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强化班讲义(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9


第一步、确定目的第二步、制定计划第三步、将方案付诸实施第四步、对实践的结果作出评判
4、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 A 道尔顿制的实质保留原来的班次与课程,但是废除了原来同一的课程表,代之以合同或公约式的学习方式 B 实施方式——作用的指定 C 道尔顿制的原则:自由、合作 5、华虚朋的文内特卡制 A 对学校适应儿童个性差异的再解释使学校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不仅指以个别为基础的教学材料与技术,还指如何发展儿童个别的创造能力与社会意识,以及如何帮助他们实现内心与社会的种种调试 B 实施方法: “单元作业制”代替“现实作业”将课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所与学生都需掌握的共同知识或技能;另一部分是不需要所有学生都掌握的学科,即机体和创造性地活动。(五)、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衰落 1、衰落的原因第一、经济大萧条促使进步主义发生分化与转向。
第二、新保守主义教育思潮对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批判,加速了后者的衰落。
第三、美国参加二战,致使“八年研究”的影响变小,也成为进步主义衰落的一个原因。
第四、苏联人造卫星的上天,导致进步主义遭到更为严重的批评。
2、衰落的进程 A 1944年,“进步教育协会”更名为“美国教育联谊会”,成为欧洲新教育联谊会的一个分支 B 1955年,进步教育协会解散。 C 1957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刊,标志着进步教育运动的结束。
杜威的教育思想
1、教育本质论 A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B 杜威的“经验”第一、作为动词的经验,指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第二、作为名词的经验,指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教育应当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应当尊重儿童的天性和发展潜能,学生应当从经验中、从活动中、从做中学,这就是杜威教育本质论所要揭示的主要内容。
2、教育目的 ——教育无目的论(强调教育的过程,而非目的)
3、课程论

A 活动课程,B 教材心里化
4、思维五步法与教学方法
A 思维五步法的内容第一、感觉到的困难第二、困难的所在和定义第三、设想可能的解决办法第四、通过推理,看哪一个假设能解决这一疑难第五、通过观察或实验,这是结论是否可信
B 教学方法的内容第一、学校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景第二、在这个情景内产生一个真正的问题第三、学生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第四、他必须负责一步步展开他所设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他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
5、论道德教育 A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准则:新个人主义(合作) C 道德教育原理第一、社会方面的道德教育原理,决定道德教育的目的和内容第二、心理方面的道德教育原理,决定道德教育的方法与精神
改造主义教育思想
强调教育对现有社会的改造,而进步主义强调儿童对现有社会的适应
一、何谓改造主义教育思想作为一个哲学流派,改造主义是进步主义运动的一个支流,它主要探讨教育如何发挥社会改造的作用问题,于 30年代和 50年代两度兴盛,30年代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康茨、拉格, 50年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为布拉梅尔德。
二、改造主义的理论基础进步主义:社会改造行为科学要素主义:多种测量工具永恒主义:改造主义所关心的人类命运问题,由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讨论过了马克思主义其中进步主义和行为科学对改造主义的影响最大,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则是次要的。
三、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演进
(一)拉格的社会课程 1、从 1920年开始研究与社会相联系的课程,力图弥合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隔阂,使社会科学的课程设计时应 20世纪的时代要求。 2、1929——1932年,拉格出版社会科学课程;1932年起,拉格又开始编写供小学 3——6

