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方晓红中国新闻史随园辅导班讲义笔记(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8-28


第四部分

第三节.《大公报》与《时报》
1.英敛之时期的《大公报》
1902年6月17日,《大公报》创刊于天津,英敛之任总负责人,兼编辑、撰述、发行等工作。《大公报》是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英敛之主持的《大公报》虽借助外国势力,但对洋人毫无媚骨。英信仰天主教,但对洋教士在中国的霸道非常反感;他提倡宗教救国,但强调不能做洋人的附属品。
《大公报》在华北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产生影响的原因第一是它敢言;第二是它注重报纸内容的严肃性;第三是它敢于为穷苦人说话。它还经常发表一些用白话写作的新闻和论说,很适合下层人民阅读。此外《大公报》表现出的爱国热情,也是它能产生较大影响的一个原因。
然而这一阶段的《大公报》在反对革命上是与保皇派相通的。其崇洋尤其是亲法倾向也十分明显。
2.《时报》
1904年6月12日狄楚青奉康有为之命创刊于上海,新闻编辑由陈景韩、雷奋、包天笑等负责。是近代报纸中较有影响的全国性大报。
初期《时报》是康梁在国内重要的舆论阵地。后来,《时报》并未热心改良宣传。辛亥革命后,由狄楚青独资经营。
狄楚青办《时报》,重在报刊业务上的革新。
1 在国内首创时评
《时报》设“国内大事”、“各埠要闻”和“本埠要闻”三个时评专栏,分别由陈景韩、雷奋和包天笑主持。这些时评栏目很有特色,配合当天重大新闻发简洁明了的短评。短小精悍、形式多变、文字洗炼、可读性强,且适应时人的文化水平及对时事政治新闻的需求,在当时是很引人注目的业务改进。
2        发表创作和翻译的新小说
《时报》主张小说既要有可读性又要有益于社会,要起到开通风气的作用。这在当时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此观点的指导下,《时报》将许多世界文学名著翻译介绍进中国。
3        版面和版式上的革新
《时报》首创对开报纸,并将报纸分为四个版面。
编排上力求醒目。使用不同字号,标题皆加以圈点。
这些改革和创新,受到读者、尤其是知识界人士的喜爱。对同时期国内报纸业务工作的改进,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节.海外的革命报刊
1.《民报》
前身为留日学生的革命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二十世纪之支那》是华兴会的机关报,1905年6月创刊,由宋教仁等主持。1905年8月20日同盟会成立后,华兴会领袖黄兴、宋教仁决定将《二十世纪之支那》改组为同盟会的机关报。但在移交之前,遭到日本政府的查禁,不能再使用原刊物名称。同盟会决定改名《民报》出版。
于是,1905年11月26日,同盟会的第一份机关报《民报》在东京创刊。
《民报》是一份大型的时事政论性刊物,它的宗旨是为革命运动建立理论基础。《民报》发刊辞中第一次提出了“三民主义”。从此《民报》致力于这一主义的宣传。设有论说、时评、纪事等栏目,并以刊登政论文章为主,此外还大量地介绍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介绍西方的各种新思潮,成为当时革命宣传的一面鲜明的旗帜。
《民报》是月刊,但每月出版日期不定,且经常脱期或中途停刊。主要撰稿人有章太炎、陈天华、胡汉民、汪精卫、宋教仁、黄侃等。
1910年2月,《民报》因发表鼓吹暗杀注意的《革命之心理》一文,被日本政府已破坏治安为借口封禁。
2.《民报》和《新民丛报》的论战
1《民报》创刊第一期上,就发表汪精卫、陈天华的文章,矛头直指梁启超等人创办的《新民丛报》,由此双方展开了新闻史上一场声势浩大的辩论。
2《民报》第三期发行号外,发表文章列举了双方对立的观点12条,并宣告从第四期起逐一予以驳斥。此后陆续发表文章,对改良派展开全面攻势。
3双方论战的内容主要围绕“三民主义”展开。
⑴《民报》主张民主共和,《新民》主张开明专制。
⑵《民报》强调必须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新民》认为民族问题已经不存在,不应当在反满、排满。
⑶《民报》强调民主革命,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新民》强调中国今日当以开明专制为立宪制之预备。
⑷《民报》强调社会革命,主张实行“平均地权”,但对贫富不均。《新民》认为实行经济改革会破坏社会秩序。
⑸《民报》强调革命可以把中国从瓜分中解救出来。《新民》则认为革命必然招致瓜分。
④        双方的这次论战是一场大规模的有声有色的政治论战。从《民报》创刊开始,历时两年,最后以《新民丛报》偃旗息鼓自动停刊,宣告了改良派的失败。《民报》对《新民丛报》的宣战,使改良派的言论阵地受到致命的冲击。在《民报》与《新民丛报》展开激烈论战之始,其他地区的革命派也与当地的改良派形成对垒之势,展开论战。
