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讲义-暑假班部分(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3-05


结构主义—符号学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符号建构,由日常符号表现出来,符号的意义是与受众发生互动而产生,由于受众有不同的文化经验,多元解读及意义抗争成为可能。马克思主义简单的决定论忽略了意识形态的日常性和复杂性,此理论从符号的建构这一微观之处同构了宏观的社会结构层面。
             
                索绪尔 结构主义语言学 严密结构体系 能指和所指 狗 dog 指代 能指 形状声音 所指 精神概念 是随意、约定俗成的

5)后现代主义:后学思潮没有一个统一的确定的定义或概念,也不可能有。特点是:质疑、颠覆“宏大叙事”,消解“元叙事”(过去常为我们解释事物的那些伟大哲学信仰体系如马义、弗洛伊德主义),去中心化。由一中心——多中心;有真理——无真理;不是一个正统——而是有N个正统。价值观多元化,也让人无所适从,混乱,多元。结构主义等理论是严密、整体的自圆其说的体系,意义结构是确定的,建构的。但也是一个有限体。会被质疑。
                           詹明信资本主义文化逻辑
                           让-鲍德里亚:后现代大众传播理论建构
6)后结构主义即解构主义:德里达 差异 能指和所指都是不确定的 意义是不确定的 文本意义是不固定的,是开放活跃的。作者不能把握。
                         解构:对于结构主义的反思
                         延异:对于“在场的神话”的消解;对于中心的消解
                         德里达则反对语言与思想的一致性,他提出“解构”这一哲学术语。解构(Deconstruction)一词有解析,分解,瓦解,消失的意思,通过解构来破坏结构主义的自足圆满的体系。
         20世纪7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改造结构主义的政治思潮。其代表人物大多数是原来的结构主义者,如法国的巴尔特、福科、拉康、和奥塔德、索勒斯、德里达等。反对传统结构主义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客观性和理性问题上,企图恢复非理性倾向,追求从逻辑出发而得出非逻辑的结果,揭示语言的规律.
後结构主义者与它的结构主义前辈最明显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抛弃了结构主义的简化主义方法论。他们挑战结构主义宣称自己是能够诠释所有文本的批评後设语言(metalanguage),并且认为一个文本之外中立全知的观点是不可能存在的。许多後结构主义者相信,认为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事实上只是一个社会建构,在当中有许多不同的意识形态推动著想要成为霸权。
          

7)后殖民主义:萨义德 “东方学”
                斯皮瓦克 文化帝国主义。
         “后殖民主义”是指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之后的冷战和后冷战时期对“落后

”民族和国家进行文化围剿和文化渗透的一种侵略政策,因而在理论上常常表现为一种文化殖民主义、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依照后殖民主义的观点,只有西方先进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才是世界文化的中心和楷模,而非西方的“落后”民族的文化则常被贬称为边缘文化、愚昧文化。他们在重视区域文化、地方性文化的同时,还保持了对欧洲中心主义和父权中心主义的批判  
          着眼于宗主国和前殖民地之间关系的话语谱系。后殖民主义特别倚重福柯关于“话语”和“权力”关系的学说。按照这样一种学说,世界上的任何“知识”,归根结底都是一种“话语/权力”的较量。一种构建在西方殖民霸权之上的、对于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话语暴力,不仅使殖民地文化殖民化,更重要的是,构建在西方叙事上的文化观念使被殖民的民族产生一种被强制的文化认同感,后殖民主义就是试图解构这一建构在不平等话语上的权力──知识体系。后殖民主义否认一切主导叙述(Master-narratives),认为一切主导叙事都是欧洲中心主义的,因此批判欧洲中心主义是后殖民主义的基本任务。与此相关联,对以“现代性”为基础的发展观念的质疑和批判是其重要特点。后殖民主义对全部的“基础的”历史写作予以否定,认为一种基础的视角总是通过一种“同一性”而压制了“异质性”。     

