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749教育原理考研复习资料(3)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4-04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333考过)
教育目的具有层次性,包括
①国家的教育目的——即关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质量和规格总的设想和规定,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系列要求;
②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即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国家总教育目标和自身情况确定的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设想;
③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在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这三者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彼此相关,但是又不相互取代。
3、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重要)
①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即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和时代性的动态结合,受制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也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演进的;
②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思想。有两大主要代表,一是社会本位论,一是个人本位论。
③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
4、【社会本位论】代表人:凯兴斯泰纳、涂尔干(重要)
基本观点:教育目的应完全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的人。
5、【个人本位论】代表人:卢梭、福禄倍尔、马斯洛、罗杰斯(重要)
基本观点:教育目的的应该根据人的本性需要来确定,就是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最为完善的发展,注重个人的价值,注重人的身心和谐,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6、素质教育(很重要)
①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改变以往只重视升学有望的学生的做法,依法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和发展的基本权利,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平等健康的发展,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素质教育要求普遍提高教育质量、要求全体适龄儿童都入学接受现代学校教育、要求普遍提高学生的素质、要求根据不同儿童的发展特点和水平因材施教。
②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把德、智、体、美、劳等教育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
③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人的潜能都有获得充分发展的机会。
④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不片面强调知识传授,采取“填鸭式”教学,而是要注重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7、【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8、【智育】——是向受教育者教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教育者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9、【体育】——是向受教育者教授健康的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培养自觉锻炼身体的能力与习惯的教育。
10、【美育】——就是指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美学教育,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去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审美精神的教育活动。
11、【劳动技能教育】——是传授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劳动观点和习习惯的教育。
第六章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学制规定这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很重要)
(这都是套话,从经济、政治、学生发展、民族文化来谈)
①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即教育制度的产生和建立、发展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即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不同阶级享有不同的教育,也决定了各级各类学校许多教育制度方面的问题,如教育目的、内容等。
③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学制中关于入学年限,教育目标,学习内容的确定等必须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
④也应考虑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习俗、风俗等文化传统。
3、现代学制的三种基本类型及各自优缺点(很很重要)
A、双轨学制    代表国家   英国
即分为两轨,一轨是为上层社会服务的有着优良师资与设备条件的教育体系,其结构是——大学和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家庭教育;另一轨是为下层劳动阶级服务的办学条件较差的教育体系,其结构是中学(包括职业技术学校)、小学。两轨之间平行并列,互不衔接、沟通,阶级对立性十分明显。
优点:学术性——轨中保持了相对严格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学术标准,有利于培养社会高层次人才。
缺点:
①从教育起点开始就设置了不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剥落了中下层劳动阶级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②两轨互不相通,使社会丧失了从中下层劳动阶级子女中选拔出类拔萃人才的机会;
③最大的缺点是不利于教育的逐级普及,也不利于高等教育的普及。
改革趋势:向单轨制靠拢。
B、单轨制    代表国家   美国
其结构是小学、中学、大学。其特点是一个起点、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如六三三分段、四四四分段等。
优点:没有明显的不公平之处,有利于教育的逐级普及;多种灵活相通的分段,有利于人们根据社会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及其自身条件、需要做出自由选择和调整。
缺点:对如何提高教育的质量、培养出高质量有特色的人才缺乏有效措施;师资水平高、设备好的私人学校学费昂贵,劳动阶级承担不起,导致受教育权的不平等。
改革趋势:继续推行教育普及化的同时提高学校教育的学术性、高质量,学习分支型学制中的优点。
C、分支型    代表国家    苏联、中国
