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论考研复习笔记 冯志华(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7


尽管汉字大多数是采用“左形右声”的结构形式,但别的形式的形容词也不少。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六种:
(一)形声字的结构分析
分析形声字的结构,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分析的结构层次
有些字表面上看由很多元素构成,实际上只能分为形符和声符两个部分。如“鸿”。再如:尃——从寸甫声溥——从水尃声薄——从艸溥声欂——从木薄声
2、形符和声符的位置反常
如“祖、福、祈、祷”等都是以示为形符,但表面上结构相似的“视、祁”却是以示为声符。再如:
锦、钦——金是声符钊、到——刀是声符
问、门——门是声符笃、筑、竺——竹是声符
3、形符和声符不能按自然结构分析
所谓自然结构,指表面上的分合关系,如“雖”字,从表面上看似乎应分成“虽”和“隹”两部分,但它的造字结构却是从虫唯声。这类字中,有的是形符偏于一隅的,有的是声符偏于一隅的。例如:
條、修、脩——分别从木、肉、,攸声
勝、滕、腾——分别从刀、水、马,朕声
栽、裁、载——分别从木、衣、车,哉省声
徒——从辵土声
(二)形符的表意功能
从以上可以看出,形声字的本义和形符的意义有关,如从“页”的字和“头”有关。如“题、顶、颜、颊、颈、顿”。形声字的形符与本义之间的关系是灵活多样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如同是从女的字:
姚、姬、姜、赢,表示原始姓氏;
姊、妹、姑、姨,表示亲属称谓;
婚、姻、娶、嫁,表示婚姻;
妊、娠、娩,表示怀孕生育;
娇、好、妩、媚,表示体态美好;
嫉、妒、妖、佞,表示丑恶的品德;
奸、婬、婪,表示丑恶的行为;
奴、婢、妃、媵(ying4),表示身份地位。
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这些字正好反映了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以及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会现实。从原始的姓氏多从女,这说明远古(母系社会)妇女早先的地位是很高的;跟婚姻有关的字从女,说明当时妇女在婚姻上占有主导地位。在母系社会里,男子入赘后属于女方家的,所以“婿”从女旁。“妙、姿、娇”等褒义字都是赞美女性的美丽、美好,然而到了父系社会,男子从事畜牧和种植,女子在家庭中不得不降为附庸,于是男权抬头,男子变为社会的主宰,女子在社会上丧失支配地位,重女轻男一变而为重男轻女,这一变化在文字上也清清楚楚地反映出来。随着男女社会地位的变化,出现了许多以女为形符的贬义字,如“妄、婪、奸、婢、耍、嫌、妒、妖、婬”等,反映了封建男权社会中对妇女的偏见和歧视。
(三)声符的表音功能和表义作用
形声字的声符具有粗略的表音作用,这是判断一个合体字是否形声字的重要标志。“进”
和“逐”,两字都从辵,“进”是形声字,“逐”是会意子字。不过,这种方法虽然在一般情况下是可行的,但却并不绝对可靠。如从“者”得声的字,有都、诸、赌、著等,今天它们的读音并不相同。这是由于语音的发展,有些声符造字时代是谐声的,现在就未必谐声了。何况有不少形声字,在造字时代也只是大略地谐声,而不是完全同音。
有些形声字的声符,还兼有表义的作用,如“婚、姻、娶、嫁”等。形声字的产生:1、为本义造字;2、为引申义造字。
(四)汉字的部首
文字学的部首——义符;检字发的部首——声符及义符。
分析形声字,掌握部首是简便有效的方法。一般来说部首就是义符。部首最早是许慎提出来的,他用“六书”的原则,从汉字中概括出540部,部首就标示着该部字的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如以“心”为部首的字:
据《汉语大字典》统计,以“心(忄、小丶)”为部首的字就有1154个。这些字大都和人的思想、性情、品行、主观意识等心理现象有关,如:忘、志、忠、恳、慈、憨、意、思、念、愁、悲、恕、忍、怒、怠、恐、想、愿、恋、慰;悟、悔、悦、惧、惊、惦、慌、怜、惮、怡、愉、恬、忡、怖、恼、怀;忝、恭、慕等。
