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资料讲义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3-15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传播学讲义

第一讲 传播与传播学
Chapter1 传播
一 传播
最普遍意义上的传播必然包含以下两个要素:信息(传播的材料)、流动(传播的方式)
由此,我们认为:所谓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传播的定义似应作两个层面的理解:广义——系统(自然及相互之间)传受信息的行为;狭义——人(自身及相互之间)传受信息的行为。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传播是一切交往的实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过程,它直接表现为社会信息的流动以及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他既是一种人的社会化意义建构行为,有一种人际间或者组织间关系发生、发展和维持的基本机制。


二、传播的类型
(一)内向传播(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
也称自我传播、人内传播,是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信息交流活动。
是主我(I)和客我(me)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在传播过程中,信息主体和信息客体是同一个人。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1、内向传播的形式:
正常形式: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绪和感情
异常形式:入睡状态和做梦、催眠、酒精中毒和毒品服务、高峰体验和沉思状态
2、自我、自我互动:
主我:意愿和行为的主体;客我: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的代表,社会化的自我。
人内传播就是一个主我和客我之间进行双向互动的社会过程,互动的介质是信息,
即米德所说的“有意义的象征符”。人内传播在本质上是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的反映。

(二)人际传播(personal-communication):
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的非大众传播媒介如电话、书信等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1、人际传播的动机:
获取有用信息;认识自我的需要;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控制周围环境;情感沟通需求
2、人际传播的特点
(1)直接传播:不依赖大众传播媒介作中介物,可以直接了解传者的情绪或个性等特征;
(2)随意性大:传者和受者的位置在交流过程中可随时交换,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也可根据现实情境随时调整改变;
(3)保密性强:因为是直接交流,而且传播对象和范围可以控制;
(4)反馈迅速:直接交流的情况下,传受双方都容易积极主动地进行信息交流;
(5)速度可以控制:随传受双方的需要而进行变更。
不足--覆盖面窄、易走形、多数留于记忆

(三)群体传播:
1、群体: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
库利根据群体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直接和间接程度,将群体分为:
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指人际关系亲密的社会群体,主要是指家庭、邻里和儿童游戏群伙等,亦称首属群体、基本群体。
他指出:初级群体是指具有亲密的、面对面交往与合作特征的群体。这些群体是人们的自我观念发展的摇篮,在人的早期社会化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初级群体的特征主要是:面对面的互动;②有限定的群体规模,通常是小型群体。以保证彼此能够有足够机会接触和交往。③不能完全替代的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关系;④靠习俗伦理维持的群体控制。
次级群体(Secondary group):次级群体又称作次属群体,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目的而建立起来的。

群体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能将分散的个人力量集结起来,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对于个人,群体是满足个人需要的重要手段;是个人的信息和社会安全感的来源;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和手段。

2、群体压力:指已经形成的群体规范束缚其成员行为的无形力量。群体为保持其共同活动顺利进行和关系状态的稳定,会形成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违反者会受到孤立甚至驱逐,于是人们在保护自己的同时要屈从于团体利益。

(四)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指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和交流信息的过程,即组织内部成员间、组织间及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互动。
1、组织传播的形式:
(1)正规的组织传播:
(2)非正规的组织传播:
2、组织传播的方向
(1)横向传播
(2)纵向传播
3、组织传播的功能:
手段性的(以交流为手段,达到某种目的)
满足性的(以社会情感的满足为目的)。
○1协调组织内部成员的联系,以实现组织目标;
○2建立组织与外部环境的联系,以适应外部环境并与之发生良性互动;
○3交流组织内部情感,增加成员凝聚力和向心力;
○4满足其成员的社会心理需求,激励其士气。

