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方晓红中国新闻史随园辅导班讲义笔记(8)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8-28


重庆时期,环境比武汉市其更加困难。国民党采取的方法是,让你办报但不让你讲话;让你印报但不让你卖报。
1        首先,他们控制报道内容。强行要求《新华日报》送审,任意删改或扣押稿件,给报纸的宣传报道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2        控制出版、发行。
3        控制物资来源。
面对国民党的非法行为,《新华日报》的工作人员,遵照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的指示,采取了相应的革命的两手对策,把合法斗争与非法斗争结合起来。一方面尽量以合法的方式与反动的顽固派进行斗争,另一方面,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采取一些“抗检”的方式来反对国民党的新闻统治。
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及高压政策,在“皖南事变”中达到了顶峰。
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同时蒋介石一连下达数个命令,严禁媒体报道此消息。《新华日报》揭露真相的新闻报道和社论,被国民党新闻检查机关扣发。
报社的工作人员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巧妙地战胜了国民党的新闻检查机关。1月18日的《新华日报》,工作人员安排了两个不同的报版,一份没有揭露“皖南事变”真相的报道,以应付新闻检查机关,另一份是登有周恩来题词的报纸。前者送交来报社检查的新闻检查官,后一份则连夜大量印行。待国民党政府发现时,这一天的报纸已大量销售出去。
《新华日报》在反对国民党新闻检查斗争中,形成了一套颇具成效的办法,根据不同的情况,或暴检、或拒检、或直接、或间接。有理、有利、有节,使国民党新闻检查机关常常感到十分被动。最大的一次“暴检”是1940年1月6日的“开天窗”。
《新华日报》的斗争,还带动了重庆各报,形成了反检斗争统一战线。
㈡《新华日报》的宣传和整风
从1939年冬到1943年,国民党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新华日报》都进行了英勇的反击,在斗争中,《新华日报》赢得了人民的信赖和爱戴。
1942年5月该报贯彻中共中央整风运动的精神,进行整风改革,周恩来领导报社开展整风。5月23日,该报发表《敬告本报读者》的社论,表示欢迎党外人士提出批评。次日,刊登征求读者意见的启示,开列八个方面的问题,请读者帮助报社整风。
㈢《新华日报》的内容特点
《新华日报》设有《团结》专页,周恩来为《团结》写了发刊词。设“友声”、“边鉴”专栏,经常登载民主人士的文章,针对国统区的实际问题进行报道评论,报道边区军民抗日与生产等方面的成就。
《新华日报》的副刊《新华副刊》于1942年9月18日创刊,为综合新的文化副刊,内容有文化方面的评论、书评、剧评、各种文艺作品以及专在边区的文艺和报道,并设“新华信箱”、“工人专页”。专门答复读者来信和发表工人创作的作品。
《新华日报》在重庆期间,以排版准确、错字少、印刷质量好且速度快著称。
1945年抗战胜利后,根据中央指示,拟将《新华日报》迁往上海,在上海设立总社,在南京与重庆设立分社,但由于国民党当局阻挠,未能实现。
1946年3月,重庆《新华日报》由中共四川省委领导,改为四川省省委机关报。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勒令停刊。
第三节.解放区新闻事业的发展
1.《解放》周刊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也是中共中央的政治理论刊物。1937年4月24日在延安创刊。主要负责人张闻天。
抗战开始后,《解放》积极地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发表过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以及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重要论文,在指导抗日战争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解放》还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方针和全面抗战的路线,报道、评论抗日根据地的抗战与建设工作。
1941年8月31日停刊。
2.《新中华报》
前身为《红色中华》报。1936年1月在陕西瓦窑堡复刊,1937年1月29日改名为《新中华报》,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
1939年2月7日,中共中央决定改组《新中华报》为中央机关报。由原来的5日刊改为3日刊,廖承志、向仲华等先后主持报社工作。
在新版第1号社论中提到,它将增加代表中共中央政策主张的文章,更有系统地介绍八路军、新四军和他们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的抗战经验,同时它仍是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机关报。将更有系统地报道边区人民的生活和建设情况。
