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大,北师大中文系古代文学考研辅导班-隋唐古代文学概况(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3-05


    陈子昂继四杰之后,对宫廷诗风展开批评。这主要反映在他的《修竹篇序与东方左史虬》一文中。主要指出了当时的文风“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其原因是“文章道弊”“建安风骨,晋宋莫传”。所以他提出了诗文革新的意见。实践这些理论,他效法阮籍《咏怀诗》写了《感遇》三十八首,还结合自己的出塞经历写了一些边塞诗和怀古诗。而且陈子昂也是最先尝试放弃当时充斥文坛的骈体文的革新者,他的一些文书奏议也表现出散文的写作特点。所以卢藏用说他:“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对他革新诗文风气所作的贡献,评价很高。后来韩愈也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元好问说: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陈子昂的代表作首推《感遇》三十八首。这是继承了汉魏以来咏怀组诗的传统,表现自己对天人之际、古今之变乃至人生穷达得失、社会弊病看法的作品。所以卢藏用说:“感激顿挫,显微阐幽,庶几见变化之朕,以接乎天人之际者,则《感遇》之篇存焉!”这些诗中很多都用道教学说思考天道历史兴亡的规律,晦涩枯燥。但其中也对武后讨伐生羌、扰乱蜀中安宁做了批评。也有一些表现边塞风光的作品。在其中我们能看到陈子昂思想上的矛盾和希望有所作为的志向,这一点不同于阮籍《咏怀诗》中的绝望和悲观。但他在韵致上又缺乏阮诗的深婉。他反对齐梁华彩,但他的《感遇》反而过分质木无文。这都是初唐人在革新诗风的尝试与探索中出现的艺术偏差和过失。
    《感遇》其二,却能继承传统的香草美人的传统抒发不遇的迟暮之感,颇有风雅遗意。
    陈子昂在跟随武攸宜征讨契丹的时候,来到了幽州,登上了燕昭王当年招揽天下贤士的黄金台,有感于自己怀才不遇的处境,唱出了孤独的悲歌。《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如黄周星在《唐诗快》中说:“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古今诗人多矣,从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这首诗里,只有孤独的诗人和辽阔的时空。所以林庚先生说:
这首千古名作简直仿佛是通过寂寞无边、茫茫不尽的整个宇宙,直接要与那时空对话。
我们何曾见过这样的诗歌,而这就是盛唐即将到来之时,积郁在诗人心头的迷茫,发为深沉的“天问”的豪情与胸怀。“这首千古绝唱,使得陈子昂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永远不能被人遗忘。它的光芒遥遥的照亮了盛唐的诗坛。”(《陈子昂与建安风骨》)

六、刘希夷与“吴中四士”
    刘希夷据说是宋之问的外甥,长于七言歌行和闺情写作。歌行以《公子行》和《代悲白头翁》为代表。在初唐四杰的诗文中我们已经看到他们经常感慨盈虚之数,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作为七言歌行的典范之所,也是感慨盛衰之变与人生荣辱的悲哀的。李峤的《汾阴行》则是通过历史陈迹的怀古来表现历史的兴亡。刘希夷则是把这种盛衰之变集中展示在青春易逝、年华易老的悲哀中。
“吴中四士”指的是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包融这四位吴越籍的诗人,他们往往长于表现南方山水的清丽明秀,气调清新。首先值得称道的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一首“孤篇独绝”的杰作。
《春江花月夜》是南朝乐府,属于清商曲吴声歌。传为陈后主所创,书写艳情。后来隋炀帝写过一首,五言四句。已将艳情转变为描写春江月生潮涌的壮丽景色,也蕴涵了宇宙万物往复循环的哲理。张若虚这首诗,把描写月照春江的宏丽图景、思索宇宙人生哲理与探寻时空始末的玄思,和传统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主题结合在一起,利用春、江、花、月、夜等意象组成的梦幻般的和谐意境,表现为流畅深婉、清新明丽的诗篇。一种的新的诗歌境界与宇宙人生的理想,已经突破宫体诗浮靡陈腐的躯壳而诞生。这就是新的玲珑和谐、壮丽深情的盛唐诗歌的气息。所以,闻一多先生认为它是“诗中的诗,顶峰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
张旭,是盛唐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善于狂草。他的几首七言绝句颇为称道。贺知章是玄宗开、天时人,有名士风度,开朗诙谐。《回乡偶书》《咏柳》。


