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南大社保考研《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读书笔记 第十一章 缴费型社会保障制度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3-13

第十一章 缴费型社会保障制度

缴费型社会保障制度,即社会保险制度。它的建立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它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保险概述

一、社会保险概述以本书观点为准

1、社会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是采取保险形式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手段;

2、社会保险是一种有效的收入保障手段,它的保障水平是满足劳动者及其家庭基本的生活需要;

3、社会保险作为保险的一种,是一种危险损失的分散机制。

4、社会保险是一种实施社会政策的保险,它以解决社会问题、确保社会安定为目的。

 

二、社会保险的产生及原则

1、社会保险的产生——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体现上上述定义的第4

 

2、社会保险的原则

1)强制性原则(首要原则

指凡属于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劳动者都必须无条件地参加社会保险,并按规定履行缴纳保险费的义务。(通过国家立法和国家强制征收社会保险费体现的

2)基本保障性原则

将社会保险定位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层面上是符合社会保险性质的(社会保障“三个层次”

3)公平性原则

A、社会保险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实现公平性

B、社会保险的公平性是相对的

C、社会保险待遇与工资收入、工龄等条件挂钩有利于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4)互助互济性原则

A、社会保险的互助互济性原则贯穿于整个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储存和分配过程中。

B、互助互济原则是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和持续的基本原则,也是维护公平目标的重要保证。

 

三、社会保险的特点与功能

1、社会保险的主要特点

1)保障性  2)法定性(强制性) 3)互助性  4)福利型   5)普遍性

 

2、社会保险的功能

1)它的基本职能是保证劳动的再生产(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2)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消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3)社会保险统筹均衡了企业负担(新、老企业

4)为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创造条件(如养老、失业保险

5)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互助互济®社会主义道德

 

四、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这里指商业人身保险)之间的关系

1、共同之处

1)共性之一,都是为受保群体服务的,都力图保障受保人免受风险。

2)共性之二,都要求受保人先缴纳保险费,作为其享受待遇的先决条件。(商保“以收定支”,社保“以支定收”、“支付确定”

3)共性之三,都需要建立一笔基金,并将其投放市场运营(两者的举措相同,只有程度有差别

4)共性之四,两者预测风险的方法、技术,要求工作人员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专业术语相同。

总而言之,二者的活动和功能是相辅相成的,社会保险抵御风险的功能是基本的,商业保险则起到了辅助的、补充的作用。具体表现为:

庇荫于尚未覆盖在社会保险网络之下的居民。例如农民群体正式商业保险施展本领的空间,也弥补了我国社会保险网络的不足。

庇荫于已被社会保险网络覆盖,但仍有余力且愿意购买商业人身保险的受保人。

对社会保险实行再保险。例如社会保险机构拿出资金交由商业保险公司投放运营,切实实现双方相辅相成,以减轻社会保险机构负担,扩大商业保险公司活动空间。

 

2、主要差异详见本书P308

不同点

社会保险

商业保险

行为主体

政府行为,保险人是国家权威的社会保险机构

企业行为,保险人是保险公司

追求目标

以国家的社会政策为出发点和归宿,以保障全社会的安定,实现长治久安为追求目标

以利润最大化为追求目标

实施手段

依法执行,带有强制性

买卖自由,等价交换,无强制性

可靠性

最为可靠(因为是政府行为)

不可靠(会倒闭)

行为准则

互助互济原则

等价交换原则

 

 

第二节 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是指我国通过立法,使劳动者在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时,可以获得物质帮助以保障晚年基本生活需要的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体系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层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第三层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一、养老保险的基金筹集*

1、现收现付制

代际转移理论:一代人的社会保障待遇(主要是养老金)可以由同时期正在工作的下一代缴费支付,社会保障可以实现横向的平衡。

2、完全积累制

个人收入纵向理论: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障待遇所需费用总和可与其投保形成的基金总和保持平衡。

