役进入部队。内战结束后,他把各种悲痛压在心底,通过关系安哲进入雅典的一所学校进修法律。战后,雅典有一家专演警匪片的影院,安哲罗普洛斯在那里看到了戈达尔的《精疲
力竭》。他突然发现电影给人们精神上的鼓舞更加强大,于是他决定放弃法律。入门:(60年代)就读于电影高等教育学院。师从著名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但在导演课上,他
提出的坚持的 360度摇摄方法离经叛道激起了导演课教师的强烈不满。因此被逐出校门。他认为沟口健二和安东尼奥在导戏方面带给他的重要影响尼。1965年开始正式拍摄他的第一部作品《福尔曼故事》,虽然未完成,但却成为他
导演生涯的起点。成名:(70年代)1970年拍摄第一部长片《重建》Reconstruction,奠定导演地位。1975年《流浪艺人》被誉为希腊影史第一部极具野心描述希腊社会的影片,并列
为当代影史中的经典之作。1977年《猎人》The Hunters的推出,更加建立了他独特的主题和风格,如沉重的
历史、权力的剖析、布拉格式的戏剧性,突显个人在群体中的渺小。成熟:(80年代至今)《亚历山大大帝》、《塞瑟岛之旅》、《永远的一天》、《希腊首部曲:悲伤草原》
等。《雾中风景》Landscape in the Mist以罕见的优美与深刻的内涵,再次赢得了欧
洲电影最高奖——费利克斯奖。特点:长镜头:安哲罗普洛斯用他标签式的“风景中的人物”的长镜头(从来不在摄影棚
里拍摄),摄影机游动地探询着人的居所的历史与归属,渐渐地试图进入“一个人”的灵魂居住。一个镜头甚至可长达十多分钟,而且他并非偶一为之,比如在长达足足三小时的《尤里西斯生命之旅》中,全片便只有八十多个镜头左右。
间离效果:安哲罗普洛斯的长镜头调度很多时候并是不随着人物的走位而移动的,它会自行对着场景做 360o的摇移运动,我们恍然与影片分处两个空间,这种离间的效果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潺潺的韵律透过影像缓缓流出,在隔若几世的空间中,我们似乎在吟诵复古而凝练的诗韵。这种离间效果并不止于此,长镜头模棱两可的视觉效果让我们深刻的感觉到了如影随形的哲学气息,安哲罗普洛斯曾说过:“长镜头的好处就在于你每次观赏它,都能从里面提炼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也许正是这种暧昧,让影片处处蕴含着难以理清的头绪,它们错综交错,为我们展现出思辨的火花与魅力。
阿巴斯
伊朗著名导演。1940年出生于黑德兰。被认为是“90年代世界影坛出现的最重要的电影导演”。戈达尔在戛纳电影节宣称:“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阿巴斯。”
总体风格:运用纪录电影手法捕捉生活的原初状态,同时打破现实与幻象的界限;偏爱表现儿童题材,拒绝使用职业演员;重复表现同一题材,反复挖掘同一主题;仔细推敲人物对话,采用开放式的结构和结尾;情节发展乃至拍摄过程的不确定性等等。阿巴斯的电影是高度个人化的,具有典型的“作者电影”特征,他经常身兼制片、编剧、导演和剪辑于一身,影片的制作成本相对低廉。他独到的艺术手法丰富了当代电影语言,引起了人们的电影观念的重新思考。
“问题与回答”:在阿巴斯的电影中,“问题与回答”的格式获得了近乎礼拜仪式般的崇高地位。在《哪里是我朋友家》中,一个小男孩向遇到的每个人反复询问他朋友的家在哪里,他有时得到了有用的回答,有时得不到。在《生命的继续》中,一个电影导演穿越遭到地震毁灭的地方,寻找从前导演的影片中的小演员,由于地震后道路遭到严重破坏,他不得不饶道而行,时常停下来询问此刻自己身处何地,要去何方:“我在哪里?这是哪里?我要去哪里?”阿巴斯把这些问题的意义延伸到了剧情之外,将个人的问题与社会、道德、哲学问题统一起来,强调了这些问题的普遍性。阿巴斯影片中的问题往往没有确切答案,即使有答案也没得到终极肯定。阿巴斯的问题是影片中的人物提给自己的,是人物之间相互提的,是提给观众的,也是提给电影理论家的,电影理论工作者认为阿巴斯的电影与其说是艺术电影不如说更接近先锋电影,它的叙事、摄影和处理电影现实的方式更容易让人将它们与电影理论发生关联,但是又跟人们所期待的任何美学或分析框架相对立。
镜头语言:阿巴斯喜欢使用场面一段落镜头,反对过分切场景,反对过多使用特写镜头。认为要以尊重观众为原则采用合适的近景镜头,能让观众自己选择感动他们的事物。
重视观众:阿巴斯非常重视观众问题,在许多场合发表过有关见解。总的说来,他喜欢让观众参与到自己电影创作中来,认为电影既属于导演也属于观众,反对“完美无缺的电影”,反对“将感情当作人质”的电影。
跨文化:影片讲述的是具有伊朗本土特色的故事,同时熔铸了具有强烈东方色彩的哲学思考,赋予了影片诗一般的意境,波斯哲学家和诗人以及当代伊朗诗人的作品都成为阿巴斯电影创作的重要参照。阿巴斯的影片表现的是东方题材,对西方来说就具有强烈的异国情调。另一方面,他的影片又具有足够的西洋味道一般来说,阿巴斯很少在影片中使用音乐,而这不多的音乐中又有不少是西洋音乐,阿巴斯没有因为缺少“纯粹”的伊朗特点而影响他成为“伟大的伊朗导演”,跨文化的特点只会增强他的影片的国际性。阿巴斯没有拘泥于题材、故事、拍摄地点之类的具体细节因素,而是以这些因素为载体致力于表达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恐惧、友谊、生命、死亡等具有普遍性的主题,不断地重复地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黑泽明二十世纪日本导演,被誉为“黑泽天皇。”
代表作:
《罗生门》:运用纯电影化的手法揭示了真理的相对性和主观性。而每一个人物见证的相对真实性又必须观众来作出判断。
由画框中的画框,括号中的括号的类似几何式的结构形成的。罗生门废墟和古典式法庭作为弄清事件真相的两个画框,而对于事件本身的描述则通过相互矛盾、对立和冲突的四个不同的版本组成。在展示事件叙事时空中,曾用了多种摄影机的布局,多种视听风格。移动摄影尤其经典。摄影机的移动,被摄物体的移动,自然光线投射在移动物体上的变化,人物在运动中不时出现大远景、特写、中景等视觉角度,在剪辑上形成内在运动的效果。
运用不同风格形式塑造人物。在多襄丸的叙述中,强调运动效果,表现强盗夸张、浪漫、幼稚的心理。在真砂的叙述中,以反角度镜头揭示一个女性内心的虚弱和恐慌。在武士的叙述中,则在森林中的武弘和法庭上的巫女做一切换,并在声音上做对未处理。乔夫的叙述中,由于不是当事者,运用客观角度。
机位运动中,罗生门前多运动镜头,法庭内多固定镜头。构图上注重人物心理状态。形式与内容统一。
代表作还有《七武士》《姿三四郎》《乱》《七个梦》等。
特点:
