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考研笔记知识点大全-社会工作原理(社工概论+社会学概论)(6)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3-19


 (7)第七个阶段可称之为“理论归类”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多元理论并存被当作一个既定的事实,社会工作者们不再去追求构造“统一”的理论框架,而是通过对纷呈繁杂的各种理论进行整理、归类来使理论空间有序化,其结果则是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分类模式。迄今为止,这些理论分类模型仍然是西方社会工作者们把握社会工作理论世界的基本工具。
5.大卫•豪的社会工作理论结构模型(“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的理论”)
答:从规范的意义上说,一个完整的社会工作理论至少应该包括两大部分内容。这两大部分内容,按照大卫.豪的用语,可以分别称之为“为社会工作的理论”部分和“社会工作的理论”部分。
 (1)二者的含义
①“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即是理论中用来对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的规则和机制进行解释的那部分内容;
②“社会工作的理论”,则是理论中用来对社会工作实践本身的性质、目的、过程、方法进行说明的那部分内容。
 (2)二者的区别
①它们的内容互不相同
 “为社会工作的理论”主要是对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的机制进行说明,“社会工作的理论”则是对社会工作实践本身的性质、目的、过程与方法等进行说明。
②它们的功能互不相同
a.就它们对人与社会发展的作用而言,“为社会工作的理论”侧重于讨论“如何解释人与社会”的关系,而“社会工作的理论”则侧重于讨论“如何改变人与社会”。
b.就它们对社会工作本身的作用而言,“为社会工作的理论”主要是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了一套抽象的背景式假设,而“社会工作的理论”则主要是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一套具体的行动指南。
③它们的地位互不相同
  “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在整个理论构架中处于前提的地位,“社会工作的理论”在整个理论构架中则处于“结论”的地位。
④它们与社会工作在联系上的紧密程度互不相同
 “为社会工作的理论”是社会工作可以使用但并非仅有社会工作才能使用的理论,这一部分理论的内容也可以为许多其他学科或专业领域使用,它是社会工作与其他某些学科或专业领域共有的理论基础。“社会工作的理论”则是只有社会工作才需要加以使用以及只有社会工作才能够加以使用的理论,它是社会工作专业独有的理论领域。
 (3)二者之间的联系
①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种对社会工作实践本身的性质、目的、过程与方法的具体说明,都必须把某种对人与社会的本质、对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的机制的相应理解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或逻辑前提。一种“社会工作的理论”,只有置于一定的“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之上,才有可能获得较充分的理解。反过来,任何一种关于人与社会的本质、关于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机制的理论,都必须与一定的对社会工作实践本身的性质、目的、过程与方法的说明相联结,才有可能进入社会工作领域,成为真正的“为社会工作的理论”。
②它们之间在逻辑上是相互蕴含的。正如大卫•豪所说,一种“为社会工作的理论”总是蕴含着一种“社会工作的理论”,只要经过一定的加工,‘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就能够被转变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反之,任何一种关于社会工作实践本身的性质、目的、过程与方法的具体说明在逻辑上也总是蕴含着一定的关于人与社会的本质、关于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机制的理解。
将每种社会工作理论从内容上区分为“为社会工作的理论”与“社会工作的理论”两个部分,是社会工作理论结构的主要模型之一。
6. 11种西方社会工作理论。
答:(1)心理分析学理论
这是以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们的著作、学说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也是迄今为止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由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与“超我”所控制的。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由各种本能集合而成的“本我”同“自我”、“超我”之间关系的失衡。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治疗,帮助服务对象恢复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平衡,并应用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2)认知理论
    这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与心理分析学不同,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
 (3)行为主义理论
这是以行为心理学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认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服务对象的不适当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但它不是应用心理分析或认知心理学而是应用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如条件反射、条件运算、学习理论等)与方法(如实验等)来完成这一任务。它认为心理分析及认知理论将关注的焦点放在难以观察、验证的内心世界上是一种不智之举,人们真正能观察到因而也能关心的只是个体的外显行为而已。它认为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反应,不适当的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不恰当的反应,社会工作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和掌握恰当的反应模式。
 (4)社会系统理论
 这是以一般系统论及其社会学版本一一结构功能主义等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或均衡是该系统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也即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当这个条件得不到满足,即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或各个元素之间不能有效配合、相互协调时,系统均衡就会受到破坏,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出现问题。社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恢复各个子系统或元素之间的均衡关系,使它们能够重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