3、部分积累制

1)部分积累制就是在现收现付制基础上建立个人账户储备基金,实现基金的部分积累。

2)我国长久以来实行的是现收现付制。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退休提前,隐性债务不断增加,20C 90Y我国开始了养老保险改革。内容是:改革现收现付制,建立个人账户,强化个人(受益人)缴费责任,调动个人缴费积极性,实现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负担责任,“统账结合”的部分基金积累制

3)这一改革是在西方现收现付制的危机和我国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提出来的。

4)在实际运行中,个人账户成为名义账户,“统账结合”却是“混账管理”,尽管改革转轨成本较大,但改革方向没有变,国务院(2005)提出做实个人账户。

复习延伸:设立个人账户是否是唯一的出路?这种方法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当前个人账户建立和完善的情况(现状)是怎样的?

 

 

 

 

 

二、养老保险的给付

1、给付条件——以退休为前提

1)首先,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2)其次,满足基本养老保险条件,达到最低缴费年限要求。

2、给付标准

1)以生活费为基础来计算年金(社会保险发达国家

统一数额给付、随生活费用指数调整、基础年金上附加给付比例。

2)以工资为基础按一定比例计算年金

     A、统一报酬比例(工资与年金成正比

     B、基本比例+补充比例(超过最低投保1年,加一定比例

     C、倒比例法(工资与比例成反比

 

三、养老金保险管理体制(我国)

1、决策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承担(政策、规定、规划、计划

2、执行层——各地区劳动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执行、实施、落实

3、资金运行管理层——县级以上各劳动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收支核拨、预决算、会计

4、监管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基金监督司、基金会、审计部门(各阶段监督检查

复习延伸:有人认为应建立新的纵横结合的养老保险管理体制,请问这里的“纵向”、“横向”含义各是什么?你是如何认为的?

 

 

 

 

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运行强狂及存在问题

1、覆盖情况

1)自1999年以来,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复习延伸:2010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职工、离退休人员、农民工)增长比例如何?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改革规范工作稳妥进行,但相对于城镇基本养老覆盖面的增长有下降趋势。

复习延伸:2010年末,农村社会养老参保人数(农民)有多少?与上年相比增(降)了多少?

 

3)保费征缴、发放和结存情况

A、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保持高增长,且基金累计结存规模显著扩大。

复习延伸:2010年末,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征缴收入、财政补贴)和累计结存情况如何?

 

 

B、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发放在保障广大退休人员晚年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复习延伸:2010年末,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支出与积累结存比较?

 

3、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多次的改革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建立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能激发更多的人参保。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覆盖面仍然狭窄

目前,基本养老保险还未实现覆盖目标人群,这一方面是企业不愿意承担参保缴费的成本,另一个方面是政府没有承担基本养老保险改革的转轨成本。

2)财务的“空账”问题严重

在新旧制度转轨中最为突出的矛盾是保持已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不变和建立在职职工个人账户积累的资金需求与企业和个人的实际资金供给之间的矛盾。因此大量个人账户“空账”出现,个人账户成为“名义账户”,资金未用来积累而继续填补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现金。这一现象还会继续扩大。

3)相关资本市场建设滞后

当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配套政策依然滞后,特别是对于养老保险基金的多元化投资(方式、主体)还很不健全,目前主要是用来购买国债,这种单一的投资方式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和保值增值压力。

 

第三节 医疗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是由国家立法对公民实施的医疗保险制度,它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资金,保证人们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

目前国际上推行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是:国家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储蓄医疗保险、统账结合等模式。

基本医疗保险的特点:

1、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

2、政府税收和社会保险缴费的方式筹集医疗保险基金

3、绝大多数国家由政府负责医疗保险计划的制定、管理和实施

4、政府向全体居民提供统一标准的医疗保险待遇

5、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只限于基本医疗需求

6、被保险人一般被要求到公立医院或国家指定的医院就医。

一、历史沿革

1、医疗保险制度历史发展

150Y 公费医疗、劳保医疗

280Y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国外医疗保险制度引入,医疗保险改革开始。

397年,“三医联动”改革开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卫生体制、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