汉字从隶书之后,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清代以后的字典通用的214部是检字发原则的部首,这与《说文》的文字学原则的部首有了很大的不同。如:
所,从斤户声,本义是伐树的声音。《说文》归斤部,能反映它的本义。《辞海》归户部,是以声符为索检字的依据。
發,从弓声,本义是发射(把箭射出去)。《说文》归弓部,标志了该字所属的意义范畴。《辞海》归癶bo1部。
我们分析字形结构,必须根据文字学原则的部首。
第四讲  郑伯克段于鄢
一、《左传》简介
1、左丘明
左丘明(公元前556年-公元前451年),相传为中国春秋末期鲁国史学家,为《左传》和《国语》的作者。
对左丘明的姓名有很多观点。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还有观点认为他姓丘名明,因其世代为左史官,所以人们尊其为左丘明。现在在山东省肥城市衡鱼村发现了他的后人,并且发现了左丘明六十八代孙丘行键的墓碑、左丘明六十九代孙丘涟的故居、孔子七十代孙袭封衍圣公题写的匾牌等古迹和文物,因此一般都认为左丘明姓丘名明。
据说左丘明是春秋时期的盲人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在其前。司马迁《史记》称其为“鲁君子”,又说他失明或无目,因此许多人认为他是一位瞽蒙。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2、《左传》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后人将它配合《春秋》作为解经之书,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但是,《公羊传》和《谷梁传》纯用义理解释《春秋》,而《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只是后人将它与《春秋》配合后,可能做过相应的处理。一些专门解释《春秋》“书法”而与史实无关的文字,显然是后加的。
《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说是左丘明,并说他是鲁太史。有人认为这个左丘明就是《论语》中提到的与孔子同时的左丘明。但对此,唐代以后颇有人怀疑,现在一般人认为是战国初年无名氏的作品。其记事年代大体与《春秋》相当,只是后面多十七年。与《春秋》的大纲形式不同,《左传》相当系统而具体地记述了这一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
作为一部历史著作,《左传》有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其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书中虽仍有不少讲天道鬼神的地方,但其重要性却已在“民”之下。如桓公六年文引季梁语:“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庄公三十二年文引史嚚语:“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此类议论,都是作者所赞同的。诸子散文(尤其《孟子》)也有类似的议论,可以看出这是春秋战国时代一种重要的思想进步。
但应该看到,所谓“民本”思想是有具体背景的。在春秋战国大兼并的时代,“民”作为财赋和士兵的来源,其人口众寡直接关系到国力的盛衰。而当时北方诸国,仍处于地广人稀的状态;国与国之间,也不存在封锁的疆界,“民”可以自由迁徙。故争取民众,甚至比占领土地更为首要。《孟子》记载,梁惠王对“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很感焦急,便是此意。说到底,这还是从统治者的利益来考虑的。作者所信奉的准则始终贯穿于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评述,可谓褒贬分明。书中不少地方揭示了统治阶级中某些人物暴虐淫侈的行为,也表彰了许多忠于职守、正直和具有远见的政治家。总体上说,作者要求担负有领导国家责任的统治者,不可逞一己之私欲,而要从整个统治集团和他们所拥有的国家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这些地方都反映出儒家的政治理想。