⑤        经过这次论战,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很多读者最终站到了革命派一边。革命派与改良派在政治思想上划清了界限,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从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向前发展。论战的结果也使大批的革命干部得到了锻炼,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培养了骨干,革命派的舆论阵地也因此得以扩大。
⑥        这次论战也反映出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他们过分强调排满,错将种族主义当作民族主义,同时对帝国主义抱有一些幻想。
第五节.报刊出版法律的制定
1.        清初报刊出版管理尚未专立条例,法院处理有关出版物案件都引用《大清律例》刑律“盗贼类”中“造妖书妖言”条。条例语焉不详,无法作定量的规范,随意性极大。
2.        清代后期,第一位决定制定有关报纸出版物单行法的是光绪帝。但因变法失败而告终。
3.        《大清印刷物专律》,清廷制订的第一部有关印刷出版物的专门法律。1906年7月颁布。
主要规定:特设“印刷注册总局”专责管理出版品的注册登记,凡印刷出版物都必须有印刷人和印刷所所在地;固定讪谤条款,凡印刷出版物令人阅之有怨恨或侮慢,或加暴行于皇室或皇族政府者,或煽动愚民违背章典、国制者,即为讪谤,须判以10年以下监禁或5000元以下的罚款。
《大清印刷物专律》是针对一般出版物的。为加强对日益增多的革命报纸的控制,清政府又补充制订了《报章应守规则》、《报馆暂行条规则》
4.        《报章应守规则》,1906年颁布;《报馆暂行条规则》,1907年颁布。两规则
主要规定为:新开报馆必须经过巡警所同意;严禁报刊登载诋毁宫廷、妄议朝政、妨害治安、败坏风俗以及涉及内政外交秘密的文字。
5.        《大清报律》,是清廷参照日本报纸法拟具的正式报律,1908年3月14日颁
布。主要规定:
1采取保证金制度,规定创办报纸必须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
2实施事前检查制度,规定报纸应于发行前一日晚12时以前送审;月报、旬报、周报在发行前一日上午12时以前送审;
3不得登载诋毁宫廷、淆乱政体、扰乱公安、败坏风俗之语,违者处20日以上两年以下监禁,附加20-200元罚金,永远禁止发行。其情节严重者,仍照刑律治罪。
第五章 民国初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袁世凯统治时期的新闻事业
1.辛亥革命前国人自办的通讯社
11904年1月在广州创立的中兴通讯社,由骆侠挺创办。
21908年在比利时创办的远东通讯社,王慕陶创办。
31911年2月在广州创办的展民通讯社,杨实公创立。
2.“横三民”
民国初年,《临时约法》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的自由,但随着袁专政面目的日益暴露,革命党人开始创办报纸抨击袁氏政府。
其中言论激烈而名重一时的报纸有:《民权报》、《民国新闻》、《中华民报》。
这三份报纸因同年创刊,报名中均有一个“民”字,且均以反袁世凯态度坚决、言论激烈著称,被并称为“横三民”。
1《民权报》
1912年3月1日在上海创刊。发行人周浩,总主笔戴天仇,均为同盟会会员。
戴天仇文章大胆泼辣,文字洗炼,文笔畅达,是当时以为有影响的革命报人。他在《民权报》时期,对袁世凯的帝制野心猛烈抨击,言论犀利,颇为世人赞誉。后被租界逮捕。
《民权报〉的副刊在中国近现代小说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这份副刊刊载的小说开始了中国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历程。
2《中华民报》
1912年7月20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邓家彦。
这份报纸以拥护共和、防止专制复活为宗旨,每日均有反袁世凯的文章。在宋教仁被杀真相暴露后,一天发表八篇社论讨袁。
《中华民报》是反袁世凯非常激烈的一份报纸,深受袁世凯嫉恨。后被迫停刊。
3《民国新闻》
1912年7月25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吕志伊,总编辑邵元冲。
《民国新闻》以“保障共和政体”为主要宗旨。
3.民国初年新闻事业得以繁荣的原因
1政治环境的宽松
  封建专制政体结束,临时政府有言论自由的固定。袁世凯政府新上任时还不敢
  贸然撕下共和的假面。
2各党派以报刊为利器
  在民初各派政治势力的争斗中,政党林立。各政治团体、各党派纷纷创办报刊,
  以之作为政治活动的工具,作为参政、议政、扩大自己政治势力的有力武器。
3办报所需费用很少
④读者对新闻的需求
4.“kui丑报灾”
宋教仁被杀后,袁世凯政府为钳制舆论,开始实行新闻预检制。二次革命后,国民党的地盘机会全部丧失,国民党被称为乱党,因此,国民党系统的报业也遭到了空前洗劫。北京、天津、武汉、广州、长沙等地的国民党报刊全被查封。上海因为是租界,袁世凯的行政权力不能直接施展,袁世凯便采用禁售、禁邮的方法,限制上海国民党的报刊在内地发行,迫使其自动停刊。同时,袁世凯还勾结租界当局对一些尚存的报刊寻衅迫害,直至停刊。
1913年,新闻界遭到了一次大的浩劫。不仅国民党报刊惨遭迫害,其它报刊、报人也是动辄得咎,言论自由全无,凡不能顺应袁政府的报纸,一律查禁。