498年,建立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核心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和相应的管理机构的试点工作。

 

2、基本医疗保险与公费、劳保医疗的区别(详见本书P317

 

公费、劳保医疗

基本医疗保险

保险形式

单位保险

社会保险(统账结合)

筹资基金

由国家、企业包揽,个人不缴费

对医患双方无制约机制

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

对医患双方有制约机制(控制药费)

保险水平

个人不缴费,就能享受到全部医疗待遇

三方共同负担,满足基本医疗需求,超过基本医疗需求的通过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解决

覆盖面

仅限于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和全民、集体企业职工

城镇所有单位。有些还包括乡镇企业和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业主

管理体制

公费由卫生部管理,劳保由劳动部门管理

实行社会化管理和属地化管理,打破公费、劳保之间,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不同身份职工之间的界限。

 

复习延伸:2010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计划的人数达到多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参保人数)

 

 

 

 

三、医疗保险的基金筹集

医疗保险基金是国家为保障被保险人患病期间的基本医疗,由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用人单位和个人收缴,用于保障被保险人基本医疗的专项资金。

1、筹资原则

1)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基本

以前都由国家、企业包揽,对个人没有约束机制,造成医疗服务浪费严重,财政负担增加。现在改革后强调个人意识,对自我保障有约束机制。

2)慎重制定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的基线

由于社会保障支出是刚性支出,政策、基线一旦确定就很难再降,因此必须全方位综合考虑国家、企业和个人的负担。

3)科学合理地确定缴费比例

    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认真研究测算,科学确定比例。

 

 

 

2、筹资方式与工资挂钩

1)医疗保险缴费率计算:  

2)统账结合模式属于部分积累制(混合制)

 

三、医疗保险的给付

1、个人账户

1)职工个人缴纳的费用全部划入个人账户。

2)用人单位缴纳费用的30%划入个人账户。

2、统筹基金

1)统筹基金的确定有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分别为当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和4倍。

2)起付线以下由个人账户负担。起付线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按“分段计算、累加支付”原则由个人账户与统筹基金共同分担。

 

四、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

1、覆盖情况

1)在过去6年里,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有突飞猛进的增长。

2)覆盖面基本集中在城市,且构成人员为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而农村与城市弱势人群的医疗保障问题仍十分严峻。

 

2、保费征缴、发放和结存情况

110年的发展使基本医疗保险账户抵御风险能力不断加强,收入和结存量上升幅度都较快。                                                                        

2)比较基金的支出和结存量,发现结存积累很高。表明有大量的资金沉淀,这意味着资金的浪费。(与“以收定支,略有结余”相悖

 

3、医疗保障方式的变化

1)目前,基本医疗保障程度十分有限,居民看病还是自掏腰包,个人医疗负担较重。

2)我国的医疗保险行业是一个兼具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性质以及信息严重不对称的行业,需要政府从公共利益出发,纠正市场失灵,维护社会公平。

3)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低水平”——保障层次还是很低;

“广覆盖”——也无法对城镇失业人口、外来农民工应保尽保。

4、存在的问题

1)个人承担费用的比例过高(看病个人承担40%50%

2)农民医疗保障供给不够(资金、基础设施、卫生人才、卫生工作薄弱、新农合低水平保障等造成医疗保障供给不足)

3)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没有相关法律保障(借鉴国外,结合国情,制定法律

 

 

第四节 工伤保险(职业伤害保险)

工伤保险是以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意外事故或职业伤害为保障风险,由国家或社会给予因工伤、接触职业性有毒有害物质等而致残、致死者及其家属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

1951 《劳动保险条例》    2004 《工伤保险条例》   

 

一、工伤保险的原则

1、无过失或绝对责任原则:是指在各种伤害事故中只要不是受害人自己故意行为所致,受害人就应得到赔偿。(这与一般民事损害赔偿原则是有区别的

2、立法强制

工伤事故数量、程度、危害程度大,国家必须立法并运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来确保立法贯彻执行。