但是,试图用简截鲜明的道德观念评价复杂的历史,难免要遇到麻烦。最明显的,对于各国间频繁的战争,作者总是要首先辨明双方在道义上的曲直是非,并将此同胜负结果直接联系起来,企图说明正义之师必胜的道理。然而事实上,当时的战争多是因各国间争夺土地与人口而发生的,如果一定要以简单的儒家道德标准衡量,只能如孟子所说“春秋无义战”;且一场具体战争的胜负,也很难归结于道义上的原因。
因而作者勉强做出的评述,常显得迂腐可笑。如晋楚城濮之战,晋文公为诱敌深入,助长敌方的骄傲懈惰之气,故意“退避三舍”,这本是一项巧计;书中却指责楚军统帅子玉步步进逼作为国君的晋文公,是“君退臣犯,曲在彼矣”,故不能不失败。这不但毫无道理,亦不能适用于其他类似的情况。
《左传》虽不是文学著作,但从广义上看,仍应该说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比较以前任何一种著作,它的叙事能力表现出惊人的发展。许多头绪纷杂、变化多端的历史大事件,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繁而不乱。其中关于战争的描写,尤其为后人称道。写得最为出色的,便是春秋时代著名的五大战役。作者善于将每一战役都放在大国争霸的背景下展开,对于战争的远因近因,各国关系的组合变化,战前策划,交锋过程,战争影响,以简练而不乏文采的文笔一一交代清楚。这种叙事能力,无论对后来的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都是具有极重要意义的。
《左传》所记外文辞令也很精彩。这一类文字照理应该有原始的官方记录作为依据,但必然也经过作者的重新处理,才能显得如此精炼、严密而有力。与《尚书》乃至《国语》所记言辞相比,差别是很明显的。最突出的例子,要数“烛之武退秦师”一节。整篇说辞不到二百字,却抓住秦国企图向东发展而受到晋国阻遏的处境,剖析在秦、晋、郑三国关系中,秦唯有保全郑国作为在中原的基地,才能获得最大利益,于是轻而易举地瓦解了秦晋两大国的联盟,挽救了已经必亡无疑的郑国,至今读来,仍是无懈可击。
这是世界外交史上运用地缘政治学的一个很早的杰出范例。
从文学上看,《左传》最值得注意的地方,还在于它记叙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时,不完全从史学价值考虑,而是常常注意到故事的生动有趣,常常以较为细致生动的情节,表现人物的形象。这些都是显著的文学因素。
一般说来,史籍记载中,愈是细致生动的情节,其可信程度愈低。因为这一类细节,作为历史材料的价值不大,在发生的当时或稍后,也不大可能被如实地记载下来。尤其所谓“床笫之私”、“密室之谋”,更不可能是实录。由此我们可以推想:《左传》作者所依据的材料,虽主要出于史官记录,但也有不少原来就是社会上以各种方式流传着的历史故事,其中已经包含了若干虚拟的成分;在完成这部著作的过程中,作者又根据自己对历史的悬想、揣摩,添加了不少内容。当然,这种虚拟和揣摩,不同于小说、戏剧的虚构,它是完全依附于历史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历史,并表现作者的历史观念。但不能够说,这里就没有追求一种“故事趣味”以满足作者自身和读者的搜奇心理的潜在意识。
举例来说,在《秦晋郩之战》中,作者选择了蹇叔哭师、弦高犒师、文嬴释囚、秦伯悔过几个小故事,把这一历史事件的曲折经过,有声有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晋公子重耳之亡》所选择的故事,尤其富于戏剧性:过卫乞食于野人,在齐贪恋安乐而被姜氏与随从灌醉强行带走,过曹时曹共公窥其裸浴,至楚与楚王论晋楚未来关系,在秦得罪怀嬴而自囚请罪……,把重耳十几年流亡过程写得跌宕起伏,饶有趣味。重耳之亡,大概原来就是很有名的故事,所以流传过程中,留下不少有趣的内容,而作者的取舍,又偏向于这一方面。在这些故事情节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重耳的性格,既有贪图安乐、高傲任性的一面,也有胸怀远大、善于自我克制的一面。而且在流亡过程中,他作为政治家的气质也逐渐成熟。有些细节,是写得颇为传神的,如:秦伯纳妾五人,怀嬴与焉。奉匜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