《新中华报〉的改组,改变了当时中共中央在边区没有机关报的局面,加强了对根据地抗战和建设的指导。在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中,《新中华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41年5月15日,《新中华报》终刊。
3.《共产党人》
以党的建设为中心的党内理论刊物。
1939年10月20日创刊,主编张闻天。毛泽东在为它写的发刊词中,指出它的任务是:“帮助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此外,毛泽东在发刊词中还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的论断。
《共产党人》于1941年8月停刊。
4.《八路军军政杂志》
八路军总政治部机关刊物
1939年1月15日在延安创刊,月刊。肖向荣主编。
毛泽东为它写了发刊词。1942年3月停刊。
5.《中国青年》
1939年4月16日,由全国青年联合会延安办事处宣传部出版,半月刊。
该刊以帮助、引导青年为主要目的。曾发表毛泽东的著名论文《五四运动》和《青年运动的方向》。
《中国青年》于1941年3月出至第3卷第5期停刊。
6.《中国妇女》
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刊物。
1939年6月1日,在延安出版。
该刊以发动全国妇女投身抗日运动为宗旨。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张闻天、邓颖超等经常为它撰稿。
1941年3月出至第2卷第10期停刊。
7.《中国工人》
1940年2月7日由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出版。月刊。毛泽东为它写了《<中国工人>发刊词》,谈到要依靠群众来办报,文字要生动等。
1941年3月出至第13期停刊。
8.《中国文化》
中共中央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综合性学术刊物。
1940年2月15日,由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主办。该刊以登载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学术理论研究,各类文艺讨论、翻译文章等为主要内容。关于文艺的民族形式的问题的讨论曾在该刊上展开。毛泽东的重要论文《新民主主义论》发表在该刊的创刊号上。
1941年8月20日停刊。
9.《边区群众报》
1940年3月25日,由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创办。以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为读者对象,是一份通俗小报。胡绩伟主编。
该报的主要特点是通俗易懂,以浅显、生动的文笔说明共产党的方针、抗日救国的道理、政策。
1948年1月10日改名为《群众日报》。
10.新华社
前身为红色中华通讯社。1937年1月改名为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
1937年1月25日起,用“新华社”电头对外发布新闻。
抗战初期,新华社的工作统一在《新中华报》编辑部内。
1939年初,为了加强新华通讯社的工作,总社脱离《新中华报》,建立起独立的组织机构,直接受中央党报委员会的领导。向仲华为新华社第一任社长。1941年以后,由《解放日报》社长博古兼任新华社社长。
抗战开始以后,新华社的业务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发稿量增大,发稿范围也扩大了,消息来源更加广泛。
1941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统一根据地内对外宣传的指示》,根据指示精神,新华总社对各地通讯社进行了必要的整顿,各地通讯社均改为新华社的分设,各自单独与延安新华总社建立了业务联系,统一播发全国性电讯。由此既加强了党对外宣传的集中领导,也加强了党中央的宣传力量,新华社也进一步发展为统一的强大的通讯社。
1945年后,新华社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颇具实力的新闻网络。
11.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中共中央领导下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
1940年12月30日第一次试播。
当时,周恩来从苏联回国,带回一部广播发射机,并亲自主持成立了广播委员会,筹建广播电台。
从行政上看,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当时是属于新华社的一个部门,即口语广播的部分,广播稿由新华社广播科提供。
广播的主要内容是:中共中央、陕甘宁边区政府的重要文件,国内外新闻,《新中华报》等报刊的社论、重要文章等,以及娱乐性节目。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建,是解放军新闻事业蓬勃发展的重大标志,也是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从报刊文字的传播进入了语言广播的阶段。
1943年春天,因技术故障,暂时停播。1945年9月5日,恢复播音。
12.《解放日报》
创办背景:
1941年开始,日本帝国主义对解放区进行了疯狂的“扫荡”,蒋介石集团也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此时,解放区进入了极端困难的时期。