8)女性主义  第一波  投票权 选举权
             第二波  波伏娃《第二性》和萨特关系好
                     社会经济地位 与男人在各个方面追求一样(有些极端)
             第三波  更成熟 男人不是女人的敌对
                            男人与女人是在很多方面不同的
                            可以平等的和谐共处
                


                 结构主义、符号学、哲学解释学、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话语理论、文本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
4. 意识形态“霸权”(文化领导权)理论 葛兰西“文化主导权(霸权)”;意大利 《狱中笔记》不仅依赖暴力维持社会政治经济秩序,而且必须具有意识形态上的主导地位,使被统治阶级在心理、意识、观念上都顺从于现状,满足于现状,通过教育、教化,这种领导权建立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共同信仰上,及统一的意识形态上。
                              意识形态的合意而非暴力强制 文化斗争场   龚文庠 经研究 应是文化主导权 而非霸权的字面意思。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人们以为自己的思想是自己思维的产物,实际上不过是代表某些潜在的力量在思考,他们思考的不过是允许被思考的东西。 父母、学校、教会、电影、电视、报刊、广播等传播媒介,特定的意识形态要素,潜移默化中,从童年起就一步步控制人的头脑
                 媒介信息:虚伪合意的制造者,有意识的灌输活动,在意识形态内容的生产和再生产中充当着重要角色。
                唤询概念
                结构主义与其理论有关     
葛兰西手中,文化领导权,
             这个词开始被用来描述社会各个阶级之间的支配关系。而这种支配关系并不局限于直接的

政治控制,而是试图成为更为普遍的支配,包括特定的观看世界、人类特性及关系的方式。由此,领导权

不仅表达统治阶级的利益,而且还渗透到大众的意识之中,被从属阶级或大众接受为“正常现实”或“常

识”。
            
5.法兰克福学派后裔、第二代旗手:哈贝马斯:
            1929年6月18日生于德国的杜塞尔多夫,在纳粹统治下长大,1949年就读于哥廷根大学,后经苏黎世大学,于1954年进入波恩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55年,他前往法兰克福大学,与法兰克福学派核心人物阿多尔诺(TheodorAdorno,1903-1969)一起从事研究工作
1962~1964年,他任海德堡大学哲学副教授,1964~1971年为法兰克福大学哲学与社会学教授,1971~1981任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所长,1983年起重新执教于法兰克福大学。

            交往理性 人自己解放自己、哲学家 社会学家 公共领域 文学公共领域 政治公共领域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重新封建化的公共领域 平等理性的公民进行公共事务的讨论 民主受到政府和市场即政治和商业的双重挤压

            所谓公共领域,我们首先意指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东西能够在其中形成。向所有公民开放这一点得到了保障。在每一次私人聚会、形成公共团体的谈话中都有一部分公共领域生成。然后,他们既不像商人和专业人士那样处理私人事务,也不像某个合法的社会阶层的成员那样服从国家官僚机构的法律限制。当公民们以不受限制的方式进行协商时,他们作为一个公共团体行事——也就是说,对于涉及公众利益的事务有聚会、结社的自由和发表意见的自由。在一个大型公共团体中,这种交流需要特殊的手段来传递信息并影响信息接受者。今天,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就是公共领域的媒介

          A.代表型公共领域:权力象征物对权力的代表与宫廷礼仪(前技术的奇观文化)
          B.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私有财产--私人领域--书写与阅读--印刷资本主义--言论媒介与言论公共化--文学公共领域--政治公共领域)
          C.大众社会时代的公共领域: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相互渗透(福利社会政府权力的扩展和公司权力侵占公共资源)--传媒的商业化--公共领域的衰落与奇观文化的复兴--操纵性的传媒力量--批判的公众变成消费的公众

6.批判的受众研究 莫利的受众研究(这里不讲,有专门受众理论课上应该讲到)


