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笔记讲义修正版(1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4-03


(2)        称赞她聪明   嫌他脏     怪他太慢    夸她勤奋    羡慕她有一个好丈夫
七、简单词组和复杂词组
    简单词组是指组成成分为单词的词组。如“白马”、“吃苹果”、“看完”、“他来”、“黄河、长江”等,它们就都是简单词组。
    一个词组,如果它的组成成分本身又是词组,或者说如果它内部又包含有词组,那么这种词组就称为“复杂词组”。例如“不吃甜的东西”,这是个述宾词组,而它的述语“不吃”是个带状语的偏正词组,宾语“甜的东西”是个带定语的偏正词组。显然,“不吃甜的东西”这个述宾词组内部又包含有词组,所以“不吃甜的东西”这个词组就是个复杂词组。在实际语言中,我们很少见到或听到只包含两个词的词组,一般都是复杂词组。
    八、学会分析复杂词组的方法
一个词组如果只包含两个词,分析起来很容易,一分为二就行了。对于一个复杂词组,该怎么分析呢?分析复杂词组,目前最合适的分析方法是层次分析法。下面略加介绍。
我们知道,语言构造是有层次性的。拿一个词组来说,如果它内部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从表面看这些词是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的,但在内部构造上,它们不一定处于同一个平面上。例如“我不去”这个词组包含三个词──“我”、“不”、“去”,它们并不像人排队那样挨次发生关系的,而是“不”先跟“去”发生关系,然后“不去”这个组合再跟“我”发生关系,从而形成不同的构造层面,如下图所示:
  我  不  去
所以“我不去”就属于复杂词组。
    语言构造的这种层次性,决定我们分析一个复杂的词组时,都必须按照它内部的层次构造逐层分析,不断找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并指出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句法关系,一直分析到词为止。这种分析方法就叫作“层次分析法”。因为这种分析法要求不断找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所以层次分析法也称作“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又由于每一层面基本都是二分,所以又俗称“二分法”。我们要掌握好这种分析复杂词组的方法。下面我们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一些复杂词组,其中包括递系词组和连动词组:
  他  弟弟  正在  打  网球    唱得  嗓子  都  哑了    请  张爷爷  去  看  京戏
      1           2            1           2               1           2      
  3    4      5       6               3       4        3    4      5      6  
                  7    8                   5   6                       7    8
    1-2  主谓词组              1-2  述补词组              1-2  递系词组
3-4  “定-中”偏正词组     3-4  主谓词组              3-4  述宾词组
5-6  “状-中”偏正词组     5-6  “状-中”偏正词组     5-6  连动词组
7-8  述宾词组                                         7-8  述宾词组
九、词组的用处
词组在汉语里有下面两个用处:
一是跟别的词或词组构成复杂的词组。例如“洗衣服”,这是个述宾词组,下面都是由这个词组构成的复杂词组:
  (1)决定  洗  衣服      洗  衣服  的   人       正在  洗  衣服
        1       2               1   (  )  2          1       2   
             3    4        3    4                        3    4     
           1-2 述宾词组        1-2 “定-中”偏正词组    1-2 “状-中”偏正词组
           3-4 述宾词组        3-4 述宾词组             3-4 述宾词组
二是在一定的语境(即上下文)中独立形成为句子。“洗衣服”在下面的对话中是一个句子:
  (2)“你妈妈在干什么?”
      “洗衣服。”                     [述宾词组独立形成为句子]
      (3)“你想买什么洗衣机?”
          “国产的洗衣机。”               [“定-中”偏正词组独立形成为句子]
      (4)“参观的人多吗?”
