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考研复试资料 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笔记之一(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4-01


但是,实证调查和分析方法的局限在于,研究者常常因为选择和分析的技术性而忽视了研究的思想和理论性,从而使研究陷入形式主义。第二章:利益与政治第一节:利益的涵义一、利益的本质 1、利益的形成过程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人的利益的形成是从人的需要到人的生产劳动再到社会关系的逻辑过程。在理论意义上,这个过程可以按五个步骤说明:
(1)人的利益首先起源于人的需要。需要是人对于所需对象的欲求,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第一个事实,“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

(2)需要的满足使得人们“需要在他之外的自然界、在他之外的对象”。满足需要的途径问题使得人必须建立与自然的联系,从而把从事生产的问题提上了历史日程。

(3)在生产中,人们的生产能力限制着其需要的满足,这种限制主要表现在生产工具水平的限制和社会组织方式的限制。人们在改进生产工具的同时,改进生产的社会组织方式,这就使得他们必须进行协作性生产。

(4)协作性生产使得人们之间建立了社会联系。这种联系起初是简单的血缘联系。随着生产和分工的发展,人类发展出了各种社会群体,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5)人们的社会关系形成后,使得需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化为人与人的关系,需要具有了社会内容和特性:它要求通过社会途径实现;它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它具有社会关系的性质。

这种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就是利益。 2、利益定义的理解从对利益形成过程的分析可见,所谓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从这一定义可见,利益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

(1)利益的心理和生理基础是人们的需要。需要是利益的主观基础,利益是需要的社会形态。而“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动物”。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决定了利益内容的无限丰富多样性。

(2)特定利益反映着一定阶段上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利益是人们企图借助于生产来满足的需要。因此,凡是无须通过生产来实现的需要,都不构成利益的内容;凡是超越现实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的需要,都是主观虚幻的需要,也不构成利益的基本内容。就此而言,利益是需要和实现需要的手段的统一,是人们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的标尺。

(3)利益反映着特定阶段上的社会关系。利益是人们需要的社会转化,因此,它反映和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任何利益背后,都隐藏着特定的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本质上是利益关系,而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也必然要体现为各种利益。二、利益的内在矛盾


