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要览重点笔记(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4




隋末农民起义:埋葬隋王朝的汪洋大海

    隋末农民起义是爆发在隋末推翻隋统治者的农民起义。

    隋炀帝杨广,是历史上有名的骄奢淫逸的皇帝。他统治期间,百役繁兴,民脂榨尽。

仅建筑东都洛阳,每月役使200万人,半数以上死在工地。他在西郊建造了一个大花园,

周围100公里。从江南采得大木柱,运往东都,每根大柱须2000人往返递送,沿途络绎

不绝。据记载,西苑“堂殿楼观,穷极华丽”,不知搜刮和浪费了人民多少财富!

    611年,隋炀帝为了发动攻打高丽的战争,大批征兵、调粮、造战船。在隋朝官吏

监督之下,造船工们日夜立在水中工作,腰部以下都生了蛆,死去很多人。被政府征调

的兵役,由全国各地向幽州(今河北、辽宁地区)集中,源源不断;搬运粮食、兵器、

盔甲和攻城机械的民夫千里征途,日夜不绝。

    许多人有去无回,尸体“臭秽盈路”,十分凄惨。在农村,“耕稼失时,田畴多

荒”。山东、河北一带,历来是隋统治者搜刮财赋的中心,又是进攻高丽的战争中征调

最多、受害最深的地方,再加上这年夏天发大水,山东地区灾情特别严重,“百姓困穷,

财力俱竭”。处在饥寒交迫困境的贫苦农民,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农民起义的烽火便

首先在这里燃起。

    山东邹平县铁匠王薄首先举旗造反,各地农民纷纷响应。

    从公元614年到617年间,农民革命的风暴已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在全国各地

兴起的起义军大小不下100支,参加的人数达数百万。后来,农民起义军汇成三支强大

的农民革命队伍:一支是河南的瓦岗军,一支是河北的窦建德军,一支是江淮地区的杜

伏威军。

    瓦岗军是三支农民起义军中较强的一支,先由翟让领导,起义在瓦岗寨(今河南滑

县南)。这支起义军“多是渔猎之手”,“善用条枪”。他们把斗争矛头指向隋朝政府

和门阀士族,规定不得侵掠百姓,因而得到当地农民的拥护。他们又联合附近小股起义

军,使队伍扩大到万余人。

    616年10月,隋炀帝派军队2万人来镇压。瓦岗军采取诱敌深入、伏兵袭击的战术,

把隋军全部歼灭。河南道“讨捕大使”张须陀突围不成也丧了命。农民起义军取得了荥

阳大捷,奠定了在河南的胜利基础。617年二月,瓦岗军攻下隋朝最大的粮仓——兴洛

仓,“开仓恣民所到,老弱襁负,道路相属”。把粮食分给贫苦的群众,农民起义军的

队伍也迅速壮大到数十万。接着,瓦岗军又大败越王杨侗的军队,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成为中原地区起义队伍的中心。不久,这支农民军又攻占了黎阳,回洛二仓,开仓济民,