为了加强中央对解放区宣传工作的统一领导,发挥新闻宣传工作的效力,以便更有力地进行政治斗争,党中央决定,将延安的《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作为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同时,为集中精力办好《解放日报》,边区的其他报刊也先后停刊。
创办情况:
《解放日报》创刊前一天,即1941年5月15日,毛泽东代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了创办《解放日报》的通知。
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创刊,这是第一个在根据地出版的大型日报,第一任社长博古,后为廖承志。第一任总编辑杨松,后为陆定一、余光生。
毛泽东为该报撰写了发刊词:“本报使命为何?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一语足以尽之。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也就是本报的使命。”
此后,毛泽东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均为该报写过不少社论及文章,通过报纸指导革命工作,这份大型党报的出版,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新闻宣传工作的作用。
《解放日报》除报道新闻与发表社论外,还辟有《文艺》副刊和《学习》等多种专刊。
第十二部分

*各根据地报刊的发展*
13.《抗敌报》
晋察冀中央分局的机关报。
1937年12月11日在河北阜平县创刊。1940年11月7日改名为《晋察冀日报》。聂荣臻知道该报出版工作,邓拓任社长兼总编辑。
该报社有“社论”、“军区要闻”等栏目,还设有《老百姓》、《海燕》等副刊。
1945年9月12日迁张家口,出对开4版1大张,是晋察冀解放区的第一张城市大报。1946年10月10日撤回晋察冀边区,1948年6月14日终刊。
终刊后与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改为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华北《人民日报》,次年3月迁北平,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前身。
14.《抗敌画报》
后发展为《晋察冀画报》,是敌后根据地惟一的大型画报。
15.《新华日报》(华北版)
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
1939年1月1日在晋东南沁县创刊,是当时敌后的第一张铅印日报。何云是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是武汉沦陷前,《新华日报》的一部分工作人员和设备来到这里,经过筹备出版的。
1939年7月在反扫荡中,《新华日报》出版了东线、南线、西线、北线四个版的油印或石印报。
1942年5月的反“扫荡”中,社长何云牺牲。
1943年10月1日改为太行版,成为中共中央太行分局机关报。
该报不仅在宣传上发挥了很大作用,而且还举办过记者培训班,发展印刷基地,自制纸张、印刷器材,出版过大量的书籍,为根据地新闻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过显著的贡献。
16.《抗战日报》
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
1940年9月,晋西北地区在山西兴县创办。该报4开4版,是晋绥边区第一张铅印的报纸。也是各抗日根据地报刊中办得最有成绩的报纸之一。
1942年9月,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成立后,《抗战日报》成为分局的机关报。
初创刊时为三日刊,1942年改为两日刊,1944年改为日报。
第一任社长廖井丹,总编辑赵石宾。
1946年7月1日《抗战日报》改名为《晋绥日报》,因率先开展揭露“客里空”运动在新闻界享有盛名。
1949年5月1日终刊。
17.《大众日报》
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报。
1939年1月1日,由苏鲁豫皖边区党委创办的机关报。后来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成立,该报改为分局机关报。
报纸出版时,党委就提出,此报既应是边区党委的机关报,也应是边区人民自己的报纸。该报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一直坚持出版。
《大众日报》现为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
18.《江淮日报》
中共中央华中局机关报。
1940年12月2日在江苏盐城创刊。是苏北地区第一张大型报纸。
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刘少奇兼任社长,王阑西任副社长兼总编辑。
(各抗日根据地的报刊,在战争中经受着血与火的考验,艰难、顽强地成长。它们在中国的新闻事业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19.解放区新闻界整风和《解放日报》改版
1941年至1942年,共产党在抗日期间采取了整风运动的方法,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深刻的马列主义教育。
