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3-16

中国传媒大学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

【中国古代史】
【政治史】
三皇五帝: 伏羲、女娲、神农称为“三皇”,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称为“五帝”,其实“三皇五帝”都是象征性的人物,是想象中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


三代: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和西周时期,奴隶制度得到发展。夏、商、周三代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春秋五霸: 春秋初年诸侯国有一百多个。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发生混战。力量强大的诸侯国一面不断吞并弱小的国家,一面争夺霸权。春秋时期先后起来争当霸主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还有一种说法,“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最有实力的是齐、楚、燕、秦、韩、赵、魏,人称「战国七雄」。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逐渐解体、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时期。周平王东迁洛邑,实力不及一个大的诸侯国,从此失去了控制诸侯国的能力,于是出现了大国争霸的形势。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以及各国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最终瓦解了奴隶制,促进了封建制的形成。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在世界历史上,我国是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之一。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封建王朝发展脉络:战国七雄互相角逐兼并的结果,出现了秦的统一。秦朝的建立,结束了诸侯林立的局面,开创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统治(怎样加强中央集权)。前206年,秦朝灭亡。四年之后,西汉建立。到西汉中期,逐渐确立起来的封建制度,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出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汉武帝加强法治和削弱封国势力,有利于专制皇权的巩固。
东汉是西汉政权的延续和发展。在光武、明、章时期,政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和帝以后,封建政治日趋衰落,外戚宦官专权。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东汉名存实亡。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分裂割据的时代,其中除西晋的短期统一外,分裂达四个世纪之久。
隋唐是封建社会繁荣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隋朝统治者采取强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1)确立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能;(2)改革地方机构,把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建立科举制度,扩大地主阶级政权的基础;(4)改革西魏以来的府兵制,寓兵于农,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繁荣昌盛时期。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而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和唐末农民战争加速了唐朝统治的瓦解。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时期。中原地区封建生产方式的发展和边疆地区封建化过程的完成,是中国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标志。五代十国是唐朝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发展。北宋在完成统一的同时,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怎样加强?)。由于北宋统治者推行守内虚外的政策,导致了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北宋中期,为挽救社会危机,富国强兵,王安石实行变法(变法内容?)。
辽金政治制度各具特色。辽太宗耶律德光时,推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政策。金政权实行兵民合一制度,其统治力量大大加强。
元朝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后来发展成为行政区的名称,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今天省区的规模。元朝时候,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与台湾。元朝的重新统一,加强了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发展。与此同时,封建制度也逐渐走向衰落。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个重要王朝。明初的专制主义政权进行了全面的强化。皇权至高无上,具有绝对权威,成为明朝政治制度的特色。(1)罢中书省,分相权于六部,宰相制度从此废除。(2)明朝的军队,在中央由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共同管理,二者互相制约,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3)明统治者建立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等特务机构,以加强对官吏和人民的监视和统治。(4)地方政府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三司”互不统属,有利于中央集权。明中叶以后,官僚地主与皇族、宦官相勾结,形成最腐朽的大地主集团。皇帝奢侈淫乐,不理朝政,大权旁落宦官之手。此后又出现激烈的党争,从而国力日削,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清朝是由满族贵族建立的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专制主义封建王朝。军机处的设立,使朝政大计,完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理藩院的设置,空前地增强了中央对边疆各民族的管辖。康、雍、乾时期,清政府有效地战胜了各族上层反动分子的分裂叛乱活动,抗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武装侵略,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独立,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我国的疆域得以最后确定。

古代史上的分裂时期:
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 

【历史事件】

商鞅变法: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商鞅方升、商鞅戟)进行的变法最为彻底。商鞅变法鼓励人口增殖,重农抑商,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编制户口,实行连坐之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中期以后最为强大的国家。虽然后来商鞅被车裂而死,新法却并未废止。

三家分晋:战国时期政治局面的特点是七雄并立。在战国七雄中,齐、楚、燕、秦早在春秋时期,有的甚至在更早的西周时期,就已经是有名的诸侯国了,而赵、魏、韩三国却是在春秋末年通过对晋国的瓜分才形成的。可以说,赵、魏、韩三家分晋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战国时期的开始。