怀赢是秦穆公之女,先嫁给晋怀公(重耳之侄),此时又改嫁重耳。她捧着匜(盛水器)浇水让重耳洗手,重耳洗完以湿手挥她,这原是贵公子任性的派头,怀嬴认为这是卑视自己,因而发怒。重耳此时正恳求秦国帮他回到晋国夺取政权,岂敢得罪怀嬴?只得以隆重的礼节赔罪。这一节文字虽短,却写出了二人在特定处境中的特定心理。
人们对故事的兴趣,是产生文学的基本动力之一;故事情节、人物描写,也是小说和戏剧的基本要素。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小说与戏剧的产生相当迟,但与此有关的文学因素,却不可能很迟才出现。只不过它借了历史著作的母胎孕育了很久才分离出来。而《左传》正是第一部包含着丰富的这一类文学因素的历史著作,它直接影响了《战国策》、《史记》的写作风格,形成文史结合的传统。这种传统既为后代小说、戏剧的写作提供了经验,又为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谈到文学的形象性,这里推荐一篇我的一位朋友的小文:
木心印象
2007年3月24日,在乌镇见木心先生。木心走路很慢,面目清癯,瞳仁黑而大,深不见底,像两汪冰冻的潭水,潭上如蒙着一层薄烟。他注视着我的时候,仿佛掉进他眼睛里,心里会有点害怕,他笑起来的时候,顿觉如春江开冰般融暖。他穿一身深蓝色的西装,身形瘦削,慢慢地走,也有章法,仿佛一杆狼毫。听人讲话的时候安静仔细,自己讲话的时候温文尔雅,他讲,不必臣门如市,只愿臣心如水。
木心先生烟瘾很大,或者是情绪不稳,短短半小时内已吸了六七支,烟头笔直地竖在烟缸里,和人也很像。有人说到请他写回忆录,他说,我也想写,只是每次去写,都觉得太累。说着,神情疲倦地伸指去把一个竖着的烟头推倒。
看得出,是一个很自爱,有洁癖的人,讲话的时候,会不自觉地轻轻向下掸一下袖子,令人顿觉自己面目可憎,唐突佳人,不配坐在他的身边。
木心先生美丽阴柔,像一个老派的大家闺秀——不是老克勒,是大家闺秀,我等的祖母一类。看到这样的人,再想到其作品中对美近乎病态的热爱,想到的比喻是王尔德。这些是人间美的化身,美的儿子,存在先于本质,存在的本身就是目的,相比之下,那些作品有也好,没有也好,好也好,不好也好,都不重要。
二、学生自读。
1、读后复述大意。
2、郑武公、武姜、郑庄公、共叔段是什么关系?
3、郑庄公为什么要一再纵容郑庄公?
三、重点和难点提示
(一)文字方面
1、“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避古今字躲避。
2、“姜氏何厌之有?”
厌——餍古今字满足。
3、“公赐之食。食舍肉。”
舍——捨放着,放在一边。
4、“佗邑唯命。”
佗——他异体字
5、“不义不暱。”
暱——昵异体字
6、“庄公寤生。”
寤——牾通假字倒逆
7、“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阙——掘通假字挖掘
8、“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无生民心。“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无——毋通假字不要
(二)词汇方面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都:卿大夫或王侯子弟的封邑。
城:城墙。国:这里指诸侯的封邑。有时也指诸侯的国都。如:“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国之一”意为国都的三分之一。
2、“君将不堪。”
堪:经得起,受得住。不堪,即受不了。
3、“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所,处所,地方。“为之所”,双宾语句,给他安排处所。滋蔓:滋长蔓延。图:图谋、谋划。
4、“况君之宠弟乎?”