1、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的矛盾
实现其要求是一切利益的天然本性和基本规定,否则,利益就不成其为利益。
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源于利益主体需要的主体满足。任何需要主体的任何需要,从其产生那一刻起,就带有主体满足的动力基因和目标指向。在生产活动和社会关系中,人的需要转变为利益,需要满足的主体性就转变成了利益实现的主体性。
另一方面,任何利益都是具有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这就构成了利益实现途径的社会性。
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和实现途径的社会性,构成了利益内含的第一个,也是最为基本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决定和影响着利益内含的其他矛盾的产生和发展;它使社会利益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必要和可能,而人们在利益关系中形成的共同利益和利益矛盾,则是人类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的基础。此外,它还铸造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基本特性。
2、利益形式的主观性和利益内容的客观性的矛盾
利益以人的需要为基础,需要是对于人们所处的外部状况的反映,它是以人们的主观意识和心理的形式存在的,它具体表现为人们在特定生产力水平基础和社会关系中特有的兴趣、愿望、追求等,因此,利益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另一方面,利益是与一定社会实践水平和社会关系状况相适应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直接表现,其内容反映着特定社会背景下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状况,因而是客观的。
利益形式的这种主观性与利益内容的客观性构成了利益内在的另一矛盾。
利益形式的主观性,使得利益必然以人格承担者的形式而存在。这种人格承担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特定群体,其构成了利益主体。利益内容的客观性,又使得利益必然反映客观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关系内容。
利益的这一内在矛盾激发和促使人们去进行社会活动,以实现利益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而人类的政治活动,不过是人们通过实现主观和客观统一的活动之一。
3、利益的目标性与手段性的矛盾利益的实现是人们追求的生活目标,人们的活动是围绕着利益展开的,是为了实现和满足自己的利益和需求而进行的,因此,利益对于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来说,具有特定的目标意义。
另一方面,对于人们形成社会关系,参与社会生活,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推动人类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来说,利益又具有手段意义。这就是说,人们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是以利益为媒介结成和构成的;人们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借助于利益的作用来进行的;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是通过利益的作用和发展来实现的。
对于政治生活来说,利益的目标性与手段性之间的这种矛盾,使得利益既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又是人们控制社会生活和政治关系,认识和完善自身,推动社会前进的手段。 4、利益的具体有限性与利益发展的无限性的矛盾利益有其具体的一面。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和水平上,就每个社会成员的特定需要和需要层次来说,利益总是具体有限的。同时,利益又有其无限的另一面。就社会和社会成员的需要的总体发展来说,利益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动物”。
利益的具体有限性使得社会和政治呈现若干具体实际形态和类型,而利益发展的无限性,则使得社会和政治不断发展,人类政治文明不断进步。第二节:利益关系一、利益关系的涵义 1、利益关系的定义
从一般意义上讲,利益关系是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但是,不同的利益包含着各种各样类型的利益,而逐一确定这些不同类型的利益之间的关系,在理论分析意义上实际是不可能的。由于利益的社会存在单位是归属特定主体的利益,因此,利益关系可以简略为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社会联系。就其基本存在形式来看,利益主体可以分为个体和群体两个方面。因此,所谓利益关系,就是不同的个体和个体、群体与群体以及特定的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利益联系。
就这个意义上的利益关系来看,利益关系包含两个方向上的利益联系。在横向上,包含个人与个人、同一个层次上的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利益联系;在纵向上,它包含个人与特定的群体、不同层次上的群体之间的利益联系。 2、利益关系的形成原因
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单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的形成,首先来分析横向利益关系形成的原因。
从作为利益主体的个人来看,利益首先是个人自身的需要,同时,它又具有社会特性。利益的这种双重性,迫使作为利益主体的个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在社会中寻求实现途径,从而促成了利益关系的形成。
另一方面,从作为利益主体的他人来看,由于个人的利益所蕴含的两重性具有普遍意义,因而每一个人都内在地具有通过社会途径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实际冲动。这样,当两个以上的人作为利益主体存在时,结成利益关系就会成为每个人的各自行为,而正是利益主体之间的互动性,构成了利益关系得以发生的条件。
同一个层次上的群体,可以视为形式上的个体,其间的利益关系产生与单个人之间的利
益关系的产生相同。至于纵向的利益关系,则是横向的利益关系形成后自然形成的利益关系。由此可见,利益关系不过是利益主体的利益所包含的基本矛盾和双重特性的外化和展
开,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的基本矛盾和双重特性的相互作用和社会体现。 3、利益关系的内容和基本特性利益内含的基本矛盾和双重特性不仅促使利益关系得以形成,而且影响和决定着利益关系的基本内容和特性。
就其基本内容而言,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决定了任何一对利益主体结成的利益关系
中首先包含着独立意义的两个利益内容,即两个利益主体各自的利益。
另一方面,由于利益具有社会性,因而利益主体各自的利益共存于一个利益关系中,这就使得利益关系中产生了不同于形成利益关系的两个利益主体的原构利益的新的利益内容,即第三种利益。因此,由于利益的双重性,使得利益关系中包含三种利益,即两个原构利益主体的利益和相互结成的共同利益。
就其基本特性而言,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决定了结成利益关系的利益之间必然存在差异,这就使得利益关系具有矛盾性的一面。而利益的社会性又决定了利益关系中的不同利益之间又有共同之处,利益关系由此形成了共同性的一面。
二、共同利益 1、共同利益的含义共同利益首先是在同一社会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和经济地位基础上形成的,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
共同利益的基础是个人利益,或构成某一群体的各子群体利益,比如构成某一阶级的各阶层的利益,构成某一国家的各地区的利益等等。这些不同的个人利益或子群体利益的相同部分,构成了共同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共同利益就是人们结成群体后形成的利益,即群体利益。
2、共同利益的特性
共同利益具有如下基本特性:

.客观性。这一特性一方面体现在共同利益是不同利益主体利益的实际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体现在共同利益具有实际的利益客体,比如社会公共工程等。