全党新闻工作的整风改革,从延安开始。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提出在全党反对主观主义,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任务,党的高级干部的整风教育由此开始。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发表《整顿党的作风》演说。2月8日,作了《反对党八股》的报告。从此解放区的整风改革运动拉开了帷幕。
当时,《解放日报》创刊仅有半年多,由于缺乏在根据地办党报的经验以及教条主义的影响,每天用主要篇幅登在外国通讯社的新闻,对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与斗争却重视不够。同时,《解放日报》的文艺副刊也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党报的立场。
1942年3月16日,中宣部发出《为改造党报的通知》,要求各地方党部“对自己的报纸加以极大注意,尤应根据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的号召,来检查和改造报纸”,要求各地方党组织加强对报纸的领导和参与。
根据中宣部指示精神,《解放日报》开始检查工作中的缺点,广泛征求读者意见。3月31日,在改版前夕,毛泽东和《解放日报》社长博古召开改版座谈会,征求党内外各方面人士对报纸改革的意见。毛泽东在改版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的讲话,指出在整顿三风的运动中,应当好好利用报纸,报纸批评的方针既要严肃、尖锐,又要诚恳、与人为善,还针对当时《解放日报》副刊登载的以《野百合花》为首的一批杂文及其所宣传的平均主义错误思想。
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实行改版。这一天的《解放日报》登载了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发表了改版社论《致读者》。社论中检查了过去报纸的缺点,提出报纸应该与整个党的方针政策、党的动向密切相连,应该加强党性,成为党中央的喉舌;加强群众性,成为人民群众的喉舌和朋友;加强战斗性,与种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加强组织性,密切联系根据地的实际,直到群众运动的发展,并把这些作为改进报纸的方向。
改版后的《解放日报》,第1版是反映各解放区的要闻版,第2版是陕甘宁边区版,第3版是国际版,第4版是副刊、专论。过去《解放日报》的第1、2版主要是国内外要闻和社论,以国际新闻为主。第3版主要是国内新闻,而陕甘宁边区的新闻则放在第4版上半版的位置,这种排版方式,表现出报纸与边区人民的实际生活、斗争相脱离的倾向。
改革后的版面安排,把对根据地的新闻报道放到了首位,整风运动的宣传也成为该报的宣传中心,体现出无产阶级的正当报纸联系群众、联系实际的作风,以及党报配合党的方针政策、党的中心工作展开宣传的特点。
《解放日报》改版的意义在于:它是解放区新闻改革的良好开端,是由少数人办报变为群众办报、全党办报的一个标志。
通过改版,《解放日报》成为党的坚强的机关报,起到了“集体宣传者和集体组织者的作用”,从而更有效地发挥了舆论引导作用,有力地配合了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展。
由于《解放日报》改版的带头示范和宣传指导,推动了全党的新闻改革运动在解放区的广泛开展。
根据党中央的精神,各级党委把帮助和利用《解放日报》的工作当作自己经常的重要业务之一,《解放日报》也以共产党正在进行的整风运动为报道重点,及时刊登有关政风的文件和文章,报道整风的进展与动态,总结与推广整风经验。
此后,《解放日报》还配合全党办报的精神,发表了一系列的社论和文章。为了依靠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办好报纸,《解放日报》根据党中央的精神,大力发展通讯员、组织通讯网。
1942年5月13日,《解放日报》创办了《学习》副刊,每周两期,以登载有关整风的论文、学习心得、经验介绍、问题解答为主。根据地的许多单位,都把《学习》副刊作为整风的必读材料。
新闻改革的意义:
这次新闻改革,是中国共产党报刊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经过改革,党报起到了“党经过报纸来宣传,经过报纸来组织广大人民进行各种活动”的党的喉舌的作用。报纸的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大大增强,真正成为党的坚强的机关报。
经过改革,各级党委把帮助和利用党报的工作当作自己经常的重要业务之一。全党办报成为我党新闻工作的重要工作经验。
经过改革,广大新闻工作者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它不仅在实践上促进了党的新闻事业发展,而且使无产阶级的党报理论得以确立,党报从此成熟和发展起来。
第四节.沦陷区的新闻界
1.“孤岛”时期的报界
沦陷区的抗日报刊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以不同的方式出版发行。
有些报刊采用秘密的地下方式。另一种则利用租界的特殊条件,采用公开出版的方式,这种报刊主要在上海“孤岛”时期存在。
1942年以前,上海的公共租界是英、美的主要势力范围,法租界则属于法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中国共产党人和一些爱国志士们利用英、美、法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以及日帝对外商报刊不检查的特殊条件,以外商的名义在租界创办了一批抗日报刊。其中以《译报》、《每日译报》、《文汇报》等影响较大。