第四讲 山水田园诗歌

一、唐代山水田园诗歌兴盛的原因。
    第一,经济发展,社会安定,营造了田园生活的新感受。
    第二,壮游和游宦,开阔了眼界,使得他们有机会游历河山,抒发才情。
    第三,隐居、求道礼佛等活动,都把文人的精神追求和山水田园的清静氛围结合起来,成为山水田园诗歌的重要方面。
    在艺术上,山水田园诗歌主要从南朝时期陶谢的诗歌传统中发展而来。其中谢灵运注重于山水诗歌,而他的山水诗一半分为上下两截,上截主要用动词勾连游览山水的线索,又以博奥的双声叠韵词语表现所见山水的峭拔,典重深秀。下截则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但往往上下脱节,没有形成完整浑成的艺术境界。玄言的痕迹尚在。而陶渊明则注重田园诗歌的创作,把自己“心远地偏”的耿介之性和“返回自然”的喜悦心情结合起来,形成了清新淳朴、平淡隽永的艺术风格。后来的谢脁则在地方官的“郡斋”环境和山水行役的过程中写了一些山水诗歌,他把大谢凌险临危的山水游历变成了一种“远望”“平眺”的诗歌视点,因此在诗歌的写作手法上也放弃了峭拔博奥的方式,而代之以清新淡渺的意境。后来的阴铿、何逊等人,都对山水诗歌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而田园诗歌则在庾信、王绩等人的手里有所发展。山水诗歌在初盛唐时期出现了大的发展,一方面,陈子昂、沈宋以大谢的用语博奥、刻画奇峭为风格的山水行役诗歌变革齐梁新艳细碎的遗风,而吴越山水的复兴又继承了齐梁体清丽幽渺的风格得到继承,以张说、张九龄为代表的诗人又以大谢体纠偏,强化山水诗的骨力,最终形成了空灵秀丽、神韵清朗、典雅雄浑的盛唐山水诗歌。
    山水诗和田园诗在题材上各有所偏重,但是在注重描写景物进而表达一种自由、宁静、超远的精神境界上,则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它们体现了同一种自然观,亦即同一种人与自然的“精神”关系。其实,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传统的文化中大抵有三种,第一,以自然比德,例如儒家早期所云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就是以山水比德。或者如“逝者如斯夫”“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等等,这些山水松柏在这里都是比德的。其主要特征是人类将通过这些自然物达到对人类自身某些体验的认识,诗经中的比兴手法也属此列。第二,人对自然的崇拜,尤其是山水崇拜,祭祀山水,希望风调雨顺的观念,体现出一种神秘性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三,山水作为割据的战略屏障,因此,山水在他们看来就不是景物,而是攻守形势,是封疆域国的依靠。这些在秦汉之际的诗骚、辞赋中都有表现。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玄学、佛学的盛行,追求超越世俗机务和名利哀乐思想的羁绊,人们重新发现了寄情山水的忘我境界。也就是说,在观照自然山水时,一方面由于远离了人世的烦嚣而体验到无比的清爽与自由,进而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另一方面,这种心情反过来有助于人们观览山水本身的姿态和玄远之美。于是,山水田园就在描写景物本身的过程本身具有澄怀净虑的功能和美学享受。这就为后大山水田园诗歌确立了基本的“观照范式”,奠定了中国山水田园诗歌的美学基础与品格。

