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749教育原理考研复习笔记(3)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4-04


    教育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变迁,为实现这个目的,学校教育要帮助教育者与学习者把学校中定的(即从外面强加的制度)看成是”建立中的制度”(即根据个人间的自由交往而导致的自我管理的制度);
    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分析那些显在的制度,如教育组织的制度、学生生活制度等,而且还要分析那些隐性的制度,如学校的建筑、技术手段的运用等。
    基本评价
制度教育学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重视教育外部环境特别是制度问题对教育的影响,促进了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但由于制度教育学过分依赖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制度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片面性。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加里宁、凯洛夫、杨贤江等
    基本观点
    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
    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
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不仅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    在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
    坚持运用马克思方法论研究教育问题。
    基本评价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方法论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现实运用中往往容易被简单化、机械化和过度政治化。
6、批判教育学
代表人物:鲍尔斯、阿普尔、布迪尔等
    基本观点
    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不是一种民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量,而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是造成社会差别,社会歧视,和社会对立的根源;
    教育是与社会相对应的,有什么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机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文化样态、经济的结构都强烈的制约着学校的目的、课程、师生关系、评价方式等,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产生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
    社会大众已经对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和不公正丧失了“意识”,将其看作是一种自然的事,而不是某些利益集团故意制造的结果;
    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要素敏感起来,即对他们进行“启蒙”,以达到意识“解放”的目的,从而积极地寻找克服教育及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策略;
    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着利益纷争的,教育理论研究不能采取唯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而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    基本评价
    批判教育学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基本观点和方法;
    有利于更深刻地认识资本主义的教育;第三,具有很强的战斗性、批判性和解放力量。
三、终身教育
自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科长保罗•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问世以来,终身教育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终身教育是人的一生所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相对于传统的阶段性教育(重视和强调学校教育)来说,终身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在时间上贯穿人的一生,在空间上打通学校与社会、家庭的阻隔,拓展到全社会。
(辅助记忆:主要特点:从生到死一直学、打破学校围墙学、无所不包都要学、学习方法是自学、促进完善与和谐)
1、终身教育学的提出,带来了教育领域的一系列变革:,
    在教育观念上,要求我们树立大教育观,同等重视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    在教育体系上,要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教育贯穿人的一生。
    在教育目标上,要培养和提升人的中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    在教育方式上,要实施多样化教育,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地学习。
2、大教育观:
就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上的一种教育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一种“泛教育观”。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各处场所,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护或改善生存处境,提高生活质量,这种教育落脚于提高人的学习能力,从而使每个人都成为既是受教育者,优势教育者,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
3、元教育学
德国•布雷岑卡。元教育学是一种关于各种教育理论的认识论的理论,是用于分析检验教育理论的逻辑。布雷岑卡认为,因为教育理论中充满了知识和谬误,需要检验,而检验又需要标准和规范,元教育学的任务就是发现这种标准和规范,并精确地界定和正式它们。

四、质的研究方法、叙事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1、质的研究
目前仍无一个明确的定义,归纳各种说法可以对质的研究做以下的定义: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数据并形成理论,透过对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教育叙事研究
一般是指以讲故事为主要手段,通过描述相关教育事件发生、发展经过以及事件中人物的内心活动体验,来建构教育活动意义的研究方式。教育叙事主要研究教师的教育思想。
3、行动研究
在行动中研究,为行动而研究,、由行动者研究。行动研究是指在教育情境中,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经过系统思考提出方案,在方案实施中,又根据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重新设计或者不断调整、补充、完善后续的行动方案,以达到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行动研究大致分以下四个环节,四个环节循环递进,不断发展直到问题解决:计划-行动一观達—反思
4、实验研究
是针对某一问题,根据一定的理论或假设进行有计划的实践,从而得出一定的科学结论的方法。为了进一步阐明实验研究法的真正,我们需要搞清假设、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1、解释:个体身心发展、成熟、最近发展区、关键期、主观能动性
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教育是如何实现对人的地位提升的基本功能的?
4、运用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作用的原理,分析普通中等教育在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作用?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概述
1、个体身心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身体的发展。人体的身心发展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既有量变,又有质变;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旧质到新质的发展完善的过程。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特殊性
    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3、成熟
美国生理和必理学家格赛尔认为,胎儿的发育大部分是由基因制约的。这种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的机制就是成熟。在教育学中,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己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成熟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与学习的关系是很大的。个体在某一方面的某种成熟程度,表明了它在客观上具备了在该方面接受教育和进行学习的可能性。
4、最近发展区
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在说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认为在确定儿童发展水平及其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指在教师的帮助下或和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能够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就叫“最近发展区”,根据这个理论,维果斯基主张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带动发展。
5、关键期
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某方面能力,达到某种水平的可能性最大的时期。提出“关键期”,并不是说过了关键期,某些方面就不能得到发展,只是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出更大的努力,而且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平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针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探明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的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以便促进个体身心发展。
6、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心理倾向和实际行动。人具有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力,人还有认识和改造自己的能力。如果说环境、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外部因素,那么主观能动性就是个体发展的内部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否较好地发挥,是一个人发展到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
第二节、影响因素
一、影响个体身心发育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影响个体身心发育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既有先天的生物因素,也有后天社会因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历史上,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经历了单因素论(如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如遗传与环境论)和多因素多层次论。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澜教授,则提出了影响人的发展的二层次三因素论。该理论认为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分为:可能性因素和现实性因素,即二层次。可能性层次中又可以分为个体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其中,自身条件又分为包括遗传特质、非遗传特质和成熟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现实性因素是指发展主体所进行的各种类型的活动。
二、个体的先天因素对身心发展可能性的影响
遗传因素是先天因素中最本质的因素,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主要有: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生理前提,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通遗传素质,最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这些自然条件,人的发展就无法实现。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遗传素质有一个发展过程,它表现在人的身体的各种器官的构造及其机能的发展变化上,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可能与限制,制约着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是造成人的个别差异性的原因之一。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状态、感觉器官等方面,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
4、遗传素质和其他先天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呈减弱的趋势。一是因为已经变为现实或错过变为现实的时机。二是因为其他因素的影响的加强,故相对减弱。
5、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变化。
总之,应该承认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但同时也要反对遗传决定论。
三、成熟对个体发育的影响
人的机体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过程和特点它为一点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成熟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也体现在思维、情感、和高级心理活动中。
四、个体的后天因素对自身发展可能性的影响
个体自身条件中的后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以后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个体身心两方面的特征包括健康状态、心理发展水平、知识水平等。后天因素不是原生的,是个体出生后逐潮形成的,因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水平。后天因素的个体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相关话题/教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