1《译报》
1937年12月9日创刊,4开小型日报,由夏衍创办主编。
《译报》的一切新闻、通讯、评论都来自外报,使租界当局无衅可寻。
这份报纸精心选材,揭露了日本侵略军的罪行,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抗战主张,很受人民的欢迎。
但《译报》仅出版12期后,便被日军通过租界当局下令取缔了。
2《每日译报》
《译报》停刊后第二年,即1938年1月21日,改名《每日译报》出版,以英商作为发行人兼总编辑。实际主持人是梅益。
最初,《每日译报》与《译报》大致相同,从2月20日起,除翻译外报外,还刊登一些自己编写的新闻,转载国内报刊稿件,增辟社评、副刊,转载《新华日报》的文章,他的特讯、专电还经常登载八路军、新四军的消息。
《每日译报》引起了国内外新闻界的重视,也引起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嫉恨。1939年5月18日,日帝与汪伪政权勾结租界当局,责令其停刊。
3《文汇报》
1938年1月25日创刊于上海,雇英人克明作名义上的董事长兼总主笔。实际主持报馆经理工作的是严宝礼,总编辑胡惠生,徐铸成曾任主笔。
创刊时,正值侵略者和汉奸的报刊在上海气焰嚣张之时,因此,《文汇报》在创刊号上的头条新闻位置上,用特大的字号作标题,报道了我国军队包围山东济宁日军的消息。
《文汇报》还在创刊的第4天开始有社论。
副刊《世纪风》由柯灵主编。这一副刊在上海“孤岛”时期,“宣传抗日救亡,运用各种短小精悍的文艺样式,团结人民,打击敌人,因此得到广大读者的爱护和广大作者的支持。这个副刊逐渐成为‘孤岛’的一个抗日的、有较大战斗力的文学堡垒”。
创刊5个月后,《文汇报》因其爱国主义立场,受到市民的欢迎,发行量迅速上升。也因此导致日伪多次对该报进行袭击,极尽恐吓之能事,当该报仍然坚持抗日救国宣传。
1939年5月10日,上海工部局找借口勒令《文汇报》停刊。
第十三部分

第十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国统区的新闻事业
1.国民党当局对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压制
㈠共产党的机关刊物难
以生存
当时,国共合作在形式上还暂时存在,共产党同样可以在各地创办报刊。但是国民党当局设置了重重障碍加以阻挠。例如《新华日报》最终也没能在上海、南京等地出版。
其他报刊情况:
1《解放》报
1946年2月22日,共产党在北平创办。这是抗战胜利后,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4开小型报。总编辑钱俊瑞。
报纸致力于宣传中共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揭露国民党破坏停战协定等现象。登载新华社电讯,登载延安《解放日报》、重庆《新华日报》的重要社论和评论。
5月29日,在国民党发动内战前,被北平当局查封。
2《群众》杂志上海时期
《解放》报被查封后,共产党在国统区便没有了机关报,于是决定1946年6月将《群众》杂志迁到上海,由它担负起党的机关报的任务。
《群众》杂志也由此从半月刊改为周刊,主要登载中共中央和中共驻南京代表团的文件,刊载《解放日报》、《新华日报》、新华社的重要社论和评论。
1947年2月,国民党强迫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等地担任谈判工作的代表机关立即撤退,上海的《群众》和重庆的《新华日报》均被迫停刊。
㈡地下党组织创办的刊物遭到查禁
自日本投降以后,中共的地下组织就努力出版报刊。但这些复刊或创办的报刊都先后被国民党当局查禁或封闭。
此外,在中共上海地下党的领导下,许多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还创办了一些有影响的刊物。
1《文萃》周刊(名词:“文萃三烈士”)
1945年10月9日,中共地下党领导创办了《文萃》周刊。这是一份政治性的刊物。初为文摘式,主要转载香港、重庆、昆明等地中共和进步报刊上的文章,后来着重转载延安《解放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的文章。
1946年5月,逐渐改变文摘的性质,以自行组稿、发稿为主。内容重点揭露国民党内战阴谋,宣传共产党的政策主张等。
1947年初,中共代表团离沪,《文萃》改为《文萃丛刊》,转为地下刊物。为防止国民党破坏,该刊每期都改换封面,但是1947年7月出至第10期时仍然被查封。负责编辑、发行的陈子涛、骆何民、吴承德三人被捕,于上海解放前夕遭杀害,史称“文萃三烈士”。
2《消息》半周刊
1946年4月7日中共上海市委领导创办。
该刊为综合性的政治时事杂志,以报道中国共产党争取民主和平、揭露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为主。
该刊也只出了14期即被查封。
2.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结束后)民营报纸的发展
当国共两党在收复区努力扩大自己的新闻事业的同时,民营报纸在战后也纷纷复刊,并获得了较大发展。
1上海《文汇报》
抗战之后最先复刊的民营报纸。1945年8月18日复刊。
复刊后的《文汇报》接纳了许多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的新闻工作者,因此,报纸立场有了很大改变。在拥护政治协商会议、支持检举内奸的群众活动、揭露羊枣事件真相、报道下关惨案、反对内战、要求和平团结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
