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考研辅导班-资料(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3-05


*    陳子昂、李白等 復古與古詩體
*    元、白
*    從王昌齡到司空圖等
三、古文理論
參考書目
*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百花文藝
*    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二),上海古籍
*    王運熙、楊明《隋唐五代文學批評史》,上海古籍
*    羅宗強《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中華書局
*    (日)遍照金剛(空海)《文鏡秘府論》(王利器校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張伯偉《唐五代詩格校考》,江蘇古籍

第一節  唐代詩歌理論批評 :對齊梁詩風的批評及復古傾向
*    一、陳子昂
陳子昂《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    東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漢、魏風骨,晉、宋莫傳,然而文獻有可徵者。僕嘗暇時觀齊、梁間詩,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每以永嘆。思古人,常恐逶迤頹靡,風雅不作,以耿耿(不安)也。一昨於解三處,見明公《詠孤桐篇》,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遂用(因而)洗心飾(拭)視,發揮幽鬱。不圖正始之音,復睹于茲,可使建安作者相視而笑。解君云:“張茂先(華,西晉詩人)、何敬祖(劭,西晉詩人),東方生與其比肩。”僕以為知言也。故感嘆雅制,作《修竹詩》一首,當有知音以傳示之。
盧藏用《右拾遺陳子昂文集序》
*    昔孔宣父以天縱之才,自衛返魯,乃刪《詩》定《禮》(一作刪《詩》、《書》),述《易》道而修《春秋》,數千百年,文章粲然可觀也。孔子殁二百嵗而騷人作,於是婉麗浮侈之法行焉。漢興二百年,賈誼、馬遷為之傑,憲章禮樂,有老成之風。長卿(司馬相如)、子雲(揚雄)之儔,瑰詭萬變,亦奇特之士也。惜其王公大人之言,溺於流辭而不顧。其後班(固)、張(衡)、崔(瑗)、蔡(琰)、曹(操父子)、劉(楨)、潘(岳)、陸(機),随波而作,雖大雅不足,其遺風餘烈,尚有典刑(《詩•大雅•蕩》:“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型”。謂舊法)。宋齊之末,蓋顦顇(衰敗)矣。逶迤陵頽,流靡忘返,至於徐(陵、摛)、庾(肩吾、信),天之將䘮斯文也。後進之士,若上官儀者,繼踵而生,於是風雅之道掃地盡矣。
*    《易》曰:“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泰。”(《序卦》後句作“故受之以同人”)道䘮五百嵗而得陳君。君諱子昂,字伯玉,蜀人也。崛起江漢,虎視函夏(全中國),卓立千古,横制頽波,天下翕然(疾速),質文一變。
二、李白
*    大雅久不作,吾衰(吾年力已衰)竟誰陳(陳大雅之章)? 王風委蔓草,戰國多荊榛。 龍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聲何微茫,哀怨起騷人。 揚馬激頹波(謂振起末流),開流蕩無垠(其弊放蕩無際)。 廢興雖萬變,憲章(法度)亦已淪。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 聖代復元古,垂衣(《易•繫辭下》:“黄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貴清真。 群才屬休明,乘運共躍鱗。文質相炳煥,眾星羅秋旻(秋为旻天)。我志在刪述,垂輝映千春。希聖如有立,絕筆於獲麟(《春秋》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 )
王琦注〈李太白文集〉
*    (宋)楊齊賢曰:《詩•大雅》凡三十六篇。《詩序》云:“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大雅不作,則斯文衰矣。平王東遷,《黍離》(《王風》之首篇)降于《國風》,終春秋之世,不復能振。戰國迭興,王道榛塞,干戈相侵,以迄于秦。中正之聲,日逺日微。一變而為《離騷》,軒翥詩人之末,奮飛詞家之前。司馬、揚雄,激揚其頽波,疏導其下流,使遂閎肆,法乎無窮。而世降愈下,憲章乖離。建安諸子,夸尚綺靡,摛章繡句,競為新奇,雄健之氣,由此萎薾。至于唐,八代極矣。掃魏晉之陋,起騷人之廢,太白盖以自任乎。覽其著述,筆力翩翩,如行雲流水,出乎自然,非由思索而得,豈欺我哉!
