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普通生物学知识点(图文)(3)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6-10-12


(5)维持身体健康的饮食必须包含多种维生素,维生素都是一些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6)多种矿物质也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
必需的常量元素:Ca、P、K、S、Na、Cl和Mg。必需的微量元素:Fe、Zn、Mn、I等。
(7)营养过剩(过度肥胖)是现在常见的病态
过度肥胖,又称肥胖症,是身体过度蓄积脂肪的一种病态,通常是由于身体摄入食物所含的能量超过所消耗的能量,过多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起来而引起的。
2、动物处理食物的过程
把摄入的食物经过机械作用粉碎和化学作用分解,最后成为简单的小分子化合物的过程称为消化。
简单的小分子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称为吸收。
整个摄食过程,包括摄入、消化、吸收和排出都是在一个细胞内进行的。这种消化食物的过程叫做胞内消化,单细胞原生动物都进行胞内消化。
多细胞动物逐步形成了消化腔或消化管,食物的消化过程是在细胞外的消化腔或消化管中进行的,称为胞外消化。

3、人的消化系统及其功能
(1)消化从口腔开始
人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及直肠等部分。口腔中主要进行机械性消化。
反射是动物体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一定的刺激的规律性反应。它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主要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2)食物通道与呼吸通道在咽部交叉
(3)食管蠕动将食物挤入胃
口腔中的食团通过吞咽活动被挤进食管,便会引起食管的一种有特点的运动,即蠕动。
(4)胃贮存食物并消化一部分食物
唾液淀粉酶在胃中发挥作用,将淀粉分解为双糖。胃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多肽。
(5)消化性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
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直肠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6)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素的主要器官 (见教材 p95)
A、肝、胰都向小肠分泌消化液
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中的胆盐参与脂肪的水解,胰腺分泌胰液。
B、小肠的多种运动形式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小肠特有一种混合性运动,称为分节运动。分节运动是在同一时间内肠管的多处环形肌收缩,将肠管中的食糜分成许多小段。
小肠也有蠕动,蠕动波推动食糜经过小肠。
C、小肠具有特殊的结构有利于吸收
小肠是消化管中担负着主要吸收任务的器官,适应于它的功能,小肠在结构上也很有特色。小肠的结构特点是通过三种方式增大吸收的表面积。一、小肠黏膜的环形褶皱;二、黏膜形成的指状突起,称为绒毛;三、绒毛上的柱状上皮细胞面向肠腔的一端细胞膜突起,形成很多微绒毛。
D、各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食物中的多糖和双糖被胰淀粉酶水解称为单糖,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微绒毛上被吸收。单糖分子依靠微绒毛膜上的载体主动转运进入上皮细胞。
食物中的脂肪只要是在小肠经胰脂肪酶的作用而水解的。
(7)大肠吸收水和电解质并排除粪便
4、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食物的适应
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是相似的,但由于动物的食物的同,它们的消化系统也有很多变异。一般地说,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都适应于动物的食物。
哺乳动物不能消化纤维素。
7.2本章重难点总结
1、小肠在消化吸收中的重要作用。
2、与小肠重要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8.1本章知识点串讲
1、人和动物体内含有大量的水
成年男人体内含水量是体重的60%左右。成年女人体重含水量为体重的50%左右。
体内以水作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体液内含有多种对身体不可缺少的离子和化合物以及代谢产物。体液按所在的位置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体液。细胞外液包括存在于组织间隙中的组织液和存在于血管、淋巴管等管内的管内液,血浆和淋巴等。
2、血液的结构与功能
(1)血液是由血细胞悬浮在血浆中构成的
A、血浆
人的血浆是淡黄色液体,水分约占92%,还有溶于水的晶体物质、胶体物质等。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盐类,血浆中的胶体物质是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主要有三种蛋白质:清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B、血液的细胞成分
血液分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是一个双凹的圆饼状,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白细胞分为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
血小板没有细胞核,不是完整的细胞,在凝血中发生作用。
(2)血液有运载物质和联系机体各部分的作用
血液运送的各物质分为2大类:一类是从体外吸收到体内的物质,另一类是体内细胞代谢产物。(见教材p102)
(3)白细胞是保卫身体的卫士
白细胞的免疫作用在11章介绍。
(4)一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原因:首先引起心脏活动加快加强,血管普遍收缩,肝、肺、腹腔静脉和皮下静脉从中的大量血液加速回流,因此对循环中的血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其次,由于失血造成缺氧,引起肾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加速红细胞生成。
(5)血管破损时血液凝固可以堵塞漏洞
当组织受到损伤,血液从血管流出后几分钟就由液体变成凝胶状体,这便是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许多因素有关,具体过程简要了解。(见教材 p103)
(6)输血时必须血型相符
红细胞上有凝集元原,血清中有凝集素。
(7)Rh因子是输血和妊娠的重要因素
