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考研笔记知识点大全-社会工作原理(社工概论+社会学概论)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3-19

社会工作原理
【 以王《社工概论2》1-5、郑《社会学概论新修3》为蓝本,以马《社工导论2》、王《社工概论3》、王《社会工作导论2》郑《社会学概论新修3》、中级等其他重要教材为补充 】
【1.社会工作概论部分】

第一章 社会工作领域与内涵
1.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答: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
    以文艺复兴为先导的资产阶级思想革命主张恢复古代世俗的思想文化,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张扬了人道主义,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资产阶级思想家强调天赋人权,认为所有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发展的权力。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与宗教伦理一起为后来兴起的慈善活动和广泛的助人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2)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接着到19世纪30年代,西欧主要国家法国、德国也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工业革命不但使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也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表现在:
    ①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阶级的两极分化也是财富和贫困、特权和无权向两极的积累,两个阶级日益尖锐地对立起来。
    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他们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大规模的社会流动破坏了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
    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
    ④社会问题大量出现。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自由竞争使得竞争中的失败者沦为贫困、无助的一群,贫穷、饥饿、失业、堕落充斥着社会。这些不期而遇的社会问题引起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及社会人士的关注,并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以使社会摆脱病态,弱者免于痛苦。社会工作就是众多尝试中的一种。
2.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
    在试图消灭资本主义带来的弊端的途径方面,基本上分为改良和革命两种思路。
    ①改良主义者认为,要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问题可以采用补救和协调的方法,可以通过修改社会政策来调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减少社会问题。其具体措施包括实施社会救济、提倡人道主义和博爱互助等
等。
    ②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的社会运行规律出发,指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出路必定是它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产生。马克思主义不同意用宗教、道德和改良的方法去拯救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对之进行革命的改造。
3.社会工作的产生
(1)汉堡制
汉堡制是对济贫事务进行管理的一种制度,因起源于德国的汉堡市而得名。工业革命后,汉堡市的人口骤增,贫富差距加大,1788年,采用分区域管理济贫事务的制度,将全市划分为60个区,每区设1名监督员,并设一中央办事机构,综理全市的济贫业务。它的宗旨是设法帮助贫民自力更生。汉堡制的精神和做法为许多国家所仿效,影响很大,是公共救助与社会工作史上的里程碑。
(2)爱尔伯福制
爱尔伯福制是一种对社会救济事务进行管理的制度,因起于德国爱尔伯福市而闻名。它于1852年开始实施,它将爱尔伯福市按约300居民为一段,划分为564段,每14段为一个赈济区,各区联合组成有9名委员的中央委员会,形成三级管理体制。爱尔伯福制在济贫事务管理方面为后来的社会工作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此外,该制度对受助者状况进行深入细致调查并予记录的做法,为现代社会个案工作方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3)慈善组织会社
为避免重复服务对资源的浪费,英国各地友好服务协会成立了服务协调的统筹性组织,这就是后来演变成的慈善组织会社,简称COS。1869年建立的慈善组织会社致力于协调民间各种慈善组织的活动,推动民间社会服务活动的发展,它为现代个案工作方法的形成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4)睦邻组织运动
19世纪后半叶,英国贫富差距加大,社会不平等加剧,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各种民间组织自愿组织起来。主张以人道主义来回应和改变社会不平等状况,特别是贫富差距等问题。这一运动被称为睦邻组织运动。1884年兴起的睦邻组织运动,致力于发挥社区在助贫救困中的作用,鼓励志愿工作者进人社区活动中心为贫民服务。
(5)伊丽莎白济贫法(旧济贫法)
1601年英国颁布了第一个有关济贫的法律——《伊丽莎白济贫法》,又称旧济贫法。作为英国第一个重要的济贫法,它不仅是这一法律制度的发端,而且为这一法律制度的发展确定了基本原则,因此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障法。
4.社会工作领域   
社会工作领域也称社会工作范围,是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社会工作领域可以分为理想的和实际的两种。
    ①理想的社会工作领域是按照人类理想应该进行干预并对之进行改变的社会问题的发生领域。其中包括社会工作者已经涉入其中的和由于社会工作者在认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而暂时未能进行干预者。
5.社会工作的领域类别
    (1)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
    按服务对象的生理特征标准,社会工作可分为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除了上述类别外,按生理特征,还可分为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
    (2)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