3、与组织传播有关的学派和理论:
(1)功能主义学派:注重研究传播与组织之间的联系与影响,该学派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科学管理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系统论学派;
○1科学管理学派(泰罗制): 由泰罗创立。把组织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效结合,以求达到组织目标。采取科学选择和激励性措施,最大限度求得个人发展和报偿,但认为员工是“经济人”,采取“胡萝卜加大棒”政策,无视人的主体性,忽视人际互动对于提高组织效率的重要性,不利于组织内部沟通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2人际关系学派: 由阿基里斯提出。强调“组织成员”的人格个性和心理需要。认为人通过人际互动发展自我,个体也经过自我过滤观察世界,并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最著名的是麦克雷格的“XY”理论。其核心为充分发挥组织传播的功能,在尊重人的自我价值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实现组织目标。
○3社会系统论: 将组织的整体性和过程性相结合的理论。法瑞斯、拉塞尔和蒙奇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从系统、结构、功能三个层次分析。维克的理论将组织化过程和组织交流连接起来,反映现代组织研究新趋势,也属于社会系统论。
(2)社会文化学派:认为组织是社会文化的结合,组织成员的传播互动社会性地构建了组织文化。
(3)组织传播研究的批评学派:从分析组织中权力关系对生产方式、性别、组织话语等方面的控制入手,分析组织中意识形态与霸权的产生。以协调控制理论和女权主义理论为代表。

(五)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持续不断地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地受众分享传播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1、大众传播的特点:(以往的结论、信息时代新特征)
2、大众传播的基本功能
拉斯韦尔:监视环境;建立社会关系;传承社会遗产。赖特(补充):娱乐。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授予社会地位;促进社会准则的实行;麻醉精神的消极功能。
施拉姆:大众传播是“社会雷达”,监视社会;引导受众;教育大众;娱乐。
正功能:
(1)传播信息
连续不断向受众传递大量信息是第一功能。(媒介工作者作为“社会雷达”和“守望者”,“目的在于协助人们认识复杂的环境事物,使他们能进行充分调适。)
(2)引导舆论
舆论:社会公众共同的强烈持久的意见、态度和信念的总汇。它的发生发展以共同关注的问题的存在为前提。一定程度上,舆论代表民意。
媒介报道决定大多数人议论的内容,决定其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及要采取的应对措施。媒介通过信息的传递、解释等促使受众形成全社会基本一致的意见、态度和看法,以条件社会内部的矛盾冲突,使其趋于缓和以至消除。
大众媒介的重要责任之一即做客观公正报道,将舆论引导到有利于社会和人民的轨道上
有效的舆论引导应该是一种双向交流。传者要了解受众的需求和信息接受能力,随时检验传播效果,并在反馈信息的基础上不断作出调整。
(3)教育大众
传播知识、科技等,传承了文化遗产,促进成员社会化
(4)提供娱乐
负功能:
1.李普曼的“拟态环境”与“刻板印象”理论
1922年,美国政论家、学者沃尔特•李普曼撰写了《舆论学》一书,被誉为舆论学的开山之作。李普曼 书中提出的许多理念影响深远,其中“拟态环境”与“刻板印象”两个概念对于我们思考大众传播的负功能有重要价值。
(1)拟态环境
(2)刻板印象
2.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麻醉精神说”

三 人类传播演进的过程
(一)前语言阶段(符号和信号传播阶段):
(二)口语传播阶段:
(三)文字传播时代: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时空限制;规范、便携、便于保存。
(四)印刷传播时代:
(五)电子媒介时代:
(六)网络传播时代:
1、网络传播的主要技术有:有线电视、卫星电视、计算机、数字技术等。
2、特征:数字化;超时空传播,受众广泛;信息内容极为丰富;传播迅速,时效性强;交互性。
3、意义:是对人类传播方式的一次解放和变革,互联网拓宽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了以往人类信息传播形式的时空界限,打破了传统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的概念,形成了虚拟的以信息为主的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全新的空间,很好地满足了信息时代巨大的信息传播需求。并且有利于人民更好地行使自己的言论表达自由,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主的发展和进步。
4、问题:网络病毒、虚假信息、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不良网站和电子垃圾、知识产权侵犯等。接收设备电脑以及联网费用价格较高;要求使用者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网络通道窄,传输速度低,信息质量不如传播媒体高;信息缺乏过滤,权威性、可信度远远不及传统媒介。

