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普通生物学知识点(图文)(2)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6-10-12


1、生物膜简介
2、细胞连接
4.1本章知识点串讲
1、能与细胞
(1)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
化学反应分为吸能和放能两大类。
每一个活细胞中都要发生千万种放能反应和吸能反应,所有这些反应总称细胞代谢。
(2)ATP是一种核苷酸,其中有三个磷酸基团。
ATP分子发生水解时,形成ADP和Pi,同时释放能量。这些能量供生命活动所利用。
2、酶(见教材 p46)
(1)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它能加速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酶加速化学反应的原因:它能降低反应得活化能。
酶具有专一性。
(2)多种因素影响酶的活性
A 、温度:只有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才能最高。
B 、PH和盐浓度:
C 、酶的辅因子
D 、酶的抑制剂:抑制剂的作用是停止酶的作用或使之减慢。抑制剂的类型: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
竞争性抑制剂是与酶的正常底物相似的化学物质,它与底物分子竞争酶的活性部位。
非竞争性抑制剂并不占据活性部位,它与酶分子结合的部位不是活性部位,但它的结合却使酶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而使得活性部位不适于接纳底物分子。
3、细胞呼吸
(1)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是指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从食物分子中取得能量的过程。
细胞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
A 、糖酵解:(见教材p49)
糖酵解就是葡萄糖的分解,其最终产物是丙酮酸,一种三碳酸。葡萄糖转变为丙酮酸过程中,产生2分子ATP和2分子NADH。
糖酵解过程图。(见教材 p49)
B 、柠檬酸循环
糖酵解是在细胞质中发生的,其终产物丙酮酸会经过扩散作用进入线粒体。柠檬酸循环是在线粒体中发生的,丙酮酸不能直接参与柠檬酸循环,必须在丙酮酸脱氢酶的作用下同时发生几种变化形成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在柠檬酸循环中被氧化,产生两分子CO2和许多NADH和FADH2。(柠檬酸循环过程图见教材p50)
C 、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
在电子传递中合成ATP的反应,称为氧化磷酸化。
ATP合酶就是ATP酶,它既催化ATP的水解反应,又催化ATP的合成反应。
(2)发酵作用
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只能进行糖酵解,这时丙酮酸转变为CO2和乙醇,这个过程称为乙醇发酵。
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
(3)各种生物分子的分解和合成
糖类,脂类,蛋白质等。(见教材 p54)
4、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概述
A、背景知识:
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都是自养生物,所有依靠光合作用产物生活的生物都是异养生物。自养生物是生物圈的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不仅有植物,藻类和光合细菌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都是非常重要的生成者。
B、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产生氧;光反应在类囊体膜上进行。(见教材 p56)
暗反应:Calvin循环,产生糖,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2)光呼吸和C4植物(见教材 p60)
Calvin循环中的rubisco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够固定氧气。在二氧化碳很少、氧气很多的情况下,这种氧气的固定作用非常显著,其结果是产生一种二碳化合物,然后植物细胞又将这种二碳化合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这种作用称为光呼吸。光呼吸的结果不是产生糖,而是使细胞中已有的糖转变成CO2。
有一类植物有特殊的适应性,能够节省水和防止光呼吸,这类植物称C4植物。当气温高而干燥时,C4植物将气孔关闭,减少水分的蒸发,但同时却能继续利用日光进行光合作用。玉米、高粱、甘蔗等都是C4植物,适于在高温、干燥和强光条件下生长。
菠萝、仙人掌和许多肉质植物统称CAM植物,这类植物特别适于干旱地区,其特点是气孔夜间张开,白天关闭。CAM光合效率不高,利用这种途径的植物可以在荒漠中,酷热条件下存活,但生长很缓慢。
(3)环境因素影响光合作用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见教材 p61)
4.2本章重难点总结
1、呼吸作用的全过程
2、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5.1本章知识点串讲
1 、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
细胞从一次分裂开始到第二次分裂开始所经历的全过程称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包括一个有丝分裂期和一个分裂间期。后者又包括DNA合成期(S期)以及S期与M期之间的两个间隙期(G1、G2)期。离开细胞周期不再进行分裂的细胞称为G0期细胞。
不同物种、不同组织的细胞周期所经历的时间不同。
(1)有丝分裂期 (见教材p64)
有丝分裂全过程分为: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等阶段。
A 、前期:两失两现一散乱
B、前中期:双层的核膜开始破碎
C 、中期:着丝粒位于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即赤道面上。
D 、后期:各对染色单体彼此分开成两个独立的染色体。
E 、末期:核膜重新形成,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核仁也开始出现,细胞核恢复了间期形态。
F 、细胞质分裂:动物细胞向内凹陷,成为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在细胞内部形成新的细胞壁,将两个细胞分隔开来。
(2)有些分裂过程的某些重要事件(见教材p65)
A 、核被膜的裂解与再生
核被膜是由双层膜构成,它们和内质网构成一个连续的整体。核被膜内面有一纤维状的电子致密层,即核纤层,其厚度因细胞而异。构成核纤层的蛋白分子称为核纤层蛋白,属中间纤维蛋白类。在细胞分裂的前期,核纤层蛋白高度磷酸化而解体。
在有丝分裂进入末期,去磷酸化的作用发生,使核纤层蛋白重新聚合并与膜泡结合而成核被膜。
B 、纺锤体的形成
构成纺锤体的纤维是由成束的微管与微管相结合的蛋白质组成的。
C、 染色体行为
前期:染色单体可见
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表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实际上是两个方向的向极力处于平衡状态所致。
后期:染色体的运动是由于纺锤体中发生了两个独立的事件:a动粒纤维的向极运动推动了与此相连的 染色体越来越靠近两极。b稍后,纺锤体之间的极纤维的延伸和滑动,使两极距离越来越远。
D 、细胞器的分配
