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陆俭明现代汉语考研笔记(10)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2-25


  (17)一斤一百元。     
  (18)黄瓜两斤,西红柿三斤。
   (19) 一个人两个苹果。                 
  (20)我们组五个人,他们组六个人。
例(17)、(18),“一斤一百元”就是“每斤卖一百元”的意思;“黄瓜两斤”是“黄瓜有两斤”或“黄瓜买两斤”等意思。例(19)、(20)“一个人两个苹果”就是“每个人(分)两个苹果”的意思;“我们组五个人”是“我们组有五个人”的意思。
主谓词组也能作谓语,这也是汉语语法特点之一。例如:
  (21)她呀,心地特别善良。
例(21),全句主语是“她”,谓语是“心地特别善良”,而谓语本身又是一个主谓词组――“心地“是主语,“特别善良”是谓语。如果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的话,这个句子可分析为:
      (21)她呀,心地  特别善良。
             1           2     
                   3       4   

            1-2  主谓关系, 3-4  主谓关系

这种句子,一般称为“主谓谓语句”。关于主谓谓语句,我们将在本节第五小节中详细介绍说明。

四、施事主语句和受事主语句
    谓语如果是由动词性词语充任,那么从意义上看,主语一般说会有以下三种情况:
A 主语是施事,即主语所指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发出者。例如:
(1)    他写了一封信。
(2)    爸爸在修理汽车。
B 主语是受事,即主语所指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接受者。例如:
(3)    今天的报纸看了。
(4)    作业都交了。
C 主语不是施事,也不是受事。这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作谓语的动词性词语不表示具体的行为动作,如:“她是会计。”其中的谓语动词“是”不表示具体的行为动作,作为主语的“她”很难说是施事还是受事。类似的动词如“有、像、属于、包括、当作、成为”等等。第二种情形是作谓语的动词性词语虽然表示具体的行为动作,但是这个行为动作既不是主语所发出的,也不是主语所承受的。例如:
(5)    这件事不怪他。
(6)    前面来了一个人。
(7)    昨天下雨。
    一般将主语是施事的主谓句,称为“施事主语句”;将主语是受事的主谓句,称为“受事主语句”。
这里特别要说一下受事主语句。这类句子在汉语里用得很普遍,也很有特点,所以需要单独提出来谈谈。
    受事主语句有以下特点:
第一、含有被动意义。汉语里的被动句,不一定有形式上的标志,受事主语句就是被动句。例如:
(8)    杯子给弟弟打破了。
(9)    自行车被偷走了。
(10)信寄走了。
(11)收音机修好了。
这四个句子都含有被动意义,例(8)、(9)分别有表示被动的标志“给”和“被”;例(10)、(11)没有任何表示被动的标志。在汉语里,这四个句子都是被动句。
    第二、主语是有定的,即主语所指的事物,或者是说话双方已知的,或者含有周遍意义。例如:
      (12)书买来了。
      (13)那小说已经看完了。
     (14)一个字也不认识。
      (15)什么都吃一点儿。
例(12)、(13)中的“书”、“那小说”都一定是说话双方已知的事物,例(14)、(15)中的“一个字”、“什么”都带有周遍意义。
第三、谓语一般要求是复杂的,也就是说谓语不能是单个动词。例如一般不单独说“苹果买”、“衣服拿”,除非在表示对比的句子中,或用作答话。例如:
  (16)这孩子嘴刁,瘦肉吃,肥肉不吃。
  (17)“你不喝啤酒?”
       “啤酒喝。”
如果谓语是个动词性词组,或者动词后带上“了、着、过”,句子就能说了。例如:
      (16)苹果不买了。
      (17)衣服拿了两件。
      (18)苹果买了。
      (19)衣服拿了。
      (20)苹果买过。                
      (21)衣服拿着! 
总之,在汉语里,受事主语句就是被动句,而且有一定特点。