10天内得兵20余万人。农民军向隋朝东都洛阳进军,隋炀帝十分恐慌,派王世充率精兵

增援洛阳。瓦岗军和几十万隋军展开了激战。洛阳战役历时3个月,经过60余次战斗,

打得王世充全军溃败,所剩不过数千。瓦岗军围困东都,控制了河南大部分地区。这时,

瓦岗军发布了讨伐隋炀帝的檄文,揭露他罪大恶极,“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

之波,流恶难尽”。

    在瓦岗军节节胜利的同时,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也转战河北各地,占据了河北

大部分地区。杜伏威、辅公祏领导的江淮农民军,也紧密配合瓦岗军,不断地给隋王朝

以严重打击。在各地农民军的包围之下,隋朝统治者占据的少数城邑如同大海中的几个

孤岛。驻守江都的隋炀帝极度的惊慌。

    他对着镜子说:“我这个好脑袋,不知道该谁来砍它。”他坐卧不安,梦中经常惊

叫有“贼”。隋炀帝杨广最终被部下杀掉,隋朝灭亡。

    当瓦岗军即将到得胜利之时,李密的投降活动导致了瓦岗军的失败。李密出身大官

僚贵族家庭,参加杨玄感兵变失败后,隐姓埋名,流浪在河北、河南之间。公元616年,

他混入瓦岗军的队伍,用欺骗手段取得了部分领导权。同时,他又招降纳叛,扩大了自

己的势力。李密的阴谋活动引起了瓦岗军内部的斗争。翟让的“部将王儒信劝让为大冢

宰,总统众务,以夺密之权”。由于翟让没能及时识破李密的真正面目,“不以为意”,

反被李密夺了权。李密自称魏公兼元帅,让翟让当了副手。公元617年十一月,李密以

赐宴为名,杀害了翟让,篡夺了领导权。后来李密被隋朝招降,瓦岗军最后失败了。公

元618年王世充击败李密,李密投降李渊(即唐高祖),后为李渊所杀。接着河北起义

军和江淮起义军也先后被李渊镇压下去。英勇奋斗14年的隋末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被李

渊地主集团夺去。但是,这次农民大起义,推翻了隋炀帝的暴虐统治,打击了士族地主,

对唐初的政治、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唐末农民起义:中国农民起义的崭新阶段

   黄巢起义是875年至884年发生在唐朝末期的一次志在推翻唐王朝的农民起义。

    唐朝末年,农民不甘封建压迫和剥削,纷纷起来造反。762年,袁晁领导长江下游

的农民起义;859年,袭甫在浙东领导起义;868年,庞勋领导徐泗地区的戍兵在桂林起

义。这些接连不断的农民起义,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志,拉开了唐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公元873年,唐懿宗死,僖宗立,政治更加黑暗,财政亏空年达300万贯。这一年又

逢黄河中下游遭受旱灾,夏季麦收一半,秋季颗粒不收。农民只好以野菜、树皮充饥。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徭役,赋税仍未减轻,逼得农民无法生活。愤怒的群众在走投无

路的情况下,拿起武器进行斗争。唐末农民起义爆发了。

    874年,王仙芝在长垣(今河南长垣县东北)聚集3000多人举行起义,自称“天补

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发布文告,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唐朝。第二年夏天,黄巢

领导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北)数千群众响应。

    黄巢是山东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人,以贩盐为生,读过书,能骑善射。他曾组

织过武装盐帮,同唐政府缉查私盐进行过多次武装斗争。他对唐朝的黑暗统治,早有无

比的仇恨,立志要推翻唐王朝。黄巢起义后,贫苦农民纷纷加入义军,很快发展到几万

人。王仙芝率领队伍攻克濮州(今河南范县)、曹州时,和黄巢起义军会合,声势浩大。

他们转战山东、河南、湖北诸地。

    唐朝统治者受到农民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之后,企图用高官厚禄来收买起义领袖,瓦

解农民革命队伍。在敌人的诱降政策面前,王仙芝产生动摇,黄巢和起义军战士坚决抵

制,使他未敢公开投降。这时,黄巢率军打回山东,王仙芝留在湖北。唐朝军队前来镇

压,王仙芝派人去洛阳谈判投降条件。虽然由于使者中途被唐军捕杀,谈判未成,却使

起义军陷入被动局面。878年2月,黄梅一战,5万多起义军战死,王仙芝也被唐军杀死,

只有尚让率领一部分起义军突围,到亳州投奔黄巢。

    此后,农民起义军一致推举黄巢为统帅,号称“冲天大将军”,建立王霸,任命官

署,斗争锋芒直指以“天”为象征的地主阶级政权。从878年2月起,黄巢率领起义军横

扫淮河南北各地,并乘虚南下渡过长江,攻取虚州、吉州、饶州、信州和福州。农民军

所到之处,焚官府,杀贪官、济贫农,得到人民的支持,队伍扩大到几十万人。

    879年10月,农民起义军攻克广州,在这里进行了短期的休整,补充了人员和武装。

这时黄巢以“百万都统”的名义发表了北伐的政治宣言,提出了“禁止刺史殖(聚敛)