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区别:
         目的差异 服务、维护 出谋划策、支持现存体制
                  促进变革、对现状分析批判
         焦点差异 效果与受众研究
                  重点宏观传播体制研究
         方法差异 量化分析方法 实证 经验 微观
                  定性分析 价值判断 思辨和宏观但也不排斥定量
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
美国传统学派
①维护现行的社会制度传播制度②为大众传播媒介充分实现政治、经济、军事功能服务③实用性、经验性明显。
欧洲批判学派
①从哲学、社会学质化分析角度探讨传播与社会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②利用对现有的传播状况的研究改变既有事实社会变化。
研究焦点
美国传统学派
①关于如何传播、如何有效传播之类的问题。②致力于寻求传播活动自身规律③落脚点在传播效果和受众(微观)④更直接、更有效地服务于实践。
欧洲批判学派
①关心为谁传播之类问题②传播体制的研究,传播者和传播与社会结构各要素的关系(宏观)③落脚点在传播意义上。
研究方法
美国传统学派
主要采用社会学、心理学、等方法强调定量分析,注重实证经验微观。
欧洲批判学派
主要采用哲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等方法,强调定性分析,不排斥定量分析、注重思辩、理论宏观、全面。
社会观
美国传统学派
资本主义是多元社会、只要实现多元利益的协调与平衡即可消除社会矛盾,认为媒体可以帮助改进社会问题资本主义制度。
欧洲批判学派
传播制度本身并不合理,大众传媒本质是少数垄断资产阶级对大多数人实现统治的意识形态的工具,必须批判。
       
学派    理论基础    研究核心    研究方法    研究视角    研究立场
经验-功能学派    实证主义    传播效果    经验主义    微观    保守
技术控制论学派    技术主义    传播技术与社会    文献与思辨    宏观    激进
结构主义符号-
权力学派    批判哲学    传播与社会    哲学思辨    宏观    激进







                 

                                                                                                                                             
































传者和受者有关理论
Lasswell’s 5 W model
“5W模式”或“拉斯韦尔模式”
Who 谁 ----Say what 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To who 向谁---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
控制分析   内容分析  媒介分析  受众分析   效果分析
“谁”就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传播者既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集体或专门的机构。

“对谁”,就是受传者或受众。受众是所有受传者如读者、听众、观众等的总称,它是传播的最终对象和目的地。

传播者(媒介)----控制研究
微观层面: 把关人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潜网
把关人概念的提出
最早产生于卢因1943年《生态心理学》一书中,此时,卢因在研究战争时期家庭主妇的购买习惯,以及食物如何来到餐桌上的问题时。提出了“渠道理论”即食物是通过多种,多层渠道才来到饭桌上的,而从渠道的这一关节到令一环节中途要受到“把关人”的影响。“把关人”就是指有能够让一个东西进来或出去的决定权的个人或团体。卢因从人自身的心理出发,分析了把关人的心理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人的认知结构,二是动机和价值判断。
1947年,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中又一次提出了把关人理论,内容无大的变化。
从卢因的理论中归纳的几点,一,把关人理论是建立在“渠道理论”的基础之上的,由于事务运动必须经过渠道,而渠道又存在许多关卡,所以也就存在把关人。二,卢因的把关人主要针对的是小群体中的个人,所以,影响把关的主要就是心理因素。
把关人概念的确立
1949年怀特(white)所做的对新闻编辑的个案调查得出了结论:新闻把关是高度主观的东西,依赖于把关人的实际经验,态度,价值判断等。1950年,他发表了这次调查的报告《把关人:一个新闻选择的个案研究》。
作用:首次为新闻把关人的存在和作用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和证据,同时也为把关人这个概念在传播学研究中奠定了基础。

向社会控制模式的转化
1969年巴斯在《新闻学季刊》上批评怀特的理论,指出新闻编辑不能算做一个真正的把关人,他把新闻流动分为两个部分:新闻采集和新闻加工阶段,认为真正的把关人是从事新闻采集的人或组织,他的问题引发了令一问题:不同的过程中,把关人的作用是否相异?
沃特吉伯(Walter Gieber)在这方面推动了一步,他认为,把关人并不像还特所说的那样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行事,而是受到两方面的压力:一是信源的压力,二是新闻机构的压力。而夹在中间的把关人很难有所作为。独立性自然不复存在。
作用:他将把关人的工作环境引入了把关过程,明确指出把关人并非孤立的个人,而实际是一个组织。使把关人的研究侧重点向由个人向社会因素移动。

