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749中国教育史考研复习笔记一(14)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4-04


四人教育之中,文艺教育包括文字教育与艺术教育,它是攻“愚”的利器,目的是要发扬“脑矿”中的“知识力”。它是平民求获知识的有效工具,为他们更多地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提供了可能。文艺教育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人们感受到知识和信息的力量,并将这种力量投入到自然和社会的改造中去。
2、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
卫生教育目的在于防病治病,培养“健康力”,是攻“弱”的良方。普及卫生知识,训练卫生习惯,用公共的力量谋公共的卫生,以提高其健康生活,使人人成强健的国民。晏阳初主张将卫生教育与创建乡村医药卫生保健制度相结合,从个人知识和社区服务的双层面为平民的健康提供可能的帮助。
3、以生计教育功穷,培养生产力。
生计教育和公民教育是从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层面着手提局平民的生活品质的教育。生计教育要开发“生产力”,是攻“穷”,治“穷”的法宝,其目的在于,“普及科学的知识技术”,改善其生计组织,以提高其经济生活,促使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4、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
公民教育是攻“私”的利器,要轰开自私自利的壁垒,以培养人民的团结力。养成平民的公共心与合作精神,从根本上训练其团结力以提高其道德生活与团体生活,为生计教育而组织建立的自助社、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也被公民教育用来训练平民互助合作的品质,成为一种重要的公民教育形式。
5、四大教育的连锁关系。
晏阳初强调,四大教育是“连锁的,不是孤立的。要培养人民的知识力,就不能不培养其生产力,抵抗力和团结力。其中,文艺教育是基础,必须是人人认识最低限度的中国文字,然后才可以接受生活所需的其它各方面必不可少的知识教育;生计教育是关键,它通过科技知识,增强农民的生产能力,发展经济,逐步摆脱贫困;公民教育是根本,它使每个人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发扬公共心和团结力,唤醒人民的公民意识。
四、三大方式——平民教育的途径
为进行“四大教育”,晏阳初提出了“三大方式”,对应不同的教育方式,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1、学校式教育。
学校式教育主要以青少年为主要教育对象,通过开办各种平民学校来进行,除采用普通的讲授方法外,为了方便识字,还使用了挂图、幻灯等工具,正如晏阳初所言:图画之所以能引起兴趣。又因幻灯白布上的字甚大,人所得的知识,85%是自目入,所以影响大。如使学生口念;则目能受影响。幻灯之后,叫学生习字,又受一种影响。有眼、耳、喉、手、口五种影响,则无不能学之人。在学校教育中,还采取了导生制的方法,通过学生传授学生,最经济、最迅速地普及教育,弥补教师不足的缺憾。
2、社会式教育。
社会式教育以成人为主,根据成人的特点多采用讲演、戏剧。展览。电影等只管教育方法。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版发行了多种平民读物和《农民周报》创造了“表证农家”,“表证”就是由受过培训的农民公开表演,证明某一成功的实际效应,让更多的农民从中看到了科学技术的力量,从而信服并要求效仿。
3、家庭式教育。
家庭式教育主要通过家庭会进行。用横向联系的方法把不同地位的家庭成员组织起来进行教育,如家主会、主妇会、少年会、闺女会、幼童会等,目的是使“家庭社会化”,使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得到相应的教育。
第五节梁漱溟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与教育实践活动
二、伦理本位,职业分途
1、伦理本位
指整个社会各种关系都是一概家庭化、伦理化,人与人之间一切都在伦理关系中相互联系起来,阶级的色彩不浓厚。
2、职业分途
就是指社会上的士、农、工、商只是一行一行的职业。
3、伦理本位
职业分途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
三、解决中国社会问虚,应从发展农村教育入手
1、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关爱中创造新文化
中国问题的症结:四个病症:“愚、穷、弱、私”。对于此种现象提出相应的措施。
如何解决中国的问题:中国的建设问题便应是当时乡村建设。他分析说,中国自周代就已脱离了阶级社会,不存在经济意义上的阶级对立,中国旧社会可说为伦理本位,职业分立的社会,完全不同于西洋近代社会的“个人本位”和“阶级对立”。
2、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最佳途径是乡村建设
为什么中国社会改良唯有走乡村建设之路?首先,中国社会是乡村社会,80%以上的人民生活在乡村;其次,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道德和伦理的根在乡村,要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从农村入手;其三,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已被破坏得不堪收拾,乡村经济尤其陷于破产,中国如要从头建设,必须一点一滴从乡村建设起。。
四、改变农村的社会现状,建设新文明的中国
1、乡村教育的目的是建设新文明
2、建设新组织,推进乡村建设
五、以文化改造和精神教育为核心开展乡村教育
1、乡村教育的核心是精神陶炼:核心是灌输民族精神
2、乡村教育的具体内容
知识教育、人生行谊教育(人生态度、品性、道德)、体育、美育和综合教育。
六、采用乡农学校的形式,引导农村实现“乡治”与“村治”
1、乡村教育前主要形式是乡农学校。
1931,在山东邹平开办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研究乡村建设,培养乡村建设人员,规划指导实验区的乡农教育,为寻求民族自救之路作了艰苦的探素。1933新开办了乡农学校。
乡农学校分村学和乡学两级。从教育程度上,文盲和半文盲入村学,识字的成年农民入乡学;从行政功能上分,村学是乡学的基础组织,乡学是村学的上层结构。其组织原则:其一,“政教养卫合一”,“以教统政”;其二,学校式的教育和社会式教育”融合归一“。
2、社会本位的教育设计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不可分、教育宜放长到成年乃至终身,教育应尽其推进文化改造社会之功三项宗旨。
第六节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这一节对于初试来说,要是考纲没有明确要求,就可以只是稍作了解,但是对于学前的同学,了解一下有好处)
一、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
1、儿童观察实验及其教育意义
2、儿童心理特点与教育
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好奇,好游戏,喜欢成功和赞许,喜欢合群,喜欢野外生活。
二、论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2、家庭教育要民主化
3、家庭教育应潜移默化
4、提高父母教育素养
三“活教育”'理论
1、“活教育”的本质
2、“活教育”的目的论:
     “活教育”的目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世界人
    “活教育”的目的规格:第一,要有健全的身体;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第四,要能够合作;第五,要乐于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
3、“活教育”的课程论
    “五指活动”一一“活教育”的课程形式
“活教育”的课程打破以学科组织的传统模式,而改成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具体包括五方面的活动,称为“五指活动”,即儿童健康活动(包括体育活动、个人卫生、公共卫生、心理卫生、安全教育等),儿童科学活动(包括动物园、植物园、劳动工厂和科研机关等),儿重艺术活动(包括音乐、美术、工艺、戏剧等),儿童文学活动(包括童话、诗歌、谜语、故事、剧本、演说、辩论、书法等)。
这五种活动犹如人手的五根指头是相连的整体,所以又称为“五指活动"。
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材料”一一“活教育”的教材观
“活教材”并不是否定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儿童在自然、社会的接触中,在亲身观察和活动中获得经验和知识的重要性,主张把书本知识与儿重的直接经验相结合。
    “活教育”课程的特点
4、“活教育”的教学观
    1、“活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
    整个的教学法
    暗示教学法”
    分团教学法
    生活教学法
  活的教学法
     “活教育”的教学过程
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批评检讨
    活教育的教学方法:“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在做中求进步”
    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与要求:
    17条教学原则
    15条要求
第十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教育方针政策
第二节教育制度
 


相关话题/中国教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