    五、汉语的句子可以有两个主语--主谓主语句和主谓谓语句
    在汉语里,主谓词组可以作主语,也可以作谓语。这都已在前面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说过了。由主谓词组充任的主语叫“主谓主语”(如“他去不合适”),由此形成的句子叫“主谓主语句”;由主谓词组充任的谓语叫“主谓谓语”(如“这件事我不知道”),由此形成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下面主要进一步谈一下主谓谓语句。
    请再看个实例:
      (1)那几个人的工作我已经安排好了。
在例(1)中,“那几个人的工作”是整个句子的主语;“我”则是作谓语的那个主谓词组“我已经安排好了”里的主语。一般将全句的主语称为“大主语”,将作全句谓语的那个主谓词组里的主语称为“小主语”。例(1)的意思似乎也可以用下面的说法来表达:
  (2)我已经安排好了那几个人的工作。
但是二者有区别: 第一,从结构上看,例(1)是主谓谓语句,例(2)是一般的主谓句。第二,从意思上看,例(1)是以“那几个人的工作”为话题,说明那几个人的工作“我”安排得怎么样了;而例(2)以“我”为话题,说明“我”作了一件事,“安排好了那几个人的工作”。下面再举些主谓谓语句的实例(为醒目起见,实例中的小主语用黑体字):
      (3)孩子眼睛大大的。
      (4)这个经验我们不能忘记。
      (5)苹果一斤两块钱。
      (6)他下棋下得很好。

    六、在主谓组合中要注意的问题
    在主谓组合中主要得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一)要注意主语和谓语的配合
    主语和谓语是句子中两个最重要的密切相关的句法成分,主语是陈述的对象,谓语是对主语加以陈述,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句子时,首先要注意主语和谓语的配合,使谓语对主语的陈述尽量做到准确、恰当。例如:
      (1)旧社会的苦力愁眉苦脸去典当,新社会的工人眉开眼笑跑银行。
这是一张宣传储蓄的招贴画上的文字说明,两个分句的主语和谓语都配合得很好,收到了准确、鲜明、生动的表达效果。如果不注意主语和谓语的配合,就会犯主谓搭配不当的毛病。例如:
      (2)*《光明日报》改版后,版面热气腾腾,报纸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读者面前。(报)
      (3)*当年周恩来总理在这里所作的数小时的报告,仍在这里回响。(刊)
      (4)张学思同志离开我们八年多了,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们的脑海
           中。(刊)
例(1)“热气腾腾”不能用来陈述“版面”,宜换成“生动活泼”一类的词语。例(2)主语是“当年周恩来总理所作的数小时的报告”,谓语是“仍在这里回响”,报告怎么能回响呢?例(3)主语“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跟谓语“经常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不能搭配,如果要保留原主语,谓语可改成“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如果要保留谓语,主语宜改为“他那高大的形象”。
    (二)要避免残缺
    残缺主语,这在写作中也是比较常见的毛病。例如:
      (9)*从他们的成长和工作将证明这一点,那就是在新中国的摇篮里,也能够产生
          “人类智慧的挑战者”。
      (10)*通过四水村由穷变富的变化,清楚地表明了当前在农村中建立各种类型的生
     产责任制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11)*王铁贵奸污幼女的丑事一揭发,就更加气愤了,一致要求司法部门严惩这个
     披着干部外衣的流氓。
      (12)*她的发言,不时地被关欣打断,并把她轰出门外。
例(9)—(12)都缺主语,造成这种毛病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滥用介词,如例(9)、(10)本来是有主语的,例(9)的主语应该是“他们的成长和工作”,例(10)的主语应该是“四水村由穷变富的变化”,现在分别被加上了介词“从”和“通过”后,就使它们失去了作主语的资格,从而造成句子残缺主语的毛病。例(9)、(10)分别删去介词“从”和“通过”就行了。二是在复句组织中随便转换句式,加之滥用省略,例(11)、(12)就都属于这种情况。例(11)、(12)都是复句,它们的第一个分句都是受事作主语的被动句,后面的分句却转用主动句式,主语又随便省略了,结果造成后面的分句残缺主语的毛病。例(11)应在第二个分句头上加上主语“大家”,例(12)后一分句可改为“最后她还是被轰出门外”。
    也有残缺谓语的现象,但较为少见,详见下文本章第十节。