.独立性。共同利益一旦形成,就成为利益关系中的第三种利益,因而取得了独特的利益地位。而且这种利益一经形成,还常常对于同一利益关系中的不同利益取得支配地位。

.稳定性。这是说共同利益的社会属性相对稳定。这种稳定性,根源于社会和经济关系的相对稳定,人们的社会和经济关系不发生根本变化,共同利益就不会根本变化。

.唯一性。在一定的社会关系范围内,共同利益只有一个,就此而言,它是唯一的。

.公共性。共同利益是构成利益关系的各主体的共同利益,因此,它具有公共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共同利益就是公共利益。

.非市场实现性。由于共同利益具有外部性,即技术上不能排除没有付出成本的人无偿享用其好处,或者虽然技术上可以排除,但是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因此,共同利益不可能由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来实现,而只能由政府等公共权力机构来实现。 3、政治生活中的共同利益基本类型


在社会生活中,共同利益是多种多样的,这主要因为社会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在政治生活中,主要的共同利益有集体、集团、阶层、阶级、民族及社会利益。集体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特定群体;二是指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单位。因此,所谓集体利益,或者指特定群体的利益,或者指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单位的利益。利益集团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有现象,它是人们根据特定利益要求,为了影响政治决策而结成的社会群体。这种利益要求,就是利益集团的共同利益。阶层是人们基于相同的社会地位、职业和收入等形成的社会群体。同一阶层人们的共同利益,构成了社会阶层利益。阶级是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人们由于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因而引起经济地位和收入不同而形成的大的社会集团,这些社会集团的共同利益,构成了阶级利益。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这一共同体中人们的共同利益,即民族利益。社会利益是某一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其范围和内
容不同。在原始社会,人们以氏族或部落的形式共同生活,社会利益就是氏族利益或部落利益。国家产生以后,人们以国家作为共同生活的最大单位,社会成为国家范围之内的社会,社会利益与国家利益是重合的。到共产主义社会,作为历史现象的国家已消亡,社会利益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三、利益矛盾 1、利益矛盾的含义利益矛盾是利益关系的另一个侧面,它指的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以及它们与共同利益之间的差异和对立的一面。
利益矛盾包括两个方向上的矛盾:一方面,利益矛盾是指同一层次上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矛盾,比如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这个方向上的利益又被称为横向利益矛盾;另一方面,利益矛盾又是指不同层次上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矛盾,比如,个人的利益与他们所处的集体、集团、民族等群体的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这个方向上的利益又被称为纵向利益矛盾。 2、横向利益矛盾
横向利益矛盾的发生具有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原因:
.客观方面,特定利益关系中利益主体之间的差别,是利益矛盾得以产生的客观基础。这种差别主要有:个体的自然差异、能力差别;教育背景差别;劳动分工差别;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差别;民族特点和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别等。

.主观方面,特定利益关系中的不同利益主体对于同一利益客体同时具有利益要求,是横向的利益矛盾得以产生的主观条件。横向利益具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的存在形态。影响横向利益矛盾存在形态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在特定的条件下,横向矛盾的对抗和非对抗的存在形态是可以相互转变的。


一般来说,解决对抗性的横向利益矛盾多采取斗争的方式,解决非对抗横向利益矛盾多采取协调的方式。而创造条件促使对抗向矛盾向非对抗性矛盾的转变,以有利于解决利益矛盾,是政治家的艺术。 3、纵向利益矛盾
纵向利益矛盾是发生于不同层次上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它实际上是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
就其内容来说,共同利益是由构成利益关系的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的共同部分组成的,特殊利益则是这些利益主体的利益的不同部分,因此,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同一利益主体的两部分利益之间的矛盾。
同一利益主体的两部分利益之间矛盾的发生,同样具有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
.客观方面,是这两部分利益具有天然的不同特性,其主要表现为直接性和间接性、局部性和全局性、当前性和长远性及非根本性和根本性的差别。

.主观方面,是社会对同一利益主体的利益进行两部分分割时的不合理。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并不天然地构成利益矛盾,只有在扭曲一种利益来实现另一种利益,即不合理地分割这两部分利益时,它们之间的矛盾才会发生。这种不合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过分侵犯共同利益以满足特殊利益,一是夸大和无限扩展共同利益而过分压制特殊利益。