四、人类传播演进的基本规律:
(1) 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的进步贯穿整个人类存在过程,而且其发展进步呈加速度发展趋势,是叠加式而不是替代式的。
(2) 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传播本身正是人类文化创造和积累的产物。
(3) 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一种传播必定是一种社会类型的反应。



















Chapter2 传播模式

一、传播模式的类型
传播模式基本上都是利用文字和图表构筑的功能性模式,是科学地、抽象地在理论上把握传播的基本结构与过程,描述其中的要素、环节及相关变量的关系。
传播过程研究分三类:线性传播过程、控制论传播过程(微观认识)
系统传播过程(宏观认识)
三、线性传播过程
将那些视传播过程为单向流动的观点称为线性传播观。主要集中在早期传播学研究中。
(一)    线性传播模式
1.5W模式
拉斯韦尔,1948。
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
传播者——讯息——媒介——接收者——效果
(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
该模式显示传播过程是一个目的性的行为过程,具有企图影响受众的目的。
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对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进行独立的研究。
缺陷:过高估计了传播的效果,忽视了反馈要素。
2.申农—韦弗模式
信源——→发射器——→       ——→接收器——→信宿
                      噪音来源
原为研究技术科学中通信的信息传递问题,被传播学借用。
包括五个正功能:信源、发射器、信道、接收器、信宿。
一个负功能:噪音,对正常信息传递的任何干扰。
缺陷:未能在模式中顾及人的因素、社会因素,忽视了讯息的内容、传播的效果。

3.线性传播过程模式的共同缺陷:
1、将传播过程视为起于一点,终于另一点的直线,没有信息的反馈;
2、将传播过程视作非环境互动的静态过程,即传播过程只是内部发生的活动,不考虑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与传播所生存的环境进行任何交换,忽视社会的客观制约性。

(二)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
控制论的基本思想是运用反馈信息来调节和控制系统行为,达到预期目的。控制论传播过程是带有反馈的双向交流过程。
1.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奥首创,施拉姆提出。是一个高度循环的模式,在这个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即是制成符号者、解释者,也是还原符号者;受传者也是如此;传受双方互为传播过程的主客体,行使着相同的功能,即编码、译码和释码;
该模式比线性模式进了一步,它特别适用于人际传播;缺陷在于,它认为传播是完全对应的、平等的,这与实际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往往不对应、不平等相出入。后来施拉姆又提出了适用于大众传播的模式。

2.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明确地提出了反馈;
此模式的中心是媒介组织,它集编码者、译码者和释码者于一身,它们可以从受众处获得推测性反馈;编码就是将意义或信息转化成符号的过程,是传播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译码就是将符号还原为信息或意义的过程。
受众往往是由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分属于各个基本群体和次级群体;
该模式标志着从一般传播过程模式走向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标志着将大众传播看成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趋向

3. 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存在的问题:
它认为传播过程是双向回路之后,就成了循环、平衡的自我调节系统,而现实中的传播过程,尤其是大众传播过程较少有平衡、对等;
它认为传播过程是一个独立本体运动过程,即传播过程是一个独立于社会的自我运行的系统过程,没有发现传播过程的社会背景。

(三)系统传播过程模式
更多的是研究传播过程的宏观环境、系统环境,更多地认识到传播过程是整个社会运行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1.赖利夫妇模式
最早提出在社会系统框架中的传播系统模式,将传播过程视为一个系统,并且是各种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大众传播过程与社会系统之间是互动的关系,两者之间相互影响。

2.马莱茨克模式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大众传播,提出许多影响传播者和受众的因素,指出大众传播的社会制约性和心理变量,更加全面、系统、更具社会性。

