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之前的南京大学城市道路与交通考研真题的学姐答案(7)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3-26


若原有车行道宽度不够,致使由于左转弯车辆的停候影响到直行和右转弯车辆的通行时,可以在靠近交叉口的一定距离范围内拓宽车行道,以便让进入交叉口的车辆分道停候和行驶。
②环形交通
在交叉口中央设置圆形或椭圆形交通岛,进入交叉口的车辆不受色灯控制一律绕岛单向行驶(我国规定反时针)。
③变左转为右转
a街坊绕行 主要缺点是使左转弯车辆绕行行程增长,通常用于旧城道路改建有困难,或在桥头引道为
十字形交叉口,为了防止车辆高速下坡时发生事故所采用;
b远引交叉 左转弯车辆在交叉口先做右转弯离开交叉口相当距离后,再做180°的回转。这种方式只有在一条次要道路与一条很宽干道相交时才能采用。
优点:左转弯车辆在交叉口不停留而通过。
缺点:要求相交道路中有一条很宽的道路;绕行距离长;左转弯车辆要穿越N条直行车道才回头,不安全。
8.图示说明机动车停车场三种车辆停放方式及它们的特点。
车辆的停放方式按其与通道的关系可分为三种类型:平行式、垂直式与斜放式。
①平行式 车辆平行于通道停放
所需停车道较窄,驶入驶出车辆方便迅速;但是占地最长,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数最少。
多用于狭长场地,交通量较小,停车时间短的停车场。
②垂直式 车辆垂直于通道停放
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最多,用地比较紧凑,但是停车带占地较宽,且在进出停车位时,需要倒车一次,因而要求通道至少有两个车道宽,布置时可以两边停车,合用中间一条车道。
多用于场地紧凑,交通量大的停车场。
③斜放式 车辆与通道呈角度停放,按照停放角度不同,一般可以分为30°、45°和60°三种类型。
停车带宽度随着车身长度和停放角度不同而异,适用于场地受限制时采用。这种方式车辆出入和停车较方便,有利于迅速停置和疏散。
单位停车面积比垂直停放方式要多,特别是30°停放,用地最费故较少采用。
多用于交通量大且停车时间短的停车场。
9.说明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并图示说明其横断面型式的不同特点。
①交通性道路
特点:是贯穿全市,连接工业区、车站、码头、仓库等的交通动脉;
主要满足交通需求,以货运交通为主,沿线不宜集中布置可能吸引大量人流在道路两侧往返穿梭的大型公共建筑。
要求:交通性道路上车流量一般较高,机动车道路面宽度较大,交通地位比较重要;
一般适用于城市区域之间较长距离的交通转移;
自行车的地位相对较低,行驶受一些限制,同时人行道的要求也较低。
断面布置:应保证人车分流、对向分流和快慢分流;车行道应为4-8车道;人行道宽3-5m,如果路幅较窄,绿带占总宽度的比例可以稍低。
②生活性干道
特点:位于市中心或区中心,沿街多布置大型商店、影剧院与各种生活服务机构,以行人和客运交通为主,满足居民日常的生活出行,禁止过多的过境载货汽车入内。
要求:更多的考虑人的需要,必须考虑公交优先,有条件的道路可以做成公交专用道;
需要较宽裕的人行道及相对较好的步行环境考虑交通安全与人车分离。
断面布置:人行道宜宽,绿带占总宽度的比例较高,车行道一般为4车道,车行道外侧可以再设一条3m宽的停车道。在大型公共建筑物前设置小广场,附近宜设有汽车或自行车的停车场。
10.图示三种T型交叉口完全立交形式,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11.近年来,我国众多的城市都热衷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请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XI. 2008年真题
1.阐述自行车、小汽车和公共汽车的特点及其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设计的要求。
①自行车
优点:出行方便、安全无污染、无噪声、节能和低成本;
缺点:速度慢、占地大、舒适性差、受天气影响较大。
最佳适用范围:适合短距离通勤。
②小汽车 
优点:出行方便、速度快、舒适度较高;
缺点:污染大、运量少、成本高、受道路影响大、占地多、停车难。
适合中长距离通勤。
③公共汽车 按照固定线路行驶,沿线设置站点,定时往返。
优点:运载能力大且成本低,设备比较简单,线路灵活性较大,经营管理方便。
缺点:速度慢、污染大、噪声大、能耗高、受道路影响大、舒适性较差。
同时公交车辆的速度受到公交站点站距的影响,这一点与道路上其他车辆形式特征不同。
适合中短距离及客流集中地方通勤。
 
补充:
④轨道交通
优点:运量大、低噪音、低污染、低能耗、高速度、占地少。
缺点:高投入、高维护成本、建设周期长、线路密度低。
适合于各种距离的通勤。
2.阐述交通量的概念,像秦皇岛这样的海滨旅游城市,城市道路上主要有哪些交通量变化的情况,指出它们产生的原因和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管理的影响。
交通量是指道路上某一断面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车辆或行人的数量,因此分为车流量及人流量两类。按照车辆类型可以分为车流量和人流量。交通量是道路规划、设计和交通规划、交通管理的依据。
在时空上分布的差异?