悲剧感:自信和强硬贯穿黑泽明的艺术生涯,但同时,孤独和疯狂也在他的人生和作品中时常出现。
令人敬畏的大自然:由于经历过关东大地震,自然肆虐成为以后许多黑泽明影片的主题。这种肆虐的自然还起到烘托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这种雄浑苍劲的质朴的美“同企图用单纯线条的力量表现超自然的伟大力量的某种日本美术传统,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
可悲的人性:他的片子深刻地刻画出人性的弱点、残酷甚至狰狞(虽然在不多的场合下也偶尔显露一下人性的光辉)。黑泽明的片子充斥着欲望的张力,人物往往被内心中无法了解的疯狂所驱使并毁灭,表现敏感而激烈。主观情绪得到无休止地放大,最后又全部归结为破坏和毁灭。
残酷的境遇:黑泽明式的战争,人物不多,武器简陋,场景粗糙,但却是关乎道义,关乎生死存亡的残酷战争。
孤独的英雄:人物完全按照自我的意志行事,可以为之抛却生死。他们往往是孤独的,有近乎顽固的理想信念的支撑。黑泽明忽略了社会体制本身就是强权,会彰显恶势力,并削弱英雄的努力。英雄最后不仅在道德上、也在能力上,必须彻底的完人化、神话化,否则无法改变大局。
从 1970年起,电影方向出现非常重大的转折,意志力、决断,都在剧情中自身证明为荒谬。不仅英雄定义改写,过去电影始终暗藏的积极结尾也转为悲凉、甚至是荒谬。他笔下人物越来越多“避世无欲、随遇而安”的禅意,也刻意著力刻划积极入世的英雄的无力与悲凉。
能乐:常常运用“能乐”的风格化表演,达到了力量与优雅的结合。
绘画:黑泽明影片的民族化风格还体现在日本传统美术的影响上。他有意让影片的服装、美工、造型更接近于美术作品。将画面的角落留成空白,人物盯着虚无的空间,这与中国和日本的古代风景画中人物的传统姿势相同。
故事:基本都是自己编剧或改编。曾多次以日本背景诠释西方故事。
法斯宾德 http://baike.baidu.com/view/143009.htm?func=retitle
作品:
1969《爱比死更冷》
1970《当心圣妓》(神圣的妓女) 1970《四季商人》
1972《裴特拉的苦泪》
1973《恐惧吞噬心灵》
1974《寂寞芳心》(冯塔纳的艾菲 ·布里斯特)《狐及其友》(自由武卫)
1975《屈丝特婆婆上天堂》(卡然婆婆上天堂)《畏惧与恐惧》
1976《中国轮盘赌》

相关话题/电影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上海大学2018年电影史与电影理论考研初试大纲
    考试科目:643电影史与电影理论一、复习要求:要求考生熟悉电影艺术的基础历史与基本理论,能运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当下电影创作、电影理论新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并能记住一些基本知识点。二、主要复习内容:1、了解早期电影艺术理论的主要观点,代表性人物,以及如何在与其他传统艺术门类的比较中确立电影艺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7-09-17
  • 考研复习 中外电影史最终重点汇总
    中国电影史 第一章 电影拓荒期 第一节 中国电影的诞生 电影在中国放映的第一次记录: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主人徐凌云西洋影戏。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任庆泰主持拍摄,谭鑫培主演了第一部无声影片《定军山》。 1913年,郑正秋编剧、张石川联合导演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 1921年,第一部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4-25
  • 2018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11电影史与电影理论考研全套资料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93860.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6种电子书、3个文件资料。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 [3D电子书]全国名校影视艺术理论考研真题汇编(含北大、中传等)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10
  • 2018年河北科技大学影视学院710电影史[专业硕士]考研全套资料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91268.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6种电子书、3个文件资料。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 [3D电子书]全国名校影视艺术理论考研真题汇编(含北大、中传等)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9
  • 2018年武汉大学艺术学系854中外电影史专题考研全套资料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91334.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6种电子书、3个文件资料。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 [3D电子书]全国名校影视艺术理论考研真题汇编(含北大、中传等)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8
  • 2018年武汉大学艺术学系855中外戏剧、电影史专题[专业硕士]考研全套资料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91342.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6种电子书、3个文件资料。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 [3D电子书]全国名校影视艺术理论考研真题汇编(含北大、中传等)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8