1913年的年底,经过袁政府清洗、镇压后的报界,得以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和民初时500家相比,锐减了三分之二。1913年是阴历kui丑年,人们便将这次大劫难称为“kui丑报灾”。
5.袁世凯钳制舆论的做法
1创办御用报刊,“自作新声”,为袁氏歌功颂德。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亚细亚日报》与《神州日报》。
2收买报纸与报人,让他们“依声填词”,唱袁氏的调。
3制定各种法律,不断清除异己,令报界同唱帝制赞歌。
1913年以来,袁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限制新闻自由的法令。
1914年4月,袁政府又颁布了专门为报纸制订的《报纸条例》,主要规定:
发行报纸必须经当地警察官署许可;禁止25岁以下、曾受监禁之罪者、军人、官吏、学生等担任报纸发行人、编辑、印刷人;禁止报纸登载“淆乱政体”、“妨害治安”、“败坏风俗”以及各级官署禁止刊载的一切文字;报纸发行前须将报样送警察机关备案等等。
同年又颁布了《出版法》,对所有文字、图画印刷品也都制订了类似的规定。
此外各级官署还擅自制订一些地方规定,对新闻界横加干涉。
第二节.北洋军阀统治前期的新闻事业
1.民初新闻业务上的变化
1消息(主要是电讯)有了大量的增加。
  首先是政治、军事消息。商业信息和经济新闻等其他消息也有所增加。
2通讯成为吸引读者的重要新闻文体。
  通讯的出现,是政论报刊转型为新闻报刊的必然产物。它融政论与新闻事实为
  一体,成为中国新闻报刊中一种新的新闻体裁。
报纸对于消息与通讯报道的注重,是新闻事业发生变革的表现,预示着报刊的新闻时代渐进到来。
3副刊在报纸中的地位得到确立。
  但这个阶段副刊品位不高,是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天下。
第三节.民初新闻界第一批著名的专业新闻记者
1.黄远生
中国新闻通讯事业的奠基人,当时新闻界的奇才。
1新闻生涯
黄远生的新闻生涯始于1912年。当时他在北京创办并主编《少年中国》周刊。此后又主编过《庸言》月刊。担任过《申报》、《时报》的驻京记者,并为《亚细亚日报》、《东方日报》、《东方杂志》、《论衡》、《国民公报》撰写稿件。他的新闻生涯不长,但却以奇特的才能,显名于新闻界。
囿于改良主义世界观,黄远生一度对袁世凯有过幻想,也曾为袁在北京的御用报纸《亚细亚日报》写过文章。但后来他认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声明”与《亚细亚日报》“脱离关系”。
此后,黄远生出走美国,这次出走是对袁世凯的公开反叛,但当时国民党人仍认为他是帝制派,1915年12月25日派人将黄远生暗杀。一代名记者黄远生卒年31岁。
2新闻思想
黄远生的新闻思想是:在中国实现有法律保障的平民言论自由;报纸能发表不受任何政党操纵的“不党之言”。
黄远生提出作为一名好的新闻记者应当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即新闻记者的“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3远生通讯
黄远生以撰写新闻通讯见长,他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以新闻采访和新闻通讯写作而负盛名的记者。
黄远生写新闻通讯始于1912年,当时他受《申报》重金聘请,为驻京特别通信记者。他的通讯在《申报》“北京通讯”栏中以“远生”署名发表,又称作“远生通讯”。
远生通讯的主要特点:
⑴从内容方面看,以采写政坛要闻为主,题材重大。
⑵针砭时弊,愤世嫉俗,直面社会的黑暗和百姓的痛苦。
⑶从写作方面看,不拘一格,洒脱自如。夹叙夹议,洞察入微。
⑷善于捕捉细节,写人惟妙惟肖,写事幽隐毕现;善以喜剧手法点染,庄谐并举。
黄远生的通讯,散见在各种报刊上,后整理成《远生遗著》,是我国较早的一部新闻通讯文集。
2.邵飘萍
1新闻活动
邵飘萍是民国初年到20年代极有声望的进步记者。他毕一生精力办报,后以身殉报。
1912年,邵飘萍应杭州《汉民日报》社长杭辛斋之聘任该报主笔,从此正式投身新闻界。1913年因发表反袁言论被捕。获释后东渡日本,就读于政法学校,并与人创立“东京通讯社”。1915年回国,应邀为上海《申报》、《时报》、《时事新报》撰写时事短评。
1916年,他受聘为《申报》驻京特别通信记者。两年时间里,共写通讯251篇。他的专电与通讯,以内容翔实、文笔生动引起国人强烈的反响。邵飘萍也因此饮誉新闻界,成为继黄远生之后的一代名记者。
到京后,邵飘萍创办了当时最有影响的通讯社“北京新闻编译社”。
1918年,创办《京报》,自任社长,兼做记者。1919年《京报》被军阀查封,邵飘萍再次流亡日本。期间,被大阪《朝日新闻》社聘为顾问。后重返北京,复刊《京报》。
邵飘萍在新闻教育与研究方面也很有造诣。1918年他与蔡元培、徐宝璜共创“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23、1924年相继受聘于北京平民大学和国立法政大学讲授新闻采访学。他结合实践,著述并出版了《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两部著作,前者为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专著。