二、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孟浩然一生基本上隐居在他的家乡,年四十岁,亦即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入京应进士举,未及第而归。后来在江浙一代漫游,又游历过四川、湖南等地。开元十五年后张九龄罢相为荆州长史,孟浩然为其僚属。不久病卒。
    孟浩然有名士风度,“骨貌淑清,风神散朗。”隐居期间,为乡里排解纠纷,灌园种竹,完全是一个高士。他十分崇拜三国时期隐居于襄阳鹿门山的庞德公,自己也和当地的樵夫、僧人以及隐逸者如白云先生、张五、辛大等来往。相传王维一见孟浩然就十分倾心,为孟浩然画像。李白对孟浩然也是十分推崇,不但留下了《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样的名篇,而且还写了《赠孟浩然》这样的杰作。王昌龄和孟浩然也十分投缘。
    孟浩然为人形神潇散,写诗也秀雅而韵致冲淡。
    孟浩然还往往把薄暮临望的景色和清远的怀望之情结合起来,用景色的变化和时间暗中的流动延宕出悠长的韵味,表现出澄净诗歌境界、宁静散淡的心绪,和对友人独特的风神一种遥远的向往。如《秋登万山寄张五》、《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
    孟浩然还用这种薄暮夜色中的沉静与朦胧来表现隐居者的幽渺的居住环境和心理状态。如《夜归鹿门歌》。《夏日南亭怀辛大》则以月华遍照下的明丽景象来表现他澄怀览物的潇洒风度与喜悦心情。
    孟浩然有很深刻的行役体验,因此,他的诗歌中经常表现道路感怀和客愁。《宿建德江》用薄暮时分的淡远景物渲染泊舟客思的心情。
孟浩然虽然未曾出仕,但是他曾经也为出仕作过努力,特别当他入京寻求出路时,乡心客愁就成为一种身世之感。《赴京途中逢雪》、《留别王维》。《岁暮归南山》是回到家乡后再一次抒写这样难以消除的失意与憾恨。
    孟浩然爱好旅游,所以他的很多诗歌表现了他对山水胜景的向往,这种强烈的“兴趣”和诗人眺望的心情成为对意念中那山水名胜的呼唤。《济江问同舟人》。《舟中晓望》。
    此外,孟浩然把对山水的了望结合自己对名胜故事的心驰神往,沉湎于对它的高韵的体会之中,从而几乎代替了直接的景物描写。这就是清代诗评家王士祯所指出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神韵派”的风格。《晚泊浔阳望庐山》。
    孟浩然的一些诗歌也能表现气势宏大的景观,历来为人称道。《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写景宏大,明志深婉。
   《春晓》是孟浩然的名篇。《过故人庄》则表现出清新淳朴的生活气息和丰足欢乐的田园社会。

三、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人。二十一岁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而得罪贬为济州司库参军。这一段时间他接触了一些齐鲁之地的下层文人,写了一些寒士穷居的诗歌如《济上四贤咏》。后来隐居在淇上、嵩山,写了不少表现行役和田园景色的诗歌。不久,得到张九龄的接引而为右拾遗,监察御史出使凉州,写了一些边塞诗歌。张九龄罢相之后,他在政治上也转为消退,在蓝田辋川和终南山营造别业,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写了不少表现隐居情趣和别业生活的田园诗歌。安史之乱时被迫接受伪职,但因故免罪,终官为尚书右丞。
    他早年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当他仕途沉浮之后,滋生了厌倦所情绪。中年丧偶的孤寂生活,晚年政治上的失节等精神遭遇,都使得他越来越远离仕途。把青年时期对隐居田园的兴趣转变为对枯寂孤独的修行。这对他晚年的诗歌,淘洗华辞而尽归妙机的感悟,有一定的影响。
    王维多才多艺。他擅场绘画,被认为是南宗画派的鼻祖。他自己在《偶然作》中说过“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画山水壁画,为孟浩然写肖像。而且,他妙解音律,在他干谒岐王、九公主的故事里,他就演奏过《郁轮袍》。《国史补》中记载他曾看到一幅表现伎乐场面的绘画,就指出这里演奏的就是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的情景。因此,这些艺术素养都对他的诗歌写作有一定的意义。他写景中对色彩、构图关系的讲求,对音律美感的重视,都和他多方面的艺术素养有关。苏东坡说王维“诗中有画”,前人又说王维诗歌“百啭流莺,宫商迭奏。”(《史鉴类编》)
    王维的田园诗歌在陶渊明、王绩等人的基础上,进一步表现古老的农耕文明下淳朴宁静的生活。斜光、墟落、桑麻、父老、儿童、牛羊等传统的景物和色彩,都得到继承。《渭川田家》《山居秋暝》《春中田园作》:
    王维还把对田园景观的爱好放大到一个更加开阔的局域中展开,而不全限制再庄田之内的隐居之所。而这些诗歌往往和他的一些行旅经历以及淇水平川上的隐居结合在一起。《新晴野望》《渡河到清河作》。
    王维擅长写景,还表现在他的山水诗中。他的山水诗歌,色彩浓淡合宜,清润和谐,而且能表现出雄壮之气。《终南山》是他山水诗的杰作。《汉江临眺》则展示的是平阔图景的气势与规模。
    王维写了不少边塞题材的诗歌,其中一些是表现建功立业志向的,如《燕支行》、《老将行》等,也有表现从军之苦的。而他曾经为监察御史到过凉州,而这些诗歌在描写边塞风光和军事概况上,更加具有新时代的风貌。《使至塞上》。《观猎》虽不是边塞作,但是也从将军行猎中表现劲健的诗风。
    王维诗歌才能很全面,它的绝句,无论抒发感情,而是表现灵动幽深的境界,都是十分成功的。他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王维的送别绝句,感情清长,韵致婉约,且能得风调遗意。《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的《辋川集》是专门以五言绝句对辋川别业附近的几处风景点,逐一进行歌咏,他的好友裴迪一一唱和。王维的这一组写景的绝句,灵动而独得天机之妙,清新可人。《鹿柴》《栾家濑》《辛夷坞》《白石滩》《竹里馆》。《鸟鸣涧》这首五绝,和《辋川集》的作品风格一致。
    王维自己隐居好静,往往默坐林下。他对山林趣味的发现和表现,也能体现出“静者照物”的幽细和独特感受。《山中》《书事》。
    以描写自然景物著称的除了王孟之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储光羲诗风较为质朴,以言志为主。但是在《田家即事》中写道在“蒲叶日已长,杏花日已滋”的季节,老农“迎晨起饭牛,双驾耕东葘。”然后转为第一人称描写“蚯蚓土中出,田乌随我飞。群合乱啄噪,嗷嗷如道饥。”含蓄地表达出老农耕作的辛苦与饥饿,孤独和内心的痛苦。