          “多得不得了。”                 [述补词组独立形成为句子]
十  多义短语及其分化
(一)什么是多义短语
多义短语是意义有两种或几种解释的短语。
产生多义短语的原因常常是短语没有了语境因素的制约,短语中的词、结构层次、结构关系或语义关系有多种解释。
学习和掌握多义短语,要能够:(1)善于发现多义短语,培养对语言的敏感性。(2)能够指出多义短语产生的原因,把握多义短语的类型。(3)能够正确分析多义短语的不同层次、不同结构关系或不同语义关系。(4)能够正确地分化多义短语的不同意义。
(二)多义短语的类型
1、词语具有多义性
(1)多义词形成的多义短语
多义词在语言结构中的意义一般是确定的,但有时多义词在语言结构中的意义不能确定,有多种解释,而且这些意义都能和语言结构中另外的词的意义组合,就往往形成多义短语。如“吃饭”、“我去上课”、“老张走了”。
(2)词与短语界限模糊形成的多义短语
有些语法结构既是词,也是短语,而且意义不同。短语的意义一般是词语意义的相加,而词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常常有比喻、引申的意义。当同形的词和短语界限模糊时,常常形成多义。如“买红花”,“红花”是词时表示一种药材,是短语时表示红的花。
2、结构层次、结构关系不同
对短语中的结构层次、结构关系做不同的解释也能够形成多义短语,包括三种类型:
(1)结构层次相同、结构关系不同形成的多义短语
进口药物              你们学生
(2)结构关系相同、结构层次不同形成的多义短语
三个报社的记者           穿好衣服
(3)结构层次、结构关系都不同而形成的多义短语这类多义短语比较多,应注意多加分析。
看打篮球的队员           哥哥和弟弟的朋友
3、语义关系不清
(1)施受关系不清。词语间语法关系相同,但存在施事或受事的区别。例如:“鸡不吃了”、“批评的是他”。
(2)领属和非领属关系不清。如“他的书”。
(3)程度关系、结果关系不清。如“老太太乐死了”。
多义短语的形成有时有多方面的因素。
多义短语有时有口语多义和书面语多义的区别。“没有书(输)”在书面语里不多义,在口语里多义;“老子是一位哲学家”在口语里不多义,在书面语里多义。
(三)多义短语的分化
多义短语既有构成双关的积极作用,也有容易造成句子歧义的消极作用,因此在语言交际中,需要对多义短语进行分化。分化的方法:
1、换用词语。换用同义词使词语搭配不致产生多义。
2、语境制约。语境能够使多义短语单义化。
3、变换语序。
4、添加、删除。指添加或删除某些词语以分化多义短语。
5、语音停顿。主要用于分化口语中的多义短语。

第六章 修辞
第一节 修辞概说
一、什么是修辞
   修辞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追求最佳表达效果的言语实践。
最佳表达效果就是指“准确、鲜明、生动、形象”。
语言中表达同样一个意思,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例如:
她很漂亮(/美/俊/好看/靓/喜欢人/稀罕人)。
上面使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样的意思,各有不同的语体风格和方言色彩,因此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采用不同的句式或修辞格会取得更加不同的效果。
         例如:
    一提起她来,十里八村没有一个不说她漂亮的。(使用双重否定,加强肯定)
她长得鼻子是鼻子,眼是眼的,越端详越好看。(使用熟语描写)
她长得好像仙女一样。(明喻)
她长得简直就是个人样子。(暗喻)
都说王晓明漂亮,她比王晓明还漂亮。(衬托)
她可是百里挑一的大美人。(夸张)
她就是咱村的"七仙女"。(借代)
看见她一眼,这辈子就算没白活。(夸张)
她是现代的赵飞燕、东方的维纳斯、中国的戴安娜。(排比)
同样,如果说一个人长得丑,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不同的词语表现了不同的语体风格和方言色彩。
   她很丑(可碜/难看/不好看/不俊/)。
   她长得像个丑八怪。(比喻)
   整个一个猪八戒他二姨。(借代)
   大家都叫她“朱二姨”。(借代)
以下几例都是夸张,但是夸张的程度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
她长得五官都错了位。(夸张)
看她一眼三天不想吃饭。(夸张)
她丑得可以去当吓唬乌鸦的稻草人。(夸张)
她要是去当稻草人,准把所有的乌鸦都吓跑了。(夸张)
她不但能吓得乌鸦不敢偷庄稼,还能吓得乌鸦把偷走的玉米送回来。(夸张)
又如:
  她的皮肤很好。(一般叙述)
她的肉皮真细发。(口语化)
她的皮肤就像四五岁的孩子似的又白又嫩。(明喻)
她真是肤如凝脂、面若桃花。(对偶)
要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就要结合语体、具体的语境、人物角色等选择恰当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手段。
因此,修辞和语音、词汇、语法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二、汉语修辞研究的历史