在政治上,邵飘萍远比黄远生进步,他反袁反军阀立场坚定。1936年4月,邵飘萍遭军阀杀害。
2业务技能
邵飘萍才华出众,在采访和写作上,均表现出特殊的才能。
他的通讯以重大社会为主要内容,具有强烈的倾向性和时代感;他的短评指陈时事,行文俏皮,尖锐泼辣,言简意赅,体现出作者对时局所持鲜明立场以及干预直抒胸臆的无畏精神。
邵飘萍尤精于采访。他非常善于捕捉信息,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定穷追不舍;与采访对象交谈时,他善于把握对方心理,随机应变,因此常能得到一些惊人的独家新闻。
此外,他广交友,重承诺。这也是他常能获得不少独门消息的原因之一。
3新闻思想
⑴邵飘萍认为,报道新闻是报纸的第一任务,而记者在报道新闻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⑵报刊评论,应当从新闻事实出发。这个观点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
⑶重视社会新闻的采访。邵飘萍认为,“欲知一国社会程度之高下,观其报纸所载社会新闻之意向,即或洞察其大概。”这一观点,对我们也是有启发意义的。
⑷新闻记者应注重业务素质的培养。
邵飘萍认为“品性为第一要素”。此外还包括:懂得新闻价值,善于在最短的时间识别、捕捉新闻;善于作周密的观察,能探索新闻的真相,且能够作逻辑判断,有推断能力与联想能力;应具有机警敏捷的作风;记者要对报纸负责,要忠于就职的报馆,抛弃个性;要保护新闻来源等。
⑸新闻事业与新闻学研究的关系问题。
邵飘萍在《新闻学总论》中论述,新闻学的研究与新闻事业是“形”与“影”的关系。新闻事业必须有完善的新闻理论来作指导,新闻从业者应当掌握新闻理论知识,方能促进新闻事业的良性发展。
⑹新闻立法问题。
邵飘萍在《新闻学总论》中,尤其强调了新闻立法的问题。他主张使新闻纸享有“法律上充分自由”的权利。
⑺强调新闻界不应当成为一个特殊阶层。
第五部分

第六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标志
《新青年》
中国现代新闻史上最重要的一份刊物,是新文化运动及五四时期思想文化革命运动的主要阵地。以五四运动为界,前期的《新青年》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范畴,但它为五四运动和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奠基的作用。此外,它的创刊,正式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翻开了中国新闻事业现代史的新篇章。
1创办过程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月刊。每6期为1卷。
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陈独秀。出满1卷后,休整半年。
1916年9月1日重新出版第2卷第1号,改名《新青年》。
1917年主编陈独秀应北大校长蔡元培邀请,任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从1917年8月1日出版了第3卷第6号后,停刊4个月,然后迁往北京。
1918年《新青年》在北京出版,改为同人刊物。由陈独秀、鲁迅、前宣统、刘半农、胡适、周作人、李大钊等轮流主编。
1920年2月,从第7卷第4号起,迁回上海,陈独秀继续担任主编。
1922年7月停刊,共处9卷54期。
陈独秀作为《新青年》的创办人、主编和主要撰稿人,制定了刊物的宗旨;组织了编辑与作者队伍,发表了100多篇政论、专论。在以他为主的编辑成员的努力下,《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中指导青年前进的一面旗帜。
2新文化运动中的《新青年》
《新青年》为新文化运动地开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⑴《新青年》一创刊,首先打出了“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
⑵《新青年》着重从反对封建主义的道德思想入手,以全力向孔家店发起猛烈的进攻。这是新文化运动中一个重要内容。
⑶《新青年》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使之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个重要的内容。
⑷在广泛介绍科学知识、反对封建迷信方面,《新青年》的宣传也很有成效。
⑸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更重要的是倡导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社会和人生。《新青年》正式把这种科学和精神与政治、道德上反封建主义的民主精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新青年》对封建专制、封建礼教的猛烈抨击,震动了整个思想界与舆论界,在青年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封建复古主义者将之视为洪水猛兽,严禁学生阅读,并企图借用武力镇压之。面对反动势力的攻击,《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表示了与封建文化思想坚持战斗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也是对前期思想宣传的总结。