前段是单轨,后段分叉介于双轨制和单轨制之间。在起点不分轨,所有孩子进入公立幼儿园,然后进入初等教育机构,到了中学阶便开始分流,学生们有的进入普通中学学习、有的进入职业学校、有的进入师范学校等。没有阶级,没有等级差别的优越性。
优点:在起点上是公平的,没有阶级、阶层歧视;多轨学制之间相连互通,有利于人们根据需要和可能选择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育,有利于社会从不同层次、类型的学校中获得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人才,有利于教育的逐级普及。保持了传统双轨学制中另一轨的学校教育的学术性、高质量;
缺点:国家对学校教育的管理体制过于集中统一,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的完全统一,学时过多,课程过多,使学生负担过重,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不同个性人才的自由发展;
改革趋势:改变过于集中统一的学校管理体制。
4、当代学制发展的基本走向
①三种学制类型并行,共生互补
②各阶段教育协调发展,整体衔接
③阶段性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
5、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很重要)
①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相适应;必须根据经济结构中的产业结构变化及时调整教育结构,使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比例及相互关系与人才市场的需求相适应。
②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各级各类学校有统一的教育目的、指导思想等,协调一致,共同为国家培养人才。同时,教育体系和学校类型、层次、形式要多样化;
③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我们要普及教育,从初等到中等到高等教育逐级普及,同时重视教育质量的提高。
④中央集中领导与地方分权管理相结合;要保证教育事业的发展,须调动中央、地方的积极性。
6、我国学制结构的改革的基本原则(很重要)
①幼儿教育逐步普及、量力而行;发展幼儿教育应考虑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考虑经济政治因素,量力而行;
②义务教育因地制宜、多种分段;各地应积极创造条件完成义务教育,按照当地师资、经济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分段进行,不必完全统一。
③中等教育多样化、综合化;多样化就是发展普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等以保证人才多样化。
④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全面开放;今年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兴办了一些新的高校,高等教育类型多样化,层级结构多样化。
⑤成人教育体制灵活、类型多样。
7、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学制有相同之处的原因:
是因为国家的教育目的都是为了统治阶级培养人才、为国家服务,都具有阶级性、等级性,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
8、相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学制不同之处的原因:
是因为由于各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均存在差异,所以即使社会制度相同,学制也存在不同之处。
第七章教师与学生
1、教师职业的性质
①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②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③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
2、教师职业的特点(有多种角色特点)(重要)
①教师是人类文化传递者;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②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具有塑造人们的心灵、思想和品格的职能。
③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教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对教学活动和班级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④父母与朋友的角色;教师往往被视为自己的父母和朋友。
⑤研究者角色;教师不能以千篇一律的态度对待工作,要以一种变化的观点、研究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
3、教师劳动的特点(重要)
①特殊的复杂性。体现在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学生是有思维有个性有情感的人:体现在教师劳动任务的多面性,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体现在教师劳动的是的是空间范围具有空间的广延性和实践的连续性,即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也没有严格的上下班时间。
②独特的创造性。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独特的创造性,在于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表现在因材施教上,表现在绝对教育教学原则、方法、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机智上,即随机应变能力。
③鲜明的示范性。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影响学生,教师做出示范和表率。
④个体性和协调性。教师劳动是精神劳动就决定着个体性,要独立完成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艺术;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是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果,需要各阶段众多老师的合作。
⑤显效的长时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并非一朝一夕,需经过长期反复的发展过程。
4、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很重要,749、333都考过)
A、具有现代教育理念。
①有新的教育观(强调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主动性”)
②新的学生观(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差异性”);
③新的教育活动观(强调教育活动的“双边共时性”“动态生成性”“综合渗透性”)
B、良好的素质。
①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良好的道德修养);
②有学科专业素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全面的教育科学知识);
③有教育能力素养(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交往的能力);
④创新素质(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能力、创新的人格特征);
⑤有优良的心理素质(积极乐观的情绪、热情温和的性格特征、坚忍不拔的毅力);
5、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
6、学生的本质属性(可以不背,但要学会用这些语言回答有关教学的问题)
A、学生是人。有主观能动性、有思想情感、有个性特征。
B、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潜在可能性和可塑性,受个体与环境的作用。

相关话题/教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