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749教育原理考研复习笔记(6)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4-04


    不足之处:离开社会,谈个人,无视个人发展的社会需要和社会条件,甚至把满足个人的需要和满足社会的需要对立起来,早有明显的片面性。
3、“教育无目的论”
    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    其主要观点包括:
    人是一个经验系统;
    人的发展是个体经验能力的提高;
    学习的目的是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生长的能力。
    积极方面:所要反对的是从教育过程之外强加而来的目的,所要提倡的是教育目的就在教育过程之中,所要培养的人是能够不断适应和改造民主社会的公民和建设者。
    不足之处:过分重视教育的内在目的而忽略了教育的外在目的,过分强调个体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而忽略环境对于个体的约束和限制因素,看到个体与环境一致的一面,忽略个体与环境相冲突的一面。
4、内在目的论和外在目的论
    由杜威提出,他把教育目的分为两种: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和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
    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是从外面强加给教育活动的目的。如社会、政治的要求,教师的目的等。
    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即教育过程本身的目的。
    教育的内在目的强调对儿童心理的关注和切试,反对传统的超出儿童目前需要和理解能力的抽象,遥远的目的,要求依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兴趣、需要,去促进其生长与发展,认为教育除了其内在目的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外在目的。也就是说,教育不应当有外界强加的终极目的,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寓于教育过程之中的。
5、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含义
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
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的智力和体力,以及智力的各方面和体力的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先天和后天的各种才能,志趣、道德和审美能力的充分发展即人的个性自由的发展。
2、社会条件
    市场的扩大和交往的普遍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    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大工业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意义
    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
    指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
    为我国的教育目的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
一种能够实现的教育目的,总是含有多层次的系列目标。教育目的是宏观的,终极的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微观的,阶段性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实现有赖于教育目标的一步步地实现,教育目标的确立必须以教育目的为原则和参照。二者是一般与特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统一于教育实践活动。
第二节、制定依据
结合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分析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一、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从教育的基本规律来讲,一个国家教育目的的制定,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符
合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教育目的的制定要符合以下要求:
1、教育目的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需要(教育目的的方向和性质是由统治阶段决定的,反映统治阶级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
2、教育目的要反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也要能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3、教育目的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因地制宜”,“量体裁衣”,使学生得到更完善的发展,也要符合教育对象的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的需要)
4、教育目的的制定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依据
5、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我国建国以来,对于教育目的的表述虽然在字面上有所不同,具体内容也不完全一样,但他们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实质。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教育目的体现的基本精神是:
1、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符合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按什么方向培养人,这是教育目的的一个构成要点。教育目的的方向性是教育性质的根本体现,我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人。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我国教育的质量标准,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目的的另一构成部分是培养人的规格问题,即人才的素质结构和质量标准问题。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体现了人们的教育思想,同时也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3、培养现代人的品质
教育目的必须承认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同时,教育目的必然要符合创新时代的主旋律,把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这也客观上体现了教育目的的制定,要反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4、培养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提出的是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劳动者的具体提法,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是劳动者,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对社会主义劳动者两种职能的统一要求,即社会主义劳动者。
二、素质教育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确立了基础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科技兴国战略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三、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合适教育的儿童”。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以往教育只重视升学有望的学生的做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平等健康的发展。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社会的政治经济需要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旨在促进其素质结构,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系统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
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起定向作用。
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基础
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
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在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有促进作用。
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都是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首先,各育之间不可分割。因为各育之间相互制约和促进,每一育教育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其他各育的配合,都需要其他各育的协调。其次,各育之间不能相互替代。因为各育都有各自特定的内涵,都有各自特定的任务,各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各自不同的作用体现出来的。只重各育之间的联系,忽视各育之间的联系,忽视各育1之间的独特性,只注重各育之间的区别,而忽视各育之问的相互促进的倾向都是不正确的。把五育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使受教育者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地人才。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与主动精神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育。
第六章教育制度
1、什么是学制?制定学制的客观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体制有相同之处?相同社会制度国家制有什么不同之处?
2、当代学制改革的基本趋向是什么?
3、结合我国学制改革的实际谈谈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二、学校教育制度
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学制。如今世界上现代的学校己经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有各种类型的教育机构。没有这些学校教育机构和相应的规章制度,教育就不能完成培养人的任务,因此,学制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
三、学制建立依据是什么
1、学制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2、学制的建立又受社会制度的制约(规模与速度、教育的专业结构、教育的层次结构),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3、学制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
4、学制的建立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5、学制的建立还要吸取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决定学校教育制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那种把学制在形式上是不是双轨制,作为区别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学制的标准,作为衡量学制是否优越的标志的观点,是一种脱离经济条件来观察和评价教育制度的不正确观点。
四、为什么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制会有相同之处,而相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制会有不同之处?从依据入手进行解答。
学制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和分支型学制
第二节、学制发展的走向
一、当代学制发展的基本趋势
1、三种类型学制并行、共生互补
2、各阶段教育协调发展、整体衔接
3、阶段性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
第三节、我国学制改革
一、根据我国实际,参照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趋势,你认为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需要怎样进一步改革?
1、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    加强学前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的衔接:世界各国重视学前儿童的入学准备,己经成为一种趋势。这种既不把幼儿教育小学化,又重视即将入学的儿童适应小学教育和教学的新起点,从生理、心理方面做好准备的做法,对我国是有借鉴意义的。
    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2、在经济发达的国家,高等教育的结构和类型正在发生变化,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    层次增多。不仅有两年制的短期大学也有四年制的本科,而且有二到三年的研究生院等
    短期大学迅速发展
    开放性的招生政策和严格的选拔考试相结合,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    加强大学与新兴工业的联系,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教学、科研、生产联合
    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相关话题/教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