第六节  句子里的述语、宾语、补语
   
    一、汉语里的述语和宾语
述语和宾语是句子中两个重要的句法成分。前面第三节“词组”中介绍述宾词组时我们曾说过,述语表示行为动作,宾语是行为动作所支配、影响或涉及的对象。不过,这是一种概括的说法,其实汉语中述语和宾语在意义上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宾语是述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受事。这种宾语一般称为“受事宾语”。例如:
(1) (我)看书    (姐姐)洗衣服    (他们)买房子
       (2) (他)写书    (妈妈)做衣服    (工人)盖房子
例(1)和例(2)里的宾语都是受事,但有些不同:例(1)里的宾语所指的事物是在动作行为发生前就存在的,例(2)的宾语所指的事物在动作行为发生前并不存在,而是在动作行为发生之后所产生的结果.
    (二)宾语是述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这种宾语一般称为“施事宾语”。例如:
      (3)(这房子)住人    (我们家)来客人了    (门口)站着个孩子
    (三)宾语表示处所。这种宾语一般称为“处所宾语”。例如:
      (4)(我)去天津      (他)回北京了        (李老师)来学校了
    (四)宾语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这种宾语一般称为“工具宾语”。例如:
      (5)(我)吃大碗      (你别)洗凉水        (他)写毛笔
“吃大碗”就是“用大碗吃”的意思。余者类推。
    (五)宾语表示数量。这种宾语一般称为“数量宾语”。例如:
      (6)(他)买了/两个    (我)写了/四篇        (客人)来了/三位
    (六)宾语表示领有或存在的事物。例如:
      (7)(他)有两个弟弟  (桌上)有一本书      (门外)是一条河
宾语可以是施事、处所或工具,这也是汉语语法的特点之一。
    关于汉语里的宾语,还需要了解一点,那就是汉语里边有一种倾向,主语所指的人或物往往是有定的(即已知的、确定的),而宾语所指的人或物往往是无定的(即未知的、不确定的)。试比较:
      (8)a 客人来了。
           b 来客人了。
      (9)a 书买了。
           b (我)买书了。
例(8)a里的“客人”是主语,那“客人”是有定的;例(15)b里的“客人”是宾语,那“客人”是无定的。如果说话人和听话人事先都知道有客人要来,那么一定用例(8)a来表述客人到来的信息;如果说话人和听话人事先并不知道要有客人来而来了客人,那一定用例(8)b来表达这一信息。例(9)a里的“书”是主语,那“书”是有定的;例(9)b里的“书”是宾语,那“书”是无定的。只有当说话人和听话人事先都知道要买什么书,说话人才能用例(9)a;而如果听话人并不知道说话人买的是什么书,那么说话人只能用例(9)b。当然,这只是一种倾向。

    二、能带宾语的词语
    在汉语中,及物动词和以及物动词为核心的动词性词组一般都能带宾语,作述语。例如:   
      (1) 买衣服      讲故事      洗衣服      写信
      (2) 开汽车      了解情况    学习语法    帮助同学
      (3) 住人           来客人        去北京      坐椅子上
      (4)(他)不戴眼镜    很喜欢孩子    就是这个人
      (5)看完两本书      拿出来一支笔  看不完这本书
      (6)分析研究这些问题     讨论并通过了他的建议     看不看电影
注意:例(3)中作述语的动词“住、来、去、坐”等,在有的语言里是不及物动词,但是在汉语里可以看作及物动词,因为它们能带宾语,虽然所带的宾语不是受事,而是施事,或处所。
    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但某些形容词带上补语后所形成的述补词组也能带宾语。例如:
      (7)热死了两个人    乐坏了小弟弟  干死了很多树苗