年级使用的 8卷丛书,拉格的所编写的教材在 30年代的美国得到广泛使用。
”秩序会社的新“的茨康(二)、
1、教育的目的:建设一个新的民主社会(杜威:儿童适应社会),而不止是使儿童更有效
的适应现存社会 2、学校的角色:社会的参与者,积极地促使社会进步(杜威:学校即社会)
3、教师的角色:透彻的思考社会发展的未来方向,并向学校阐明社会发展的前景,从而使
学生受到鼓舞,从而为社会发展尽力(杜威:教师起帮助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改造主义的思想阵地与理论主张 1、1934年《社会前线》杂志问世,康茨任主编,该杂志存在 10年时间。 2、理论主张 A 提倡“创造的方法”,反对进步主义的“科学的方法 ”,认为要改造社会,就必须具有创造性的改造社会的方法。 B 重视培养人的非理性因素,来丰富进步主义只强调的培养人的理性,而不是代替理性。 C 推崇“说服”的作用。说服人们改造社会,说服人们相信改造主义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而这种说服应从学校开始。
(四)、对进步主义的批评 1、以经验为中心、为学生设计的活动课程,不能妥善的处理萧条时期的社会改造问题。 2、以经验为中心、为学生设计的活动课程,只有在经济上达到公平的社会才能实现,现在
将这些还为时过早。 3、过分的避免专制,不利于智力的发展,也会使课程缺乏连续性和细致的计划。
4、进步主义教育家的论著多为描述性的,而缺乏批评性和建设性。
5、虽然鼓吹创造性,但是对创造性缺乏认真严肃的分析
6、虽然强调与社会的联系,但是对学校与社会联系的途径却未加以明确的说明。
7、进步主义学校都是为中上阶级儿童开设的学校,与其宣扬的民主平等信条不符。
(五)、布拉梅尔德的改造主义教育思想 1、教育目的:通过社会改造建设一个真正民主的社会。布拉梅尔德的“真正的民主社会”不仅限于美国,而是认为在逻辑上的必然结果是所有国家都参与一种世界政府形式 2、教育改革的前提:第一、我们生活于危机的时代,人类能在一夜之间毁灭文明第二、行为科学的发展。根据行为科学考虑教材编排的新方法、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组织的新途径、学校和社会目的确定的新方法。
新保守主义教育思想
一、何谓“新保守主义”教育思想所谓“新保守主义”教育思想是指出现于 20世纪 30年代后期的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和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它们被合称为新保守主义教育思想。说它们是新保守主义,并不是说它们代表陈腐与落后,而是指与现代教育理论相对立,主张恢复传统的教育理论。新保守主义教育思想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停止传播,但从 50年代开始,新保守主义教育思想的宣传与阐述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要素主义的影响最大。
二、新保守主义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2、30年代末,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三、新保守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1、反对实用主义只注重儿童活动、个人经验和适应当前需要的课程,主张恢复传统课程,进行系统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阅读西方名著。 2、反对只重生活适应,提倡传统的心智训练,强调智力标准 3、反对儿童中心,主张加强教师的作用,强调纪律性
四、要素主义教育思想(一)、何谓“要素主义”要素主义又称为本质主义,是新保守主义教育思想中的重要派别。要素主义对当时的危机采取了保守主义的态度。它强调在民族生活和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基本的、永恒不变的、青年人必须学习的要素,同时也坚决主张传统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方法、原则仍是现代教学必须保留的要素。(二)、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1、二战之前的巴格莱 2、二战之后的科南特、里科夫(三)、理论基础:唯心主义实在论和观念论 1、它们都承认有不可侵犯的客观世界之“实在”,它具有毋庸置疑的先验规律与秩序。 2、它们都主张人们服从包围自己的客观世界的秩序和规律。 3、在社会观方面,要素主义强调个人服从于社会 4、在认识论上,要素主义强调“符合论”(四)、要素主义的教育理论 1、教育目的:根据对“进步”一词新的解释(即进步就是通过理智和道德训练来保持文化遗产,而不是进步主义所说的问题的解决),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传递优秀的文化遗产与智力训练。 2、教育内容:文化遗产中的要素 3、课程:恢复传统学科在教学中的地位,严格按照逻辑体系来编写教材。 4、教学方法:提倡努力学习,主张严格的纪律和高标准 5、教师:教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
五、永恒主义教育思想(古典文科教育主义)(一)、何谓“永恒主义”教育思想永恒主义又称为古典文科教育主义、古典人文主义传统、文艺人文主义传统等。永恒主义教育思想产生于本世纪 30年代。永恒主义对西方当时的危机采取的是复古主义的态度,主张恢复古希腊、古罗马以及中世纪的传统教育,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的理性。
(二)、理论基础 1、古典唯实论 A 在本体论上,古典唯实论认为心灵创造了它所认识的东西,宇宙万物只是观念,只有心灵才有创造力、意志力、认识力,心灵是第一位的,所以,教育应该强调理智训练 B 在认识论上,古典唯实论强调知识即回忆,教学工作就是将潜在的观念引向自觉。 C 道德观上,古典唯实论强调价值是宇宙固有的美好的反应,终极价值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普遍的。对教育来说,应该反映这些传统的价值标准。 2、柏拉图的理念论与认识即回忆的认识论 3、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