*    徐昌穀(禎卿)謂:首二句為一篇大㫖,“綺麗不足珍”以上,是申第一句意;“聖代復元古”以下,是申第二句意。
孟棨《本事詩》
*    白才逸氣髙,與陳拾遺齊名,先後合徳,其論詩云:“梁陳以來,艷薄斯極,沈休文又尚以聲律,将復古道,非我而誰與?”故陳李二集,律詩殊少。嘗言:“興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况使束於聲調俳優哉。”

第二節  杜甫
*    到杜甫的時代,齊梁詩風已經威風掃地,但在當時也產生了另一種理論偏向,就是對齊梁詩風全面否定,甚至連受齊梁詩風影響的初唐四傑也被否定。杜甫糾正了這一偏向。其《戲為六絕句》一方面主張“別裁偽題親風雅”,另一方面主張“轉益多師是汝師”,既繼承風雅傳統,在審美上又廣泛繼承,就前者而言,上承陳子昂,發展了儒家詩論,到元、白一派,更加強化了這種傾向,形成了所謂新樂府運動,白居易《與元九書》是其理論總結;就後者而言,使他成為詩歌史上集大成式的人物。
一、戲為六絕句
其一
*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后生。
*    前賢謂庾信,謂今人。
*    其二
*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    輕薄為文句:郭紹虞謂當時有人總是譏四傑為文輕薄。一說輕薄指非四傑者。
*    其三
*    縱使盧、王操翰墨,劣于漢、魏近風騷;龍文虎脊皆君馭,歷塊過都見爾曹。
*    此二句說,即使四傑的作品不如漢魏接近風騷。第二句或解為劣於漢魏,然近於風騷。此解不合杜意。杜甫尊風騷傳統,如果四傑近風騷,何能劣於漢魏呢?故其意當是說不如漢魏近風騷,雖然不如漢魏近風騷,但不是說其背離風騷傳統。
*    龍文、虎脊:皆良馬名。君:指四傑。歷塊過都:語本王褒《聖主得賢臣頌》:“過都越國,蹶(跳)如歷塊(小塊土地)。”形容速度極快。爾曹,指貶四傑者。此二句說四傑有俊才,如驭良馬,過都如歷塊,則爾曹之劣自現。
*    其四
*    才力應難跨數公,凡今誰是出群雄?或看翡翠蘭苕上,未掣鯨魚碧海中。
*    凡今:如今。
*    翡翠;郭璞《游仙詩》:“翡翠戲蘭苕,容色更相鮮。”翡翠,一種小巧美麗的鳥。蘭:蘭花。苕:葦花。喻小巧秀美之詩。
*    掣:牽拉。鯨魚碧海喻壯美之詩。
*    其五
*    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竊攀屈、宋宜方駕,恐與齊、梁作后塵。
*    言不菲薄今人,也愛古人。
*    方駕:應與之并駕齊驅。
*    其六
*    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復先誰?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    前賢句:此句言那些批評四傑者即“爾曹”比不上庾信、四傑。
*    遞相祖述:祖述,學習模仿。指杜甫當時詩人互相祖述。復先誰:又能超越誰?即怎能超過前人。
*    別裁:別,別擇,鑒別;裁,裁去,去除。偽體:偽體與真體相反,與正體相反,指背離風雅傳統的作品。親風雅:親近《詩經》的傳統,即繼承《詩經》傳統。
*    轉:轉變、轉而。益:更、更加。多師:指廣泛的學習。“汝”:指前幾首中批評的哂笑“前賢”的“爾曹”們。此句應該廣泛學習。《文論選》說此句“即無所不師而無定師的意思”,不確。杜甫並不主張無所不師,他要別裁偽體,偽體當不在他所謂多師之列。
二、讀書與作詩
*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三、理與詩
*    《宗武生日》:熟精文選理
四、法度
*    李白與杜甫被後人作為天才與人工兩種創作類型的典範
*    《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晚節漸於詩律細。
*    《橋陵詩三十韻》:遣詞必中律
*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    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詩百篇。”
*    《本事诗》:(李白)戲杜曰:飯顆山(在陝西西安)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當)午。借問别來太痩生(語助),緫為從前作詩苦。蓋譏其拘束也。

五、風格
*    沉鬱頓挫
*    《進雕賦表》:臣之述作,雖不足鼓吹《六經》,先鳴諸子,至沉鬱頓挫,隨時敏捷,揚雄、枚臯可企及也。
*    劉歆《與揚雄書從取方言》:“非子雲澹雅之才,沈鬱之思,不能經年銳積,以成此書”。為深沉之思。
*    陸機《思歸賦》:伊我思之沉鬰,愴感物而增悲。
*    陸機《遂志賦》:抑揚頓挫,怨之徒也。