    三、能作宾语的词语
    名词和人称代词经常作宾语。例如:
      (1)(妈妈)洗衣服    (他)写文章    (我)听音乐   
      (2)(我)相信他们    (他)了解我    (爸爸)叫你  
但是更常见的是各类名词性词组作宾语。例如:
      (3)(妹妹)穿着新衣服      (他)写了一封信
      (4)(我)有哥哥、弟弟      (他)去过北京、上海、西安
      (5)(我)买木头的          (他)不吃冷的
例(3)是偏正词组作宾语,例(4)是联合词组作宾语,例(5)是“的”字结构作宾语。
    数量词也能作宾语. 例如:
      (6)(书)买了五本      (他)吃两个      (老师)来了三位
      (7)(你)去一趟        (她)唱了两回    (我)看过两次
      (8)(你)等一会儿      (他)住了四年    (这本书)看三天
例(6)宾语是由名量词形成的数量词充任,例(7)宾语是由动量词形成的数量词充任,例(8)宾语是由时量词形成的数量词充任。
    值得注意的是,在汉语里动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和主谓词组也能作宾语。例如:
      (9)(他)喜欢笑   (我们)准备马上出发
      (10)(她)爱干净  (我)觉得很好   (他)认为好极了
      (11)(我)听说她回来了       (我们)希望你去
例(9)是动词性词语作宾语,例(10)是形容词性词语作宾语,例(11)是主谓词组作宾语。这些宾语从语义上看,都是来指明述语动词的具体内容的,例如“她喜欢笑”,“笑”就是“她”喜欢的具体内容。余者类推。所以也有人将这种宾语称为“内容宾语”。
这里想附带说明一下,汉语里的及物动词,根据它后面的宾语由什性质的词语充任,可以将它分为三小类:
一类是只能带由名词性充任的宾语,如:
    吃、洗、剪、修理、参观……
一类是只能带由动词或形容词性的词语(包括主谓词组)充任的宾语,如:
    打算、企图、觉得、值得、以为……
一类是既能带又名词性词语充任的宾语,也能带由动词或形容词性的词语(包括主谓词组)充任的宾语,如:
    看(看小说 | 看下棋)                   同意(同意这个意见 | 同意明天去)
    想(想一个办法 | 想怎么办成这个事儿)     听说(听说一个事儿 | 听说回来了)
在汉语里,能愿动词带上动词性词语或形容词性词语所形成的词组也看作述宾词组。例如“应该告诉他”、“可以便宜一些”和“不能他去”在结构上可以分析为:

  应该  告诉他      可以  便宜一些      不能  他去
          述语        宾语              述语        宾语                述语      宾语 

    四、汉语里的双宾语
    有的动词后面可以带两个宾语,通常一个指人,一个指事物,这便是所谓的双宾语。例如:
      (1)(她)给弟弟一支笔
      (2)(李)老师教我们英语
      (3)(他)问你一个问题           
      (4)(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指人的宾语(如“弟弟、我们、你、大家”)靠近动词,一般称为“近宾语”,也称为“间接宾语”;指事物的宾语(如“一支笔、英语、一个问题、一个好消息”)离动词远一点儿,在间接宾语的后面,所以一般称为“远宾语”,也称为“直接宾语”。
能带双宾语的动词常见的有
  给  送  教  赔  还(hu1n)  问  借  告诉……
    从结构上来说,带双宾语的述宾词组其实可以看作述宾词组带宾语,如“给弟弟一支笔”可以分析为:

          给  弟弟  一支笔
              1       2           1-2  述宾关系
          3    4                  3-4  述宾关系

    五、在述宾组合中要注意的问题
    在述宾组合中主要得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要注意述语和宾语的配合。
    述语和宾语也是密切相关的成分,一定要配合好。如“鱼水情深传佳话,军民团结谱新歌”这两句话中的“传佳话”和“谱新歌”,述宾搭配得很恰当;可是像“*传说着他的先进事迹”这样的说法,述宾搭配得就不当。
    述宾措配不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意义上不能搭配。例如:
      (1)*有老船长掌舵,我们一定能冲过暗礁险滩,取得航行的胜利。(书)
      (2)*当务之急是要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的师资水平。(报)
例(1)“暗礁险滩”,航船只能“绕过”去,“冲”是冲不过去的。应将“冲”改为“绕”。例(2)里的“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在语义搭配上有毛病。“提高师资水平”是可以说的,“培养师资水平”就不能这样说。从整个句子看,宜将“培养和”三字删去,在“提高”前加“努力”。这个病例告诉我们,当述语或宾语是联合词组时,更要注意相关成分之间的搭配关系。

相关话题/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