1947年5月25日,《文汇报》因报道“五二O”惨案,并支持学生爱国运动,与《新民报》、《联合日报》同被国民党政府查封。此后,部分工作人员赴香港参加香港《文汇报》的创刊工作。
2《大公报》
1945年11月1日,上海《大公报》复刊。李子宽任经理,徐铸成任总编。
1945年12月1日,天津《大公报》复刊。王芸生任总编辑。
这个阶段的《大公报》一方面对国民党在战后的种种表现表示不满,另一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武装革命也表示出明显的反对。
3《新民报》
抗战胜利后,报社总管理处由重庆迁回南京。
1946年元旦出南京版晚刊。10月10日南京版日刊复刊,同时在南京、上海、北平、重庆、成都等五地发行,成为拥有5个分社8份报纸的民营报业集团。
由于《新民报》所经历的每个时期都有共产党人参加工作,所以该报政治倾向基本上是进步的。
《新民报》坚持在重庆的一贯风格:重视社会新闻,注重版面设计与标题制作,副刊的品位较高,很受读者欢迎。
1947年5月25日,上海《新民报》晚刊与《文汇报》、《联合日报晚刊》均因揭露国民党军警殴打学生的暴行被查封。

相关话题/中国新闻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暨南大学2004年考研真题-中国新闻史笔记
    中国新闻史笔记(有些内容丢失了,不过后面几章不重要的)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第一节 中国传播活动溯源一 古代的信息传播:口语、烽烟、旗鼓、木铎(中国传播史上特有的媒介)、甲骨文、金文等二 两汉和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驿、邸、竹、帛、纸、露布、檄文、烽燧、童谣第二节 唐代的新闻传播与早期的官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考研专题
    名词解释 进奏院状邸报定本制度《万历邸钞》 《急选报》报房京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遐迩贯珍》 《字林西报》 王韬《循环日报》 《弢园文录外编》 《万国公报》(上海) 《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时务文体《知新报》苏报案《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黄远生戈公振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 范长江癸丑报灾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邵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0
  • 南京师范大学方晓红《中国新闻史》考研复习笔记
    南师大考研中国新闻史讲义资料 第一章 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 第一节.古代新闻传播活动 1. 在中华民族传统的传播形式中,最具影响、传播信息通道最长的是: ㈠ 金石碑刻 1 金石碑刻是指镌刻在金属青铜器具和石碑或山石上的金文和石刻文字。 金文又称钟鼎铭文。钟鼎文信息量更为集中,信息保存的时间更长。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4-05
  • 中国新闻史考研复习(大题)资料
    主观题 1、分别评述《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万国公报》、《申报》等著名报刊的创办经过,基本内容、性质与特点。 答:《察世俗每月统纪传》(1)创办经过:最早来华办报的是传教士马礼逊,1807年9月到达广州,成为第一个来华的基督教新教传教士。1813年,米怜受伦敦布道会派遣来华,协助马礼逊。1814年初,米怜前往南洋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4-04
  • 中国新闻史笔记-重点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史》笔记重点名词解释 答题要点分析 ※名词解释(或简述)。考察范围一般为重点报刊、新闻界主要人物、重要新闻事件、名作、名篇等,答题六七句即可。 (一)关于报刊:首先,要回答出对新闻媒介要评价、归类、基本定性、特点、如:第一的报纸,某政党报纸。第二,何年何地出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3-19
  • 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103.html封面内容简介、编委目录 绪论 突破中体西用:论中国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  0.1 复习笔记  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上编 八面来风:帝国晚期的新闻事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4