*    陸機《文賦》:箴頓挫而清壯。《文選》五臣注之張銑云:“頓挫,猶抑揚也。”
*    頓挫指文辭聲調曲折起伏而不平板。
*    波瀾老成
*    《六絕句》:庾信文章老更成。
*    《敬贈鄭諫議十韻》:毫髮無遺憾,波瀾獨老成。
*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文章曹植波瀾闊。
魏慶之《詩人玉屑》
*    贛川曽文清公(按曾幾)題吳郡所刋東萊吕居仁公詩後語云:詩卷熟讀,……而波瀾尚未闊,欲波瀾之闊,湏令規模宏放,以涵養吾氣而後可。規模既大,波瀾自闊。
*    清詞麗句
*    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六絕句)
*    復憶襄陽孟浩然,清詩句句盡堪傳。(《解悶》其六)

第三節 從王昌齡到司空圖
*    一、王昌齡
*    相傳王昌齡作有《詩格》與《詩中密旨》。《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王昌齡《詩格》二卷,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詩格》一卷、《詩中密旨》一卷。宋人所編《吟窗雜錄》俱有收錄。然後人多疑其偽,其中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為代表。
*    但日本空海和尚來唐,回國所帶唐人著作中有王昌齡《詩格》一卷。空海於於弘仁二年(811)上《書劉希夷集獻納表》中言“王昌齡《詩格》一卷,此是在唐之日於作者邊偶得此書。古詩格等雖有數家,近代才子切愛此格”(《性靈集》卷四)。但這部著作在日本已經亡佚。
*    不過,空海回國後編《文鏡秘府論》,編入了當時詩格著作,自然也編入了王昌齡《詩格》。但編者在著作中沒有標明誰誰曰,而是直接鈔錄,這樣很難判斷其所抄錄的各部分內容的作者。但是《文鏡秘府論》之《南卷•論文意》“或曰”,古鈔本旁注“王氏論文云”,後來的學者相信這個“王氏”就是王昌齡。因而相關的內容就被判定為王昌齡《詩格》。
1、意、物、聲
*    首先是意與物。王氏主張物色應與意興結合,即物色表現意。
*    在物色的描寫方面,他又認為應該直接描寫天然真景:
*    凡詩,物色兼意下為好。若有物色,無意興,雖巧亦無處用之。如“竹聲先知秋”,此名兼也。
*    詩有天然物色,以五綵比之而不及。由是言之,假物不如真象,假色不然天然。如此之例,皆為高手。如“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如此之例,即是也。中手倚傍者,如“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此皆假物色比象,力弱不堪也。
*    其次是意與聲的關係。聲是詩歌的音律表現形式。王昌齡認為意是決定詩歌品格高低的因素。
*    凡作詩之體,意是格,聲是律,意高則格高,聲辨則律清,格律全,然后始有調。用意於古人之上,則天地之境,洞然可觀。古文格高,一句見意,則“股肱良哉”(按出《尚書•益稷》)是也。其次兩句見意,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是也。其次古詩,四句見意,則“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按出《古詩十九首》)是也。又劉公幹詩云:“青青陵(按《文選》作亭亭山)上松,飋飋谷中風。風弦(按《文選》作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按出劉楨《贈從弟》)此詩從首至尾,唯論一事,以此不如古人也。
*    詩有二格:詩意高謂之格高,意下謂之格下。
*    所謂意高,在王昌齡其實包括兩方面的含義:其一、詩意本身的價值的高下。“詩有好意言真,光今絕古,即須書之於紙;不論對與不對,但用意方便,言語安穩,即用之。若語勢有對,言復安穩,益當為善。”此段話中“好意”當是指意本身有價值。其二指意的表現方式。在他看來一句見意最高,其次兩句見意。這裡所謂格高,不是指意本身的價值,而是指表現意的方式。
2、詩有三境
*    詩有三境
*    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    物境一。欲為山水詩,則張泉石云峰之境,極麗絕秀者,神之於心,處身於境,視境於心,瑩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    佛家把人的認識和感官的對象都稱作境。物境,寫作山水詩時,把秀麗的山水布張在心裡,實際上是通過想象活動,想象山水的景象,所以是“神之於心”,神可以遊,通過神把山水之形象呈現在心裡。處身於境,是說設身處於這個心理想象的山水境界之中,視境於心,是說把心中的山水景象呈現為視覺化,為視覺所能把握的形象,瑩然掌中,是說這種形象鮮明地呈現出來,主體完全能夠把握住它了,然後構思,通過構思,了然境象,是說境象鮮明。這樣可得形似。