3、损害赔偿

由于工伤往往造成受害者巨大的损失(生命),因此工伤保险应坚持损害赔偿原则制定给付标准。工伤保险不仅要考虑伤害程度、伤害性质、职业康复与激励等多项因素,还要考受害者伤前收入水平、家庭负担等。其待遇总体水平一般最高。

 

二、工伤认定

1、认定范围详见本书P325

1)第一,交通事故造成的工伤。

2)第二,“因公”所受到的伤害和职业病。

3)第三,以下三种情形视为工伤:工时死亡或突发疾病、救灾受伤、退伍工作旧伤复发

4)第四,排除在工伤外的情况(犯罪、违法受伤、酗酒死亡、自杀自残等)

2、鉴定机构——劳动保障部行政部门、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

3、认定时效(略)

 

三、工伤待遇详见本书P326

1、工伤医疗待遇

2、工伤津贴待遇

3、伤残待遇

1)伤残抚恤金(2)一次性伤残补助金(3)一次性就业补助金(4)在职伤残补助金

5)易地安家补助费

4、职业康复待遇

1)护理费    2)辅助器具费

5、因工死亡待遇

1)丧葬补助金(2)工亡补助金    3)供养亲属抚恤金

 

四、我国工伤保险制度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

1、覆盖情况

1996年《试行办法》颁布以来,工伤保险参保人数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工伤及工亡职业家属领取工伤保险金得到保障。 

2、保费的征缴和发放

1)我国工伤保险还处于初级阶段,各地实行工伤保险制度更侧重工伤赔偿、医疗和康复费用的支付,导致工伤保险成为单纯消极的医疗照顾与生活保障。

2)费率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预防工作机制,工伤保险基金结存过高现象十分普遍。 

3、存在的问题

1)与其他保险制度一样,工伤保险覆盖面仍较窄,基本为国有、集体企业。而中小企业覆盖不够。

2)工伤保险结存过多,管理混乱,不能体现“统筹基金、共担风险”的原则。

3)相关配套政策不健全,劳动保障部门和法院寻找权威、公正的证据较难。

 

第五节 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是指被保险人受到本人所不能控制的社会或经济因素的影响,由此造成失业时,由社会保险机构根据事先约定,给付被保险人保险金,以维持其最基本的生活水平的保险。

失业保险最根本的目的在于为风险规避型失业工人提供收入保险。失业收入↓→消费↓→政府提供失业保险金→“平滑过渡到再就业

 

、历史沿革

11986 国务院《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标志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初步确立

21993 国务院《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 扩大了适用范围

31999 国务院《失业保险条例》我国失业保险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

           从制度象征到有效制度的转变

 

二、失业保险的基金筹集

1、筹资渠道

1)城镇企事业单位及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

2)失业保险基金利息

3)财政补贴

4)依法纳入失业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如滞纳金、个人捐赠

2、筹资方式

1)缴费率方面:企事业单位(工资总额2%  职工(工资1%  农民工不交

2)缴费基方面:企业缴费基数可参照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并与企业的工资水平挂钩。

 

三、失业保险的给付

1、领取资格:参保且缴费满一年,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

2、给付原则

1)首先,给付标准低于失业者在职工资水平,且在规定时间之内。       

2)其次,确保失业者及其家属基本生活需求。

3)第三,在发挥社会保险功能的同时,维护权利义务对等原则。(给付与工龄、缴费年限有关)

 

3、待遇和给付期限

1)待遇:包括医疗救助金、丧葬补助金、抚恤金、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等。

2)给付期限(详见本书P332

 

四、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

1、覆盖面

1999年《失业保险条例》颁布后,参保人数大体稳步增长,但与同期失业人数上涨相比,其覆盖率有下降趋势。根据顾的论文,近六成的城市失业人口失业后短期生计得不到失业保险金的保障

 

2、保费的征缴和发放

1)从近几年数据来看,人均领取失业保险金额相对值有较大提升,但绝对数还是处于较低水平。

2)失业保险基金收入逐年增加,支出水平则在一定范围内浮动。

 

