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历年社会学考研真题及答案(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1-17


简述问卷的基本结构及其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1)标题及标题说明
标题说明是调查者向被调查者写的简短信,主要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选择方法以及填答说明等,一般放在问卷的开头。
(2)调查内容
问卷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各类问题,问题的回答方式及其指导语,这是调查问卷的主体,也是问卷设计的主要内容。
问卷中的问答题,从形式上看,可分为开放式、封闭式和混合型三大类。开放式问答题只提问题,不给具体答案,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作答。封闭式问答题则既提问题,又给出若干答案,被调查中只需在选中的答案中打“√”即可。混合型问答题,又称半封闭型问答题,是在采用封闭型问答题的同时,最后再附上一项开放式问题。
至于指导语,也就是填答说明,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填答问题的各种解释和说明。
(3)结束语
结束语一般放在问卷的最后面,用来简短地对被调查者的合作表示感谢,也可征询一下被调查者对问卷设计和问卷调查本身的看法和感受。

论述
怎样确定两种社会现象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请举例加以说明‘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两者的差别并谈谈你对这两种研究方法的认识
因果关系:一种社会现象的变化引起了另一种社会现象的变化,表明这两种社会现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我们常用不对称关系界定因果关系:导致、反之不然。
(一) 休谟的因果分析标准
休谟通常被认为是近现代对于因果关系有着重要贡献的哲学家(休谟,1980/1739) 。大体来讲,休谟关于因果关系的论述包含时间上的先后、经验上的相邻以及恒常的关联(constant conjunction) 。这构成了因果关系的要素。
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可以通过操控给出特定的起因(特定的变量值) ,从而得出特定的结果。因此,发现因果关系的过程变成了一种行为的过程:通过控制一个因素来观察是否能够导致另一个结果,我们就可以区分因果关系与不含因果关系的联系。

与“若A 出现, Z 则必然发生”的论断相比,更为常见的却是, “若A 出现, Z 发生的概率增加了”。
首先,两种方法所依赖的哲学体系有所不同。作为定量研究,其对象是客观的、独立于研究者之外的某种客观存在物;而作为定性研究,其研究对象与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研究对象被研究者赋予主观色彩,成为研究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定量研究者认为,其研究对象可以像解剖麻雀一样被分成几个部分,通过这些组成部分的观察可以获得整体的认识。而定性研究者则认为,研究对象是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因而他们检视的是全部和整个过程。
第二,两种研究方法在对人本身的认识上有所差异。量化研究者认为,所有人基本上都是相似的;而定性研究者则强调人的个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进而认为很难将人类简单地划归为几个类别。
第三,定量研究者的目的在于发现人类行为的一般规律,并对各种环境中的事物作出带有普遍性的解释;与此相反,定性研究则试图对特定情况或事物作特别的解释。换言之,定量研究致力于拓展广度,而定性研究则试图发掘深度。

计算题
下表是家庭凝聚力与家同类型关系的统计数据,请计算卡方的值
家庭类型/凝聚力     核心家庭   扩大家庭
高            25         12
中             10        10
低             5          8


2006
社会学理论
价值中立(&)
社会几何学
在齐美尔看来,“形式”可以使我们具有某种客观性内容。例如:它能够是我们从一向被认为是主管任意的、一次性的历史事件中发现这种事件背后所影藏的统一性结构或者叫做客观性结构。“形式”可以使世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他认为,“形式”为多样而散乱的客观世界提供了统一性。因此,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一门几何学,叫做“社会几何学”。
情感能量(柯林斯)
互动的产生在于个体运用它们各自的文化资本和情感能量彼此交通,即这种交谈涉及资本和能量的投入。二情感能量才互动的真正驱动了。人们发展积极情感是最有价值最有价值的,人们可能通过参与这些互动仪式来增强这种积极情感,从而有这种仪式在发出一种共同的关注焦点,一种共同情绪。并形成群体的情感共鸣并根据道德规范将他们符号化。
社会角色&
社会交往
社会交往,简称“社交”,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个体之间相互往来,进行物质、精神交流的社会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把社会交往划分为:个体交往与群体交往;直接交往与间接交往;竞争、合作、冲突、调适等。