*    情境二。娛樂愁怨,皆張於意,而處於身,然后馳思,深得其情。
*    意境三。亦張之於意,而思之於心,則得其真矣。
*    情境:把情感呈現在意識中,處於身,去體驗那種情感,沉浸在情感當中,然後構思,得到其情。
*    意境:把情感呈現在意識中,但不去體驗,自己不沉浸在那種情感,然後思考那情感的內涵,所得的是情感的理性內涵。
3、詩興
*    凡詩人,夜間床頭,明置一盞燈。若睡來任睡,睡覺即起,興發意生,精神清爽,了了明白。
*    凡作詩之人,皆自抄古今詩語精妙之處,名為隨身卷子,以防苦思。作文興若不來,即須看隨身卷子,以發興也。
二、殷璠
*    殷璠,生平不詳,大概為天寶時代人。編有《河岳英靈集》,選錄王維、王昌齡、儲光羲等24人作品228首,分上下卷。集前有序,選中對每一位詩人都加以簡要的評論。這種選本加評語的形式乃是該書的創造。
*    殷璠論詩有兩個核心範疇:風骨、興象。他評陶翰“既多興象,復備風骨”。由前者言,與陳子昂有一致處,由後者言,則代表了一種新的審美傾向。
*    興象或稱興,雖與《詩經》興有關,但已有不同。陳子昂說興寄,主要偏重於詩歌應該有所寄託,就其內容而言。而興象也與之不同。從創作者角度言,強調作者的隨物即興,觸目即發;就情意與象的關係看,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從鑒賞者角度言也是自然地觸發其經驗與聯想。興象說推重的是王維一系山水田園詩的清靜、淡遠的境界。
三、皎然
*      中唐詩僧,本名謝清晝,或稱晝,謝靈運十世孫。主要生活在大曆、貞元時代。皎然有《詩議》、《詩式》,而《詩式》又有五卷本與一卷本。
1、尚作用與崇自然
*    皎然認為詩歌“要真於情性,尚於作用”,這裡所謂“作用”是指詩人有意識的構思活動。
*     其作用也,放意須險,定句須難,雖取由我衷,而得若神表。
*    放意、定句都是作用,這些都取由我衷,“得若神表”,得來好像神之外,意好像不是由思考得來的。
*    又云:不要苦思,苦思則喪自然之質。此亦不然。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取境之時,須至難至險,始見奇句。成篇之後,觀其氣貌,有似等閒,不思而得,此高手也。
*    康德《判斷力批判》:
*     在一個美的藝術的成品上,人們必須意識到它是藝術而不是自然。但它在形式上的合目的性,仍然必須顯得它是不受一切人為造作的強制所束縛,因而它好像只是一自然的產物。
*    藝術的作品像是自然,是由於下列情況:固然這一作品能夠成功的條件,使我們在他身上可以見到它完全符合著一切規則,卻不見有一切死板固執的地方,這就是說,不露出一點人工的痕跡來,使人看到這些規則曾經懸在作者的心眼前,束縛了他的心靈活力
*     美的藝術,在她同時好像是自然時,它是一種藝術。
2、辨體
*    皎然把詩分成十九體:高、逸、貞、忠、節、志、氣、情、思、德、誡、閑、達、悲、怨、意、力、靜、遠。其中有些偏重於內容方面,象貞(放詞正直)、忠(臨危不變)、節(持操不改)、志(立性不改),以上偏儒家;閑(情性疏野)、達(心跡曠誕),以上偏道家。有些是偏於審美表現方面的,如高(風韻朗暢)、逸(體格閑放)、力(體裁勁健)等。其中“靜”、“遠”值得注意。他說:
*    靜,非如松風不動,林狖(yòu ,猿)未鳴,乃謂意中之靜。
*    遠,非如渺渺望水,杳杳看山,乃謂意中之遠。
*    這涉及到藝術境界與經驗世界的區別,藝術境界乃是一種主觀的境界。其靜與遠,皆非經驗世界中的靜與遠,而是審美心理上的靜與遠。
3復變
*    作者須知復變之道。反古曰復,不滯曰變。若惟復不變,則陷於相似之格。……又復變二門,復忌太過。……陳子昂復多而變少,沈、宋復少而變多。
四 司空圖
*    司空圖(837—908),字表聖,河中虞鄉(今屬山西)人,曾官知制誥,中書舍人,司空圖活了72歲,經歷了晚唐的七個皇帝,司空圖很有才幹,早年亦有抱負,但晚唐社會動盪,政局不穩,他隱居中條山之王官谷。唐亡次年,他不食而死。有《司空表聖文集》、《詩集》。他在唐代詩歌理論批評史上有比較突出的位置,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他有幾篇論詩的文章,對於詩歌的藝術問題頗有真知灼見,受到蘇軾的推重。二是過去一直認為《二十四詩品》是他的作品。
1、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    《與極浦書》:
*    戴容州(戴叔倫)云:“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豈容易可談哉!
*    然題紀之作,目擊可圖,體勢自别,不可廢也。愚近有《虞鄉縣樓》及《陌梯》二篇,誠非平生所得意,然“官路好禽聲,軒車(車有屏障)駐晩程”,即虞鄉入境可見也,又“南樓山最秀,北路邑偏清”,假令作者復生,亦當以著題見許。