由此可见,解决纵向利益矛盾的途径在于重新合理分割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第三节:利益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而结成各种社会关系,人们的需要通过这些社会关系而转化为人们的利益,同时,人们的利益也只有在这些社会关系中才能够得到满足和实现。由于社会关系的多样性,人们在社会中满足和实现自己利益的途径是多种多样,显然,这其中,经济关系和物质生产是实现人们利益要求的基本途径。
可是,当社会共同利益需要得到实现时,当特定社会群体成员的利益实现与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发生矛盾时,当该群体成员的利益实现与其他社会群体利益实现之间发生矛盾时,当这种利益的实现和利益矛盾需要由特定社会范围中形成强制性权威力量加以解决时,人们就会结成特定的政治关系。
由此可见,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原始动机,而政治关系不过是人们用来满足自己利益要求的特殊途径。二、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利益关系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共同利益,二是利益矛盾,而正是以这两个方面为基础和条件,人们才形成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
就政治权力来说,共同利益是人们结成特定政治力量的内部基础,不同社会群体的成员为了维护共同利益,实现自己的利益,凝结成一定的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形成了实现共同利益的基本途径,而政治权力不过是一种特殊的超过其他政治力量的政治力量。
利益矛盾是政治权力形成的外部条件,特定群体成员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首先必须处理好与其他不同群体之间的横向利益矛盾,而政治权力则是处理这种矛盾的必要凭藉。同样,特定社会群体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必须处理和控制本群体内成员利益与群体共同利益即纵向利益的矛盾,政治权力则是进行这种处理和控制的有力手段。
就政治权利来说,特定社会群体的共同利益是该群体成员具有同等政治权利的基础,利益的横向矛盾,决定了特定的群体成员要以特定的政治权利,保证自己的利益得到实现。而利益的纵向矛盾,则使特定社会群体需要以政治权利方式规定其单个成员的利益与群体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三、利益关系规定了社会政治活动的范围、内容和职能
利益关系首先规定了人们进行政治活动的范围,即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需要公共权力来予以解决的问题;
其次,这种利益关系规定了社会政治活动的基本内容,即政治活动是围绕着社会成员在特定经济和社会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和利益要求展开的活动,其基本内容都是利益和利益要求实现的活动;
再次,政治活动的基本职能是实现利益和利益关系中的共同利益或公共利益,克服或者协调不同利益矛盾。
由此可见,利益和利益关系是政治活动的基础,也是政治活动的社会前提。四、利益是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
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是围绕着特定的利益而建立起来的,同时也是为建立这些组织和制度的社会成员的利益服务的。在这其中,国家是以特定的阶级利益为基础和归宿,采取了公共权力形式的政治组织和制度;政党是阶级利益的最高代表者;政治社团的社会基础则是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不同的具体利益和要求。
在政治组织和制度运行过程中,无论国家的政策、方针、法规、条令,还是政党的政纲、政纪和政治活动及政治社团的政治要求、政策措施,都是为了各自代表的利益服务的。五、利益是社会政治文化的重要源泉作为心理和观念而存在的社会政治文化,来自于人们的利益,反映着人们的利益内容和利益要求,并服务于特定政治要求。因此,利益是社会政治文化的本源,离开了这一本源,任何政治文化都无从解释。
不过,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政治文化往往并不采取直接与利益相联系的形式,而是通过人们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态度、看法和论述来间接地与特定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分析特定政治文化的利益取向必须把它们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联系起来。六、利益关利益矛盾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不同的个人,不同的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同一群体中不同成员利益与群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发展,以及利益本身内容和层次的发展提高,都会引起社会政治关系的变化发展,从而引起政治生活的变化和发展。
在政治关系变化和发展过程中,政治革命是横向利益矛盾以及相应的政治力量激烈冲突和对抗的结果,是代表着新的生产力要求的阶级的利益取代其他阶级的利益的过程。政治变革则是统治者根据社会利益矛盾调整政治体系,改造政治文化,以维护自己统治和利益的过程。政治民主则是统治阶级成员通过平等、自由的权利行使和实现来调节相互之间利益矛盾的政治形式。第三章:政治权力第一节:政治权力的涵义一、政治权力的本质 1、政治权力的形成分析分析政治权力形成的逻辑过程,可以了解政治权力的本质:
(1)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在于利益。在社会生活中,利益的实现是利益主体自觉能动的活动过程,这种活动的基本方式之一,是调动其有效资源,并将其有机地凝聚成特定的实际力量,以此为凭借展开谋利活动,利益主体因此成为能动的利益主体。