3.分述全程车速和行驶车速的概念,指出它们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管理中的主要应用。
①全程车速:某一路线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全程距离)除以车辆行经全程所需的时间(包括行驶过程中因交通受阻而耽误的时间)。
作用:全程车速主要用来比较两相邻起终点几条路线的服务质量,用以研究提高该路线全程车速的可能性及措施等。
②行驶车速:划定的一个路段间距,除以若干次所测车辆的行驶时间的平均值,通常与车流量一起计算车流密度。
作用:是车辆在道路上实际行驶的速度,用来表达道路实际交通状况的重要标志。
4.城市生活性主干路横断面形式的选择主要考虑哪些因素?图示其典型的横断面形式。
特点:位于市中心或区中心,沿街多布置大型商店、影剧院与各种生活服务机构,以行人和客运交通为主,满足居民日常的生活出行,禁止过多的过境载货汽车入内。
要求:更多的考虑人的需要,必须考虑公交优先,有条件的道路可以做成公交专用道;
需要较宽裕的人行道及相对较好的步行环境考虑交通安全与人车分离。
断面布置:人行道宜宽,绿带占总宽度的比例较高,车行道一般为4车道,车行道外侧可以再设一条3m宽的停车道。在大型公共建筑物前设置小广场,附近宜设有汽车或自行车的停车场。
5.山地城市道路线型一般较为复杂,请指出其在道路平面线型设计中的特点。
山城道路由于受到地形限制,平地少而台地阶较多,使得道路线型和横断面布置具有与一般城市道路不同的特点。
①山城道路由于地形起伏大,城市用地布局一般结合地形特征多采用大分散小集中的方式;
②小区、街坊的建筑物或沿山坡成阶状布置,或沿谷地、阶地成组安排,故街坊不易形成规则的体型;
③因此,山城道路网多采用自由式布局,在各组团或分区之间以一条或几条交通性干道相连通;
④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多沿谷地或者较平缓的山岗、较开阔的阶地布置,并使他们的走向尽可能与等高线平行,或以较小的锐角与之相交。这种线形布置有利于临界建筑物的安排和出入,有助于减少土石方工作量和纵坡;
⑤阶地之间和谷底之间尚需要有次要道路联系,因而就需要在线性设计上采取措施来克服道路起、终点间高差大的困难,以获得不超过容许最大纵坡的合理线路。
为了克服道路起终点间高差大的困难,一般采取如下两种方式:
①展线
在山岭地带,由于地面自然纵坡常大于道路设计容许最大纵坡,加上工程地质条件限制,就需要顺应地形,适当延伸线路长度沿山坡逐渐盘绕而上,以达到路线终点。
这种减缓纵坡,延长起终点间路线长度的设计定线,成为展线。
②回头曲线
当路线起终点位于同一很陡的纵坡,为了克服高差过大,一方面要顺应山坡逐步展线,另一方面又需一次或多次将路线折回原来的方向,形成“之字形”路线。这种顺地势反复盘旋而上的展线,往往会遇到路线平面转折大于90°、按通常设置平曲线方法,曲线长会过短纵坡长会过大的情况。为了克服这种困难,常采取在转角顶点的外侧设置回头曲线。
除了以上,还可以采取修建高架桥与隧道等工程措施来解决特殊地形、地质情况下的布线问题。
 
补充:山城道路横断面的布置
①山城道路的横断面应该采取适应自然地形、灵活多样化的布置方式;路幅宽度应该多从工程经济角度考虑,严加控制,即使是主干路,也不强求路幅宽度一致,断面布置完全相同。
②考虑到沿岩石山坡修路,土石方及护坡构筑物工程量很大,加上临街需要修建一些房屋,山城道路路幅规定均可较一般城市同类道路稍窄;
③山城道路的断面形式一般较常见的有半填半挖式、台阶式及槽式等。
6.在道路竖曲线半径的确定主要考虑哪些因素和要求?