  • 2018年山东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781电影史考研全套资料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91307.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6种电子书、3个文件资料。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 [3D电子书]全国名校影视艺术理论考研真题汇编(含北大、中传等)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8
  • 2018年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631中外电影史考研全套资料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91355.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6种电子书、3个文件资料。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 [3D电子书]全国名校影视艺术理论考研真题汇编(含北大、中传等)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7
  •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83281.html封面内容简介目录引论 电影史和做电影史的方法第1章 电影的发明与初期发展:1880年代~1904年 1.1 复习笔记 1.2 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电影的国际化进展:1905~1912 2.1 复习笔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4
  •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84060.html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一、填空题 二、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 五、论述题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第1章 电影的发明与初期发展:1880年代~1904年 第2章 电影的国际化进展:190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4
  • 中外电影史考研复习脉络
    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指导 中国电影史部分分为:大陆、台湾、香港 大陆: 1、三四十年代黄金时期、左翼电影、战后电影; 2、十七年电影; 3、78年以后至今,新时期电影。 香港: 1、五十年代邵氏电影的崛起;六十年代香港类型电影的发展; 2、78年~80年新浪潮以后,徐克、许鞍华等人的崛起;吴宇森的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1-29
  • 中国电影史大题答案 考研复习必备
    1、中国第一部国产电影是什么?它是在哪一年拍摄的?谈谈你对草创时期中国电影的印象。 中国电影史上,中国人自己摄制影片最早是在1905年秋天拍摄的《定军山》,是由北京 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字景丰)拍摄的。内容取自三国故事,讲的是智勇双全的 蜀将黄忠老当益壮、屡建战功的动人故事,影片遴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08
  •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84060.html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一、填空题  二、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  五、论述题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第1章 电影的发明与初期发展:1880年代~1904年  第2章 电影的国际化进展:1905~1912  第3章 民族电影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04
  •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83281.html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引论 电影史和做电影史的方法 第1章 电影的发明与初期发展:1880年代~1904年  1.1 复习笔记  1.2 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2章 电影的国际化进展:1905~1912  2.1 复习笔记  2.2 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 民族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04
  • 钟大丰《中国电影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54792.html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1章 影戏中国电影的奠基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30年代电影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战时与战后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