(三)、永恒主义的代表人物:赫钦斯,阿德勒(四)、永恒主义的教育思想 1、教育目的:理性人的培养 2、教育内容:文法、修辞、逻辑、哲学和古典学科的学习。 3、课程 A 初等教育:读、写、算等工具性知识的学习,是为理性而学习的准备阶段 B 中等教育:古典作品以及哲学、历史、文学、诗歌、美术等有助于古典作品学习的科目 C 高等教育:名著课程与数学、自然科学和语言的学习 4、教学方法 ——读书 5、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
六、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
(一)、何谓“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 20世纪 30年代,一批教育家以新托马斯主义哲学为基础,反对以实用主义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提出了属于新保守主义的教育理论,即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
(二)、代表人物罗马教皇庇护十一世、马里坦(三)、理论基础:神学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1、在本体论上,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承认上帝的存在,并把上帝当作一切存在和人的认识以及行动的基础,因而,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就是教育人们皈依上帝、信仰上帝和服从上帝。 2、在认识论上,否认认识来源于实践,而提出知识来自上帝 3、在社会观上,认为当代世界的一切不幸、冲突、社会问题来自于人们背离的基督教,为了挽救社会危机和人们的痛苦,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皈依上帝,遵守上帝所规定的生活目标和道德准则,祈求上帝的拯救。
(四)、新托马斯主义的教育思想 1、教育目的 :培养与神性性统一的人性 2、教育内容:宗教作为教育内容的核心,但是新托马斯主义并不排斥宗教以外的知识的学习,教育的内容还应包括知识、技术和艺术的整个范围 3、马里坦的课程观
①初等教育:通过想象唤醒儿童的理智力量,特别是直觉力量。此时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美好的事物、行为和观念唤醒儿童的理智,将其引向道德和智慧的生活。

②中等教育:第一阶段 3年:主要学习那些有关智力结构和推理所要求的逻辑原则以及必须记忆的事实。马里坦提出两个学科范围。A 逻辑和语言;B 历史、地理、天文、植物学和动物学。第二阶段 4年:主要学习那些直接与智力创造和直觉有关的知识,如数学、诗歌、自然科学、艺术、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等。

③高等教育:专业化的学习阶段 A 知识的分类第一类:关于使用艺术和使用科学的知识第二类:与人本身和人的社会生活有关的使用学科第三类:关于人与自然的非实用的理论科学与艺术第四类:与智慧有关的哲学、神学和宗教史,这是全部知识中最高的中心。 B 知识的学习标准



无论学习那个专业,都应该选修第三、四类的某些课程 4、教师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有真正的权威。