第五讲  边塞诗歌

一、边塞诗歌兴盛的原因
    第一、唐代统一之后边塞军事形势的新变化及其要求,不但需要人们重新思考秦汉以来北方边境攻防的得失,而且还必须面对当时疆域上存在的现实矛盾。因此,边塞军事是当时政治上的大事,引起很多人的思考。
    第二、唐代国力的增强、军事力量的壮大,以及对文韬武略的招纳和重视,都大大激发了一代青年人建功立业的志向。所以,传统的边塞主题和少年意气等富有骨气的诗歌精神得到恢复。
    第三、当时的文人由于多种原因,有机会出塞从军,对军事生活的参与,对边塞风光的目睹,对胡汉人民和异族文化的接触,都使得他们表现出更加强烈的边塞浪漫情绪和英雄主义的色彩。
   第四、自觉的反省、亲身的经历,也使得他们更加真切的了解当时军事上存在的弊端和黑暗面,因此,苦寒昏暗的边塞风光中,表现边兵边将的临危就死、去国怀乡的情绪,在秦汉故事的历史反省和追念中,形成边塞诗歌的悲壮情调,富有深度和震撼力的表达效果。
    第五、前人探讨唐代边塞诗时,注意区分战争的性质。大体认为唐代时期基本上以防御性的正义战争为主,而非正义的开疆阔土、穷兵黩武的战争较少,这些都为边塞诗歌赋予不同的感情色彩和历史意义。
    其实,汉代的历史散文对经营西域、征战匈奴事迹名将的记载,汉代乐府古诗对边塞戍卒命运的表现,曹氏父子对老将之志、苦寒兴兵,幽并少年、白马连翩以及思妇念远等情绪和志向的表达,成为边塞题材的较早的内涵。南北朝时期刘琨、鲍照以边塞诗歌言志抒发幽愤,徐陵、王褒等继续探索思妇、征人两相对映的主体构思、庾信在北方风物表现孤臣败军的艰难处境和沉郁情怀,隋代卢思道、杨素等人对北朝边塞风光的表现和清刚质重气息的增强,都时十分有意义的探索。从齐梁绮靡诗风、宫廷应制的歌颂艺术中重建诗歌的刚健气骨、抒发志向的力度美,边塞题材得到极大的重视。宫廷诗人歌颂武德、军功的应酬,(如隋炀帝、唐太宗君臣自表武力的诗歌),强化了边塞的自信和政治的理想;在书写思妇念远而闺情犹带绮艳风情时(如薛道衡《昔昔盐》、沈佺期《杂诗》《独不见》),也产生了“一为取龙城”的期盼。初唐四杰就用边塞诗歌表达自己的志向,杨炯的《从军行》,骆宾王《夕次蒲类津》等随军出塞的篇章都抒发了一种抱负和不平之气。陈子昂《感遇》中“本为贵公子”“朝入云中郡”《送魏大从军》都表达着“感激顿挫”的气调。以建功立业、抒发不平为风骨内涵,以表现雄奇壮丽、浑厚刚健的景象为基本特征的盛唐边塞诗歌就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成为盛唐气象的一个重要方面。
    盛唐时期注重边塞诗歌写作的作家很多,王维就是一个代表。它的《出塞作》《使至塞上》都是成功的名篇。《从军行》、《陇西行》也都为人重视。《李陵咏》是边塞咏古相结合的作品,《燕支行》、《老将行》都是以典型的战将、战事为题材述怀言志。李白、杜甫都有边塞诗歌。就连写山水诗歌称著的常建,也有《吊王将军墓》“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这样的句子,也有《古意张公子》这样的作品。但是,以边塞诗歌成为名家的则又高适、岑参。