(2)政治权力形成的重要条件在于利益关系。在利益关系的基础上,能动的利益主体会形成不同的实际力量,并且形成相互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在这种力量对比关系中,能动的利益主体转变为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力量主体。

(3)政治权力形成的必要前提,是在力量对比关系中产生了制约其他力量的力量。在力量对比关系中,会呈现两种状态:一是双方力量均衡,一是一方的力量超过另一方,并形成对另一方的制约关系。当后者出现时,制约其他力量的力量成为政治权力,其主体也转变为政治权力主体。


在社会生活中,群体力量天然大于个人力量,全社会的力量天然大于其他群体力量。因此,在力量对比关系发生时,相对于个人力量的群体力量、相对于个人和群体力量的社会力量这种公共力量天然地成为政治权力。在实际力量转变为政治权力的过程中,各种力量对比关系的交汇点上必然是某种公共力量,因此,政治权力形式上总是公共权力。
由此可见,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二、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 1、客观构成要素
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是指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外在于政治权力主体的促成因素和条件,其主要有:
(1)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是人类劳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可以获得支配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因此,生产资料对于政治权力具有根本的意义,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必然成为政治权力的主体。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只有有效占有生产资料,才能对政治权力构成具有正效应,否则,则具有零效应或者负效应。

(2)物质财富。这指劳动形成的物质产品。作为劳动的物质产品,物质财富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物质财富的价值是抽象劳动意义上的劳动者智力和体力的凝结,而它的使用价值则从两个方面影响着社会政治力量的形成和发展,从物的方面来看,物质财富的使用价值可以解决政治力量形成和活动中的技术要求;从人的方面来看,物质财富的使用价值可以满足人的各种需要,这就可以使物质财富的拥有者把他人利益与自己结合在一起,从

而实现社会政治力量在人力方面的扩展。

(3)暴力。暴力包括三方面的基本内容,即暴力执行者、暴力组织和暴力工具。它的强弱取决于暴力执行者的能力和素养、暴力组织的严密程度和运行的有效程度、暴力工具的技术水平和适用程度等因素。暴力又是一种特殊的力量,这主要表现在:首先,暴力具有相对严密的组织性;其次,它具有机动性,具有对其他力量的时间上的优势;再次,暴力具有直接强制力,而强制和制约是政治权力的基本特性。此外,它还具有明显的效果性。正是暴力的这些特殊性,使得它成为政治权力中的核心构成要素。 2、主观构成要素

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是指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政治权力主体自身的状况和条件。一般来说,其主要有:

(1)能力素质。政治权力主体的能力素质是其智力和体力的总和。它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它也是使政治权力得以形成和保持的能动的基础。

(2)身份资格。这是政治权力主体的社会规定性和外部特征。它的含义和内容因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其对于政治主体的要求的不同而相异。个人身份资格是个人的社会政治规定性,群体的身份资格则指群体的社会形象、社会地位、社会政治威望和声誉等等。

(3)理论与策略。理论是政治权力主体对其社会政治目标及其原则的逻辑构思,其作用程度主要取决于理论实际上反映和代表着多少人的利益及理论本身是否彻底。

策略是政治权力主体在具体的客观条件下强化自身力量、弱化对方力量的方式,它是与实际政治生活的具体时间、地点、性质、内容、对象、矛盾程度等等复杂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作用影响到政治权力在具体情况下能否形成和保持。

(4)组织。组织是若干个人的有机集合,但是,组织的力量不是该组织中个人力量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大于其全体成员力量的新的力量。组织的力量取决于组织基础、组织原则、组织结构、组织运行方式以及组织成员的相互关系等多方面因素。三、政治权力的特性 1、制约性


政治权力是政治权力主体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因此,制约性是一切政治权力的基
本特性,它本质上是政治权力的控制性。政治权力的制约性在不同方面有不同体现:在社会作用方面,它体现为政治权力的统治性和管理性。其统治性即政治权力主体通过