宠:尊,处于尊荣地位。
5、“多行不义,必自毙。”
毙:倒下去。这句意思是,多做不应该做的事,一定会自招垮台。
6、“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既而:过了不久。
鄙:边境上的城邑
7、“无庸,将自及。”
无庸:不用。
及:赶上,这里指招致。
8、“厚将得众。”
厚:丰大,这里指土地扩大。
9、“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完:修茸城郭。
聚:聚集民众。
缮:修缮。
甲兵:甲,铠甲;兵,兵器。
具:备,准备。
10、“夫人将启之。”
启:开门。
11、“公伐诸鄢。”
诸:“之于”的合音字,“之”为代词,指代共叔段;“于”为介词,介进地点状语“鄢”。
12、“遂寘姜氏于城颍。”
寘:放置,这里有放逐的意思。
13、“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封人:封,疆界;封人,镇守边疆的官职。
14、“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尝:品尝,体会滋味。未尝,不曾尝过。
羹:带汤的肉食。
请:表敬副词,表示“请允许我……。”
遗:(wèi)赠,送给。
15、“敢问何谓也?”
敢:表敬副词,表自谦,有大胆,冒昧的意思。
16、“君何患焉?”
患:忧虑,担心。
17、“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黄泉:复合词,字面指黄土下的泉水,这里指人死后安葬的墓穴。
(三)语法方面
1.词类活用现象
⑴“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惊,使动用法,使……惊。
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后面省略宾语“之”(指代庄公)。
⑵“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合乎法度。
⑶“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生。“民”、“心”为“生”的双宾语,意为:不要使民生二心。
⑷“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隧,名词用作动词,指挖掘隧道。
2.宾语前置句式
⑴“姜氏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句。用代词“之”复指宾语“何厌”。
⑵“敢问何谓也?”
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充当动词“谓”的宾语。
⑶“君何患焉?”
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充当动词“患”的宾语。
⑷“其是之谓乎?”
宾语前置句。用代词“之”复指宾语“是”。
3.习惯句式
⑴“佗邑唯命。”
“唯命”是“唯命是听”的省略形式。
⑵“君将若之何?”
“若……何”是一种固定格式,意为“把……怎么样?”或“对……怎么办?”“若之何”即“把它怎么办?”
4.虚词用法举例

①指示代词兼语气词,应理解为“于此”(“在这里”,“在这时”等)。如:“虢叔死焉。”(虢叔死在这个地方)“君何患焉?”(您在这件事上担忧什么?)
②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如:“姜氏欲之,焉辟害?”(怎么能躲避祸害?)
其句首句中语气词。如:“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难道谁还说不是这样吗?)
“其”在句中加强反问语气。又如:“其是之谓乎!”(大概所的就是这个吧?)“其”在句中表示推测语气。
四、参考资料
春秋诸侯国国都和国君爵位。周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
诸侯国    国都          国都今所在地      爵位
鲁        曲埠          山东曲埠          公爵
齐        临淄          山东临淄          侯爵
晋        绛            山西翼城东        侯爵
秦        雍            陕西凤翔东南      伯爵
楚        郢            湖北江陵纪南城    子爵
宋       商丘           河南商丘南        公爵
卫        沫            河南淇县          侯爵、公爵
陈        陈            河南淮阳          侯爵、公爵
蔡       上蔡           河南上蔡          侯爵
许                      河南许昌县北      男爵
郑       新郑           河南新郑          伯爵
燕       蓟             北京城西南        侯爵
吴       吴             江苏苏州          伯爵
越       会稽           浙江绍兴          伯爵
第五讲  分析字形,推求字义
分析字形,推求字义,即所谓的因形求义,就是凭借对字形的分析来判定本字及本义。训诂学家把它与声训相对,称为形训。
(一)因形求义的意义
1.有助于准确把握某字本义。例如:
《尚书•酒诰》:人无于水監,当于民監。
甲骨文作,金文作,本义是以水照影。再如:
《老子》: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甚:《辞源》有五个义项:
①厉害,过分;②超过;③很;④诚,真;⑤什么,怎么。
金文作,小篆作。《说文》:“甚,尤安乐也。从甘匹,耦也。”耦同偶,指配偶。

相关话题/古代汉语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十)词汇
    古代汉语通论(十)词汇 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汇 古今词汇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词的构成上,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词,现代汉语则是复音词占多数。二是在词的存废上,可以分为古今通用词,古用今废词。 二、古今词义 (一)词义基本相同的 多属于基本词汇。但并非绝对没有变化,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九)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古代汉语通论(九)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一、句尾语气词 1、也 句尾语气词也主要用在判断句句尾,表达的是判断语气,有肯定与确认的意味。用在复句及命令、疑问句中的也,仍都是肯定与确认的语气。如: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许行》) 虽杀臣,不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八)连词
    古代汉语通论(八)连词 连词是用来联结词、词组或句子的虚词。古代汉语的连词有许多,有些在现代汉语中还在使用。下面是几个较为重要的古汉语连词,与、且、以、而、则、然、虽、之。 1、与 与作连词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和,一般用来连接并列的名词、代词或名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七)介词