财产,县令犯赃者族(灭族)”的具体政治主张。接着,他率军北上,向唐王朝的老巢

长安方向进军。

    消息传到朝廷,皇帝大为震惊,急忙调兵阻截。宰相王铎亲自出马,充当荆南节度

使、南在行营招讨都统驻守江陵,并保举“将门后代”李系为行营副都统兼湖南观察使,

率军5万驻守潭州,又调高骈为淮南节度使驻屯扬州,防守长江天险。

    农民起义军英勇进军,毫不畏惧。同年11月大军在桂州(今桂林)集中后,沿湘江

向北经永州、衡州,直取潭州,消灭唐军5万。起义军乘胜顺长江东下攻克鄂州,到安

徽、浙江等地流动作战。880年,起义军突破长江防线,又突破淮河防线,直取洛阳。

    唐朝政府企图坚守潼关,垂死挣扎,除守将齐克让率领1万名士卒驻守外,又拼凑

2800名“神策军”协同守关。黄巢率大军至潼关城下,亲临前线,并以先锋尚让绕潼关

背后两面夹攻。当地群众1000多人自动赶来挖土填壕,支援农民军。黄巢起义军仅用6

天时间就攻下潼关,打开了长安的大门。起义军迅速向长安城挺进。

    881年1月8日,唐僖宗带随从宦官仓皇逃奔四川成都。

    同日傍晚,农民军占领长安城。十六日,农民起义军在长安建立了新政权,黄巢做

了皇帝,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唐朝三品以上大官一律罢免,四品以下留任。

    革命政权建立后,黄巢没有乘胜追击,也没有消灭关中附近的禁军,而是陶醉在胜

利之中,这就使逃到四川的唐僖宗站稳了脚,并集结了残余势力,联络各地军阀武装,

向农民军反扑过来。在起义高潮中一些暂时投降的节度使,也乘机起兵。农民军没有根

据地,很快陷入唐军包围之中。在艰苦的条件下,起义军首领朱温叛变。883年,唐朝

统治者又勾结沙陀族和党项族的贵族武装力量向农民军进攻。由于寡不敌众,农民军退

出长安,在河南坚持斗争。884年6月,农民军又退到山东。在莱芜以北狼虎谷一战中农

民军多数阵亡,黄巢自杀。农民起义失败。

    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率众几十万,转战十几省,持续十几年,是中国历史上

一场空前宏伟壮烈的农民革命战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它沉重地打

击了唐王朝的统治,表现了农民战争对封建社会的改造作用。同时,起义也削弱了藩镇

割据势力,打破了原来中央与藩镇之间、藩镇相互之间的均势。这支农民军以“冲天”

的革命思想,第一次提出“均平”的战斗口号,建立了革命政权,猛烈地冲击了封建制

度。标志着农民战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给后世的农民斗争以重大的影响。   

明末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掀起了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最高潮

    明末农民起义是爆发于明末的一场农民战争。

    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于陕北。这儿土地贫瘠,生产落后,赋税和徭役严重,加之

连年发生灾荒,终于引起农民起义的爆发。

    1627年,陕北白水县农民王二率领数百农民杀死知县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

的序幕。

    陕北巡抚得报后,因怕受到朝廷怪罪,充耳不闻,起义队伍乘机迅速扩大。1628年,

王嘉胤、王大梁、高迎祥和王左卦等纷纷起兵响应。李自成、张献忠约在1630年前后也

加入了起义军的队伍。

    李自成,1606年出生在陕西米脂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当时正是明朝末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天灾人祸不断发生。