初税亩:春秋时,产生了新的赋税制度。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实行初税亩,国家根据土地面积向田主征收一定的实物税。这是古代田税的开始。

合纵连横:所谓合纵连横,从策略上来说,合纵是“合众弱以攻一强”,阻止强国进行兼并。连横是“事一强以攻众弱”,强国迫使弱国投降并帮助它进行兼并。从地域上来说,以韩、赵、魏为主从燕到楚,南北合成一条纵线,东抗齐或西抗秦是为合纵;东连齐或西连秦,东西连成一条横线,进攻其他弱国是为连横。
张仪的连横和公孙衍的合纵。

焚书坑儒:公元前213年,把秦国以外的历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诗书以及诸子百家书,通通烧毁,只有医药、卜噬和种植的书不烧。第二年,一些方士和儒生背后议论秦始皇贪权专断、滥用刑罚。秦始皇加以追查,最后活埋了460人。这两件事,历史上叫作"焚书"、"坑儒"。

楚汉战争:秦朝灭亡后,自公元前206年开始,项羽和刘邦为争做皇帝,进行了将近四年的战争,历史上称为"楚汉战争"。最后,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文景之治:西汉刘邦的儿子文帝和孙子景帝统治时期,由于社会稳定,广大农民积极生产;也由于他们父子进一步改善政策,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使社会经济由恢复到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安定,物资丰厚,史称此时为“文景之治”。

吴楚七国之乱:吴楚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三年(前154年)的一次诸侯王国的叛乱。参与叛乱的七国的国王是吴王濞、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淄川王贤、胶东王雄渠、胶西王卬。吴王濞为这次叛乱的主谋。
七国之乱的根源,是强大的王国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诸吕当权以及汉文帝刘恒继统等政治事件,加剧了这一矛盾。七国之乱的导火线,则是汉景帝刘启采纳晁错的《削藩策》,削夺王国土地。

推恩令: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势力逐渐膨胀,他们对皇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汉武帝采纳大臣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子弟,皇帝封这些子弟为侯。新封的侯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管理。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实力大大减弱,无力和中央抗衡,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自然对皇帝感恩戴德。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的削弱了诸侯王国势力。

盐铁之议: 盐铁之议是汉昭帝时,中央政府召开的一次由盐铁官营问题所引起的有关国家政策
的辩论。 在盐铁会议上,双方辩论的主要内容有:(1)民间疾苦的原因。(2)对匈奴的政策。(3)关于施政方针和治国的理论思想。西汉桓宽编撰的《盐铁论》详细记载了盐铁之议的情况。
    影响:贤良、文学是来自社会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比较体察社会实况。他们在霍光的支持下与桑弘羊展开的辩论,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对汉武帝晚年以后经济和政治形势的不同认识。以及由此而提出的不同的治国政策。经过这次辩论,尽管没有废止盐铁官和平准均输法,但桑弘羊在政治上受到一定的挫折,贤良、文学活跃一时。根据贤良、文学的意见停止了酒类专卖。“与民休息”的政策进一步得到肯定,对昭帝、宣帝时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党锢:东汉,宦官五侯掌权以后胡作非为。他们把持朝政,卖官卖爵,从朝廷到全国郡县,都有他们的亲信,搞得社会黑暗不堪。

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大部之后,企图一举统一南方。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占领荆州,改编荆州水军,拥兵二十多万,乘胜顺流东下,进到赤壁(今湖北嘉鱼东北)。曹军由于发生疫病,退驻江北。孙刘五万联军与之隔江对峙。孙刘联军利用曹军远来疲惫,疫病流行,不习水战和曹操骄傲轻敌等弱点,用火攻先击败了曹操水军,继之大破曹军。曹操率领残兵逃回北方。赤壁之战后,曹、孙、刘三大集团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肥水之战:淝水之战,是公元三八三年东晋与前秦在今安徽寿县一带进行的一次大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即出于此。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毛泽东同志曾给予很高的评价。