    服务对象所遇到的困难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①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
    包括因身体不适或身患疾病而难以自理,因心理发育不健全或受挫折而形成的自我封闭和心理失调,因婚姻变故或家庭成员冲突而造成的家庭关系不睦,儿童无人抚养、老人无人赡养或在抚养、赡养方面出现问题,因住房紧张影响正常生活等。日常生活给人们特别深刻的影响,为有困难者解决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是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
    ②就业方面的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包括:失业问题,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工伤、劳资关系不协调,职工合法利益未能有效保护,退体金不足或退休后的福利、医疗缺乏保障,工作压力过重造成的精神健康问题等。
    ③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包括:自我封闭、孤独与偏执,吸毒、酗酒、赌博和犯罪等。
    (3)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
    从社会工作内容的特点这一角度着眼,社会工作可分为救助、帮助和发展三种类型。
    ①救助是救人于危难的活动,舍此,受助者就可能陷入深刻危机,如贫困、无家可归、犯罪、吸毒等。
    ②帮助是就一般困难而言的,也即一般意义上的服务。
    ③发展则是在受助人自认为面对未来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社会工作给予的帮助,包括知识的增长、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等。
6.社会工作
(1)社会工作的不同内涵
在我国,社会工作是一个较为普通的概念,它通常是指人们在本职工作之外所做的不取报酬的工作,包括当
学生干部,做工会委员等。
    本书中介绍的社会工作是专业性社会工作,它是由英文so(1al work翻译过来的。在一些国家,这类事业又称作社会服务(so(1al service)或社会福利服务(so(1al welfare service)。尽管不同国家使用的概念有些不同,但其内涵基本上是一致的:它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活动。
    (2)对于社会工作的不同界说
    ①联合国于1960年出版的《国家社会服务方案的发展》一书中指出,社会工作是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以使其更好地相互适应的活动。
    ②弗瑞德兰德(w. A. Friedlander)则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协助个人以达到社会与个人的满足和自主的专业服务过程。这些界定都强调了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受助者同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作
用。
    ③芬克(Fink)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和科学,它具有通过提供助人的服务来增强个人与团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功能。
    ④贝斯提克(Biestek)强调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而不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因为它不具有独特的哲学和严密的知识逻辑。
      (3)一般性定义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这一定义指出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这个定义还指出,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社会工作是充分考虑到受助人的需要及其主体性,运用尽可能有效的方法帮助受助人满足其需要、摆脱困境的活动和过程。
7.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的社会制度。其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不因基本生活受损而招致危险,并进一步达到社会的稳定。它与社会工作的区别是,社会保障是一套制度性规定,而社会工作则是
依据这些制度性规定而实施的具体服务。
    8.社会福利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面对广大社会成员并改善其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一切措施。狭义的社会福利基本上指对社会弱者所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社会支持,包括物质支持和服务支持。我国传统上对社会福利一般作狭义理解。狭义的社会福利服务与社会工作在涵义上基本吻合。
    9.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是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它是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传至有需要社会成员的过程。   
10.对作为社会行动的社会工作过程的解析
    按照韦伯的理论,可以把社会工作看作社会行动,即它是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帮助他人的活动。在这个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行动的主体,他设计并引导助人过程的进行。但是由于社会工作者要考虑到受助者的需要和接受服务的能力来开展服务,所以不能把受助人视为纯粹被动的、只是行为的对象或客体。实际上,受助者也是行动的主体,他也将自己的意识、目的、
对社会工作者行动的理解带入接受服务的过程,并直接影响这一过程,因此,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互为行动主体和客体。这样,社会工作过程可以用如下结构来表示。
    在这个结构模式中,一般说来,社会工作者启动这一互动过程,而受助者的反应使这一过程真正开展起来。这是一个不断充实新内容的循环过程,也是社会建构过程,而相互理解与合理的行动是社会工作过程有效运行的深层结构。
11.社会工作的要素
    ①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so(1al worker)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从现代社会工作的角度来看,社会工作者不但有利他主义的价值,而且应该受过一定的科学训练,掌握科学而有效的工作方法。
    ②受助者
    受助者(client)也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也有人称之为案主。受助者是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相关话题/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