外国近现代教育制度史
英国的教育制度一、英国的教育管理制度

1、当时教育管理:国家采取放任主义政策,教育主要由教会负责管理 2、原因:主要来自教育的自由主义积习、革命后新生力量软弱,又逢内战起伏,政府无暇顾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二)、国家逐步干预教育( 19世纪) 1、重要的教育管理事件 A 1807年惠特布雷德提出的《教区学校议案》,规定在各个教区设立一所国家管理的学校,
但没有获得议会通过 B 1816年布鲁厄姆的伦敦贫困儿童教育状况特别委员会,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C 1833年,政府首次开始教育拨款,每年从国库拨出 2万英镑教育款。但经费管理与分配是由贫民促进会和不列颠海外学校协会两个教派组织负责 D 1839年,设立枢密院教育委员会,该委员会取代贫民促进会和不列颠海外学校协会,负责教育拨款的分配和使用,并且有权视察接受公款补助的学校。 E 第一个教育管理机构的设立——1856年教育局的成立,负责管理初等教育事宜。 2、国家逐步干预教育的原因 A 从经济角度来看,使工人子弟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对资产阶级是有利的,这是政府干预教育的最主要原因 B 从政治角度来看,工人阶级为了改善自身的地位,越来越意识到受教育的重要性,并把教育领域的斗争作为政治斗争的一部分 C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许多政治家和思想家反对愚民政策,确保国民受到合格的教育。(三)、中央地方伙伴关系的初步确立(20世纪前期) 1、中央一级教育管理机构 ——教育委员会的成立 A 法律基础:1899年教育法 B 机构的变迁:取代原先的教育署、科学与艺术部和慈善委员会 C 职能:管理和检查初、中等教育,分配教育补助金
2、地方一级教育管理机构 ——地方教育当局 A 法律基础:1902年《巴尔福教育法》(标志着中央和地方伙伴关系的确立) B 机构变迁:取代原先的地方教育委员会 C 职能:保证满足初等教育的要求;有权设立公立中学;为中等学校和师范学校提供资金;对私立和教会学校的补助,并对他们进行一定的监督
3、对两级教育管理机构权限的调整 A 法律基础:1918年《费舍教育法》 B 教育委员会的权限:职权有所扩大,加强了对地方教育当局的监督和管理
33 / 51

C 地方教育当局的权限:地方教育当局的职权没有明显变化,负责幼儿、初等和中等教育管理(四)中央地方伙伴关系的完善(二战后到 80年代) 1、中央一级教育管理机构 ——教育部的成立 A 法律基础:《1944年教育法》又称为《巴特勒法案》(成立教育部) B 机构变迁:由 1899年成立的教育委员会转别而来 C 职能:统一领导全国的教育同时成立中央教育咨询委员会,负责向教育部提供咨询和建议 2、加强地方教育当局管理权限 A 法律基础:《1944年教育法》 B 职能:负责为本地区提供初等、中等和继续教育。(五)、走向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80年代以后) 1、“摆脱选择”政策的出台 A 即地方教育当局下属的所有中学,和人数超过 300名义上的所有小学,在多数家长要求下,可以摆脱地方教育当局的控制,直接接受中央教育机构的指导,财政开支由全国统一的国立学校基金会负责。 B 法律基础:《1988年教育改革法》(英国教育体制走向中央集权)
2、全国统一课程的设立 A 规定在 5——16岁的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三类课程:核心课程、基础课程与附加课程。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合成为“国家课程”,是中小学的必修课。 B 法律基础:《1988年教育改革法》 3、全国性考试制度的建立 A 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分别在 7、11、14、16岁时举行国家考试。全国由学校考试委员会负责考试事宜。 B 法律基础:《1988年教育改革法》
二、英国的初等教育制度
(一)、 17——18世纪的初等教育
1、宗教性质的初等教育
A 慈善性质的国教会学校
B 非国教会性质的慈善学校:免费学校、贫儿学校、流动学校、乞儿学校
C 收养流浪儿童的工作学校
D 收容犯罪儿童的感化学校
E 《1601年济贫法》规定的学徒制教育
2、私立收费性质的初等教育
A 由有若干资产的人设置的,主要为男孩子升学或就业服务的学校
B 由老年人、手工业者作为业余生活开办的学校,如主妇学校
3、特点
A 教学条件差、教学内容简单,重视宗教、阅读轻视算数
B 教师不是专门人员,多是手工业者、伤残军人、教会人员、老年人充当,地位很低。
C 教育对象多是贫民儿童,贵族子弟接受的是家庭教育
(二)、强迫义务教育的提出(19世纪)
1、19世纪前期的初等教育
A 由教会和慈善机关办理