潜网
布里德(Bread)1955年《新闻编辑部的社会控制》中所选角度与吉博完全一样,重视社会因素在把关中的作用,将新闻工作人员的具体的工作环境纳入研究,目的在探讨新闻编辑如何制约着记者。

美国传播学者沃伦•布里德(Warren Bread)在他的代表作《新闻编辑部的社会控制:功能分析》中提出了“潜网”的概念。“潜网”指的是:任何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传媒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能。他发现,在编辑部的内部始终存在一张无形而有力的“潜网”。它一方面确保传媒组织的宗旨和规范得到贯彻,另一方面防止初出茅庐者对传媒组织规则的破坏。这类控制往往是一种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过程。如刚踏入新闻界的年轻记者无所顾忌、敢冲敢闯,但最终会变得同老记者一样循规蹈矩,将自己逐渐融入那张潜网。简单来说,潜网实际是指媒体内部不成文的、无形的制度规范。新记者对“潜网”的内化一方面会方便尽快地适应工作,但不可避免地会削弱新闻的伦理意识,并进而对舆论监督造成影响。

社会控制模式的横向扩展
将目光投向更广大的社会背景之下,研究新闻体制对媒介组织人员的影响。
莱利夫妇1959年发表的《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将大众传播视为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一部分,来揭示其它社会系统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德福勒对媒介内容的趣味性分析则指出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深深地影响了大众传播体统的结构,观念层面,制度层面作为一个整体的网络制约着大众传播的生产。
议程设置理论
议程设置(agenda setting)的基本思想最初来自于美国新闻工作者和社会评论家沃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922年,李普曼在其经典著作《舆论学》(Public Opinion)中提出了他的观点:“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这成为议程设置理论的雏形。

1963年,伯纳德•科恩(Bernard Cohen)提出了对“议程设置”最有影响力的表述:“在多数时间,报界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怎样想时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想些什么时,却是惊人地成功”,这更清楚的指出了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

1968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两位研究人员马尔科姆•麦肯姆斯(Maxwell Mocombs)和唐纳德•肖(Donald Shaw)对李普曼的思想进行了实证性研究,他们对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传播媒介的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了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他们研究的总结。其主要含义是:大众媒介注意某些问题而忽略另一些问题的做法本身就可以影响公众舆论,而人们一般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介注意的那些问题,并采用大众媒介为这些问题所确定的优先次序来确定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他们的研究标志着一个新的传播效果理论——“议程设置理论”的诞生。

议程设置理论近年来又取得了很大进展。随着对议程设置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科恩所提出媒介在决定受众如何想使并不成功,但告诉他的受众想什么时却是惊人成功的经典论断受到了挑战。麦科姆斯和肖在1997年提出了“两级议程设置理论”。他们认为,议程设置的第一级决定受众议程的内容,即想什么。而议程设置的第二级则是关乎于受众如何想。第二级议程设置功能主要是通过媒介对其报道议题的“框架”(framing)实现的。通过重点突出事件的某些方面,同时尽量弱化对另外一些方面的报道,通过标题、篇幅长短、版面位置等手段结构某一事件,从而影响受众对这一事件的理解方向或角度。
宏观层面: 规范理论

极权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理论
社会责任理论
苏维埃理论
民主参与理论
发展传媒理论