二、高适
    高适,字达夫。自称渤海高氏,但恐是郡望,非指籍贯。他四十岁前,长时间隐居在宋中,来往于齐鲁、燕赵等地,出塞观风,结交了一批沉郁下僚的文人志士,和他们慷慨感激,意气相投。与王之涣、薛据、于逖、李白、杜甫、李颀等人,都有交往。天宝八载,由张九皋举荐应有道科,为封丘县令。曾送军到东北边塞。后来得到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重视,召征为管记。安史之乱爆发,哥舒翰兵败潼关被俘,他奔赴行在,陈说兵败事由,得到玄宗、肃宗的重视,后因为镇压永王李璘有功,在淮南、剑南为节度使,转散骑常侍而卒。
    高适最能得到燕赵、梁宋、齐鲁之地的慷慨之气,他自己也“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这样使得他在沉郁时期所写的诗歌,都有落落大节,慷慨悲歌的倾向。《邯郸少年游》就表现少年游侠的豪情以及怀抱未展的苦闷,抒发了他对于交道世情的感慨。《蓟门五首》
    高适的慷慨意气,还表现在他的在隐居时期的咏古诗、言志诗中。而且他也把这种特点注入到了送别诗中。《别董大》其二:
千里黄云日色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黄云暗日,风雪纷纷,这是令人哀绝的景色,但是诗人却从知己意气的角度,鼓励友人慷慨前行。《送李少府时在客舍》
    高适在他混迹渔樵的时候,他自己及其所结交的朋友多有穷寒的窘困,这就使得他对民生现实有所关注。所以,在《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其九,就表现了农夫的劳苦。而《东平路中遇大水》则表现灾害情景下荒村败户的悲惨。而且,他还注意到了军队现实中的黑暗面。这就是他的名作《燕歌行》所展示出来的内容。七言歌行流丽的美感和大开大合的节律,在这里与边塞悲慨的情绪结合为慷慨奔放、跳转多变的气势,不愧是边塞诗歌的代表作。
    他的《营州歌》《塞上闻笛》
 
