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考研社会学概论笔记(9)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3-11


这是一种与工作相关联的保障制度。职工享受养老金和其他保障项目,主要取决于其工作的年限和交纳保险费时间的长短。这种保障制度通常由国家通过立法来实行,具有强制性。其资金主要来源于雇主和雇员自身,政府也承担其中的一部分资金。
(二) 普遍保障制
也叫人头补助制,即每一个公民或居民,无论其是否就业,是否有收入和收入多寡,政府都按照统一的标准发给现金补助。其资金主要源自政府的财政拨款,也有一部分来自雇主和雇员交纳的保险费。
(三) 以经济状况调查为基础的补偿制
政府根据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活水平,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制定一个最低生活需要标准,也叫“贫困线”。然后,逐个调查那些生活水平较低的个人或家庭的经济收入状况。凡是低于贫困线的,均给予相应的现金或实物补偿。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
(四) 储蓄基金制
是一种强制性的储蓄保险基金制度。政府通过立法,要求雇主和雇员按照工资的一定比例交纳储蓄保险费,这些经费在银行建立专门帐户。当雇员发生法定保险事故时,这笔钱连本带利都支付给受保人或其遗属。实际上,它是一种自助式社会保障模式。
(五) 雇主责任制
政府用法律规定,雇主对雇员负有保险责任,当雇员发生退休、伤病医疗、生育或家庭困难等情况时,其保险费用由雇主直接承担。

五、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维护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说,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1)增进了人的平等;(2)维护了社会公正;(3)保持了社会稳定;(4)推动了社会发展。
   
第四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一、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就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直到新中国成立才逐步建立起来的。
几十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为:(1)在城市职工和国家工作人员中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2)在农村建立了“五保户”制度和合作医疗制度;(3)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优抚安置工作体系;(4)创建了一套方便职工的企事业单位福利设施;(5)开展了较大规模的社会救济工作。

二、 现有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局限性也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1)社会保险范围过窄;(2)国家、企业负担过重;(3)个人积极性难以调动。

三、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方向

为了适应和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是刻不容缓。80年代以来,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仍然没有形成新的、合理的、内部有一定整合的体系,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要建设一个全新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需要做很多工作,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这种努力的基本方向是使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1)适应市场经济新体制;(2)充分调动国家、集体和个人的积极性;(3)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思考题
   
1、 简述社会工作的基本涵义。
2、 简述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3、 简述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
4、 试比较世界上几种主要的社会保障模式。
5、 试析建国以来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就与问题。
6、 试论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方向。

第十七章  社会发展的评估与预测

第一节 社会指标概述


    一、社会指标的基本涵义

对于究竟什么是社会指标,人们的看法不尽一致。最早使用这一概念的鲍尔和比德曼等人在《社会指标》一书中指出:社会指标是一种“量的数据,用来作为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社会状况的指数”。大体上,社会指标是指反映一定社会过程之数量与质量特征的工具,它便于人们对社会主要方面的状况作出简明的、综合的和公平的判断。

    二、社会指标的特点

社会指标具有如下特点:(1)具体性,即社会指标在再现社会现象、社会规律时,必须是十分明确地落到实处;(2)定量性,即社会指标将复杂的社会现象变成了可以量度的数据;(3)易于解释性,即社会指标在反映社会现象时,注重于解释和说明,让人一目了然;(4)时间性,指社会指标所提供的数据只是反映特定时期,甚至是某个时点的情况;(5)综合性,即社会指标一般是反映社会的或社会某一方面的总体特征,而不是个体的特征;(6)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性,即,一方面,社会指标往往是人们根据某种理论设计出来的,另一方面,指标又是对社会现象的最直接的反映。

三、社会指标运动兴起的基本背景

自从1966年美国社会学家鲍尔编辑出版《社会指标》一书以来,社会指标迅速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学概念。并且,在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社会指标运动”,大量有关社会指标的著作纷纷出版。
“社会指标运动”的兴起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普遍认识到仅仅用经济指标并不能反映社会的真实情况,仅仅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也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广泛的社会需求,所以,必须关注对非经济现象的测量,并制定相应的社会发展计划;(2)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的政策、决策以及发展计划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普遍要求对之进行比较准确的判断或预测,而以往的统计指标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社会指标应运而生,并迅速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节 社会指标的类型与功能

一、 社会指标的类型

    依据不同的标准和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人们通常将社会指标区分为不同的类型。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种区分:
    (一)描述性指标与评价性指标
    描述性指标是对社会现象的客观描述;评价性指标则能反映出社会发展、社会效果、社会影响在某方面的利弊得失。
    (二)观察性指标与计划性指标
    观察性指标是对现状的描述或评价;计划性指标是对未来状况的预测。
    (三)投入指标、生产量指标与产出指标
    投入指标指在某一社会过中发挥作用的“可供资源”;生产量指标通常指工作量或承担的次数;产出指标主要是用来评价社会政策或措施结果的指标。
    (四)肯定指标、否定指标与中性指标
    肯定指标反映了社会好的一面,是人们所希望达到或提高的指标;否定指标反映的是社会问题的情况,是人们所不希望发展的指标;中性指标指与人们的价值取向、愿望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指标。
    (五)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
    客观指标反映的是社会客观现象;主观指标反映的是人们对客观现象的主观感受。
    (六)经济指标与非经济指标
   