理解:
现代自由主义思想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欧洲。
在反对独裁主义理论的过程中,人们提出了自由主义理论。在与之对抗的过程中,早期的自由主义者表明,如果个体能够挣脱教会和国家对传播活动的专断控制,他们将会“自然”地接受良心的指引,探寻真理,参与公众辩论,最终为自己和他们创造美好的生活。
1644年约翰•弥尔顿出版了自由主义的论著《论出版自由》,它宣称在公正的辩论中,好的和真实的观点总会战胜谎言和欺骗。这个理论后来被称为弥尔顿“自我修正原理”,继而被作为保障媒介自由的理论基础,被同时代的媒介专业人士广泛引用。它是社会责任理论中的一个基本原则。
    18世纪时,人们开始清楚地认识到,“真理”的绝对形势并不能被很快建立或轻易建立,一些自由主义者开始变得气馁。“独立宣言”的作者托马斯•杰弗逊也曾动摇,不过他后来重新肯定了自我修正原理:“如果要让我来决定,我们应该需要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自由主义理想是美国长期探索的民主自治的核心。新成立的美利坚合众国是最早明确采纳自由主义法则的国家之一,体现在《独立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和《人权法案》中。
  
一个重要的概念:观点的自由市场
美国的自由主义思想可以追溯到建国之初,但它已经经历了许多变迁。19世纪的便士报和黄色新闻业时代曾发生过一个重要的变化。这个时期经济不景气、四处滋生腐败和不公正现象,民众对商业和政府的信心大为动摇。机场社会运动,呼吁制定新的法律并加强政府规范的力度。反对拉斯法被通过,用来瓦解大的垄断。自由主义者担心这些法律和条例太过火,他们四方努力,想要复苏公众对自由主义思想的支持。
    一些媒介从业者提出,媒介应该被看成一个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观点市场。这种观念是资本主义基本原则的变体。在亚当•斯密阐述的古典资本主义理论中,政府很少需要调节市场。一个开放的竞争的市场应该进行自我调节。放任主义学说是另一个指称这些观点的术语。
但是将这个理论逻辑应用到我们庞大的当代媒介中去存在一些问题。媒介内容远不及他的消费品那么确凿有形。讯息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含义可能会有巨大的不同。假定的运行需要的一个前提是“人们是明智的讯息消费者”,而这一点是一直受到其他理论攻击的要点。信息是不同于一般商品的。信息可以免费发布,如果人们不需要直接为这些信息而付费,他们的识别能力也许会减弱。如果有害信息被捆绑在其他讯息里一起发送,你购买好的讯息时也要同时付费给有害信息。另外,对你有害的讯息可能对他人有好处。
 

社会责任论
到了20世纪,关于大众媒介在美国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问题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各种观点相互尖锐冲突。一种极端是持有激进自由主义理想观念的人。这些人认为完全不应该有法律来管理媒介的运作,他们是第一修正案绝对论者,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出版自由”的含义。另一种极端的人则相信应该由政府机构或委员会直接对媒介进行规范。这些人包括技术专家控制论的鼓吹者,诸如哈罗德•拉斯韦尔和沃尔特•李普曼。
控制论的支持者把他们的论点建立在宣传理论的基础上。另一些支持者将他们的论点建立在大众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在这两种观点中,媒介都被视作强有力的、具有颠覆性的力量。虽然很多圈里人物相信有必要对媒介进行控制,但他们不能就由谁来做这件事而达成一致意见。

 1927年,联邦无线电委员会(FRC)建立了,它是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前身,是激进的自由主义和技术专家治国论辩论白热化的一种折衷方案。无线电业是第一个主动要求和服从政府规范的媒介产业。联邦无线电委员会的成功使人们对其他媒介产业进行规范的呼声进一步高涨。

新闻的专业化
随后,随着要求政府对媒介进行规范的压力的增加,媒介从业者指出,他们可以进行自我规范。媒介业的领军人物开始进行本土行业的专业化。约瑟夫•普利策和威廉•伦道夫•赫特设立了职业奖项。
业内关于伦理道德的规范也开始成形,形成另一个关于媒介角色的重要概念,即保卫公共福利的看门狗。这个概念认为,媒介应该不停审视这个社会,并且将问题警示给民众看。揭发丑闻率先扮演了这个角色。在这个角色中,媒介被想象成一个独立的社会机构——政府的第四级,被赋予确保所有其他机构,即政府的三个部门:商业、宗教、教育和家庭为公众服务的权利。
    在专业化发展趋势中,媒介从业者就像之前的医生和律师一样,宣誓支持专业标准。
倡导对媒介进行规范的人遭到了各种形式的自由主义者的反对。最终,媒介从业者指出,他们可以进行自我规范。社会责任理论从所有的争论中浮出水面。社会责任理论是介于支持政府控制媒介和支持完全的出版自由之间的一种折衷理论。