(四)(互联网传播过程模式):
互联网推翻了一对多传播的既定模式,与传统媒介相比,它包含更多的传播情境和信源。                                                                                                                                                         
互联网流向每一个接收者的讯息并不是相同的,讯息内容更多地是有受众选择和决定的。传统大众媒介模式——“推”的模式;互联网模式——“拉”的模式。
在传统模式中,讯息多以线性方式进行;而互联网则以超文本的信息呈现信息,因此使用者能用任何一种自己所选择的顺序寻求所需信息。















Chapter3 传播学
一、传播学的兴起
1.诞生的时间和地点
孕育于20世纪10年代至20年代,诞生于40年代至50年代,美国
2.诞生的主要背景
社会历史环境:
经济因素:
媒介因素:
学科因素:传播学的产生可以说是派生于新闻学,但传播学的理论基础却是许多相关学科共同奠定的,其中,尤为重要的学科就是社会学、心理学和“三论”等

3、首先产生于美国的原因:
1、政治家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主张、树立形象、争取竞选支持;
2、战时宣传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起到巨大作用,直接催化了传播学的产生;二战期间由于纳粹的迫害,大陆专家学者涌入美国,为传播学的产生提供了人才基础;
3、经济上美国是二战后最强大的国家,自由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生产扩大,市场拓展与营销行为增加,广告、调查公司大量产生,企业普遍较关注营销环节中的传播问题,支持传播研究;
4、大众传播业在战后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竞争的压力迫使传播者思考并完善传播技巧、传播效果与受众等问题;
5、美国的社会生活与大众传播关系日益密切,媒介随之带来的负面影响促使大批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关注并研究传播;
6、传统学科的发展为传播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均为现实的传播实践,关注实践才是传播兴起的根本。

4.传播学的诞生:
1922年,李普曼《舆论学》
1926年,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宣传技巧》
1944年,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
194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第一条,首次使用“大众传播”的概念;
1946年,拉斯韦尔等,《宣传•传播•舆论》,首次明确使用“大众传播学”概念;
1948年,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 “5W模式”;
1949年,施拉姆《大众传播学》,首次提出大众传播学的框架。


二、思想来源(学科、人物)
近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影响和促进。
(一)欧洲渊源:
1、三位欧洲大师:达尔文、弗洛伊德、马克思
2、以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现代社会学,确立了实证主义的传统。
3、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提出了传播是最基本的互动渠道,他的模仿理论对后来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传播在人格形成和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影响