道路纵断面上的设计纵坡线是有许多折线组成的,车辆在这些折线转折处行驶时,会产生冲击颠簸。
a.遇到凸形转折处时,会使驾驶人员视线受阻;
b.遇到凹形转折处时,由于行车方向突然改变,不仅使乘客不舒适,而且由于离心力作用,容易引起弹簧超载。
因此,为了使线型平顺,行车平稳,必须在路线竖向转坡处设置平滑的竖曲线将相邻直线坡段衔接。
①凸形竖曲线 纵断面上转坡点处是凸形的
主要根据一定车速下保证行车有足够视距而确定;是否设置取决于转坡角大小与要求视距长度之间的关系。如变坡角较大时,不设竖曲线就可能影响视距。
一般主要及一般干道两相邻纵坡度代数差>0.5%,区干道>1%,其他道路>1.5%时设置。
②凹形竖曲线 纵断面上转坡点处是凹形的
主要根据一定车速下转坡角大小及离心加速度关系设置;其半径是按在一定计算行车速度下保证行驶平顺不发生颠簸条件下确定的。
实际设计工作中对竖曲线确定应根据道路交通要求、地形条件,尽可能采用大值。并按照100的整数倍取设计值,竖曲线长度一般至少20m。
7.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各有什么特点?
按照道路的使用特性和交通要求来分,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都属于高级路面,是城市道路常用的路面形式。从路面的力学特性出发,沥青路面属于柔性路面,而水泥混凝土路面属于刚性路面。
①沥青路面泛指以沥青材料做结合料,铺筑成面层的路面结构。因其路面呈黑色,又称黑色路面。
a.特点
使用质量和耐久性大大提高;
路面表面平整,坚实无接缝,行车平稳,舒适噪音小;
透水性小,能防止地表水进入路面基层和路基,从而使路面强度稳定;
适宜于机械化施工,施工进度快,分期建设和后期修补也方便。
b.缺点
土基和基层内水分难以排出,在潮湿地段,若路面结构处理不当易发生土基和基层变软;
沥青路面抗弯强度低,温度稳定性差,路面易变形。
c.沥青路面分类
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沥青混凝土路面及沥青碎石四类。
城市道路多采用沥青混凝土和沥青碎石路面。
d.沥青混凝土路面
由几种颗粒大小不同的矿料按照级配原理选配,用沥青做结合料,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合,在严格控制条件下拌合,经压实成型的路面,其中一定数量的矿粉是其显著特点。
优点:密实度大,整体性好,抵抗自然因素破坏的能力强,是一种适合现代汽车交通的高级路面,适用于城市和交通量大的高等级公路。
其面层宜采用双层式或三层式,上层采用中粒或细粒沥青混凝土,下层采用粗粒或中粒,路面要求有十分坚固的基层,并对温度变化敏感。
②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指以混凝土路面板和基层、垫层所组成的路面。
a.特点
强度高 具有较高的抗压、抗弯压强度和抗磨和能力
稳定性好 受到水和自然气温影响时引起的强度变化小,抗侵蚀能力强,适用于过水路面
耐久性高 一般可以适用20-40年
抗滑性能好 即为粗糙度好,抗滑,保证较高安全行驶车速。

相关话题/城市道路与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