    连续多年闹灾荒,土地都被皇亲贵族、地主豪绅霸占了。千百万农民身上无衣,口

中无食,受着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李自成从小就因欠债被迫给姓艾的地主牧羊。

21岁那年,他打伤了地主,逃到银川当一名驿卒。当时,全国到处都有农民起义爆发。

1630年,张献忠在陕西米脂十八寨起义,自称“八大王”。李自成也杀死贪官造了反,

在他舅舅高迎祥领导的起义军中当“闯将”。1635年,明朝派洪承畴出陕西,朱大典出

山东,两面夹攻起义军。斗争的实践教育了起义军,他们深深感到,只有联合作战才有

力量。1635年,各路起义军会师于河南荥阳,共13家,72营,在一起共商对敌之策。

    杰出的农民军领袖李自成提出联合作战、分兵出击的方案,受到大家的支持。

    高迎祥是明末农民战争早期的一位杰出领袖。1636年,他不幸被俘,英勇就义。起

义军把“闯王”这个英雄称号推让给屡建战功、声望很高的李自成。从此,李自成作了

“闯王”。李自成领导着起义军继续和明朝作战,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农民革命

领袖。

    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英勇善战,南征北讨,声威大震,使腐朽的明统治阶级闻风

丧胆。他们每到一处,都是砸官府,开粮仓,对官僚、地主坚决镇压,把粮食和财物分

给劳动人民。他常向群众宣传:“我们杀掉欺压穷人的贵族地主,就是要解除你们的心

头之恨。”因此,李自成很受群众欢迎。当时在民间广泛流传这样的歌谣:“盼闯王,

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迎闯王,

管叫大小都欢悦”。

    “闯王”领导的起义军,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1637年,李自成起义中了敌人埋

伏,队伍被打散。李自成、刘宗敏等十几个人被迫隐伏在商洛山中。但他并不灰心,同

将士们白天耕田练武,晚上读书思考,吸取历史上各次农民起义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

研究斗争策略,总结自己的斗争经验。

    1639年,他率众出山,又受挫折,被困于巴西鱼腹山中。后来,李自成只率50骑人

马突围,闯入河南。这时,河南大旱,斛谷万钱,饥民争相参加起义军者数万人,一个

更大的革命高潮出现了。起义军获得迅速发展,人数达到50万以上。

    1641年,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粮”的革命纲领。均田就是把土地分给农民;免粮

就是取消封建的赋税剥削,把农民从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

    李自成还特别注意农民军的自身纪律约束。他规定:战士不准收藏白金;缴获物品

归公;行军不住民房,自带帐篷宿营;损坏庄稼,严厉处罚;“公平交易”,“平买平

卖”,不滥杀人,不奸淫妇女。他提出:“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妇如淫我母”的口号。

    李自成本人作风民主,上下平等,大的决策都和部下讨论决定。平日生活简朴,粗

茶淡饭,食无兼味,每天早晨只喝小米粥,与战士同甘苦,始终保持劳动人民本色。这

些正符合被剥削、被压迫劳苦大众的愿望,对部下是极大的鼓舞。

    1643年,李自成在人民的拥护下做了“新顺王”,在襄阳正式建立了革命政权。改

襄阳为襄京。这年10月,攻下西北陕、甘、宁地区为根据地。第二年春天,革命政权中

心迁到西安,“闯王”改称“大顺王”,年号“永昌”,还颁布了新的历书,铸造“永

昌”钱币,平抑物价,招抚流亡,镇压地主豪绅,废除“八股文”,选拔官员接管地方

政权。这时,李自成的起义军已经是雄兵百万了,开始向明王朝发动了总攻击。

    起义军取得了节节胜利,消灭了大量的明朝官军,迅速攻下太原、大同、宣化、居

庸关、昌平。1644年3月17日,起义军包围了明朝统治集团的老巢——北京。19日,李

自成军队胜利地开进了北京。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地主老爷,都失去了往日的威风,一

个个狼狈逃窜。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今景山)的一棵树下。统治中国276年之久的明

王朝,终于被李自成领导的伟大农民革命推翻了。

    农民军进了北京城,内部发生很大变化。许多将领犯了严重错误。有的将领被胜利

冲昏头脑,产生骄傲自满、麻痹轻敌的思想,忽视了地主阶级猖狂反扑的危险。有的进

城后开始蜕化,不能抵制金钱酒色的侵蚀,逐渐消失原来的革命意志。也有些士兵,以

为革命已到尽头,盼望回家务农。特别是混进革命队伍的地主阶级分子牛金星乘机破坏,

胜利果实被满族贵族和汉族地主官僚篡夺了。1644年5月,原明朝三海关守将吴三桂引

清兵占领北京。李自成退出北京,继续在河南、山西、陕西一带战斗。1645年4月,李

自成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地方察看地形,遭地主武装袭击壮烈牺牲,年仅39岁。以后农

民军又继续战斗了十几年。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革命失败了,但他的伟大历史功绩是永垂史册的。它沉重地打击

了地主阶级;遏止了土地高度集中的发展,使得农民对地主阶级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

