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749教育原理考研复习笔记(7)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4-04


二、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趋势
1、幼儿教育学制不宣改动,发展也应量力而行。
近年来,全世界幼儿教育发展迅速。发达国家幼儿教育有结束期提前、由高班到低班逐步普及,使幼儿教育与小学低年级联系与结合起来的趋势。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发展较快,也显露上述趋势。但应注意我国国情,我国幼儿教育学制不宜改动,发展也要量力而行。更不宜把幼儿教育都缩短至6年。因为这一切都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2、义务教育学制分段应多样化
普及义务教育规定:按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分期实观。这就意味着义务教育分段应该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地区在不同时期普及义务教育年限不同的需要,条件是每个相应年级教学内容应该基本统一。可以九年一贯,可以四五分段、五四分段、六三分段、九加一等,也可几种分段共存。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每个年级教学内容基本统一下的多样分段的学制,有利于义务教育的普及。
3、中等教育的多样化和综合化
为了适应青年的方向选择和满足社会的需要,义务教育后的学制应该多样化,即应有各类学校供学生选择。而对于没有考取高等学校的学生,则应给予或长或短的职业培训,以使他们顺利走向社会。中等教育的多样化和普通教育后的职业教育,保证了不继续升学的学生可以接受就业前的职业培训。这样就弥补了我国过去学制在这个方面的缺陷,从而使我国的学制在这样一个重要环节上更加完善。
4、高等教育走向开放——多层次、多类型
近数十年来,由于高等学校和生产、科学技术、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高中的逐步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于是大学开始向社会开放。高等教育走向开放,一是高等教育的多层次;一是高等教育的类型:一是高等教育向在职人员开放,为他们提供了方便。
5、发展成人教育
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是走向终身教育。这既是现代生产、现代科技和现代社会生活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人个性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为不同文化层次和职业的各类成年人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和场所。成人教育在我国也将是最具有发展潜力和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教育事业。
三、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应该遵循的原则
1、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相适应
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第七章 教师与学生
1、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它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什么特殊要求?
2、你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
3、试论述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4、社会主义师生关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如何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一节 教师
一、教师的定义
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    广义:同教育者 
    狭义:学校的专职教师。(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需要的反映。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教师职业产生的根本原因。)
2、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质(或专业特点)是什么?
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质,教师是专业人员。
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    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即教师的角色)
角色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来说,教师主要承担着如下的几种角色:
1、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中起着桥梁的作用。如果没有教师,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2、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还具有塑造学生的心灵和品格,启迪学生心智的作用。教书是为了育人。
3、示范者的角色。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4、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要对教学活动和班级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体现了教师组织管理者角色。
5、父母与朋友的角色。
教师往往被学生视为自己的父母或朋友。低年级学生倾向于把教师看作父母的化身,对教师的态度与对父母相似;高年级学生则愿意把教师当作他们的朋友,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同时希望教师成为分担他们的痛苦与忧伤、分享他们的幸福与欢乐的朋友。
6、研究者角色。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人文、科学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对教师素养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1、特殊的复杂性 :
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人,
    教师的劳动任务是多方面的。
    教师劳动的时空范围具有空间广延性和时间连续。
2、独特的创造性,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独特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    表现在因材施教上。
    表现在对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内容的选择与应用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就是说明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3、鲜明的示范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要带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一个最大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
4、显效的长期性。
教师的劳动不是一种短期见效的行为,而是一种具有长期性特点的特殊劳动过程。
    人才培养的周期长、见效慢。
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的结束而消失,而是会在学生长期的实践中更趋于完善和成熟。教师为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打下的基础,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成为他们终身发展的宝贵财富。
5、个体性与协作性。
教师的劳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在一定的目标上,都具有很强的个体性特点。教师的劳动从劳动手段角度讲主要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的。同时,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教师的个体劳动最终都要融汇于教师的集体劳动之中,教育工作需要教师的群体劳动。
四、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转变成专职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
五、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
教师要完成教书育人的艰巨任务,适应教师劳动特点的要求,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良好素养:
1、教育思想素养。
良好的教育思想素养,是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
2、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主要有:①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②热爱学生;③团结协作精神;④良好的道德修养
3、学科专业素养。
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主要包含:
    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    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知识;
    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    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    全面的教育科学知识。
4、教育能力素养。
教师的能力素养是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主要有:
    加工教育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
    语言表达能力;
    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
    教育研究能力;
    交往能力。
5、良好的心理素质:
积极乐观的情结;热情温和的性格;坚韧不拔的毅力
6、创新素质: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要具备:
    创新教育的观念。(目标观,师生观,教学观)
    创新教育能力(主要体现在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技巧上:创新情境;师生关系;教学手段)
    创新的人格特征(热情和同情心;想象力和激励作用)。
第四节 学生
一、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由学生的基本特点和学习活动的规律所决定,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学习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的。
1、学生的本质属性:
    学生是人: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思想感情,并且具有一定的个性特征;
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还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具有身心发展的全面性;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    学生以学习为主要目的,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
    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2、学生的地位:
学生是教育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一方面我们要肯定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要接受教育,一切的教育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进行,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发挥其育人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强调学生同时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这种主体性不是教师能够改变的,认为学校完全听命于教师,教师决定一切是不符合教育过程的实际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具有主体和客体的双重特性。学生的客体地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
第五节 师生关系
从教师和学生的交互关系中看,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因此能否处理好师生关系就成为教育成败的一个关键。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建立教师威信,善于同学生交往,同时还要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
1、现代师生关系求模式:相互作用式和社会体系模式。
2、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民主平等、爱生尊师、教学相长。
一、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包含两方面的内涵:
1、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彼此所处的地位,由此构成师生之问的角色关系。
2、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相互交往,由此构成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
学校中的师生关系是受学校教育活动的特点所决定的。
二、纵观教育发展史,人们对师生关系的探索可以分为三个认识阶段:
1、是以德国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认为教师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主宰人物,学生成了被动的容器,由此形成了教师中心说。
2、是以美国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竭力弘扬儿童中心论,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只是“向导”,这就形成了学生中心说。
3、是以苏联和我国一些教育家为代表,认为教师属于主导地位,学生属于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统一的,便有了主导主体说。
三、社会主义师生关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如何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而以一定的方式结成的相互之间的动态联系,包括彼此显示出的角色、地位和相互的态度等。教师与学生是相辅相成、相对存在的。
1、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上是授受关系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能否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相关话题/教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