细胞分裂不但要使两个子细胞获得和原来细胞相同的成套染色体,也必须保证它们能获得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
(3)分裂间期与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见教材p68)
细胞周期的调控是通过一系列的检验点形成的调控网络实现的。
(4)染色体
真核生物的染色体都是线形的,其末端有一特定结构称为端粒。
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各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人 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果蝇 4对染色体,玉米10对染色体。
不同生物有不同数目、不同形态和不同大小的染色体,即不同生物有不同的染色体组型或称核型。
染色体带型(了解,见教材 p69)
2、细胞分化(见教材 p70)
多细胞有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同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1)管家基因与组织特异性基因
分化细胞所表达的基因大致分两种类型,一类称管家基因,另一类称组织特异性基因或奢侈基因。
管家基因是指在所有细胞中均需要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对维持细胞的基本结构和代谢活动所必需。
组织特异性基因是指不同的细胞类型中特异表达的基因,其产物赋予各种类型细胞不同的形态和特异的生理机能。
(2)组合调控是组织特异性基因表达的主要调控方式。
组合调控方式即每种类型的细胞分化是由多种调控因子共同完成的,这样如果调控因子数是n,则可调控的细胞分化类型在理论上就是2n。
(3)干细胞与细胞全能性
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能发育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受精卵和早期的胚胎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少数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仍然具有分化成其他细胞类型和构建组织与器官的能力,这类细胞称之为干细胞。
干细胞的基本特征: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
3、细胞衰老与细胞凋亡
(1)细胞衰老
细胞衰老一般指复制性地细胞衰老,即细胞经过有限次数的分裂后,进入不可逆转的增殖抑制状态,其结构与功能发生衰老性的改变。
衰老细胞的特征: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线粒体和内质网减少,膜流动性降低,致密体增多。
人们对细胞衰老机制有多种解释,主要介绍两个方面:
A 端粒与细胞衰老(见教材 p73)
B 氧化性损伤与细胞衰老
(2)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是指由细胞自身基因编程的一种主动的死亡过程,又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细胞凋亡有典型的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特征,其中包括染色质凝集与边缘化,DNA在核小体间发生降解,细胞裂解成由完整核膜和完整的细胞质膜包被的凋亡小体。
细胞坏死:细胞质膜及膜系统破裂,DNA随机降解,常引起炎症反应。
5.2本章重难点总结
1、细胞周期的相关概念及有丝分裂的全过程。
2、细胞分化及主要调控机制。
3、细胞衰老及细胞凋亡的比较。
6.1本章知识点串讲
1、动物是由多层次的结构所组成的
(1)组织是由一种或多种细胞组合而成的细胞群体(见教材p79)
脊椎动物体内有4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A、上皮组织覆盖在身体及其各部分表面上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上皮细胞与上皮细胞之间紧密相连,形成连续的片状结构,覆盖在与外界接触的表面上。
上皮租住具有保护、吸收和分泌的作用。有的上皮细胞特化,具有分泌功能。
由上皮细胞形成的腺体分为两类:有管腺,细胞分泌物可由管道排到体外;无管腺,细胞分泌物扩散进入血管。
B、结缔组织联结与支持其他的组织
结缔组织由多种细胞、3种蛋白质纤维和无定型的基质构成。结缔组织的细胞有固定的和游走的两类。
3种蛋白质纤维为有弹性的弹性纤维和有韧性的胶原纤维以及分支成网状的网状纤维。
结缔组织分为疏松结缔组织和致密结缔组织等几类。(见教材 p79)
结缔组织的典型例子:软骨、骨、脂肪组织、血液等。
C、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由肌肉细胞组成,肌细胞的特点:可以收缩,因此肌肉组织是动物体内有收缩力的组织。
脊椎动物的肌细胞分三类:横纹肌、心肌、平滑肌。
D、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是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突起分轴突和树突两部分。
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多于神经元,广泛存在于神经组织之中。
(2)多种组织构成有特定功能的器官
几种组织可结合形成有特定功能的器官。
如胃是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构成的。
(3)若干相关的器官又组成一个能完成特定功能任务的系统(见教材 p81)
人体至少可以分为11个系统,包括:皮肤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
2、动物的结构与功能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动物的外部形态以及内部结构与功能都适应于它所生存的环境。
3、动物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
(1)动物必须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与能量
动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就是不断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能量和有机物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地从体内向周围环境排放代谢废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动物必须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细胞代谢基本上都是酶促反应,要求合适的温度、PH、一定的离子浓度、底物浓度等。
(3)反馈调节在稳态中起重要作用(见教材 p85)
反馈有两种:正反馈和负反馈。在动物体内,两种反馈方式都存在。
6.2本章重难点总结
1、动物的层次结构。
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7.1本章知识点串讲
1、营养 (简单了解)
(1)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水、糖类、蛋白质、脂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2)人和动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食物中的化学能。
(3)糖和脂肪是构建身体所必需的
(4)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人体的原料,蛋白质中有10种氨基酸是必需的营养素。

相关话题/普通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