1942年,出版自由委员会,也即赫钦斯委员会成立了,并出版了一份报告,观点综合起来被称作是“新闻出版的社会责任理论”。这份报告强调了独立新闻出版的必要性,它可以对其他社会机构进行审视,并且提供客观、准确的新闻报道。社会责任理论的创新特征在于它要求媒介为培养有建设性和创造性的“大共同体”负责。

公民新闻---社会责任理论的实践
定义:积极地让受众参与报道重要公民事件的新闻实践,有时也称公共新闻。这是一种交互式新闻的形式,让受众生产新闻故事和新闻报道。
    谢尔顿•冈纳拉特尼从不同的来源为公民新闻提出了若干定义:简略说,1.更积极接触公众;2.自觉地给公民更多的声音;3.将新闻业驶向生气勃勃的公共生活的一种运动。
    正如这些定义所暗示的那样,公民新闻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一份报纸长期报道详细的重要的和有争议的社区事件,通过热线和公开论坛等方式引发人们反应和辩论。另一种形式是公民讨论小组,定期会面讨论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比如圆桌会议,邀请意见相对的公民详细讨论分歧所在,试图找出共同点。
    公民新闻的支持者把它看作一种社会责任理论的体现;  公民新闻“实验”延续着美国没接对社会责任理论的承诺。

看情况讲,可略去
英  麦奎尔  将各种规范体系中所含的观点和主张归纳为六种类型:1-4:席伯特 施拉姆 《报刊的四种理论》1956年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苏联的共产主义理论;5民主参与的媒介理论;6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

一、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1极权主义—权威主义
它是一种对社会事物进行评价和判断时,不是从事物本身的内在价值而是从与外部的权力或权威关系上考虑问题的认知态度或思维方式。主张事物必须一切以权力或权威为转移,强调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服从关系。如都铎王朝颁布的《星法院法令》。
2重要内容:
(1)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2)报刊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力或权威,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治价值;(3)政府有权对出版物进行事先检查,这种检查是合法的;(4)对当权者或当局制度的批判属于犯罪行为,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体现了绝对支配与服从)
3提出的背景
15世纪中叶印刷术发明后的欧洲封建专制背景下提出的

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自由主义理论 社会责任理论 民族参与理论

1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A含义:又称为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其核心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念,即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
B主要内容(内容):
(1)    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
(2)除人身攻击以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 ;
(3)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
(4) 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
C提出背景:
在17  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中,在同极权主义媒介规范理论做斗争的过程中提出的
英  约翰。弥尔顿  诗人 政治家  1644年出版《论出版自由》,“限制人民的出版言论自由就等于压制真理,因为真理只有在自由而功课的斗争中才能战胜谬误,才能证明真理性,因此实行许可制和查禁制实际上等于伤害真理其本身”----理论基础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    1859年《论自由》 主要强调意见表达自由
潘恩和杰弗逊   1789年 把新闻自由写进了美国的宪法,
D意义:
早期自由主义理论对打破极权主义专制制度和等级支配观念,确立自由、平等和权利思想起了巨大的作用;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垄断阶段,后来自由主义理论本身发生了蜕变,成了维护垄断资本利益的理论;今天则进—步演变成了个别传播大国推行文化帝国主义的理论。


2社会责任论
A提出:
美国“哈钦斯委员会” 40 年代  《自由与负责任的报刊》1947年
D原理原则:
1)      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因而,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2)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3)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不能煽动社会犯罪,不能传播宗教或种族歧视的内容;4)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
E目的:
一是为了防止由传播事业的高度垄断而引起的资本主义内部的社会矛盾激化;二是为了防止由传媒内容的浅薄化、煽情化、刺激化而引起的社会道德和文化的堕落。