B 教育质量低下,各派争先向学生灌输宗教精神 C 导生制(贝尔兰卡斯特制)(小先生制)的实行
D 学校及入学人数的不足 2、强迫义务教育的提出 A 1833年《工厂法》(强迫教育的萌芽),规定 9——13岁儿童每日在工作时间接受 2小时的义务教育,工厂主雇用童工须持有厂医的年龄证明和教师的入学证明 B 1870年《初等教育法》又称为《福斯特法案》(第一个强迫教育法案)该法案规定对 5——12岁儿童实施强迫的初等教育;此外还规定国家对初等教育有监督与补助权、在全国划分学区,设立地方教育当局进行管理、在缺少公立学校的地方设立公立学校、学校世俗科目与宗教科目相分离。 C 此外,1876年教育法规定,家长有义务送子女入学;1880年教育法将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限定为 5——10岁,1891年教育法规定实施免费初等教育;1899年教育法将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 12岁。(三)、完善的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1918年教育法或称《费舍教育法》 1、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 14岁,义务教育阶段为 5—14岁 2、为 14——16岁儿童提供免费的继续教育
3、小学教育一律免费
三、英国的中等教育制度
(一)、升学预备性质的中等教育制度的确立(17——18世纪) 1、实施机构:文法学校,公学 2、招生对象:富家子弟 3、性质、私立寄宿,为升入大学服务 4、修业年限:5年 5、课程设置:注重古典语言的学习,重视体育和军事训练,以养成绅士风度(二)、中等教育的内部改革(19世纪) 1、中等教育受到的批评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保守、校风堕落 2、1861——1864年克拉雷顿委员会——公学改革 A在古典语言的基础上,增加英语、现代语、数学和科学
B 公学董事机构进行改革,成立校长委员会。
3、1864——1868年汤顿委员会——文法中学改革改革报告建议:按社会阶层设立三类中学 A 第一类为贵族与大资产阶级设立,从 12—18岁,古典课程为主,为升入大学做准备 B 第二类为中产阶级设立,从 12—16岁,除拉丁语外,还包括现代语、数学和自然科学,为法、医、商业培养人才 C 第三类为下层阶级设立,从 12—14岁,注重英语、初等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等实用学科,培养从事普通职业的人才 4、评价:中等教育仍是富人子弟的天地(三)从双轨走向三轨(20世纪前期) 1、20世纪初的中等教育状况此时仍是一种不平等的双轨制度(贵族:家庭—文法,公学—大学;下层:初等学校) 2、1907年“免费学额制”的实施 1907年自由党颁布重新修订的《中等学校规程》,规定由政府拨款的中等学校把 25%的免

费入学名额,提供给根据 11岁考试结果选出的学生。但是,到 1920年,免费进入中学的 30%的学生中,只有 6%的学生来自公立小学。 3、1924年工党提出“人人有权接受中等教育”的口号 4、1926年《哈多报告》以能力(非家世)轨制中等教育制度报告规定:11岁以前接受的为初等教育,经过 11岁考试,儿童可进入四类中学:以学术性为主的文法中学、具有实科性质的选择性现代中学、相当于职业中学的非选择性现代中学、略高于初等教育水平的公立小学高级班。 5、1938年《斯宾斯报告》从双轨走向三轨 A 该报告肯定《哈多报告》的教育改革方向,强调各类中学对等的重要性。 B 该报告根据英国初级技术学校增加的现实,将其升格为技术中学,并与文法中学和现代中学并列,形成文法中学、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的三轨制度。 6、《1944年教育法》肯定了这种三轨制度(四)、从三轨制到综合中学(二战之后) 1、三种中学实际上的不平等三种中学的教学质量、教学设备和招生标准差异很大,因此构成了实质上的不平等,与二战后民主化的趋势不符。 2、综合中学制度的确立 A 工党主张设立综合中学 B 保守党主张设立三轨制中学 3、80年代之后,虽然保守党连续执政,但是综合中学制度得以延续下来
四、英国的高等教育制度
(一)、牛津剑桥的天下(17——18世纪) 1、英格兰的高等教育——牛津与剑桥 A 特性:贵族性强 B 发展:进入 17世纪后,经费充裕,学院众多,来自社会中下层的学生有所增加 C 课程:虽然古典文化占主导,但是进入 18世纪之后,培根的唯物论与牛顿等人的科学研究成果进入高校,并开始了一些自然科学讲座。 2、苏格兰的高等教育——以爱丁堡大学为代表 A 特点:力求保持与社会的联系,学费低廉 B 课程:更重视自然科学与实用科学的研究(二)、高等教育的发展(19世纪) 1、新大学运动: A 以 1828年伦敦大学学院为代表的一批 B 性质:民办性质。 C 课程:更重视经济学、工程学、数学、现代语、历史、法律等现代学科。 D 意义:大学不再是贵族与大资产阶级的特权,大学向中产阶级开放 2、大学推广运动 A 从 19世纪 40年代开始,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的形式,将教育推广到非全日制学生。牛津、剑桥、伦敦大学在这场运动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B 加强了大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促使社会中、下阶级及其子女有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三)、高等教育的改革(20世纪 60、70年代) 1、罗宾斯原则