由《新青年》发动起来的新文化运动,从前期的性质来看,还属于旧民主主义的范畴,有很大的局限性。《新青年》的宣传也不可能超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范畴。
但是,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巨大的,《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它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他以磅礴的气势,向封建势力发动猛烈的进攻,给阻碍社会进步的旧势力以狂风暴雨般的冲击,启发了人们特别是青年们的民主主义觉悟,把时人从封建牢笼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同时它提倡新文学、提倡白话文、提倡科学,为外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想流派涌入中国打开了闸门。这些都为中国的先进分子迅速接受马列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舆论方面的准备。
3《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宣传
1918年,即十月革命后的第二年,《新青年》上开始出现有关宣传十月革命的文章:李大钊所写的《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这是中国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运用报刊来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标志。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传播者。他努力在报刊上宣传十月革命,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五四运动前夕,他在轮值主编《新青年》第6卷第5号时,把这一期的《新青年》编成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了他自己撰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基本原理。
《马克思研究》专号的出版,是《新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开端,同时也引起了《新青年》资产阶级右翼势力的反对,从而展开了一场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论战的结果,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也促使《新青年》编辑部分化。
第二节.《每周评论》及五四时期的学生报刊
1.《每周评论》
一战后,国家前途未卜;十月革命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了加强这一时期的政治宣传,及时报道时事和评论实际政治问题,陈独秀和李大钊决定创办《每周评论》,用以配合《新青年》更好地进行政治宣传、开展思想文化斗争。
1918年12月22日,小型4开周报《每周评论》在北京创刊。它是以评述时事、发表政论为主的政治报。
它与《新青年》互为补充,《新青年》重在阐明学理,《每周评论》重在批评时政;《新》以不谈实际政治问题为基本方针,《每周》则专事讨论本国和世界的政治。两者共同为时代输入新思想,将文化斗争与政治斗争紧密地结合起来。
《每周》内容大略分为12类,包括“国内大事述评”、“国外大事述评”、“社论”“随感录”、“通信”等。
《每周》的主要成员,由《新青年》同人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三部分人组成。
1919年8月31日出至第37期时,被北洋军阀政府查禁。前25期由陈独秀负责主编,从26期起改由胡适主编,开始以实用主义为政治方向。
五四运动爆发前,《每周》的矛头直指封建军阀,它揭露了帝国主义利用封建军阀在中国进行内战的阴谋,指出南北双方都是以帝国主义为靠山的军阀,他们的争权夺利造成了国家的灾难。《每周》把新文化运动与反军阀的政治斗争联系起来,密切结合时事政治进行鼓动宣传,促使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每周》全力配合《新青年》提倡新文学反对复古主义的斗争。
对于五四运动,《每周》表示了热切的关注,是当时报刊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同时,《每周评论》第一次将这次伟大的爱国运动成为五四运动。
2.“荆生事件”
1919年初,复古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林琴南在安福系的《新申报》上发表了文言小说《荆生》,借以攻击新文化运动。《每周评论》为配合《新青年》提倡新文学反对复古主义的斗争,在第12号全文刊出此小说,并加按语,指出这篇小说史为压制新文化运动而作,并且连续发表文章加以分析批判。
