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南大社保考研《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读书笔记 第七章 社会保障水平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3-14

第七章 社会保障水平

 

第一节 社会保障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1、社会保障水平的界定

社会保障水平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社会成员在一定时期内享有社会保障经济待遇的丰裕程度。其测量指标有两个:一是社会保障支出占公共支出的比重,二是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社会保障水平的主指标)。在一定时期(T)和一定地域(X)内:

3-14-2017 8-19-55 PM.jpg

1)该指标集中地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资源用于提供公民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的程度。

2)该指标应用方便、信息易于搜集、便于不同国家(地区)在不同时期间保障水平的纵横比较。因而是广泛用做社会保障水平的主指标。

还可以以下引入其他指标的形式:

3-14-2017 8-20-46 PM.jpg

2、社会保障水平影响因素

1)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因素是社会保障的供给与需求。供给表现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需求则表现在社会保障群体的需求。

2)由于社会保障需求上升容易下降难,因此再确定社会保障水平时,既要考虑社会保障的供给和现实需求,又要考虑预期的社会保障需求,使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3、社会保障水平的研究意义

1社会保障水平反映了社会保障制度的量化层次,也反映了人民生活保障程度和生活质量的高低。通过研究社会保障水平,可以发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和规律,发现社会保障运行和发展的自身规律。

2)通过研究社会保障水平,可以进一步了解社会保障体系的内部构成,并对内部各子项目进行分析比较,促使社会保障体系结构的合理化。

3社会保障水平是社会保障体系运行的指示器。通过研究社会保障水平,可以建立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经济学模型和“社会保障运行预警系统”。

 

二、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化

1、社会保障适度化的含义

社会保障适度化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将社会保障水平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使之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

2、确定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的标准

1)第一,社会保障制度是否能够保证公民的基本生活水平,激励公民积极参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第二,社会保障的支出是否与经济、社会发展及相关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3)第三,社会保障制度是否能保证社会稳定,是否有利于社会公平,保障结构是否与国民经济产业布局相适应。

4)第四,社会保障制度是否有利于提供公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

 

三、社会保障支出的范围

1、三大领域: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3、五个方面①养老、残障、死亡;②疾病、生育、医疗护理;③失业;④家庭补贴;⑤工伤及其他社会救助。

 

四、我国社会保障水平

1、新中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回顾略,详见本书P187-188,数据可以利用

2、当前的社会保障水平评价

1)从纵向上看,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2)根据19781998年数据,根据拟合出的模型求导,恒大于零,说明在改革开放后,每年的社会保障支出绝对水平为单调递增,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参保人数不断增加,社会保障覆盖面年年扩大,社会保障总支出也在增加。

3)根据19911997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社会保障总支出增长水平远高于GDP的增幅。这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政府对社会保障逐渐重视、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的惯性三者造成的。

 

第二节 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

前言:社会保障负担系数的内容

 

一、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测算方法

1、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概念

最低生活保障线,是指在社会发展的某一时期,由政府制定的,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保障居民生存最低限度的基本生活标准。

 

2、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测算方法关于这些方法的定义和特点在此不叙述,见本笔记P84

3-14-2017 8-21-23 PM.jpg

二、社会养老保险水平基本精算

社会养老保险给付水平是由缴费预定计划设定的缴费水平、缴费所形成基金的投资利率的高低而定的。不同的缴费预定计划与不同的给付水平,就会有不同的收支平衡关系,在精算模型上表现出不同的精算平衡关系。

1、现收现付制下的社会养老收支平衡精算方法

1)基本思路:①它是职工在职时缴费额与在职职工人数的乘积而得到保险费收入;②由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发放额乘以退休职工人数得到目标期内的社会养老保险支出。判定社会养老收支平衡,就是根据上述两者的差额而定的。

2)方法:静态平衡方法、动态平衡方法

A、静态平衡方法

a)定义:是指不考虑年龄组职工工资和养老金之间的差异,而以社会所有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和所有退休职工平均养老金进行计算。

b)模型:略

B、动态平衡法

a)定义:指考虑年龄组职工工资水平和养老金水平之间的差异及其时间变化趋势,对社会养老保险收支平衡进行测算。

b)模型:

 

 

个体替代率(Individual Replacement Rate)是指退休职工的养老金与退休前一年工资的比率,它是度量职工个人退休前后收入水平变动的指标。

 

2、完全积累制下的社会养老收支平衡精算方法

1)基本思路:①职工在职期间每年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在退休年的终值之和作为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②职工退后每年领取养老金在退休年的现值之和作为养老金支出。

2)方法:个体法、整体法

A、个体法

a)定义:对单个职工的计算该职工在职期间的缴费总额与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总额。

b)模型:

 

 

B、整体法

a)定义:对某年龄组职工计算在职期间的缴费总额与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总额。

b)模型:略

 

3、部分积累制下的社会养老收支平衡精算方法

1)总体方法

A、基本思路:①将各年的缴费总额依据基金投资收益率求得目标期末的终值并加总,构成社会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将各年发放的总额依据基金投资收益率求得目标期末的值并加总,构成社会养老金的支出。

B、模型:略

2)分账户方法

A、基本思路:用职工在职时的社会统筹账户缴费额乘以在职职工人数,得到社会统筹账户的基金收入;用退休职工领取的社会统筹账户养老金乘以退休职工人数,得到社会统筹账户的基金支出。

B、模型:略

 

三、社会医疗保险水平基本精算

1、社会医疗保险收支的估计法精算

1)基本思路:以医疗保险收入、支出项目为基础,考虑到影响医疗保险收支增长的因素,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精算模型。

2)模型:略 

 

2、社会医疗保险收支的将来法精算

1)基本思路:从投保者开始投保缴费时起算,根据其后缴纳医疗保险费总额及获取医疗补偿总额在缴费时的现值,建立社会医疗保险收支平衡模式的方法。

2)模型

社会医疗保险收入:

社会医疗保险支出:

  

3、社会医疗保险收支精算的估计法与将来法的比较(略)

 

四、其他社会保险项目水平基本精算(因公式复杂,略)

1、失业保险支出水平基本精算

1)失业率的计算

2)失业保险待遇水平的测算

3)失业保险基金短期水平精算

4)失业保险基金长期平衡精算

 2、工伤保险支出水平的基本精算

1)工伤保险基金收入的测算

2)工伤保险支出水平的测算

3、生育保险支出水平的基本精算

  

第三节 部分OECD国家社会保障水平比较

一、社会保障水平比较指标

1、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例

2、劳动年龄人口平均的社会保障负担(简称“人均社会保障负担”)

 

二、OECD国家社会保障水平比较(略)

 

本章小结

社会保障水平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代表着国家向公民提供社会保障的程度和水平,它决定着社会保障资金的缴付与支出的模式,它反映着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状况,标志着社会保障基本目标的实现程度。

一 般说来,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与受保障群体的评价成正相关关系,在国家具有保障承受力的情况下,太低的社会保障会引起人民对国家及其社会政策的不满;而脱离 经济发展水平,超越国家财政承受能力的过高的社会保障,也会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削弱国家的竞争力,使政府财政不堪重负。因此,必须保持社会保障水平的科 学的适度标准。

从整体量化水平来看,社会保障水平定义为社会保障总支出与GDP的比值,或者社会保障支出占工资总额的比例与工资总额占GDP比例的乘积,或者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占人均GDP的比例。

除 此以外,还必须对社会保障各项目的水平进行测算。本章详细说明了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测算方法,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部分积累制等三种模式下社会养老保 险基金收支平衡的测算方法,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测算方法,以及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收支平衡的测算方法等。

最后,对发达国家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关话题/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