*    “象外之象”云云實是對戴叔倫“詩家之景”的概括,乃強調詩家之景與具體現實世界中的物象景物不同,可感而不可即。
*    司空圖並不把“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作為一切詩歌必備的特徵。他認為“題紀之作”、“目擊可圖”,就非如此。
*    由這個問題加以引申,涉及到詩歌中的景物與現實中景物之間的關係問題。詩歌中所描寫景物是否要符合現實中的真實,也就是說詩歌中的景物是否要具有現實真實性?
2 味外之旨、韻外之致
*    《與李生論詩書》
*    文之難,而詩之難尤難。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為辨於味而後可以言詩也。江嶺之南,凡足資於適口者,若醯(xī),非不酸也,止於酸而巳;若鹺(cuó 鹽),非不鹹也,止於鹹而巳。華之人以充饑而遽輟者,知其鹹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彼江嶺之人,習之而不辨也,宜哉。詩貫六義,則諷諭、抑揚、渟(水積聚不流,深)蓄、温雅,皆在其間矣。然直致所得,以格自奇,前軰諸集,亦不專工於此,矧(shěn 何況)其下者耶。
*    酸鹹為單一之味,無味外之旨,即醇美。醇,厚也。
*    詩貫六義,有味外之旨,即有醇美。
*    直致所得,謂直寫所得,六義不備,有單一之味,別具一格。

*    王右丞、韋蘇州,澄澹精緻(《與王駕評詩書》:右丞蘇州,趣味澄夐,若清風之出岫。澄夐,清遠),格在其中,豈妨於遒舉哉(《題柳柳州集後序》:《皇甫祠部(皇甫湜)文集》所作,亦為遒逸,非無意於淵密,蓋或未遑耳)。賈浪仙誠有警句,視其全篇,意思殊餒,大抵附於蹇澀,方可致才(謂其發揮才能要伴隨艱澀),亦為體之不備也,矧其下者哉。噫,近而不浮,逺而不盡,然後可以言韵外之致耳。
*    王、韋澄澹精緻,此其突出特徵,即其格,然亦非單一之味,亦有遒舉(有骨力能高舉)。
*    賈島蹇澀乃單一之味。
*    韻外之致,韻指詩歌語言,韻外之致,即言外的情致、韻味。解者多以言外之意釋之,然言外之意,指內容而言,韻外之致指美感而言,非單一之美感,乃有味外之旨。
*    近而不浮,謂切近而不膚淺;遠而不盡,謂悠遠而不盡。

*    蓋絕句之作,本於詣極(造詣到極境),此外千變萬狀,不知所以神而自神也,豈容易哉?今足下之詩,時輩固有難色(非時人所能比),倘復以全美為工,即知味外之旨矣。勉旃(zhān ,之焉)。某再拜。
*    味外之旨,味在司空圖指酸鹹等單一的味覺,味外之旨就是“醇美”。味外之旨是就風格言的,謂一個詩人的作品具有多種風格之複合,即所謂“全美”。如王、韋旣澄澹精緻,而又能遒舉。賈島則唯有蹇澀,為體不備,故沒有味外之旨。

3、附《二十四詩品》
*    《二十四詩品》乃是以四言的形式描繪了24種風格或審美境界:雄渾、沖淡、纖秾、沈著、高古、典雅、洗煉、勁健、綺麗、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縝密、疏野、清奇、委曲、實境、悲慨、形容、超詣、飄逸、曠達、流動。
*    《詩品》的思想受道佛影響很深,而主要是道家思想。

*    1雄渾
*    大用外腓,真體內充。反虛入渾,積健為雄。具備萬物,橫絕太空。荒荒油雲,寥寥長風。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持之非強,來之無窮。
*    前二句:腓:《說文》:“脛腨(shuàn )也。”意小腿肚子。這是腓之原意。又借用為“痱”,病之意。如《詩經•小雅•四月》:“秋日淒淒,百卉具痱。”又有隱蔽、覆蓋、庇護意,如《大雅•生民》:“誕(發語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此處腓字或解作變,或解作庇護,或解為擴展,本人以為解為覆似較勝,意謂雄渾之境有籠罩天下之勢也。此二句從體用說,體是性質,用是功能,由於真體充實於內,故有浩大之用呈現於外。

相关话题/古代文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北京大学,人大,北师大中文系古代文学考研辅导班-隋唐古代文学概况
    北大,人大,北师大中文系古代文学考研辅导班-隋唐古代文学概况 第一讲 隋唐五代文学概况 隋、唐、五代文学,从时间上说,是以历史朝代为界限对文学史的划分,但是,从文学本身的发展状态上看,隋代文学因为国祚短促,而成为从南北朝文学向唐代文学初步过渡的阶段。五代文学以诗歌和词的创作为主体,其中,诗歌是晚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5
  • 古代文学流派作家一览表
    朝代 代表文学 流派/名家 来源 文体 代表人 代表著作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8