文化堕距
亦称文化滞后,该理论又没过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他认为,有相互依赖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各部分变迁的速度是不一致的,有的部分变化快,有的部分变化慢,结果会造成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差距、错位,由此造成社会问题。该理论认为,一般说来,总是“物质文化”闲鱼“费物质文化”发生变迁,物质文化的变迁速度快于非物质文化,两者不同步,于是就会产生差距。
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
根据无极物分子之间所存在的联系,涂尔干将出现在不发达和古代社会中的那种团结成为机械团结。他的社会的法律特征是压制性制裁,这种法律表现为了集体意识的力量,其任务是严惩那些破坏了风俗习惯和法律的个人。
每个人都按照社会分工执行这某种专门的职能,涂尔干吧这种社会中所出现新的团结形式成为有机团结,有机团结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方式。
分化与整合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是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而划分的群体种类,正式群体指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有既定的目标,有固定的编制和群体规范,成员占据特定的地位并扮演一定的角色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指以个人好恶兴趣等为基础自发形成,无固定目标,无成员间的地位及角色关系的群体。
水平流动与垂直流动&
帕森斯的单元行动理论
帕森斯提出了一种关于社会行动的概念构架,成为“手段——目的”框架。用来说明这一框架的基本概念,成为“单元行动”。每一个单元行动包括下列要是:(1)行动者:是指作为行动全套的个人(2)目的:行动者做药达到的未来目的(3)情景:是目标实现的环境因素,又分为行动的条件和手段,其中前者是不可控的,后者是可控的(4)规范限定:涉及思想观念行为取向等,这些都制约着描的确定和实现目标中手段的选择。
简述艾默生的社会圈理论‘简述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与一般特征
一般认为,社会问题有下属四个要素构成:
(1)必须有一种或树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情况(2)这种失调情况影响了许多人的社会生活(3)这种失调引起了社会多数成员的注意(4)这种失调必须运用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决
简述社会控制与个人自由的关系

请举例说明社会转型有哪些因素引起,社会设置功能的变迁
当代中国社会总体上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之中,既不是完整的传统社会也不是完全的现代社会,它正处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半封闭的传统社会向工业的、城市的、开放的现代社会转型之中。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两者同时并进、相互交叉,形成相互推动的趋势。新型社会主义的成长壮大、创新发展。科学发展与新型现代性。
一种较为稳定的社会设置被人们称为设置安排,它规定人们可以通过何种方式和途径获取社会资源。任何设置安排的主导功能就是对人们利益关系的协调和规范。
因此,当发生以下两种情况时会导致社会设置的功能变迁。
第一, 当社会生活中某种利益关系的格局发生变化时。
第二, 设置内部出现了创新活动,也即设置创新。


论述现代冲突论与历史遗产的关系
达伦多夫从马克思的冲突思想中接受了阶级观点、辩证的观点和阶级斗争必然引起了社会变迁的一系列观点。对马克思的社会冲突思想进行了批判和修正,他认为节计划分的关键因素不是根据是否有生产资料,而是根据是否拥有生产资料的支配权。用“权威关系”取代了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这种观点是从韦伯的分层标准得到的启发。
运用社会运行的基本原理分析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2007
社会学理论
社会静力学&
文化社会学
是研究文化产生、发展特殊规律与社会作用的一门学科。①作为新的综合社会学的文化社会学。主要形成于德国。齐美尔把社会学分为一般社会学、形式社会学和哲学社会学三类,认为形式社会学是社会学的重点,它研究社会现象的纯粹形式。
理想类型&
角色冲突: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或抵触,妨碍了角色顺序的顺利进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角色之间的冲突,及不同角色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另一种是角色内的冲突,即由于多种社会地位和各种社会角色集于一人身上,二在它自身内部产生的冲突。
社会问题& 
社会互动&