胎儿溶血性贫血症的发生。(见教材 p104)
3、哺乳动物的心脏、血管系统
(1)血液在人的心脏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
血液从右心室流出经过肺回到左心房,这是肺循环。
血液由左心房进入左心室,再有左心室流出,经过各种器官组织回到右心房,这是体循环。
从心脏输送血液出去的管道称为动脉,从肺或其他组织输送血液回心脏的管道称为静脉。
(2)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心脏的搏动
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心脏的收缩。每次心脏搏动,由收缩到舒张的过程称为心动周期。
(3)起搏点决定心脏搏动的节奏
心脏能维持长久的有节奏的搏动是由于心脏所具有的结构和功能上的特性。
A 心脏由心肌构成,心肌细胞较短,单核,细胞与细胞之间有多种形式的密切联系。
B 心脏有充足的血液供给。
C 心肌的收缩有自动节律性,即心肌细胞能通过自身内在的变化而有节律的兴奋并引起有节律的收缩。心脏的自动性节律起源于心脏的一定部位,这个部位称为起搏点。
(4)血管的结构与它们的功能相适应
A、动脉有两方面的功能:把血液从心脏引导到机体的各部分;动脉的管径较粗,对血流的阻力很小。作为有弹性的血库调节血量和血压。
B、静脉的管壁比动脉薄得多,弹性也较低。静脉系统还起着贮血库的作用。
(5)毛细血管网是物质交换的场所
微循环是指在封闭式血液循环系统中介于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一套微细的血管系统中的血液循环。
毛细血管的数量很大,血流速度很慢,给物质交换提供了足够的时间。
8.2本章重难点总结
1、血液的组成
2、血液循环系统
9.1本章知识点串讲
1、人的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见教材 p112)
(1)人的呼吸系统包括口、鼻、喉、气管、肺
肺泡是真正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地方。
(2)肺的换气活动依靠骨骼肌的收缩与舒张
整个肺除了有气管与外界相同外,是封闭在胸廓中的。由于呼吸时不同的肌肉活动,可以将呼吸运动分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最大吸气后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
(3)血液运送呼吸气体
A、气体在肺泡中与组织中的交换
体内外的气体交换、大气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是呼吸过程的第一步。细胞的新陈代谢不断地消耗氧,呼吸活动经常给肺泡供给新鲜的含氧的空气,这便形成了氧分压的梯度,这种梯度造成氧从肺泡到肺中血液、从血液到身体各部分细胞的净扩散。
B、氧在血液中的运输
氧与血红蛋白结合完成氧的运输。
C、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
血液流经组织毛细血管,氧合血红蛋白释放氧供给组织,二氧化碳则从细胞中扩散出来经过组织液,进入血浆。
(4)呼吸运动的调节
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机制有2类:随意控制、自动控制。
随意控制系统位于大脑皮层,它通过皮层脊髓束将冲动传送到呼吸运动神经元。
自动控制系统位于延髓。延髓是最基本的呼吸中枢。延髓有吸气神经元,还有呼气神经元。
2、人体对高山的适应
呼吸频率增加,将更多的空气吸入肺;心搏率和心腧出量增加以加大经过肺和身体的动脉血流量;身体逐步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改善血液输送氧的能力。
3、危害身体健康的呼吸系统疾病
(1)由吸烟引起的慢性肺气肿
(2)感冒与流行性感冒是开始于上呼吸道的最常见的传染性疾病
(3)硅肺
9.2本章重难点总结
人的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0.1本章知识点串讲
1、体温调节
(1)按照体温调节能力的不同动物可以分为3类
按照体温调节能力的不同动物可以分为:变温动物、异温动物和恒温动物3类。
变温动物又称冷血动物,在一个小的温度范围内,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恒温动物主要是通过调节体内生理过程来维持比较稳定的体温,这种调节方式称为生理性体温调节。
恒温动物是进化的产物。
(2)恒温动物通过调节产热与散热来维持稳定的体温 (见教材 p118)
A、人体的体温:人是恒温动物,体温平均值36.8°C。
B、人体的产热机制
人体在安静时主要由内脏、肌肉、脑等组织的代谢过程提供热量。人体增加产热量有几个途径,最主要的是增加肌肉活动,骨骼肌收缩时产生大量的热。在体温调节中,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C、人体的散热机制
恒温动物在低温中要及时减少散热增加产热才能维持体温相对的稳定,在高温中要减少产热增加散热才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人体通过传导、对流、蒸发、辐射等物理方法散热。另外出汗是有效的散热机制。
(3)发热是一种病理反应
发热对人体的影响:发热时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加快,肝的解毒功能增强,能使机体的抵抗力有所提高;长期过高的发热会使人体各种调节功能紊乱,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2、渗透调节和排泄
(1)渗透调节的必要性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首先要保证体内有适量的水分,还要保证体液中含有适量的盐类和营养物质。如果体内水和盐类不能维持稳定,整个内环境也不能保持稳定,这就会危及生命。
(2)必须排除体内的含氮废物
在代谢过程中,氨基酸分解产生氨基。机体必须利用氨基重新合成氨基酸,或者排出体外以免体内含氮废物浓度过高而中毒。氨基以氨、尿素、尿酸3种形式排出体外。
(3)排泄系统在稳态中的作用(见教材 p120)
人体参与排泄的器官:呼吸器官、消化器官、皮肤、肾。
肾作为排泄器官的功能(5点)
(4)肾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
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
肾是人体最重要的渗透调节和排泄器官。肾由肾单位组成。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又分肾小球和肾小囊两部分。
(5)尿是怎样形成的?(见教材 p122)
尿的生成过程:超滤、重吸收、分泌。
在肾小球中进行超滤,滤液经过肾小管时被重吸收掉一些溶质和水分,再由肾小管分泌一些溶质,使滤液的成分和体积都发生改变,最后生成尿。
(6)尿渗透压的调节
尿必须根据体内水分情况调节其渗透压,以维持体内水量的稳定。
(7)水重吸收的控制——抗利尿激素的作用
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3、肝在稳态中的重要作用(4点)(见教材p124)
10.2本章重难点总结
1、高等动物的体温调节机制。
2、尿的形成过程。
11.1本章知识点串讲
1、人体对抗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

相关话题/普通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