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749教育原理考研复习资料(7)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4-04


E、因材施教原则
在进行德育时,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实际出发,根据其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的德育原则(要做到: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承认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过程性和差异性;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实际思想状况和品德现实水平有的放失地进行教育切忌成人化、一般化的做法)
F、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在进行德育时, 使各种教育理论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地对学生施加统一的、系统两岸的
教育影响的的德育原则。(要做到:校内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要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包括联系学生家庭和社会教育机关、控制社会因素;要加强德育的计划性)
G、【德育评价】
是指依据一定的社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作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必须做到:
①评价的多元化
即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要求的多元化、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②评价的过程性
要突出对德育过程的评价,即形成性评价,德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
③评价的质性化
强调对被评价对象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
④评价的客观性
是指对德育的评价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8、【德育方法】
是为达到德育目的而在德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①【说服教育法】(容易出名词解释)
主要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说理传道,使学生明晓事理,分清是非,以提高道德认识的方法。具体方式有: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
②【榜样示范法】
是以他人的高尚情操、模范行为、优秀事迹等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该法特点在于通过榜样人物的言行,把深刻的政治思想原理,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
③【情感陶冶法】
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④【品德评价法】
指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它是对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一种强化手段,方式有:奖励、惩罚、操行评定。特点是通过鼓励批评,激发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向积极方向发展。
⑤【自我锻炼法】
是指在教育者的启发引导下,受教育者主动地为自己提出发展目标,自觉采取措施,实现思想转化和进行行为控制,从而使自己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方法。帮助他们自我认识、判断、选择、体验和自我约束等。
⑥【实际锻炼法】
是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其良好品德的方法。
9、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很重要)
①学校德育地位尴尬
学校德育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地位,应试教育依然作怪,德育被淡化,被降温,被削弱,流于形式。
②学校德育目标偏离
学校德育目标存在着假大空的现象,只重方向性,目标过高而不切实际,未能考虑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③学校德育内容陈旧,脱离现实生活
学校德育和社会生活缺乏广泛的联系,缺乏洞察青少年心灵的能力,德育内容不仅深究单薄,而且“成人化”,严重脱离现实生活。
④学校德育方法落后呆板
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方法依然是以说服教育为主,德育方法单一,强调灌输,偏重权威说教,不允许学生怀疑提问与思考,缺乏引导和激发。
⑤学校德育环境封闭
学校德育环境呈现封闭性与限制性的特点,是一种“硬控”的、校内外由隔离带阻隔的环境。
⑥学校德育师资队伍不容乐观
一方面部分教师师德衰微,另一方面部分德育教师缺乏现代的与理论素养,缺乏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忽视德育教研研与德育科研,水平不高。
⑦学校德育评价低效
主要表现在德育评价滞后,随意性较大,缺乏应有的鼓励和制约作用。
l0、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趋势(很重要)
①人性化
人性化的德育,是由“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特别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和精神生命的发展。首先承认学生是人,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人,其次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精神关怀者,最后要求关怀完整的生命体,包括精神生命和肉体生命。
②主体化
强调在主体教育思想指导下,以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为根本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促进学生主题人格的形成。
③生活化
即让学校德育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王国里走出来,回归生活,关注、知道和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出发。
④科学化
改变落后果板、简单僵硬的方法,实现德育方法的创新,增强德育方法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⑤制度化
重视德育制度建设,强调德育制度化。
⑥开放化
德育工作不能封闭在校园里,课堂上,而要走出校园课堂,让学生到开放的世界里去经受锻炼,接受教育。
第十三章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l、【课外活动】【校外活动】
是指学校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范围之外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校外活动是指由校外教育机关领导和组织的学生课余的教育和培养训练活动。均具有灵活性、综合性、伸缩性、多面性、自主性和开放性。
2、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的任务
①能密切他们与社会的联系,发他们在各种知识领域中的兴趣和精神需要,开阔眼界;
②在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过程中,使课内获得的知识得到锻炼与提高,从而扩大、加深和巩固学生课堂教学中所学知识;
③发展学生在各种知识领域里的创造才能和爱好,在活动中发现学生的特长和天赋;