      "修辞"一词出现得很早,但在古代学术研究中,修辞学并不是独立的学科,有关修辞的论述散见于解经、文论、史论、诗话、词话、笔记、随笔之中。
魏晋南北朝时刘勰的《文心雕龙》曾对诗文的修辞规律进行了系统地探讨。
隋唐五代史论修辞、诗论修辞、散文修辞都获得了发展。
南宋陈骙的《文则》,对比喻、引用、仿拟、析字、重叠、节缩、省略、层递、错综、倒装等各种辞格,都分别作了分析。
元朝的《修辞鉴衡》是我国第一部以修辞命名的著作。
明代胡震亨的《唐音癸签》是我国第一本断代的修辞学资料汇编。
清代王国维的诗歌评论在修辞学方面也多有贡献。
"五四"运动以后,修辞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了全面、系统的探讨和研究。比较重要的成果主要有:
1923年胡怀琛的《修辞学要略》可算是中国最早的现代修辞学著作。
1932年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科学的修辞学体系,开拓了修辞研究的新境界,标志着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三、如何学习修辞
    (一)修辞是语言的实际应用,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当结合言语实践学习修辞。
  (二)修辞是多种同义形式的最佳选择。因此,应当尽量掌握多种同义形式,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有选择的余地。如果只知道一种表达形式,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也就无所谓修辞。
(三)言语应用涉及的方面很多,包括对象、语境、内容、语体等等。运用修辞格式和手段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如果在严肃的场合使用俏皮话、在娱乐的场合使用对偶、排比等都显得不得体,这时候,再美的词藻、再工整的句式也不会收到好的修辞效果。
  (四)修辞贵在创新。不论词语锤炼、句式选择,还是辞格的运用,都应当有新意,防止落入俗套。有句话说,第一个说女人是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说女人是花的人就是蠢材。比如:
      人们在描写秋景时,往往突出它的萧瑟、悲凉,表达一种悲伤的情绪。下面这段文字却恰恰相反,写出了新意。
这几天,碧云寺的秋意一天天浓起来了。
四门口石桥下的水声,越来越显得清壮了。晚上风来时,树木的呼啸,自然不是近来才有的,可是,最近这种声响更加来得频繁了,而且声势是那么浩大,活像冲进堤岸的钱塘江的夜潮一样。(钟敬文《碧云寺的秋色》)
这段文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是一种赏秋的情绪,借以表达对共和国飞速进步的赞叹,所以描写的秋天的水声是清壮的,树木的呼啸是声势浩大的,与萧瑟、悲凉的气氛全然不同。



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
一、意义的锤炼
词语是意义内容和声音形式的结合体。作为词语内容的意义是词语的灵魂。词语意义的锤炼,就是在深刻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根据表达的目的、对象、内容等选择恰当的词语,力求准确鲜明、精当妥帖。
词语意义的锤炼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词语的选用
(二)一般词语的推敲
(三)词语的活用
注意:在选用词语时,要特别注意前后意义的配合关系,否则表意就不确切。
(一)注意词语的选用
1、多义词语
   汉语中的许多词语都有不止一个义项,这几个不同的义项都是从一个基本意义派生出来的,有着共同的基础,相互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要恰当地使用多义词语,就要清楚地辨析词义,了解词义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选择最恰当的义项。
例如"老"是个多义词,主要有以下义项:
①年岁大:老人;
②老年人:徐老;
③婉辞,指人死:老了人了;
④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的:老手;
⑤很久以前就存在的:老朋友;
⑥陈旧:老脑筋;
⑦原来的:老地方;
⑧(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芹菜老了;
⑨(食物)火候大:鸡蛋煮老了;
⑩经常:老迟到。
  具体使用的时候要恰如其分:
当我们渐渐老去的时候,才感觉到生命的可贵。
"老"的意思是"年龄变大、衰老"。
我们是老交情,已经快有十年不见面了。
"老"的意思是"很久以前就存在的"。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鲁迅《祝福》)
"老"的意思是"死亡"。
"因为老下雨,所以把我泡成这么大了。"阿凡提说。(《阿凡提的故事》)
"老"的意思是"经常"。
在不同句子的上下文中,使用多义词时,就应该弄清楚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准确表达不同的意思。  
2、同义词语