正常现象与病态现象
一种社会现象,如果应该是什么就表现是什么,就称之为正常现象,反之则是病态现象。涂尔干认为社会和生物一样,有客观存在的社会种,而且社会种具有阶段性。社会种不同于文明程度不同而划分的文明类型,比如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而所谓的正常现象是存在于一定社会种中,具有最常见的属性最平凡地出现于同一种内的属性归纳为一个整体,即归纳为一种抽象的个性,由此得到的假设存在的平均类型的属性。反之就是病态现象。正常现象具有普遍性,然而不能说一种现象是普遍的就称它是正常现象。正常现象就是有益的,但是也不能说它是有益的所以是正常现象。社会现象的普遍性是与研究的社会类型中集体生活的一般条件有联系的,这可以检验社会事实的正常性。当一个社会事实与尚未完成其全部进化过程的社会种有关时,这种检验是非常必要的。最后,涂尔干认为犯罪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
准群体与显群体
准群体,既没有阶级意识的集合体,而不是组织起来的团体。
显群体是组织起来的,具有明确利益要求和奋斗目标的群体,在显群体中,曾经是潜在的利益要求变成了被明确阐述出来的斗争纲领或意识形态。
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
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咋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具有密切关系的联系,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流动归于社会流动。社会分层指的是一句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应社会成员北区分为高地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析的过程与现象。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指个人或家庭起码的资源,以维持最低的生活需求,甚至难以生存在侧匡绝对贫困比标准时,一般只考虑了为了维持身体健康而绝对必须购买的物品,并且所购买的物品应当是最简单、最经济的。
相对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所拥有的的资源,虽然可以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要,但不足以使其达到一个社会的平均生活水平,通常只能维持远远低于平均生活水平的状况。
简述韦伯的因过多元论
社会是由行动者组成的系统,行动者的社会行动是有意义的,其意义是可理解的,但仅有理解是不够的,对社会行动的理解必须有经验上的验证才具有价值。这种经验上的验证是要寻找某一社会现象背后的具体的因果关系,而不是探求具有普遍意义因果效力的规律。韦伯将上述主观解释和具体的验证概括为“主管恰当性”和“因果恰当性”两个命题。
简述帕森斯的AGIL功能分析模型
帕森斯根据对行动系统的“四分法”,建立起了AGIL功能分析框架,强调系统的“必要条件”问题。他把行动系统分为了四个子系统,而这四类系统分别对应着四中功能:行为有机体系统具有适应功能、人格系统具有目标获取功能、社会系统具有整合功能,文化系统具有模式维持功能,简称AGIL。
简述社会交换中的公平性问题


怎样理解文化的社会功能
文化是社会会民族分野的标志,地域、疆界只能画出两个国家、民族形式的区别,只有文化才能表现出其内在本质的不同。
文化是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文化所包含的规范体系有:风俗、道德、法律、价值观念。
文化是社会团结有了重要基础,常常称作文化的整合功能。
文化塑造了社会的人
试述社会化的主要类型及各自的含义
初始社会化:发生在生命的早期。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的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
预期社会化: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
发展社会化:是相对初始社会化而言的,并且是在初始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形式提出的角色的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
逆向社会化:晚辈教授文化规范何止是给长辈。再社会化:全面放弃愿意习的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体系。
简述初级群体和基本特点与形成条件
一)有稳定的社会关系(二)有持续的相互交往(三)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四)有一致的行动能力
形成条件:(一)活动空间接近
(二)经常性、持久性地交往
(三)情感的交流
试述布鲁默与M库恩的研究方法论之争
无论是布鲁默还是库恩, 都强调人类有使用符号, 进行思考、标识和自我反思的能力。然而在关于人格结构和稳定程 度的问题上, 他们却有分歧。布鲁默强调: 人们有把自身当作 客体并与其他任何客体一起置于互动情境之中的能力。自我 是一个重要的客体, 但不是唯一的客体, 如过去、现在和可以 预见的将来的客体也可以包含其中, 并构成行为的基础。只 有着眼于个体将其所反应的客体世界有象征化的能力, 才能 理解互动和随之出现的社会组织模式。
布鲁默和库恩都强调角色领会的过程, 通过从对各种姿 态进行解释中得到信息, 行动者可以暗中预演各种行为方案, 进而展现出具有合作性和组织性的行为。他们主要的分歧在 于互动在多大程度上是被主动创造的。布鲁默认为, 互动者在互动中除把自己和对方当成客体外, 还有选择和符号性地 设定附加客体, 如对互动具有导引作用的各种不同形式的期望结构, 因为人类有机体具有运用符号的能力, 所以几乎所有 其他客体都可以进入到互动中去。
布鲁默和库恩都认为小群体中个体的微观互动过程。但 是布鲁默坚持把社会组织看作是暂时的, 不断变化的, 随着行 动者情境定义与行动的改变, 社会结构相应也会重新安排, 从 而要求他人重新调适。
库恩强调社会世界决定论的一面。他认为, 一旦懂得核心自我, 了解人们经历所导致的内化了的预期和某一给定情境的特定期望, 也就可以预测和明白人们的情境定义和他们的行动。在原则上洞察行为和社会组织模式产生的决定因素是可能的。这样, 他与布鲁默的观点相反, 认为个人的行为、情境定义和社会结构是有因果关系的。在方法论策略上, 布鲁默认为, 要避免先入为主的偏见, 符号互动论的过程决定了其研究方法 应该是尊重经验现实的特性, 并采取能促进直接的无偏见观察方法论程序。
试述我国当前发展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事业的必要性
我国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虽然整体经济运行效率得以提高,但是社会就业、养老等问题也日趋突出,社会不稳定的风险也在增加。因此,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社会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国家必须制定社会保障法律规范,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真正得到贯彻实施。就一般意义及西方国家的惯例而言,社会保障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大方面内容,社会保障的实质是国家履行管理义务的一种职责,又是公民生活下去的一种权利。