  •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论述题题库 第一章 上古文学 一、名词解释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5
  • 2017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中外文学基础 名解 1、民间四大传说故事 2、《人间词话》 3、母题 4、形象思维 5、敦煌变文 6、不可靠的叙事者 简答 1、卡夫卡《变形记》的叙事艺术。 2、鲁迅说《儒林外史》虽云长篇,颇同短制谈谈你的理解。 3、艾略特对20世纪30年代现代诗人的影响。 4、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
  • 南京师范大学考博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复性书》:韩愈的弟子李翱所作。《复性书》三篇为宋代理学家谈心性开了先河,上篇总论“性情”及圣人之关系,中篇言如何修养成圣的方法路径,下篇勉励人们进行修养。李翱的《复性书》,以《中庸》、《易传》为立论的根据,企图建立起儒家的心性论学说。他把“性”与“情”分开,认为“性善情恶”,“性”是天授,所以是善的,而其恶是因为被“情”所昏蔽,这一点启迪了后来理学家对“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分野,亦是理学家“天理”、“人欲”之辨的根源。15、乐游原:在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的地方。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关于该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嗟老伤穷、残光末路之感叹;也有人认为诗人热爱生命、执着人间而心光不灭,有着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1
  • 南京师范大学考博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知识汇编
    今存解说《尚书》最早的传记。《汉书艺文志》六艺略《尚书》类著录《传》四十一篇。乃伏生遗说,其弟子张生、欧阳生等撰录(见郑玄注《尚书大传序》)。郑注析《尚书大传》为八十三篇,并为之注。《隋书经籍志》有《尚书大传》三卷郑玄注。《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经籍考》并同。余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1
  •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博真题—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方向
    2012年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名词简介(8*5) 1、伪古文尚书 2、汲冢竹书 3、三礼 4、《史记》三家注 5、四声八病 二、论述(四选三,60分) 1、茅盾将中国现存神话区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大系统,顾颉刚则将中国神话区分为昆仑神话和蓬莱神话两大系统,谈谈你对中国神话区域特点的认识。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1
  •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博真题—中国古代文史知识
    2012中国古代文史知识 一、名词解释(5*8) 1、《公羊传》 2、《楚辞补注》 3、南北禅宗 4、国子监 5、九族 6、三省六部制 7、庆历党争 8、《贰臣传》 二、论述题(20*3) 1、简述科举制度的演变、发展及对文学的影响。 2、史学界一般视两汉至隋唐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宋元明清为后期,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1
  • 1998-2017南京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真题汇编
    南京大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吴文亮整理 【古代文学】 【19982017】 历年真题按朝代分类: 一、先秦(《诗经》、诸子散文) 1.试论《诗经》的采集、整理、流传 及六义之说。 (1999) 2.春秋战国时期因诸侯各国的政治、外交和军事活动频繁,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记录有关事件、人物言行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1