魏孝文帝改制:北魏孝文帝姓拓跋,名宏,又名元宏,鲜卑人。他在执政期间,对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等各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对推动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影响:鲜卑为中心的北方各族的封建化和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大融合,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1)推行的汉化政策,使北魏经济开始复苏,均田制得到进一步推行,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2)政治上以先进的统治方式代替残暴落后的统治方式,缓和了北方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使北魏取得了一个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3)文化上也随之发展起来,先进的封建文化代替了落后的习俗,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向封建社会过渡。在文学艺术上则给中华民族留下了魏碑和佛像石窟两大瑰宝。

贞观之治: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执掌朝政,又逼李渊退位,自己即位为帝,并于627年改年号贞观。他改革国家机构,维新政治;轻徭薄赋,疏缓刑法;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锐意经史,借鉴前代成败;斥弃群小,不听谗言。君臣同心协力,共同治理国家,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了重大促进作用,因而被称为“贞观之治”,成为封建政治的典范,受到历代史家的盛赞。

开元之治:唐玄宗在位四十四年(712-756年),前期年号叫开元,后期叫天宝。唐玄宗在其统治前期,针对时弊进行了一些改革,如裁汰冗官,抑制食爵贵族,压抑佛教,改变宫廷生活奢靡的风气等。他任命的宰相姚崇也是有才干、敢进谏的人。因此,这个时期,政局稳定,生产发展,户口数增加。开元年间,是唐朝社会经济繁荣和国势强盛的时期,因此旧史上称为“开元之治”。

安史之乱: 唐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唐玄宗统治后期,边镇节度使权力膨胀,中央集权削弱。管辖今河北、山西、辽宁一带的节度使安禄山,乘唐朝内地兵力空虚、政局混乱之机,于755年以诛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叛乱。叛军很快攻占洛阳、长安。玄宗逃往四川,肃宗在灵武即位。由于叛军暴虐,人民纷纷起来反抗。757年,安禄山在洛阳被其子庆绪所杀,唐军在回纥兵的帮助下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后来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又起兵反唐,并自称燕帝,再次攻下洛阳。直到763年,唐朝才平定这场叛乱。经过“安史之乱”,唐朝开始由强盛转向衰落。

藩镇割据:藩镇割据是唐朝中叶以后,一部分地方军政长官据地自雄、不服从中央命令的政治局面。藩是保卫,镇指军镇。封建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但发展结果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这是封建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本性所造成的矛盾。 五代十国,成为唐代藩镇割据的延续。直到北宋统一,才结束了这一局面。

王安石变法: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王安石于宋神宗熙宁年间进行的改革。
(1)保证国家需要和限制商人的政策:均输法,市易法,免行法;
(2)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的政策以及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
(3)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的措施: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建立军器监。
影响:在此期间,每项新法在推行后,基本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使豪强兼并和高利贷者的活动受到了一些限制,使中、上级官员、皇室减少了一些特权,而乡村上户地主和下户自耕农则减轻了部分差役和赋税负担,封建国家也加强了对直接生产者的统治,增加了财政收入。各项新法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最终被罢废。

张居正吏治改革:张居正是明朝名相,他在执政的十年中,大胆地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使国家安定,经济发展,一时出现清明富强的景象。(内容和作用)

阉党:阉党,明代依附于宦官权势的官僚所结成的政治派别。明朝宦官专权十分严重。英宗时的宦官王振、宪宗时的宦官汪直皆曾树有党羽,但至武宗时宦官刘瑾专权,阉党势力始形成。熹宗时,大宦官魏忠贤专权,一大批朝官依附其权势,形成明代最大的阉党集团。

东林党: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万历三十二年(1604),被革职还乡的顾宪成在常州知府欧阳东凤、无锡知县林宰的资助下,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及其弟允成等人,讲学其中,“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其言论被称为清议。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这种政治性讲学活动,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天启中,宦官魏忠贤专政,形成明代势力最大的阉党集团,齐楚浙诸党争相依附之,对东林党人实行血腥镇压。