  • 刘家林《中国新闻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935.html封面内容简介、编委目录第一编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章 唐代的官报  1.1 复习笔记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二章 宋代的官报和小报  2.1 复习笔记  2.2 考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4
  • 刘家林《中国新闻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53062.html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2014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8新闻与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71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824新闻传播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4
  • 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53164.html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2014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8新闻与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71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824新闻传播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4
  • 南昌大学本科《中国新闻史》期末要点
    名词解释:(性质、地位、时间、地点、谁创办的、特征、内容、是否变革)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3《蜜蜂华报》4《中国教会新报》5《新民丛报》6《国闻报》7实务文体8《苏报》案清政府为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而发起的文字狱,是辛亥革命钱的著名反清政治 案件。1903年,邹容、章太炎分别写出轰动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1-11
  • 2016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考研:中国新闻史结构图
    中国新闻传播史(理论框架梳理) 上古 甲骨、金属铸件(金文)、岩石是最早的文字传播载体 集市贸易、经济广告、3000年以前的上古时代 两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1
  • 厦门大学中国新闻史复习讲义
    1、中国古代报纸主要有三类:朝廷官报邸报,非法民报小报,合法民报京报。 2、对唐代开元杂报有详细记载的是唐代孙樵的《经纬集》的《读开元杂报》一文。 3、报房京报从崇祯末年以后才普遍使用活字印刷。 4、我国唐朝出现的古代报纸是有史料为证的,约发行于887年的敦煌进奏院状的发现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1
  • 厦门大学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1.朝报(附开元杂报)---唐孙樵《读开元杂报》中,记载的开元时期一种每天条布于宫门外的朝政简讯的的载体。每天公开发布,内容完全是宫廷新闻,作为中央政府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工具,直接向民众宣布,时效迅速。无固定名称,后唐和宋代方称之为朝报,该传播工具没有随王朝覆灭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1
  • 刘家林《中国新闻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935.html 封面 内容简介、编委 目录 第一编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章 唐代的官报   1.1 复习笔记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二章 宋代的官报和小报   2.1 复习笔记   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2.3 考研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04
  • 刘家林《中国新闻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53062.html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2014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8新闻与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71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824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