3民主参与理论(受众参与论)――属于体制化的规范理论
A提出: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和媒介垄断程度达到新的高度  美、欧洲 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
B提出的背景:
一般民主要求自主利用媒介的意识不断提高,而现实中又缺乏可以利用的资源。
美国  巴隆 《媒介接近权:为了谁的出版自由》1973年
巴格迪坎 《传播媒介的垄断》1983年
C主要观点:
(1)    任何民主个人和弱小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的权利;(2)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3)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4) 与大规模的单向垄断的巨大媒介相比,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性的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其核心价值――小规模,双向,参与的)


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
阿特休尔对“四种传播体制”的反思
      1984年,赫伯特.阿特休尔在《权利的媒介》一书中指出,“报刊的四种理论”是冷战思维的产物。他对四种传播体制进行了反思,认为报刊的四种理论”是冷战思维的产物,在科学性和客观性上有所欠缺。
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 自由主义和社会责任蕴含褒义而集权主义和共产主义在西方是贬义的,这反映了作者的世界观。
    2、 这四种划分方法究竟是四种思潮的总结还是四种实践体制的总结很成问题。而四种理论有祥有略,有的偏重历史事实有的偏重思想源流有的侧重一个国家(如苏联的苏维埃主义)有的则包罗万象(如集权主义)
    3、 与其说每一种社会制度对应着某种传播体制不如说因历史脉络不同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在不同国家中,即使社会制度相同传播也大相径庭有的虽社会制度不同但传播体制也显示了某种程度的一致性。
    4、 最重要的是《报刊的四种理论》已然忽略了垄断商业力量对媒介的重要影响没有将利润的驱动力及其抗衡考虑在传播体制的系统中。
  (2)    对“四种传播体制”的发展
如果说报刊的四种理论”是冷战思维的产物,那麽必然不能覆盖两大阵营之外国家的所有情况。赫伯特.阿特休尔在《权利的媒介》指出,全世界共有媒介的“三大乐章”,即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和发展中国家。

《权力的媒介》是传播学批判学派学者赫伯特阿特休尔的媒介批评专著,其中心议题是大众传播媒介与权力的关系。作者旨在揭开大众媒介身上的权力面纱,打破所谓“第四权力”的神话,本书抓住新闻媒介与社会统治力量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层层论述,深入考察了欧美新闻事业的演变发展以及新闻观点的产生变化,探讨了当今世界新闻传播领域的重大问题。

《权力的媒介》(Agents of Power)概述
1、基本观点:一切媒介都不是独立的,自为的。媒介历来都是受到某种权势控制的工具。摆布传媒的权势有宗教的,也有世俗的,可能体现为政治上的党派集团,也可能是经济上的。
控制者与被控制者的关系有四种:官方形式;商业形式;利益形式;非正式形式。