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和创造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的精神;
⑤组织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良好心态,陶冶学生情操,教育学生文明恰当的安排课余时间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和娱乐活动;
(《学校教育学》中的版本: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培养良好心态,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启迪智慧,增长见识;促手脑结合,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审美,创造美的能力,丰富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组织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原理》与《学校教育学》)
①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
②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
③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
④组织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可秩序手好学生参加的倾向;
⑤坚持课内课外的密切结合,不能用课堂教学取代课外活动;
⑥组织活动要尽量争取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争取学校、社会与家庭各方的
支持与配合;
⑦活动组织要注意安全;
⑧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
第十四章  班级与班级管理
(此为非重点,一般是少有人注意的,但16年考了名词解释,所以想高分的尽量理解性的把书看全面,考试碰到了照样能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1、【班级管理】
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手段,和班级学生一起,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建构良好的班集体,以实践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2、班级管理的意义
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自理自治;
3、【班级管理模式】(重要名词解释)
l)常规管理一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管理的基本模式,具有基础性、强制性和实际操作性等特点。
需要注意的是首先制定规章只读一艘充分体现国家教育放着和学校管理的要求,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和班级实际;其次,规章制度一经制定,就应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执行。
2)平行管理——源于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平行影响”。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团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团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以增强管理效果的管理方式。
3)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实质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让每个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任。核心是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对集体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4)目标管理一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通过目标激发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4、班集体的基本特征(了解即可)
1)明确的共同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集体活动的导向。
2)一定的组织结构;班级是一个有组织、结构化的群体,每个成员都是通过一定的班级机构组织起来的。
3)共同的生活准则:班级生活只有在一定准则下才能保持有序。
4)平等相容的心理氛围:成员之间在人格上处于平等的地位,在思想感情和观点信念上是比较一致的。
5、班主任的领导方式(联系生活,理解即可)
l)权成型——侧重于在领导和服从的关系上实施影响,由教师自身对班级;施行无条件的管理,严格监督学生执行教师所提出的要求的过程与结果,视自己为权威。
民主型——班主任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引导学生制定班级管理规则,通过规则管理班级,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生活环境中自由的展现自己最美好的品质。
放任型——班主任对班级管理不做过多的干预,主张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中的冲突,不主动组织班级活动。
第十五章  教育评价
1、【教育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的,运用可操作的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资料;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及影响教育效果的诸因素做出的价值判断,从而不断改进教育措施或为教育决策提高依据的过程。
2、教育评价功能
1)导向功能:为学校指明办学方向,是师生行动的先导,工作学习的指南,努力的方向。
2)鉴定功能:评价过程中对信息资料的整理分析,能发现评价对象的优缺点及问题。
3)激励功能:由于评价结果直接影响到评价对象的物质和精神利益,评价可激发被评价者的成就动机和工作的积极性。
4);改进功能:评价能找到现状与目标的偏离度,找到教育活动中的问题等,从而能不断改正与完善。
5),管理功能;教育评价己成为各国政府和相关教育机构的管理手段。
6)研究功能;教育评价是世界教育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成为一种科研活动。
3、【教育评价的类型】
1)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某项活动开始时准备性评价。如:新生入学时的摸底考试。目的是摸清评价对象在各方面的情况,以此为基础,制定适合评价对象的教学计划,合理组织教材及进度,选择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
2)形成性评价——是指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对教育对象进行的连续性评价。如课堂中的口头提问。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教育动态过程中的情况,把握真实信息,反馈信息,有利于监控教育过程,及时调整修改偏差,完善执行过程,使教育目标顺利而高效完成
3)总结性评价——是指对教育活动某一阶段成果的评价。如期末考试,毕业统考。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评价对象在较长时间内所取得的成绩,将之与教育目标和评价指标相对照,对成就的大小,效率高度、目标达成度。偏差度等做出总评价,以便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下一周期工作提供有效资料。
 


相关话题/教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