三、岑参
岑参(715-769),江陵人。他小时随兄受学,十五岁时移居嵩山下隐居。然后出入西京、东都之间十年,曾经献书阙下,都没有因其重视。此后到天宝三载中进士前,曾出游河朔,隐居终南山下,来往河南关中。释褐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八载,为安西节度使高仙芝掌书记,十年回长安,十三载,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召岑参为判官。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时,岑参在西域。肃宗至德二年,为杜甫等人所推荐,为右补阙。经过多次迁转,最终为嘉州刺史,卒于旅舍。
岑参在出仕之前,隐居读书,寻求出仕的机会;出游河朔,来往于京洛之间,写了一些表现隐居幽兴、羁旅行役、观风望国、怀古言志的诗歌,初步表现出独特的诗风。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十分称赞:
语奇体峻,意亦奇造。“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注:出自《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可谓逸矣。“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注:出自《暮秋山行》)宜称幽致也。
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看看岑参“语奇体峻,意亦奇造”的特点。
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
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高冠谷口招郑鄠》)
秋风引归梦,昨夜到汝颍。(《郊行寄杜位》)
    岑参在第一次从军西域的时候,对中原故乡十分留恋,简直就是一步一回头的走上了万里征途。《逢入京使》《碛中作》《过碛》:
岑参这一时期在京郊隐居,曾经邀请困居长安的杜甫作客,游赏渼陂。杜甫写了《渼陂行》,开口就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点出了岑参诗歌“奇”的特征。
    最能表现岑参诗歌本色及其“好奇”特征的,是他第二次出塞西域为封常清判官时所作的一系列边塞诗歌。这些诗歌以七言歌行为主,极力表现西域特殊的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一改用风寒霜露表现戍卒之苦的传统写法,反而在大风暴雪的背景下,展示雄壮的军事力量和必胜的战斗精神,体现了盛唐时代西域自然与军事新的关系。《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岑参的这种七言歌行的题目是由两部分构成的,“×××行(歌)+实际的奉赠内容,”,在内容上也是由这两部分构成。此诗前五句是对“走马川”的歌咏,集中权力渲染走马川风势之大,把斗大的石头吹动满地乱走,“飞砂走石”何以过此,这是极尽夸饰程度的写法。一下十二句,就像一篇战役报道一样,从匈奴兴兵、狼烟西见的紧急状况引出汉家出师的迅疾,然后集中展示半夜行军、纪律严明、将士们顶着夜风冰雪,慷慨赴敌的情景。兵甲——风头、汗血——冰雪的对应中,众志成城、高度警戒、不畏艰险苦寒的精神,抵挡来自走马川风头如刀的不利,用热火朝天的行军的热情,融化企图淹没必胜信心的冰雪覆盖。这一段,通过大自然恶劣条件的反衬,以粗犷的线条和笔调,展示将士驻守边塞的英雄群像。所以,最后点出来犯的敌人定当闻风丧胆,作为对战争的良好祝愿和对胜利的期待,为出师的队伍壮行色。此诗,除前二句外,其余都是每三句连用一韵,层层转换,挑动而激切的韵律节奏,也和行军的气氛相适应。《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的诗歌中还热衷于壮丽的想象和夸张,表现了西域奇异瑰丽的自然风光。《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火山云歌送别》《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岑参边塞诗歌中表现出丰富的民族风情,具有一定的军事浪漫主义精神。《玉门关盖将军歌》《胡歌》


第六讲  王昌龄、李颀等人的诗歌

山水田园、边塞是盛唐时期两种绽放异彩的题材,出现了专门的名家。而且,山水田园诗歌发展了陶谢以来“静照忘求”“澄怀写物”的传统,真正从艺术精神上形成了一个影响深远的“艺术流派”,而边塞诗歌除了题材上的相通之外,似乎缺乏“艺术共性”和传统,但也引起了很多诗人的兴趣。
盛唐除了李杜、王孟、高岑等人之外,名家辈出,各有擅场。而王昌龄就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位。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他曾在长安滻河、灞河附近生活读书,先后西行到邠州、泾州、萧关出塞;北到太原;隐居嵩山时与诗人李颀、岑参等交往。开元十五年,登进士第,为秘书省校书郎,二十二年应博学宏词科,为汜水尉;二十七年,贬谪岭南,途径襄阳,与孟浩然相交甚欢,又拜会了张九龄。一年后转为江宁县丞。大概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在湖湘漫游的李白,分手时,他有《巴陵送李十二》诗:摇枻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数年后,因为“不护细行”被贬龙标尉。李白有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示对他的担忧和同情,安史之乱爆发后,他返回时北谯郡的闾丘晓所杀。