城市民变:明朝万历、天启年间(1573-1627),很多城镇市民、生员、乡绅因反对矿监税使与权贵的压迫,遂成民变。参加者主要是城镇商人、业主、工匠、生员、御史言官、州县长吏及乡绅等。民变多起因于矿监税使的疯狂劫夺。最有代表性的是发生在苏州、临清、武昌等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以及北京的民变。如万历二十九年苏州反税监孙隆、武昌反税监陈奉,二十七年临清反税监马堂,三十一年京西煤矿工人反宦官王朝等。这些城市民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正在兴起的城市社会力量反对官员腐败、要求改革政治、保护工商业发展的愿望。但这些民变缺少长远目标,起事旋起旋落,成效不彰,最多亦只能迫使朝廷撤回或杀死几个矿监税使而已。

明、清文字狱  "文字狱"是我国封建王朝统治者为推行思想、政治、文化专制,利用文字对知识分子罗列的罪案。在中国封建社会,以文罹祸的情形很复杂,统治者或吹毛求疵,有意罗织;或仅仅根据其思想倾向而治罪,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清朝的“文字狱"延续了l00多年,到乾隆后期才停息。这种文化专制政策,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从而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收复台湾、统一台湾: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明天启元年(1624年),荷兰侵略者占领台湾。顺治十八年(1661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百艘战船同荷兰侵略者展开斗争,最终于1662年将统治台湾38年的荷兰侵略者驱逐出去,收复了台湾,作为抗清基地。翌年,郑成功病逝,子郑经嗣位。康熙三年、四年,清廷决定招抚,但没有结果。于是康熙六年五月,康熙帝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康熙帝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武力统一台湾。据此,清廷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总兵官一员,兵八千;澎湖设副将一员,兵二千,隶属于福建省。从此,台湾和大陆统一起来,其行政建制与内地划一。

改土归流:元、明、清三朝的封建统治者,对西南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实行土司制度,即:对各族原来的统治者封以世袭官职,利用他们来统治本族人民,这就叫“以土官治土民”。土司对中央朝廷有缴纳贡赋和应调出兵的义务,对内则仍保持旧有的统治权力。土司制度是一种间接统治。为了建立直接统治,明王朝曾部分地废除了世袭土官,代之以由中央朝廷任命、可以随时更调的、非世袭的地方官(与“土官”相对而言,被称为“流官”),这就叫“改土归流”。清王朝在康熙(1662-1722)后期特别是雍正时期(1723-1735),用武力强制手段,大规模地推行改土归流政策,西南各省的苗族聚居区大都废除土司,设置了府州厅县。

闭关政策: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清初统治者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同时,他们还害怕外国商人和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危害清朝统治,因此严厉限制对外贸易,实行闭关政策。清初,为了断绝东南沿海反清力量之间的联系,厉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清朝收复台湾后,曾放松海禁,对外开放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四个海港。后来,由于西方殖民者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政府只允许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由政府控制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这种闭关政策,对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严重隔绝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经济文化联系,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成为中国近代落后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平民起义。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有一批被征发到渔阳屯戍的闾左九百多人,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戍所。按照秦律,失期当斩,所以人人惶恐。戍卒中有两名屯长,一是陈胜,字涉,阳城(今河南商水西南)人;一是吴广,字叔,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他们用「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的计策,策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起兵反秦。 陈胜、吴广起义虽不到一年而败亡,但因此而在全国燃起反秦烈火,不久就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赤眉、绿林起义:赤眉绿林起义是爆发于西汉末年的一次农民起义。西汉末年,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批农民丧失土地,有的成为地主豪强的佃农,更多的则完全被排挤出生产领域,成为辗转沟壑的流民,甚至沦为奴婢。由于封建统治动荡不安,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人认为汉祚已尽,王莽借机篡权。王莽为缓和社会危机,实行托古改制。由于托古改制措施损害了贵族、官僚、地主的利益,激起了社会经济的大混乱。加之王莽法禁烦苛,滥用刑罚,又对边境少数民族无理用兵,结果民怨沸腾,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最后酝酿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赤眉绿林起义推翻了新莽政权,给地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使得西汉后期严重的社会危机得到暂时的缓和。但是,在新的封建统治者所布下的陷阱里,这一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终于失败了。刘秀窃取农民战争的胜利果实,经过10年时间,先后削平地主割据势力,重建了统一的东汉封建王朝。   