    二、社会指标的基本功能
   
社会指标比较重要的功能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反映功能,即反映社会状态的功能,是社会指标最基本的功能;(2)监测功能,包括对社会状态的监测和社会目标的监测;(3)预测和计划的功能,即通过社会指标可以对未来的发展与问题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发展计划;(4)比较和评价的功能,即通过社会指标可以对社会状况进行比较和评价,并寻求关于特定社会现象的解释。

第三节 社会指标体系与社会发展评估

社会指标体系与社会指标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但是,严格说来,二者是有所区别的。社会指标体系通常是一个指标群,一般是根据研究目的和需要,将有内在联系的、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标科学地、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一、社会指标体系的类型
   
社会指标体系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规划性社会指标体系
    通常是由政府利用公共机构的相应分类而建立起来的。由于能得到政府和各部门的协助,因而按此方式建立指标体系方法简便,成本也不算高。其实践性和应用性也很强。但是,该指标体系对于社会现象的反映功能容易受领导人主观意志的限制。同时,其范围太广,针对性不强。
    (二)根据社会目标建立的社会指标体系
这种指标体系是从一个总的或一系列的社会目标出发,逐级发展子目标,最终确定各项社会指标。其特点在于具有明显的、内在的逻辑一致性。
(三)以某种理论为基础而建立的社会指标体系
这一般是非官方建立的社会指标体系。一些研究人员、学者根据他们所提出的理论和假说,将社会现象编制成指标体系,并用他们的理论来说明这些指标。

二、 建立综合性社会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建立综合性社会指标体系,特别是建立中国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可行性原则,既尽量利用现有指标,避免大规模重新搜集;(2)可比性原则,即注意不同年份、不同地区指标的可比性;(3)准确性原则,即应认真核实指标的来源及其准确程度;(4)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相结合的原则;(5)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的原则;(6)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需要建立不同层次指标体系的原则。

三、 几种有代表性的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一) 英格尔斯的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
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曾经提出了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十项指标,包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非农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识字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适龄青年中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所占的比重、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平均每个医生的服务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平均多少人口有一份报纸。
(二) 生活质量指数
美国海外发展委员会提出的生活质量指数,旨在比较各国的生活质量水平。它包括了三项基本指标:成人识字率、活产婴儿指数、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
(三) 人文发展指数
联合国发展计划署提出的人文发展指数,旨在比较和衡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发展水平,即发展是否有利于扩大人的选择机会。该指数通过三个指标计算而成: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收入)。
(四)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社会指标体系
由24个西方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曾经提出了一个与生活水平评估密切相关的指标体系。它以人为出发点,以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为总目的,大体上包括了15个领域的33个计量指标。

第四节 社会预测

一、 社会预测概述

(一) 社会预测的含义
社会预测是指从社会现象的既有状态出发,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社会现象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利用客观资料和主观经验,通过归纳、演绎、比较、分析、综合或建立模型、进行实验等手段,对社会现象未来发展变化的方向、性质和程度进行预计和推测。
(二) 社会预测的类型
根据社会预测的对象和范围的不同,可以区分出宏观预测、中观预测和微观预测。
根据社会预测涉及时间的不同,可以区分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
根据社会预测结果之性质的不同,可以区分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
(三) 社会预测的意义
社会预测活动几乎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悠久。在现代化过程中,由于社会生活节奏和社会变迁速度的加快,社会预测变得更为重要。特别是对于我国有计划的社会现代化过程而言,社会预测是其本质的要求。最后,社会预测是社会学研究的功能之一。在某种意义上,社会学只有能够科学地预测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才能表明自己的应用价值,才能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二、 社会预测的基本原理

社会预测的基本原理包括:(1)惯性原理;(2)类推原理;(3)相关原理;(4)概率原理。

三、 社会预测的方法

(一) 定性预测方法
主要包括:(1)历史——逻辑方法,实际上是历史唯物论和辩证法在社会预测问题上的具体应用;(2)德尔菲法,也叫专家意见法;(3)头脑风暴法,即采取按照一定规则召开的、鼓励创造性思维的专家会议形式,搜集预测意见;(4)主观概率法;(5)比较法;(6)交叉因素影响法;(7)调查预测法;(8)直观法,等等。
(二) 定量预测方法
    主要包括:(1)回归分析预测法;(2)时间序列预测法;(3)增长曲线预测法;(4)动态仿真模型预测法,等等。

    思考题

1、 简述社会指标的涵义及其特点。
2、 简析社会指标运动兴起的基本背景。
3、 简述社会指标的基本功能。
4、 简述建立综合性社会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5、 简析社会预测的意义。
6、 简述社会预测的基本原理。
7、试论社会指标体系在我国社会实践中的应用。
 


相关话题/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