相关话题/古代文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古代文学流派作家一览表
    朝代 代表文学 流派/名家 来源 文体 代表人 代表著作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8
  •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论述题题库 第一章 上古文学 一、名词解释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5
  • 2017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中外文学基础 名解 1、民间四大传说故事 2、《人间词话》 3、母题 4、形象思维 5、敦煌变文 6、不可靠的叙事者 简答 1、卡夫卡《变形记》的叙事艺术。 2、鲁迅说《儒林外史》虽云长篇,颇同短制谈谈你的理解。 3、艾略特对20世纪30年代现代诗人的影响。 4、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
  • 南京师范大学考博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复性书》:韩愈的弟子李翱所作。《复性书》三篇为宋代理学家谈心性开了先河,上篇总论“性情”及圣人之关系,中篇言如何修养成圣的方法路径,下篇勉励人们进行修养。李翱的《复性书》,以《中庸》、《易传》为立论的根据,企图建立起儒家的心性论学说。他把“性”与“情”分开,认为“性善情恶”,“性”是天授,所以是善的,而其恶是因为被“情”所昏蔽,这一点启迪了后来理学家对“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分野,亦是理学家“天理”、“人欲”之辨的根源。15、乐游原:在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的地方。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关于该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嗟老伤穷、残光末路之感叹;也有人认为诗人热爱生命、执着人间而心光不灭,有着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1
  • 南京师范大学考博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知识汇编
    今存解说《尚书》最早的传记。《汉书艺文志》六艺略《尚书》类著录《传》四十一篇。乃伏生遗说,其弟子张生、欧阳生等撰录(见郑玄注《尚书大传序》)。郑注析《尚书大传》为八十三篇,并为之注。《隋书经籍志》有《尚书大传》三卷郑玄注。《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经籍考》并同。余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1
  •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博真题—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方向
    2012年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名词简介(8*5) 1、伪古文尚书 2、汲冢竹书 3、三礼 4、《史记》三家注 5、四声八病 二、论述(四选三,60分) 1、茅盾将中国现存神话区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大系统,顾颉刚则将中国神话区分为昆仑神话和蓬莱神话两大系统,谈谈你对中国神话区域特点的认识。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1
  •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博真题—中国古代文史知识
    2012中国古代文史知识 一、名词解释(5*8) 1、《公羊传》 2、《楚辞补注》 3、南北禅宗 4、国子监 5、九族 6、三省六部制 7、庆历党争 8、《贰臣传》 二、论述题(20*3) 1、简述科举制度的演变、发展及对文学的影响。 2、史学界一般视两汉至隋唐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宋元明清为后期,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1
  • 1998-2017南京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真题汇编
    南京大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吴文亮整理 【古代文学】 【19982017】 历年真题按朝代分类: 一、先秦(《诗经》、诸子散文) 1.试论《诗经》的采集、整理、流传 及六义之说。 (1999) 2.春秋战国时期因诸侯各国的政治、外交和军事活动频繁,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记录有关事件、人物言行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1
  • 西北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名词解释汇总及参考答案
    西北大学古代文学专业考研真题名词解释汇总及参考答案(20042013年) 2004年 1献诗、采诗、删诗:是古代关于《诗经》编订和成书过程的学说。所谓献诗是指周代公卿列士向周王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是有史籍可考的。采诗是指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这种说法确切与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10
  • 2017南京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和古文献的复试真题
    2017南京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考研复试笔试真题回忆版 2017年的两古笔试感觉比往年简单一点。。。。。【题目具体记不清,就记个大概,希望大家不要嫌弃】 1、(关于域外汉学的题),问读过哪些域外汉学的书,试以某个作者或某部作品为例进行说明评析。 2、(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有摘句,评点等等具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6
  •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文学考研723考研试题(中国古代文学史+现当代文学史)
    北师大2017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75分) 一、论述题(共20分) 《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请以《诗经》具体作品为例,解释兴观群怨的意义。 二、材料题(共35分) 相 思 ① 【唐】王维 红豆②生南国,春③来发几④枝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1
  • 南开大学2017-1998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
    1998中国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共24分,每小题4分) 1. 台阁体 2. 乐府诗 3. 竹林七贤 4. 《录鬼薄》 5. 话本 6. 谴责小说 二、简答题(共36分,每小题6分) 1. 何谓建安风骨? 2. 何谓诗六艺? 3. 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与主要主张。 4. 词和散曲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8
  • 华南师范大学2010年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2010年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试题一、汉语基础现代汉语题型:名词解释、分析描述、简答、论述名词解释考了语义场等5个,每个2分;分析描述考描述声母、韵母、分析合成词的结构、分析疑问句的类型、层次分析、歧义分析;简答考了音位变体、隶变、还有一个记不住;论述考的的层次分析三原则。古代汉语题型:名词解释、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复旦大学2010年804中国古代文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文学理论1.论述西方任一文学批评流派理论,主要观点,代表人物,主要著作,阐述的主要内容。(30分)2.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概念,彼此间的异同。(60分)3.文学的内部性是什么,包含哪些方面,就你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展开论述。(60分)中国古代文学史专业名词解释(30分)1.三家诗 2.元嘉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北京大学2010年古代文学专业基础课考研试题(回忆版)
    凭记忆写下来的,如有出入或者缺少的地方,请指出。与大家共勉!专业一、词语解释:1、 悲士不遇赋2、 楚辞补注3、 方回4、 饮冰室诗话二、论述题1、 论《左传》的叙事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2、 论初盛唐时期诗人对诗的复古理论和创作实践。3、 王夫之批评苏轼的诗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