《每周评论》对小说《荆生》的批判,被称为“荆生事件”。
3.“问题与主义”论战
《每周评论》编辑部内曾有过一次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它的实质是关系到该刊坚持还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关话题/中国新闻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暨南大学2004年考研真题-中国新闻史笔记
    中国新闻史笔记(有些内容丢失了,不过后面几章不重要的)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第一节 中国传播活动溯源一 古代的信息传播:口语、烽烟、旗鼓、木铎(中国传播史上特有的媒介)、甲骨文、金文等二 两汉和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驿、邸、竹、帛、纸、露布、檄文、烽燧、童谣第二节 唐代的新闻传播与早期的官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考研专题
    名词解释 进奏院状邸报定本制度《万历邸钞》 《急选报》报房京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遐迩贯珍》 《字林西报》 王韬《循环日报》 《弢园文录外编》 《万国公报》(上海) 《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时务文体《知新报》苏报案《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黄远生戈公振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 范长江癸丑报灾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邵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0
  • 南京师范大学方晓红《中国新闻史》考研复习笔记
    南师大考研中国新闻史讲义资料 第一章 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 第一节.古代新闻传播活动 1. 在中华民族传统的传播形式中,最具影响、传播信息通道最长的是: ㈠ 金石碑刻 1 金石碑刻是指镌刻在金属青铜器具和石碑或山石上的金文和石刻文字。 金文又称钟鼎铭文。钟鼎文信息量更为集中,信息保存的时间更长。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4-05
  • 中国新闻史考研复习(大题)资料
    主观题 1、分别评述《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万国公报》、《申报》等著名报刊的创办经过,基本内容、性质与特点。 答:《察世俗每月统纪传》(1)创办经过:最早来华办报的是传教士马礼逊,1807年9月到达广州,成为第一个来华的基督教新教传教士。1813年,米怜受伦敦布道会派遣来华,协助马礼逊。1814年初,米怜前往南洋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4-04
  • 中国新闻史笔记-重点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史》笔记重点名词解释 答题要点分析 ※名词解释(或简述)。考察范围一般为重点报刊、新闻界主要人物、重要新闻事件、名作、名篇等,答题六七句即可。 (一)关于报刊:首先,要回答出对新闻媒介要评价、归类、基本定性、特点、如:第一的报纸,某政党报纸。第二,何年何地出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3-19
  • 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103.html封面内容简介、编委目录 绪论 突破中体西用:论中国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  0.1 复习笔记  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上编 八面来风:帝国晚期的新闻事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4
  • 刘家林《中国新闻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935.html封面内容简介、编委目录第一编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章 唐代的官报  1.1 复习笔记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二章 宋代的官报和小报  2.1 复习笔记  2.2 考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4