A 1963年致力于改革高等教育的《罗宾斯高等教育报告》提出的,报告建议应为所有在能力和成绩合格,并愿意接受高等教育人提供高等教育课程,即罗宾斯原则。
B 罗宾斯报告指导下的高等教育改革:第一、1966——1967年间,10所高级技术学院改为大学;5所大学学院升格为大学;60年代中期,兴办了 7所新大学。第二、1958——1968年间,全日制大学生人数增加了 110%。第三、一些大学在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改革,抛弃传统大学实行的狭窄专业占主导的办学方针。 2、开放大学的建立 A ,1969年取得特许状,1971年正式开学 B 开放大学以成人为教育对象,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四)、20世纪 80年代的高等教育改革 1、《雷沃休姆报告》所引导的高等教育改革 A 扩大高等教育入学途径、加快人才培养,以适应英国经济振兴的需要 B 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以适应知识综合化和职业多变化的要求 C 加强和改进高校内部专业化管理,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以承担更多社会和经济课题 D 开辟更多的奖学金、助学金途径,促进学生学习,以减轻国家的负担。 2、《1988年教育改革法》所引导的高等教育改革 A 废除高等教育的”双重制”(大学归国家,学院归地方管理),设立“多科技术学院基金委员会”负责对脱离地方教育当局并取得与大学相同法人地位的的多科技术学院与其他学院的规划与拨款;以“大学基金委员会”取代“大学拨款委员会”,向各大学分配经费,并且负责向国务大臣提供咨询。 B 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控制大大加强。
美国的教育制度一、美国的教育管理制度
(一)、殖民当局管理体制——美国奠基时代的新英格兰地区 1、1642年和 1647年马萨诸塞殖民当局制定了强迫教育法令。 2、学区制的采用,1766年康涅狄格首先承认学区的存在(二)、教育管理体制的变迁(建国之后到 19世纪末) 1、学区制的兴衰 A 1789年,马萨诸塞州首先确立学区的法律地位,进入 19世纪后,新罕布什尔、缅因、纽约等州也纷纷效法,到 19世纪中期,学区制在美国得到普遍采用。 B 学区的权利:学校设置、教师聘任、课本选定、监督学校等等。 C 学区制的衰落原因是学区之间的教育经费不均等造成的教育质量差异过大改革的方式:第一、削减学区的权利,如剥夺学区聘用教师、确定课本的权利,1852年印第安纳州第一个使用这种方法第二、合并学区,1869年马萨诸塞首开先例