社会学研究方法
简化论&
命题与假设&
自变量与因变量&
信度与效度&
定额抽样与整群抽样
定额抽样(配额抽样),是依据那些有可能影响研究变量的各种因素对总体分层,并找出具有各种不同特征的元素在总体中所占有比例。然后依据这种计划以及各类成员的比例去比例去选择符合要求的对象的方法。
整群抽样: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群体,然后又所抽出点若干个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调查群体样本的方法。
操作化
领导能力
弱势群体
针对“性别影响就业”问题的调查针对用人单位好求职者分别设计一个结构式访谈提纲

将实地研究的方法与调查研究的方法进行比较&
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
总体规模;估计的把握与精确性要求;总体的异质性程度;研究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和时间
简述经验研究的主要功能
默顿写到:“经验研究远远超出检验理论的被动功能,它不仅仅是证实或反驳假设。
经验研究执行四个主要功能以帮助和决定理论的发展:
(1) 开创理论(2) 重整理论(3) 扭转理论(4) 廓清理论

定性资料分析的常用方法有哪几种,简要说明每一种方法的主要操作技术
定性资料分析的常用方法及其操作技术如下:
(1)连续接近法
具体操作如下:
①研究者从所研究的问题和一种概念与假设的框架出发,通过阅读和探查资料,寻找各种证据,并分析概念与资料中所发现的证据之间的适合性,以及概念对资料中的特性的揭示程度。
②通过对经验证据进行抽象来创造新的概念,或者修正原来的概念以使它们更好的与证据相适合。
③从资料中收集另外的证据,来对第一阶段中所出现的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

(2)举例说明法
举例说明法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方式:
①主要表明理论模型是如何说明或解释了某种特定的个案或特定的现象。研究者所列举的主要是一个个案或一种现象的证据。
②对一种理论模型的“平行说明”,即研究者平行列举多个不同的个案。
(3)比较分析法
根据具体的比较方式的不同,定性资料分析中的比较分析法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①一致性比较法
一致性比较法将注意力集中于各个不同个案中所具有的共同的特性上,并通过运用一种排除的过程来进行。其基本思想是:研究者先找出不同个案所具有的某种共同的作为结果的特性,然后再比较各种可能的作为原因的特性。如果某种被看作原因的特性不为所有具有共同结果的个案所共有,那么,研究者就将这种特性从可能的原因中排除掉,而所剩下的那种为所有个案所共有的特性则为可能的原因。
②差异性比较法
差异性比较法的基本思想是:研究者先找出那些在许多方面都十分相同,但在少数方面不同的个案;然后找出那种使这些个案具有相同的原因和结果的那些特性,同时找出另一组在这种结果上与此不同的个案,即找出那些不出现第一组个案中的结果的另一组个案;这样,研究者就可以比较两组个案,查找那些在不出现结果特性的个案中,也没有出现的原因特性。这种没有出现的特性就是结果的原因。
③流程图方法
流程图方法则主要指的是以历史和现时发展过程为标准,对定性资料所进行的描述。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是能够很好地展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何谓理论,理论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理论是概念的逻辑命题关系:理论把在社会情境中的发现、律则、构念、概念及原则,形成一组逻辑上相互关联的命题(proposition)或陈述(statement),借确定变项间的关系及现象,提出一种系统性的观点;(二)理论具有描述、解释及预测的功能;社会科学的基本目的在建立理论,并用理论来描述、了解、解释及预测社会现象,以使经验世界产生主观的意义,使理念表现在客观实在界;(三)理论具备抽象
简约的特质:理论是一组系统的概念或思想,概括而综合的解释,以浓缩而简洁的方式,组织社会的知识,可应用至许多的人或现象上,故具有抽象及通则(generality)的特质。
理论是由一组相关的符号构成,这些基本要素有概念、变数、命题及假设。
概念是构筑理论的基石,概念是将经验抽象化的结果,为把概念的理论层次转移到经验层次,它必须转换为变数概念若是建造理论的砖石,命题(proposition)即是理论的构架。 概念用来描述现象「是什么」的分类概括,命题则是对现象之间关系的陈述(statement)假设是理论的研究工具,它来自直觉灵感、理论或研究成果的反思及观察,而提出的推论,是对研究问题的暂定命题及初步解说。