相关话题/传播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大众传播研究方法
    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大众传播研究方法 大众传播研究方法 传播学是一门旨在研究人类如何创制 交换和解读信息的社会科学,因此,传播学研究需要将科学与人文研究结合起来。史蒂芬 小约翰 第一章 理论与研究范式 一 理论与范式 理论:理论就是为了解释某个现象,按照一定的规范所抽象出来的概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5
  • 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知识
    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知识 北京大学传播学研究生入学考试 * 第一天:传播学的基本问题和重点问题 * 第二天:传播学历年真题分析 * 第三天:传播学热点重点问题分析 * 第四天:模拟考试 * 第五天:讲解试题,解答疑问,聚餐 传播学基础问题 简述西方传播学的起源、发展与流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5
  • 南昌大学2017新闻传播学硕考研真题回忆
    南昌大学17新传学硕考研真题回忆 【南昌大学】学硕: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 1. 文艺春秋 2.BBC 3. 东方风来满眼春 4. 开、好、管 5. 选择性接触 二、简答题 1. 简述新闻舆论形成的条件 2. 简述《民报》的主要内容 3. 简述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原理原则 4. 甘地的新闻思想 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7
  • 2007-2016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历年真题
    厦门大学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基础) 一、填空 1、___开始,纸张在传播中开始独占鳌头:我国最早的关于报纸的记载是孙樵《___》卷的《读开元杂报》一文。 2、1815年,《___》在马六甲创办。____年《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办;1822年,在澳门创办的第一份葡萄牙文报刊是__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7
  • 2019考研:新闻传播学三个基本问题
    1、什么是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创立乃基于这样一个信念:由于现实被合理地分成了一些不同知识群,因此系统化研究便要求研究者掌握专门的技能,并借助于这些技能去集中应对多种多样、各自独立的现实领域。(华勒斯坦等,1997:9)新闻学作为一个职业规范性学科,它探讨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6
  • 2018年四川大学文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真题
    四川大学 学硕:636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 1. 书脊 2. 传播流 3. 空符号 4.DAGMAR 5. 威尼斯手抄小报 6. 涵化理论 7. 知识劳工 8. 后真相 二、简答题 1. 从受众角度分析弹幕的传播效果 2. 简述新闻、舆论与宣传的区别与联系,并举例说明。 3. 介绍罗兰巴尔特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4
  • 2018年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真题
    浙江大学 学硕:807新闻与传播实务 1. 声画组合的基本模式(又称稳定模式)是什么?每个要素发挥了什么作用?请举例论证。 2. 新闻专业主义防止商业逻辑侵犯新闻逻辑,你同意吗?为什么?举例论证。 3. 网络时代还需要新闻的专业堡垒吗?为什么?举例论证。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4
  • 2018年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真题
    暨南大学 学硕: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多选不给分) 1. 《新闻学大意》 2. 舰队街 3. 舆论反转 4. 首因效应 5. 网络直播 6. 长尾理论 二、简答题(选做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多选不给分) 1. 简述近代中国民营报纸的活动内容及意义/贡献 2. 简述大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4
  • 2018年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真题
    学硕:714新闻传播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 报刊的有机运动 2. 《每周评论》 3. 王韬 4. 人民日报改版社论《致读者》 5. 信息茧房 二、简答 1. 人民性与党性的统一 2. 美国分别在1984年,2017年两次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谈谈你的看法 3. 新闻界对真理标准讨论的作用 三、论述 1.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4
  •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考研笔记详细版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现状: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和边缘学科,与诸科学联系渗透因而对象和研究领域不甚明确。分科领域(大众传播学、文化传播学、广告传播学等)繁荣,基础理论研究却显薄弱。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美库利 社会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9
  • 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传播学原理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上海交通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传播学原理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708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研试题(回忆版)
    名词解释杜威:这个是芝加哥学派的学者。这题估计死了很多人,我也是蒙的,隐约感觉他MS这个学派的果然真是。符号:这个是以前的概念重复考,所以建议大家真的要把以前的名词解释全部背熟刺激反应理论:这个是很基本的理论发展传播学女性主义研究发现名词解释每年基本都有个人名,所以大家复习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了简答1.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名词解释:楚辞 :北方民歌的形式和楚国方言, 代表作有屈原的离骚第二个我死活想不起来,如果有其他人想起来了斑竹帮忙补充下吧- -沈从文: 湖南凤凰人,著名文学家,作家,代表作,边城 丁香姑娘义和团运动:要说山东兴起,然后发展到北京,清政府先是支持后和外国侵越者一起绞杀,此运动GC是进攻东郊民巷使馆区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武汉大学2010年传播学综合知识考研试题(回忆版)
    文学部分一、简答 10分*31、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中吹笛》的背景、思想感情和构思方式。2、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思想内容以及你读后的感受。3、闻一多分《发现》的爱国主义诗歌的特点。二、论述 15分*21、王国维认为屈原的文学精神是“北方之感情与南方之想像的合而为一”,联系屈原相关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