弛;起义中提出的“均田”口号,是唐宋以来农民战争的一个新发展,它直接触及了封

建土地所有制,这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是第一次,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已经

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明末农民起义,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 历史人物 ]

秦皇(前259―前210年)即嬴政,秦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46年―前210年在位。他亲政后,镇压嫪毐叛乱,免吕不韦职。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发动了统一全国的战争,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一全国后,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郡县制;确立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为皇帝,国家重大事务由皇帝裁决,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直接由皇帝任免;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同时,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等。又派兵击败匈奴,修万里长城。秦始皇开创统一国家的局面,对推动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他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暴虐统治,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汉武:即刘彻。公元前140年-前87年在位,是西汉时期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颁布“推恩令”,后又剥夺大批王侯爵位,进一步削弱割据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为了发展社会经济,他小奖章治理黄河,兴修水利,大量移民到西北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并实行盐铁官营,打击大工商业者操纵经济的活动。他先后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派张骞能西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增设郡县,加强了同西域和西南的经济文化交流,建立了幅员广大的封建国家。他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思想意识领域里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在他统治期间,西汉出现强盛的局面。但他连年用兵,徭役兵役不断增加,国力耗损,农民不断破产流亡。 
唐宗:(598~649) 唐代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隋末,李渊先后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太原留守,负责镇压今山西地区的农民起义和防备突厥,李世民随父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力量日益壮大。李渊、李世民父子看到隋朝将亡,乃于大业十三年(617)在晋阳起兵,接着南攻霍邑(今山西霍县),西渡黄河,攻取长安(今陕西西安)。太原起兵之初,李渊以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左三军;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都督,统右三军。

攻克长安后,李渊立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恭帝。恭帝进封李渊为唐王,以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国公;封李元吉为齐国公。义宁二年(618)李世民徙封赵国公。三月,隋炀帝被杀。五月,李渊即位,国号唐,建元武德,是为唐高祖。李渊以李世民为尚书令。不久,又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在唐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李世民军功甚多。他首先打败了据有金城(今甘肃兰州)一带的薛举,迫使举子薛仁杲降唐;接着又打退了倚仗突厥势力南攻河东的刘武周、宋金刚;武德四年(621)又打败窦建德,消灭夏政权;同时迫使盘踞洛阳的王世充出降,郑随之灭亡,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李世民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功业超过李建成和李元吉,但身为次子,不能继承皇位;太子李建成亦知李世民终不肯为人下,于是以李世民为一方,以李建成、李元吉为另一方,展开了争皇位继承权的斗争。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逼唐高祖李渊退位,自己称帝,是为唐太宗。次年(627)改元贞观。唐太宗即位后,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终于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治世”。贞观四年(630),唐太宗遣李靖平定东突厥,俘虏颉利可汗,解除了北边的威胁;九年,平定吐谷浑,俘其王慕容伏允;十四年,又派侯君集平定高昌氏,于其地置西州,并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置安西都护府。唐太宗对东突厥降众及依附于突厥的各族执行比较开明的政策,受到他们的拥戴,因而被尊为“天可汗”。十五年以江夏王李道宗送文成公主和亲于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发展了汉、藏两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但唐太宗亲征高句丽的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了灾难,最后无功而还。唐太宗最初立长子李承乾为太子,后来又爱重第四子魏王李泰,李承乾由此产生了夺嗣之惧,企图发动政变刺杀李泰,没有成功,被废为庶人。唐太宗为防止身后发生兄弟仇杀的悲剧,贬魏王李泰,改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即以后的唐高宗。 太宗晚年著《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其中总结了他一生的政治经验,也对自己的功过进行了评述。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病危,令长孙无忌、褚遂良在其身后辅佐李治。去世后,葬于昭陵。
成吉思汗:(1162-1227年)
原名铁木真,是蒙古族的杰出首领。出生于蒙古部孛儿只斤氏族。十三世纪初,他统一了蒙古诸部,1206年被推为蒙古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政权。他即位后推行“领户分封制”,加速蒙古政权封建化过程。他在统一蒙古后,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先后使西夏、吐蕃、畏兀儿等臣服。1219年发动蒙古军的第一次的西征。1226年,又率兵南下攻西夏,次年在西夏病死。元朝建立后,被追尊为元太祖。

相关话题/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