 (5)标签理论
 这是以社会学家勒麦特和贝克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许多人之所以成为“有问题的人”,是与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的。因此,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一种重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来使那些原来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恢复成为“正常人”。
 (6)沟通理论
这是以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语言学中有关人际沟通的一些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这种理论强调人际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它认为许多的行为问题都出在人际沟通方面。不能很好地给予或接受信息反馈等。社会工作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帮助人们消除这些沟通中的障碍,使人们的相互沟通得以顺利完成。
 (7)人文主义理论
这是以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胡塞尔与舒茨的现象学与布鲁默的符号互动主义等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意义世界”当中,而每个人的“意义世界”都是通过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或“解释”建立起来的。当人们的“理解”或“解释”过程发生了困难时,问题便出现了。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去努力“理解”这些人(服务对象)的“意义世界”及其内在矛盾,帮助他们顺利重构自己的“意义世界”。
 (8)激进的人文主义理论
 这是以早期马克思与现代批判理论家(如葛兰西、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的某些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作为一种人本主义,它也认为人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意义世界”。然而作为激进人本主义,它又指出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公正的事实。与一般人本主义不同,它认为人们在“意义世界”里经历的许多人格的、心理的问题都只有依据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反人道特征才能被理解。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与服务对象一道,通过改造现存的社会秩序,来解决人们在“意义世界”所遇到的许多问题。激进人本主义虽然要求改变社会现实,但其最终关注点却仍然是服务对象的“意义世界”的变化。
 (9)马克思主义理论
这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决定社会结构及形态的变迁等)为指导而形成的一套社会工作理论。与激进人本主义相似,它主张从社会存在、经济基础、阶级压迫中寻找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主张社会工作的任务就是与服务对象一道,通过阶级斗争或其他集体行动改变现有的社会现实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与激进人本主义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更多地关注社会结构本身的改变,而较少关注服务对象心理、意识状态上的变化。
 (10)“增权”或“倡导”理论
 这是从马克思主义变通而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马克思主义希望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变革来解决现存的各种社会问题。然而现实中许多可行的社会工作却是与个体、家庭、群体或小型社区有关的。为了能给这些小规模的社会工作实践以理论上的指导,将这些小规模的社会工作实践与社会变革的大目标协调起来,一些倾向或同清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工作者提出了“增权”或“倡导”理论。这种理论主张在宏观的社会变革未发生之前,社会工作者应协助服务对象为了他们的利益向现存的社会结构争取权利,促使现存的社会结构做出一些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制度或政策安排。
 (11)女权主义理论
这是一种与激进人文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工作理论,主要植根于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的妇女运动。它主要关注女性所受到的压抑,认为女性所遭遇到的许多生活问题都是性别压制的结果,社会工作的目标就是探索并消除社会中由于性别主义所造成的女性痛苦,促使她们有更多的自由,有更大的能力去追求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7.范式
范式是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意指一群科学家共同享有的一组世界观、价值观方面的背景假设及相应的方法和技术类型。范式为共同享有它的那些科学家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指南,把他们的活动联结成一个相对统一的整体。在用范式概念整理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讨论中,李康特、伦纳德、大卫•豪等人的工作具有比较大的影响。





























第五章 社会福利制度
1.社会福利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与文化情境中,针对社会福利的定义与具体实施项目是不同的。从广义上来说,社会福利是指同改善公民生活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与提高社会总体文明水平相关的一切物质、活动与相关服务。从狭义上讲,社会福利则是指国家(或政府)针对社会中有特殊需要的个人和群体提供的津贴、物质和社会服务。
①在由巴克主编的《社会工作词典》里,“社会福利”被定义为“一国用来帮助人们以满足经济、社会、教育和健康需要所推行的项目、津贴和服务体系,从而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另一界定是指一个社群或社会的集体福社的状态”(Barker, 1995)
②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SW) 1977年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中,将“社会福利”定义为“所有由志愿机构和政府推行的,目的在于预防、减轻和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的,或是改善个人、团体和社群福社的有组织的活动。”
③在中国,社会福利主要是指由政府部门(主要是民政部)为社会中困难群体提供的津贴、服务和相关支援活动,是一种基于需要但是专业化水平较低的社会服务。
2.社会福利的分类
通常来说,社会福利的分类包括二分法和三分法。

相关话题/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