(二)三位重要社会理论家的贡献——
1.达尔文
代表作:《人类和动物的表情》 1873年——创建了非语言传播的领域(传播的类型)
1859年的《物种起源》发表后,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社会科学思想和传播学的重要影响:
第一, 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直接影响了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又成为传播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批判学派的主要思想来源。
第二,赫伯特•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所表达的“变异”将库利和帕克引向了社会学领域。尽管他们后来都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
库利、帕克是芝加哥学派的领袖;帕克是大众传播的第一位理论家。
帕克关于城市生态学的著作直接受达尔文的进化论影响。
第三,达尔文有助于非语言传播的研究的发展
第四,进化论的许多概念和机制被群体生态学的学者使用,当然也包括传播学者。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1856-1939 奥地利)
代表作:《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假定人类行为的解释存在于个体之中,特别是存在于无意识之中。今天许多重要的传播学理论都在个体当中寻求推动行为变化的力量,如海德的平衡理论、费斯廷格的认知不一致理论、佩蒂和卡尔奥普的态度变化的详尽可能性模式等。这些理论都假定,个体失衡的、不一致的或不和谐的状态,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因而导致了个体行为的变化。
(2)霍夫兰所开创的人格研究的学术传统是从C•赫尔德学习理论发展而来的,而赫尔德学习理论又是受到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理论对拉斯韦尔有关政治领袖的精神分析的研究产生了影响。
(3)法兰克福学派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进行了批评的传播研究。例如,对于偏见的研究,在阿多诺等人的《权威人格》中有所论述,它代表了一种以量化心理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格问题的精神分析理论。
(4)深受弗洛伊德影响的帕洛阿尔托小组(Palo Alto group):
帕洛阿尔托小组的研究的是交往传播,他们重视作为理解个体行为的手段的个人与他人的传播关系,完成了从关注个体内在动力向关注个体交往或关系模式的转向。
帕洛阿尔托小组
奠基者:贝特森  (人类学)
重要领导人:杰克逊 (精神斌学)
帕洛阿尔托小组的学者们提供了一种有关人类行为的可供替代的概念化做法,他们重视作为历届个体行为的手段的个体与他人的传播关系。
对传播学研究的贡献: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经验——既重视假定的实在,也重视传播问题。
帕洛阿尔托小组的观点要求人们意识到模棱两可的传播,理解传播反常的现象,研究诸如悖论那样的自我指认的矛盾的性质,并提出更多的,更清楚的传播是否经常发挥作用的问题。
未受美国主流传播学者关注的原因:
(1)传播研究中占统治地位的是效果研究,而帕洛阿尔托小组以关系传播研究为主
(2)帕洛阿尔托小组的观点是控制论的,生态学的,以系统论为基础,不适合占统治地位的认识论。 
3.卡尔•马克思——思想的马克思主义
“在任何社会,获取维持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资源方面的不平等不可避免地造就了一种文化,这一文化引起了某种类型的重大社会冲突。”这里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的批判性,即社会是不完美的,需要加以改变。
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被视为社会上层建筑的大众媒体,经常受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他们认为,在西方工业社会中,大众媒体的内容为社会阶级关系所控制,媒体成立巩固社会统治的工具。
1.    马克思倡导的观点:在任何社会,获取维持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资源方面的不平等不可避免地早就了一种文化,这一文化引起了某种类型的重大的社会冲突。
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批判性——社会是不完美的,需要加以改变。
2.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学者认为,在西方工业社会中,大众媒体的内容为社会阶级关系所统治,媒体成为巩固社会的占统治地位的工具,而且多半是反对革命和反对变革的。

二、传播研究早期重要人物及其贡献
(一)杜威
1. 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学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建造了实用主义的理论大厦。他认为个体只有在与其他人的联系中才能发现自我意识,社会不仅是由于传递、传播而得以存在,而且完全可以说是在传递、传播中存在着。许多思想是当代传播学的间接先行者。
最著名的观念是:大众传播是社会变迁的工具,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把这些观念灌输给了其学生库利和帕克。
 
(二)库利
1.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通过以观察为主的研究方法,为个性社会化的理解做出了贡献。
2.代表作
《人性和社会秩序》,(1902),主要涉及儿童个体社会化的问题
《社会组织》,(1909)论证社会是由大众媒体联接在一起的。
《社会过程》,(1918)着重讨论传播在社会中的作用。
库利1893年作为博士生选修了杜威的政治哲学课,将该课的主要论题结合到自己的社会学理论中,发展两个主要的概念:“首属群体”和“镜中自我”