谈谈分析按单位的概念并阐释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
分析单位:是研究者所要调查和描述的对象,它是研究的基本单位,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将这些分析单位的特征会及其赖以描述由它们组成的较大集合体或揭示某种社会现象。
(1)一般来说,分析单位等同于抽样单位;但有时,分析单位可能与抽样单位不一致。
(2)分析单位不一定是研究结论中所要揭示的单位。 
可以说,分析单位是研究者所要了解的一些个案。
区群谬误:
简化论:

计算
某科室全部6位龚总人员月收入的调查结果如下:1000;2200;1600;2800;2500;3000
请计算该科室工作人员月收入的离散系数



以下是不同企业职工对某项失业保险政策赞成状况的抽样调查
国有企业     私营企业     外资企业
赞成       30         20      10
反对       20        25       02
既不赞成也不反对      10       20      30
说明:表中数据为调查结果的频次分布
请根据数据计算入系数





2008年
集体意识:是指的是成员对集体的认同态度。在组织中,集体意识一般包括两个层次:其一,是组织内个别成员的集体意识;其二,是组织成员群体的集体意识。
就其发展过程来看,前者是后者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后者则是前者进一步培养和升华的结果。集体意识其现实表现形式往往是集体无意识。其对某一类行为的认同接受和行为是经过长期潜移默化的结果,往往表现为自然而然的遵从和无条件的接受。
形式社会学:西美尔从微观的社会互动进行研究,他认为社会学研究的并不是具体的个人互动,而是互动的抽象形式,社会学的任务是对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形式进行分析,正是这种互动的综合,构成了社会。齐美尔之所以提出关于互动和交往形式的学说,乃是为了将社会学从哲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是为了追求社会学的客观性而进行的诸多努力的一部分,这一思想在社会学的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钟哟啊的作用。

2009年

2010年社会学 回忆版
理论部分
名词解释:1、社会分层
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群分为高地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想象。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分层现象是我们分析社会结构的重要方面。
2、科层制
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它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建立在其组织社会学的基础之上,体现了德国式的社会科学与美国式的工业主义的结合。韦伯认为任何一种合乎需要的统治都有着合理性基础。既然科层制能够稳定地运作,并且呈现出等级制的权力矩阵关系,它必然也是以某种合理性作为其实现前提的。他认为,科层制是特定权力的施用和服从关系的体现。具有特殊内容的命令或全部命令得到特定人群服从的可能性可称为“统治”,此处的统治不包括纯粹暴力的控制,因而统治看来更多地限于自愿的服从。