相关话题/教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叶澜版教育学概论课件
    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思结合、愤启悱发; 柏拉图:《理想国》; 《学记》: 1.关于教育的重要性; 2.教育原则: (1)教学相长;(2)豫时逊摩;(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4)长善救失;(5)广交朋友; 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8
  •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9年考研调剂公告
    一、调剂原则调剂由各学科根据调剂考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相关性、初试总分等择优选择调剂考生。对申请同一招生单位同一专业、初试科目完全相同的调剂考生,按考生初试成绩择优确定。二、拟调剂专业及缺额 专业代码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8
  •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9年考研调剂公告
    据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9年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调剂公告已出,详情见附件。附件:2019年教育学院调剂公告.doc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8
  • 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19年考研调剂信息
    调剂信息及申请条件如下 缺额专业/方向 缺额人数 申请条件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8
  •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范围和意义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和范围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简言之,就是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科学。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围。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要注意四个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探测与评估教育部(B类)重点实验室2019年考研调剂信息
    一、实验室概况地质探测与评估教育部(B类)重点实验室于2018年由教育部批准成立,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校的直属二级单位。实验室瞄准国家军民融合战略,面向现代战争、GF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求,以促进JS学与地质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深度融合为路径,为保障能打仗打胜仗、国家领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7
  •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9年专硕考研调剂信息(第二轮)
    一、各专业调剂基本条件1.045101教育管理03教育运营(珠海)调剂考生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符合调入专业招生简章中规定的报考条件;(2)获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有3年(到2019年9月1日)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到2019年9月1日)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获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6
  • 大连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19年考研调剂缺额与报名通知
    根据《国际教育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调剂复试办法(http://sie.dlut.edu.cn/info/10001/89171.htm)的规定,现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调剂缺额、报名、调剂复试相关要求通知如下:一、调剂缺额 专业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6
  •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9年考研调剂信息
    一、拟接收调剂的专业教育管理(全日制)职业技术教育(社会文化艺术方向、非全日制)二、调剂要求:基本条件请查阅《华南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办法》,网址为http://yz.scnu.edu.cn/a/20190319/327.html;同时还需满足以下要求:(一)普通考生:初试成绩符合第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6
  • 设计艺术教育大事典考研必备
    (一)设计艺术理论 ●设计(Design) 人类创造活动的基本范畴,其领域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活动,反映着人的自觉意志和经 验技能,与思维、决策、创造等过程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广义的设计将外延延伸到人的一 切有目的的创造活动:而狭义的设计则专指在有关美学的实践领域内,甚至只限于实用美 术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5
  • 教育技术课后习题答案参考北师大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学习笔记第一章 教育技术学概述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无形的观念形态的技术两大类。有形技术主要指在教育活动中所运用的物质工具,它往往通过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或者幻灯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5
  • 教育学考研中外教育史重点笔记
    教育学考研《中外教育史》重点笔记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 一、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探讨涉及两个问题,其一是,教育起源于生物进化的哪一个阶段;其次是教育根植于何种 基础。意义:科学地解释教育的起源,对于把握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区别,把握教育在人类社会发 展中的地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5
  • 信号与系统第二版课后答案_(郑君里)_高等教育出版社
    线性性质。 本题未说明初始条件,可认为系统起始状态为零(松弛的),故零输入响应为零,只 需判断系统的输入输出是否满足线性。 (2)时不变性(Time-Invariblity):是指当激励延迟一段时间0 t 时,其响应也同样延迟0 t , 波形形状不变。 (3)因果性(Causality):是指系统在0 t 时刻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
  • 外国教育史考试复习笔记(代表性的知识点)
    《外国教育史》考试复习笔记(代表性的知识点) Made by HuangYiQiang 最早提出课程分类思想的教育家斯宾塞。 一、有关常识: 1、古希腊教育分为三个时期:荷马时代的教育、希腊城邦时代的教育(斯巴达军事教育、雅典品质教育)和希腊化时代的教育。 2、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
  •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总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同等学力申硕《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总(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最早提出课程分类思想的教育家斯宾塞。 有关常识: 1、古希腊教育分为三个时期:荷马时代的教育、希腊城邦时代的教育(斯巴达军事教育、雅典品质教育)和希腊化时代的教育。 2、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西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