3、存在的问题

1)失业保险的覆盖面的工作未能适用城市从业人员数量增长的形式。失业保险覆盖面窄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失业保险对短期就业、灵活就业、非全职人士就业的覆盖将是今后全球性改革的方向。

2)失业保险基金对下岗向失业并轨的承受能力还不足。此外,体制的管理漏洞,区域性的不平等,配套措施的不足,管理部门的低协调性都给失业保险持续发展带来压力。

 

 

第六节 住房公积金制度

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机构、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住房公积金定向用于职工住房的基本需求和职工住房建设的融通资金。

 

一、历史沿革

1、文件规定

11991 上海建立

21999 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标志着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步入规范化、法制化。

32002 国务院修改《条例》,进一步完善

42005 国家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

2、主要阶段19911998 支持住房建设阶段

             19992002 支持住房需求阶段

             2002     制度完善阶段

住房公积金在筹集住房资金,提高职工个人购房、建房能力,使房屋福利分配制向房屋货币化分配转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住房公积金的资金筹集及给付

1、筹集渠道和特征

1)住房公积金的资金来源:

A、一是由职工所在单位缴存             两者一并存到住房

B、二是个人缴存                       公积金个人账户内

C、住房公积金除特殊情况外不得中断缴存,这体现住房公积金的稳定性、统一性、规范性和强制性。

2)住房公积金的特征:

A、积累性(工资的一部分→存入在专户内→专户管理)

B、专用性(专款专用,只能用于购、建、大修自住住房或交房租)

 

2、筹资方式

1)缴费率:缴存比例职工上一年月平均工资的5%

2)缴费基数:月缴存基数=职工上一年月平均工资

3)缴费方式:职工个人缴存由单位代扣代缴。单位缴存必须在发放职工工资5日内汇缴到职工个人的住房公积金专户。

 

3、住房公积金的给付用于购、建、大修自住住房+提前领取的5种特殊情况,详见P336

 

三、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

复习延伸:2010年末,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人数、缴存总额、余额,同比增长率如何?

 

 

 

 

1、覆盖面窄

1)住房公积金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普遍保障的特点。(定义中能体现),范围可谓是很广泛。

2)然而,仍有一些职工单位未加入住房公积金制度,尤其是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大量存在住房公积金应建未建、应缴未缴的现象。

2、管理工作亟待加强,监督工作落后

1)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中,没有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公积金管理定位不清、权责不明、管理混乱。

2)公积金中心管理不顺是造成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低、管理成本高、管理标准和方式不统一、风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3)各级政府对住房公积金制度执行和管理缺乏监督力度,行之有效的社会监督体系还未建立,监督工作落后。

3、住房公积金带有单位特色

这种做法,没有摆脱计划经济下的“单位福利”性质,住房公积金缴存水平的高低和能否缴存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单位经济效益的好坏。(一损俱损,象征符号

4、住房公积金没有体现公平

住房公积金没有体现出社会保障制度在维护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可能有“杀贫济富”的现象。一些低收入者没能享受到住房公积金的优惠政策,而一些高收入者却“充分”享受到了种种优势和便利。

复习延伸:结合当前的实际(例如江苏情况),谈谈你对于住房公积金制度实施和运营的看法?

 

本章小结

养老保险是指我国通过立法,使劳动者在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时,可以获得物质帮助以保障晚年基本生活需要的保险制度。

基本医疗保险是由国家立法对公民实施的医疗保险制度,它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资金,保证人们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

工伤保险是以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意外事故或职业伤害为保障风险,由国家或社会给予因工伤、接触职业性有毒有害物质等而致残、致死者及其家属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

失业保险是指被保险人受到本人所不能控制的社会或经济因素的影响,由此造成失业时,由社会保险机构根据事先约定,给付被保险人保险金,以维持其最基本的生活水平的保险。

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机构、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



* 关于这三种基金筹集模式不再赘述,这里仅补充两个理论和当前我国的“统账结合”改革。

 



 

 

 


相关话题/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