相关话题/华中师范大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真题 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 显著性水平 2. 参数检验 3. 折半信度 4. 同期群研究 5. 双盲实验 二、简答题 1. 比较聚类分析中的Q 型聚类与R 型聚类的异同 2. 比较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异同 3. 什么是假设?建设假设的途径有哪些? 4. 简述二次分析与现存统计资料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17
  •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专业课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新闻中央厨房 2.新闻可视化 3.编者按 4.扎克伯格 二、简答题 1.新闻线索的途径和手段,和传统新闻有什么区别 2.内容为王的时代不在了吗? 3.调查报告如何核实新闻事实 三、分析题 1.习大大的一段话,运用新闻传播的规律解释 四、制作新闻标题 五、消息改写关于荆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14
  •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专业课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媒介框架 2.社会化传播 3.容器人 4.H5新闻 5.党性原则 6.新闻民萃主义 二、简答题 1.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2.新媒体把关人的特点 3.网络时代新闻语言的特点 4.新闻生产领域 三、论述题 1.传播效果研究历史 2.互联网大会为背景,如何提高新闻舆论的 3.引导力、传播力、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14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 文选精要06
    《汉书志食货志上》译文 《尚书洪范》篇论述先王治理国家的八项政务,一是农业生产,二是工商贸易。农业生产说的是要种植好的五谷作为粮食;工商贸易说的是适宜穿的布和丝织品及用的金银铜铁铅龟壳贝壳钱币等,由于有这些东西,老百姓赖以生财牟利,互通有无。二者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11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 文选精要03
    内容分析 《史记货殖列传》重视社会生产活动,认为政治上的治乱兴衰与社会经济情况密切相联;社会经济活动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主张发展工商业,倾向于经济放任改革,反对人为干涉。 《太史公自序》曰: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之于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作《货殖列传》。这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11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 文选精要08
    《党锢列传》译文孔子说:人性本来都相接近,习染不同才渐渐区别。说的是人的好恶本来相同,只是变化的途径不同罢了。约束意念行为就不放纵,玩物成癖志向就会丧失。因此圣人引导人修养性情,控制约束人的放纵,谨慎选择他结交的人物,节制他的偏爱。虽然人情事物有种种区别,内容形成也不相同,但是说到陶冶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11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 文选精要10
    【译文】宦者列传序《周易》说:上天垂示法象,圣人效法它。天上有四颗宦星,在帝座星的旁边,因此《周礼》设宦官,也以之充数。阍者守王宫中门之禁,寺人掌守女宫之戒命。《周礼》还说:王的卧室有内侍五人。《月令》记载说:隆冬时季,命令主管宦者的官吏检查门闾,谨守门户的开闭。《诗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11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 文选精要14
    【译文】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11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 文选精要13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11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 文选精要15
    《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人不能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11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 文选精要16
    【译文】自然界果真没有原始阶段吗?我没法知道。人类果真有原始阶段吗?我也没法知道。那么,(有或没有原始阶段)哪种说法比较接近事实呢?我认为:有原始阶段这种说法比较接近事实。怎么知道这一点呢?从封国土、建诸侯的封建制就可以明白。那种封建制,经历了古代贤明的帝王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11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 文选精要17
    【评析】 柳宗元写《封建论》的时候,唐初以来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利弊得失问题的争论,基本上已经平息。唐太宗以后几代皇帝,不再提这个问题。偶尔还有主张恢复封建制的论调出现(如学者刘秩见武氏之祸,而说郡县不可以久安),也微不足道。韩愈常有与柳宗元论题相同而论点各异的文章,但没有写过关于封建制问题的文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11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 文选精要18
    《史通》 《史通》是中国及全世界首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作者是唐朝的刘知几。全书内容主要评论史书体例与编撰方法,以及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史之得失。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两大类。史学理论指有关史学体例、编纂方法以及史官制度的论述;史学批评则包括评论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11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 文选精要19
    《通典》《通典》书名,唐代政治家、史学家杜佑所撰,共二百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十通之一。记述唐天宝以前历代经济、政治、礼法、兵刑等典章制度及地志、民族的专书。唐杜佑撰,共二百卷,内分九门,子目一千五百余条,约一百九十万字。北宋时就有刊本,以后元明清各代有多种刻本流传,其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11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 文选精要20
    《文献通考》 《文献通考》,简称《通考》,中国古代政书的一部。宋末元初马端临编撰。从上古到宋朝宁宗时期的典章制度通史。是继《通典》、《通志》之后,规模最大的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著作,和《通典》、《通志》合称三通。 简介 《文献通考》,是宋元时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