相关话题/政治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政治学考研复习资料 曹沛霖比较政治制度考研笔记
    比较政治制度考研笔记曹沛霖 一、名词解释 1、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规范人类政治生活的规则体系,由正式和非正式规则构成。 2、代议制:作为一个特定的术语,是指代议在国家的政治生活领域中具体运用后形成的一种国家政治制度。 3、政治文化:是指政治群体在历史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党的一套特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4-01
  •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2018年考研调剂信息
    一、拟接收调剂专业、人数及基本要求 调剂专业 调剂人数 调剂基本要求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3-26
  • 苏州大学政治学原理考研讲义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24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8年考研调剂信息(二)
    2018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基本安排我校调剂复试名单将于2018年3月26日前公布,请留意我校研究生处网站和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以下简称研招网)的通知。届时网上接收到复试通知的考生,请务必于规定时间内在该网站上点击确认,否则视为放弃。复试后确定为待录取&r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3-23
  • 浦兴祖西方政治学说史考研重点笔记要点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政治 1、政治的要素:(1)政治的原动力是利益;(2)政治的核心是公共权力;(3)政治作用在于整合社会、协调矛盾;(4)政治目的在于社会的稳定、有序和发展。 2、政治的界定:基于一定的利益,社会共同体及其成员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社会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22
  • 2018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对于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凡符合《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者,均已进入我校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阶段。根据上述一志愿考生的上线情况,我校以下专业接受调剂申请: 专业名称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3-21
  • 复旦大学1996—2016年718政治学原理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试题
    政治学原理 复旦大学199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政治学原理) 一、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唯物政治观; 2,国家结构; 3,社会共和国; 4、政治管理; 5,政治心理的构成要素; 6,文明的冲突 二、 试论国家是从社会分化出来的管理机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2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644 政治学基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644 政治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政治 2.利益矛盾 3.政治社团 4.政治发展 5.国家机构 二、 简答题 1.简述政治心理的特征 2.简述国体和政体的辩证关系 3.简述政党的基本特征 4.简述政治社团的基本特征 5.简述马克思关于政治民主内涵的考论述 三、论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5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644 政治学基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644 政治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利益 2.政治投票 3.政治思想 4.压力集团 5.政治参与 6.政治革命 二、简答题 1.述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2.简述政治权利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3.简述政治统治的特征 4.简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作用 5.简述政治心理的形成基础 6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5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1年政治学基础入学考试试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644 政治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政治发展 2.政治情感 3.两党制 4.分权制衡原则 5.政治协调 6.行政机关 二、简答题 1.简述政治思想的内容 2.简述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3.简述政治统治的基础 4.简述马克思关于政党区分标准是什么 5.简述政治参与的重要方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5
  • 2014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政治学基础考研试题回忆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644 年政治学基础 国家元首 政治行为 横向利益矛盾 集团政治心理 政治思想 政治事件对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政治改革 用政治权力谈谈把权力关在笼子里(论述) 政治管理 政治统治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5
  • 2018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
    2018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 名词解释 总体国家安全观 长周期理论 奥努弗 后行为主义 福利国家 混合代表制 简答题 political system失效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战争与国家的建构关系 全球治理的核心内涵 民粹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论述题 试分析政党在政治运行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17
  • 2018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政治学概论考研真题
    2018年北大考研真题政治学概论 名词解释 1.延安整风 2.柏拉图的《政治学家篇》 3.阿罗不可能定理 4.均势 5.南南合作 6.总体国家安全观 简答题 1.辨析伊斯兰与穆斯林的概念,说明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2.刘禹锡诗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简述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3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17
  • 2018年外交学院国际关系政治学综合考研真题
    2018年外交学院国际关系-政治学综合考研真题 名词解释 新干涉主义 难民 民族主义 无政府状态 马基雅维利 简答题 简述现实主义的共同假设 简述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 论述题 简述洛克对西方政治思想的贡献并分析其对冷战后国际关系研究的影响 结合国际关系现实,分析评述新现实主义的理论贡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17
  • 2018年山东大学国际政治政治学概论考研真题
    2018年山东大学国际政治政治学概论考研真题 简答题 民主政体的基本特征 早期现代化国家政治发展都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试简述 分析全球治理的基本特征 试分析议会制的特征 评述福利国家 论述题 论述早期政治科学研究视角下的政治内涵 广义的政治内涵和狭义的政治内涵你更倾向哪一种。 论述政党制度的两大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