  • 刘家林《中国新闻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53062.html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2014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8新闻与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71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824新闻传播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4
  • 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53164.html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2014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8新闻与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71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824新闻传播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4
  • 南昌大学本科《中国新闻史》期末要点
    名词解释:(性质、地位、时间、地点、谁创办的、特征、内容、是否变革)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3《蜜蜂华报》4《中国教会新报》5《新民丛报》6《国闻报》7实务文体8《苏报》案清政府为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而发起的文字狱,是辛亥革命钱的著名反清政治 案件。1903年,邹容、章太炎分别写出轰动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1-11
  • 2016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考研:中国新闻史结构图
    中国新闻传播史(理论框架梳理) 上古 甲骨、金属铸件(金文)、岩石是最早的文字传播载体 集市贸易、经济广告、3000年以前的上古时代 两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1
  • 厦门大学中国新闻史复习讲义
    1、中国古代报纸主要有三类:朝廷官报邸报,非法民报小报,合法民报京报。 2、对唐代开元杂报有详细记载的是唐代孙樵的《经纬集》的《读开元杂报》一文。 3、报房京报从崇祯末年以后才普遍使用活字印刷。 4、我国唐朝出现的古代报纸是有史料为证的,约发行于887年的敦煌进奏院状的发现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1
  • 厦门大学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1.朝报(附开元杂报)---唐孙樵《读开元杂报》中,记载的开元时期一种每天条布于宫门外的朝政简讯的的载体。每天公开发布,内容完全是宫廷新闻,作为中央政府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工具,直接向民众宣布,时效迅速。无固定名称,后唐和宋代方称之为朝报,该传播工具没有随王朝覆灭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1
  • 刘家林《中国新闻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935.html 封面 内容简介、编委 目录 第一编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章 唐代的官报   1.1 复习笔记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二章 宋代的官报和小报   2.1 复习笔记   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2.3 考研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04
  • 刘家林《中国新闻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53062.html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2014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8新闻与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71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824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