  • 西北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名词解释汇总及参考答案
    西北大学古代文学专业考研真题名词解释汇总及参考答案(20042013年) 2004年 1献诗、采诗、删诗:是古代关于《诗经》编订和成书过程的学说。所谓献诗是指周代公卿列士向周王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是有史籍可考的。采诗是指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这种说法确切与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10
  • 2017南京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和古文献的复试真题
    2017南京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考研复试笔试真题回忆版 2017年的两古笔试感觉比往年简单一点。。。。。【题目具体记不清,就记个大概,希望大家不要嫌弃】 1、(关于域外汉学的题),问读过哪些域外汉学的书,试以某个作者或某部作品为例进行说明评析。 2、(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有摘句,评点等等具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6
  •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文学考研723考研试题(中国古代文学史+现当代文学史)
    北师大2017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75分) 一、论述题(共20分) 《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请以《诗经》具体作品为例,解释兴观群怨的意义。 二、材料题(共35分) 相 思 ① 【唐】王维 红豆②生南国,春③来发几④枝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1
  • 南开大学2017-1998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
    1998中国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共24分,每小题4分) 1. 台阁体 2. 乐府诗 3. 竹林七贤 4. 《录鬼薄》 5. 话本 6. 谴责小说 二、简答题(共36分,每小题6分) 1. 何谓建安风骨? 2. 何谓诗六艺? 3. 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与主要主张。 4. 词和散曲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8
  • 华南师范大学2010年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2010年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试题一、汉语基础现代汉语题型:名词解释、分析描述、简答、论述名词解释考了语义场等5个,每个2分;分析描述考描述声母、韵母、分析合成词的结构、分析疑问句的类型、层次分析、歧义分析;简答考了音位变体、隶变、还有一个记不住;论述考的的层次分析三原则。古代汉语题型:名词解释、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复旦大学2010年804中国古代文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文学理论1.论述西方任一文学批评流派理论,主要观点,代表人物,主要著作,阐述的主要内容。(30分)2.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概念,彼此间的异同。(60分)3.文学的内部性是什么,包含哪些方面,就你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展开论述。(60分)中国古代文学史专业名词解释(30分)1.三家诗 2.元嘉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