黄巾起义: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里程碑黄巾起义是爆发于东汉后期的一次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因起义军头戴黄巾为标帜,史称黄巾起义。东汉后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豪强地主势力迅速膨胀。
广大农民丧失土地之后,多数沦为豪强地主的依附农民。他们除了交纳高额地租和服徭役外,人身也受到地主的支配,如充当家兵等,甚至跟随主人迁徙。农民与地主阶级处于尖锐对立地位。
由于社会危机日益加重,广大农民纷纷起来反抗。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就是由张角利用“太平道”才发动起来的。在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名存实亡。

隋末农民起义:隋末农民起义是爆发在隋末推翻隋统治者的农民起义。611年,隋炀帝为了发动攻打高丽的战争,大批征兵、调粮、造战船。山东邹平县铁匠王薄首先举旗造反,各地农民纷纷响应。从公元614年到617年间,农民革命的风暴已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在全国各地兴起的起义军大小不下100支,参加的人数达数百万。后来,农民起义军汇成三支强大的农民革命队伍:一支是河南的瓦岗军,一支是河北的窦建德军,一支是江淮地区的杜伏威军。隋炀帝杨广最终被部下杀掉,隋朝灭亡。隋末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被李渊地主集团夺去。但是,这次农民大起义,推翻了隋炀帝的暴虐统治,打击了士族地主,对唐初的政治、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唐末农民起义:中国农民起义的崭新阶段。黄巢起义是875年至884年发生在唐朝末期的一次志在推翻唐王朝的农民起义。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率众几十万,转战十几省,持续十几年,是中国历史上一场空前宏伟壮烈的农民革命战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它沉重地打击了唐王朝的统治,表现了农民战争对封建社会的改造作用。同时,起义也削弱了藩镇割据势力,打破了原来中央与藩镇之间、藩镇相互之间的均势。这支农民军以“冲天”的革命思想,第一次提出“平均”的战斗口号,建立了革命政权,猛烈地冲击了封建制度。标志着农民战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给后世的农民斗争以重大的影响。  

明末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掀起了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最高潮。明末农民起义是爆发于明末的一场农民战争。1627年,陕北白水县农民王二率领数百农民杀死知县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
的序幕。起义队伍乘机迅速扩大。1628年,王嘉胤、王大梁、高迎祥和王左卦等纷纷起兵响应。李自成、张献忠约在1630年前后也加入了起义军的队伍。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革命失败了,但他的伟大历史功绩是永垂史册的。(1)它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2)遏止了土地高度集中的发展,使得农民对地主阶级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3)起义中提出的“均田”口号,是唐宋以来农民战争的一个新发展,它直接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这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是第一次,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历史人物】

秦皇(前259―前210年)即嬴政,秦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46年―前210年在位。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发动了统一全国的战争,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一全国后,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郡县制;确立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为皇帝,国家重大事务由皇帝裁决,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直接由皇帝任免;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同时,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等。又派兵击败匈奴,修万里长城。秦始皇开创统一国家的局面,对推动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他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暴虐统治,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汉武:即刘彻。公元前140年-前87年在位,是西汉时期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颁布“推恩令”,后又剥夺大批王侯爵位,进一步削弱割据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为了发展社会经济,他小奖章治理黄河,兴修水利,大量移民到西北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并实行盐铁官营,打击大工商业者操纵经济的活动。他先后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派张骞能西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增设郡县,加强了同西域和西南的经济文化交流,建立了幅员广大的封建国家。他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思想意识领域里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在他统治期间,西汉出现强盛的局面。但他连年用兵,徭役兵役不断增加,国力耗损,农民不断破产流亡。 