相关话题/传播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讲义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讲义 !绪论(6课时) 传播学与我们 第一节 传播及其传播学 一、理解传播 二、理解传播学 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 一、线形传播过程模式 1、拉斯韦尔模式 2、申农韦弗模式 3、格伯纳口语模式 二、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 1、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2、 梅尔文*德弗勒模式 3、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5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考研专业课辅导班-传播学理论讲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考研专业课辅导班-传播学理论讲义 传播学理论 参考教材:《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库利的传播定义; 皮尔士的传播定义; 施拉姆关于传播的定义 二、传播与信息 信息定义 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 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3
  •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考研复试名单!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考研复试录取工作实施细则(附复试名单及须知)  根据教育部及学校文件精神结合我单位实际,为做好2018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组织领导  我院成立了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  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  1.根据教育部规定和我校复试规则,负责制定本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8
  •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考研复试时间已公布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考研复试录取工作实施细则(附复试时间已公布及须知)  根据教育部及学校文件精神结合我单位实际,为做好2018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组织领导  我院成立了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  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  1.根据教育部规定和我校复试规则,负责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8
  • 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讲义-暑假班部分
    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讲义-暑假班部分 传播发展进程 口语传播时代:9万年前4万年前 使人与人之间的外部沟通更加有效,提高了人类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局限:1、近距离传播2、不稳定 文字传播时代:公元前3000年 1、便于保存2、扩展人类交流和社会活动空间3、人类文化传承有可靠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5
  • 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大众传播研究方法
    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大众传播研究方法 大众传播研究方法 传播学是一门旨在研究人类如何创制 交换和解读信息的社会科学,因此,传播学研究需要将科学与人文研究结合起来。史蒂芬 小约翰 第一章 理论与研究范式 一 理论与范式 理论:理论就是为了解释某个现象,按照一定的规范所抽象出来的概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5
  • 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知识
    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知识 北京大学传播学研究生入学考试 * 第一天:传播学的基本问题和重点问题 * 第二天:传播学历年真题分析 * 第三天:传播学热点重点问题分析 * 第四天:模拟考试 * 第五天:讲解试题,解答疑问,聚餐 传播学基础问题 简述西方传播学的起源、发展与流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5
  • 南昌大学2017新闻传播学硕考研真题回忆
    南昌大学17新传学硕考研真题回忆 【南昌大学】学硕: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 1. 文艺春秋 2.BBC 3. 东方风来满眼春 4. 开、好、管 5. 选择性接触 二、简答题 1. 简述新闻舆论形成的条件 2. 简述《民报》的主要内容 3. 简述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原理原则 4. 甘地的新闻思想 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7
  • 2007-2016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历年真题
    厦门大学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基础) 一、填空 1、___开始,纸张在传播中开始独占鳌头:我国最早的关于报纸的记载是孙樵《___》卷的《读开元杂报》一文。 2、1815年,《___》在马六甲创办。____年《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办;1822年,在澳门创办的第一份葡萄牙文报刊是__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7
  • 2019考研:新闻传播学三个基本问题
    1、什么是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创立乃基于这样一个信念:由于现实被合理地分成了一些不同知识群,因此系统化研究便要求研究者掌握专门的技能,并借助于这些技能去集中应对多种多样、各自独立的现实领域。(华勒斯坦等,1997:9)新闻学作为一个职业规范性学科,它探讨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6
  • 2018年四川大学文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真题
    四川大学 学硕:636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 1. 书脊 2. 传播流 3. 空符号 4.DAGMAR 5. 威尼斯手抄小报 6. 涵化理论 7. 知识劳工 8. 后真相 二、简答题 1. 从受众角度分析弹幕的传播效果 2. 简述新闻、舆论与宣传的区别与联系,并举例说明。 3. 介绍罗兰巴尔特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4
  • 2018年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真题
    浙江大学 学硕:807新闻与传播实务 1. 声画组合的基本模式(又称稳定模式)是什么?每个要素发挥了什么作用?请举例论证。 2. 新闻专业主义防止商业逻辑侵犯新闻逻辑,你同意吗?为什么?举例论证。 3. 网络时代还需要新闻的专业堡垒吗?为什么?举例论证。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4
  • 2018年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真题
    暨南大学 学硕: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多选不给分) 1. 《新闻学大意》 2. 舰队街 3. 舆论反转 4. 首因效应 5. 网络直播 6. 长尾理论 二、简答题(选做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多选不给分) 1. 简述近代中国民营报纸的活动内容及意义/贡献 2. 简述大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4
  • 2018年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真题
    学硕:714新闻传播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 报刊的有机运动 2. 《每周评论》 3. 王韬 4. 人民日报改版社论《致读者》 5. 信息茧房 二、简答 1. 人民性与党性的统一 2. 美国分别在1984年,2017年两次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谈谈你的看法 3. 新闻界对真理标准讨论的作用 三、论述 1.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4
  •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考研笔记详细版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现状: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和边缘学科,与诸科学联系渗透因而对象和研究领域不甚明确。分科领域(大众传播学、文化传播学、广告传播学等)繁荣,基础理论研究却显薄弱。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美库利 社会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