    古代汉语通论(七)介词 介词的作用是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或形容词的状语或补语,表示时间、处所、目的、原因、方式、对象等。介词一般由动词虚化而来,因此意义上带有动词的性质。区别在于动词可以独立做谓语,而介词需要和名词一起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 1、于(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六)代词
    古代汉语通论(六)代词 一、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 古汉语的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吾、我、予(余)、朕等,都可以做主语、定语、宾语。其中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吾字在魏晋以前很少放在动词和介词后面作宾语用(否定句中可以做前置宾语);第二,朕字在秦以后成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五)副词
    古代汉语通论(五)副词 一、副词的性质 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行为动作、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可能性和否定或情态、语气等作用的词类。副词是一种半实半虚的词类,语法功能接近实词,能做状语;词汇意义比较空灵,接近虚词。 二、副词的分类 程度副词 1.少。古汉语中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二)古代汉语的词序
    古代汉语通论(二)古代汉语的词序 主要介绍古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以及表示行为数量的词序问题。学习本章,要让学生掌握古代汉语中几种宾语前置的规律,掌握古代汉语中表示行为数量的主要方法,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文言语句中,辨识各种不同的宾语前置的能力以及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一、词序 词序:也叫ldq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一)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通论(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的定义: 汉语词类的划分古今基本一致,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动词、形容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词类的基本功能古今也基本一致。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三)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古代汉语通论(三)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一、判断句 判断句:断定主语和谓语是同一事物或同一类别的句子。谓语通常由名词或名词性结构充当。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由判断词是构成。古代汉语没有判断词,有时在主语后加代词者,复指主语,引出谓语。或在谓语后加语气词也rd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
  •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四)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古代汉语通论(四)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一、被动与被动句式 被动:所谓被动,即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受事者、承受者。它包括两种情况:没有形式的标志和有形式标志。如下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蔓草犹不可除。(《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韩非子五蠹》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
  •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第一册: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 、 、 、 、 《王子坊》《庐 、 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 、 、 、 、 、 、 《孙膑》 第二册: 《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古代汉语考研复习要点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作者 张诒三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古代汉语对外汉语考研要点
    古代汉语考研复习要点 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 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 册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 ,成书年代(清代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扬州大学文学院809古代汉语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15年扬州大学文学院809古代汉语考研真题2016年扬州大学文学院809古代汉语考研真题2017年扬州大学文学院809古代汉语考研真题2018年扬州大学文学院809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扬州大学文学院809古代汉语近年来多套考研真题(具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
  • 2019年浙江财经大学古代汉语考研初试大纲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和要求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课程。考试目的:在于测试学生对古汉语文字、音韵、词汇、语法、古注、诗律等基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阅读和分析古典文献的能力和水平,并由此判断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潜力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