丰富的同义词是语言发达的表现,也为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的特征,反映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提供了充分的选择空间和余地。
因此,恰当地选择同义词,是取得最佳修辞效果的基本功。
例如: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鲁迅《孔乙己》)
"窃"和"偷"是同义词。所不同的只是语体色彩:"窃"是书面语色彩、"偷"是口语色彩。
孔乙己使用"窃"来表示自己读书人身份,反映了他在封建科举制度影响下性格迂腐、虚荣的特点。
......这只是我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鲁迅《故乡》)
这个句子中,"心情"和"心绪"是同义词。
"心情"是指心境、感情的一般状态,用于"心情的改变"很合适;
"心绪"多就心情的安定或紊乱来说,常常指心境的紊乱,适于用在"本没有什么好心绪" 之中。
两个同义词并用,使得上下文互相照应,避免了句子的单调重复。如果改成一样,虽然意义上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文章就显得没有生气,减色不少。                                                              
3、反义词语
   反义词语的使用可以对两个事物进行对比,鲜明生动地反映出事物的矛盾,起到对照映衬的作用,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例如:
正常操作,迅速完成岗位项目而从容不迫;技术不熟练,责任心不强,就免不了手忙脚乱,错误百出。(吴伯萧《北极星》)
反义词"从容不迫" 和"手忙脚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两种不同的工作情态具体形象地展示在读者眼前。
(二)一般词语的推敲
一般词语往往不引人注意,但是如果精心选择,会产生良好的修辞效果,为文章增色不少。
一般词语的推敲要求准确把握词语的意义,认清表达的对象,留心具体的语言环境,注意上下文的和谐统一。
 例如:在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中,鲁迅先生通过对一些动词的锤炼,形象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生活境况和心理的变化。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鲁迅《孔乙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鲁迅《孔乙己》)
"排"字既通过孔乙己付钱时的谨慎反映了孔乙己钱财的来之不易,又表现出了孔乙己想要摆阔气的虚荣心理;"摸"则说明他的钱很少,表现出了他的穷困潦倒。两个动词使用准确,生动传神。                              
(三)词语的活用
   有时出于表达上的需要,要对某些词语"变通"使用,有意改变其词性和功能,这就是词语活用。
词语活用可以使得言语表达生动形象,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独特效果。例如:
她跳的这段独舞,给人总的感觉是很青春,很阳光。
"青春"、"阳光"都是名词活用作形容词,意思是"具有青春的朝气和活力"。
   真没想到你这么无情无义,咱们总算是夫妻了一场,你心里竟然一点恩情都没有。
"夫妻"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作动词,意思是"做夫妻"。。                                                   
二、色彩的锤炼
    词语的色彩一般是指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恰当选用词语的不同色彩,可以增强言语运用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注意:词语锤炼过程中,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都要使用得当,否则就会出现感情色彩不相宜、语体色彩不相称的错误。      
(一)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主要指词语的褒贬色彩,它反映说话人对所陈述事物的态度和感情。
不同的语境要求使用感情色彩不同的词语。例如:
满洲人早在窥伺了,国内却是草菅民命,杀戮清流,做了第一种。(鲁迅《文章与题目》)
"窥伺"、"草菅民命"、"杀戮"等词语都是贬义词,表现了作者对外族侵略者和当权者的不满与憎恨。                                                            
(二)词语的语体色彩
语体主要是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
口语就是人们在口头交际中使用的有声语言。

相关话题/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