相关话题/新闻传播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考研辅导班讲义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6
  • 南昌大学2017新闻传播学硕考研真题回忆
    南昌大学17新传学硕考研真题回忆 【南昌大学】学硕: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 1. 文艺春秋 2.BBC 3. 东方风来满眼春 4. 开、好、管 5. 选择性接触 二、简答题 1. 简述新闻舆论形成的条件 2. 简述《民报》的主要内容 3. 简述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原理原则 4. 甘地的新闻思想 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7
  • 2007-2016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历年真题
    厦门大学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基础) 一、填空 1、___开始,纸张在传播中开始独占鳌头:我国最早的关于报纸的记载是孙樵《___》卷的《读开元杂报》一文。 2、1815年,《___》在马六甲创办。____年《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办;1822年,在澳门创办的第一份葡萄牙文报刊是__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7
  • 2019考研:新闻传播学三个基本问题
    1、什么是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创立乃基于这样一个信念:由于现实被合理地分成了一些不同知识群,因此系统化研究便要求研究者掌握专门的技能,并借助于这些技能去集中应对多种多样、各自独立的现实领域。(华勒斯坦等,1997:9)新闻学作为一个职业规范性学科,它探讨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6
  • 2018年四川大学文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真题
    四川大学 学硕:636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 1. 书脊 2. 传播流 3. 空符号 4.DAGMAR 5. 威尼斯手抄小报 6. 涵化理论 7. 知识劳工 8. 后真相 二、简答题 1. 从受众角度分析弹幕的传播效果 2. 简述新闻、舆论与宣传的区别与联系,并举例说明。 3. 介绍罗兰巴尔特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4
  • 2018年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真题
    浙江大学 学硕:807新闻与传播实务 1. 声画组合的基本模式(又称稳定模式)是什么?每个要素发挥了什么作用?请举例论证。 2. 新闻专业主义防止商业逻辑侵犯新闻逻辑,你同意吗?为什么?举例论证。 3. 网络时代还需要新闻的专业堡垒吗?为什么?举例论证。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4
  • 2018年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真题
    暨南大学 学硕: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多选不给分) 1. 《新闻学大意》 2. 舰队街 3. 舆论反转 4. 首因效应 5. 网络直播 6. 长尾理论 二、简答题(选做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多选不给分) 1. 简述近代中国民营报纸的活动内容及意义/贡献 2. 简述大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4
  • 2018年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真题
    学硕:714新闻传播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 报刊的有机运动 2. 《每周评论》 3. 王韬 4. 人民日报改版社论《致读者》 5. 信息茧房 二、简答 1. 人民性与党性的统一 2. 美国分别在1984年,2017年两次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谈谈你的看法 3. 新闻界对真理标准讨论的作用 三、论述 1.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4
  • 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名词解释:楚辞 :北方民歌的形式和楚国方言, 代表作有屈原的离骚第二个我死活想不起来,如果有其他人想起来了斑竹帮忙补充下吧- -沈从文: 湖南凤凰人,著名文学家,作家,代表作,边城 丁香姑娘义和团运动:要说山东兴起,然后发展到北京,清政府先是支持后和外国侵越者一起绞杀,此运动GC是进攻东郊民巷使馆区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810新闻传播学综合二考研试题(回忆版)
    本来想等着自己考上了再来论坛给大家提供些信息呢(感觉P.S那样子比较有资格说话),但是想想等到那时估计试题都忘光光了,还是尽力先做一点好事吧,等将来如果能有幸进复试再来给大家分享经验也不迟哈(请同壕战友进行补充)新闻理论一.名词解释: 1.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2.时务文体 3.BBC 4.公共广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608新闻传播学综合一考研试题(回忆版)
    新闻传播综合一 名词解释 50分 1沃尔特2 北大新闻学研究会 3 时务文体 4 镜中人 5 虚拟社区 6 采访权 7 全媒体 8 9 公共广播系统10BBC材料分析 4个 40分1 政府和新闻界之间存在冲突的平衡制约机制2 公民新闻 3 作者传递的是文字 读者反映的是意义 4 某地政府聘请媒体基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中国传媒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暨南大学2004年考研真题-新闻传播学笔记
    第一章 绪论一 新闻传播事业的广泛影响:新闻传播活动自古就有,真正的新闻传播事业则是于16-17世纪,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以后产生的。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新闻传播事业既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又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一部分,是横跨于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特殊事业。“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管理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南京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新闻传播学
    南京大学2006年新闻传播学考研试题南京大学06年新闻传播史试题一、名解新闻职业道德拉扎斯非尔德 成舍我 新生事件二、简答1. 三贴近的内在依据和重要意义 2. 沉默的螺旋解决了哪些问题留下了什么问题? 3. 《民报》与《新民丛报》论战的内容和结果 4. 普利策的新闻活动以及给传媒的启示三、操作题目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