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现代汉语郑贵友讲义(8)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2-25


总之,任选句的总体特征是不限定选择的项目。这一点似乎可以看作是这两种选择句的形式上的一般特征。
b.限选句:表达非此即彼的意思,要求从两个项目中选择一项,强调二者必居其一,语气比较坚定。限选句的典型格式是“不是A,就是B”、“要不A,要不B”、“要么A,要么B”。
例如:
你们两个人,不是你去,就是他去,你们看着办。
要么去做工,要么在家带孩子,你自己做主。
有时,“或者A,或者B”在语境的暗示下,也可以表示“非此即彼”的限选句的含义。比如:
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调,二者必居其一。
如果“要么A,要么B……”、“或者A,或者B……”有三项或者三项以上,则通常被认定为任选句:
人们要么尊他“孙老”,要么唤他作“老孙”,要么称他“孙猴”,要么就叫“孙会计”。
c.决选句:表达“舍此取彼”的含义,强调在二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经过衡量决定选择其一,语气更加肯定。决选句的典型格式是:
与其A,不如B。
与其A,宁可B。
与其A,毋宁B。
下边是几个相关的句子:
与其苟且一生,不如轰轰烈烈一场。
这个责任与其让李自成来负,毋宁是应该让丞相牛金星来负。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种选择方式,也是一种优选式。
第七章 复句
下边是上述三种句子关系的比较:
     直陈句    任选句    决选句
选择意向    或此或彼    非此即彼     舍此取彼
语 气    比较和缓    比较坚定    非常肯定
确定与否    选择未定    选择未定    选择已定
第七章 复句

(2)疑问式选择句:是用疑问句构成的选择复句。典型格式是:
是A,还是B?
A,还是B?
例如:
是你去,还是他去?你们两个商量。
你去,还是他去?你们两个商量。
在一般情况下,“是A,还是B”总是和疑问语气相联系起来,只有在充当无条件句的前句时,这个格式不表示疑问:
不论是你去,还是他去,都必须把这件事情办好。
上边介绍的是选择关系的一般情况。需要说明的是,选择关系复句的内部所包含的几个小句,实际上也是列举了几件事情、几种情况,以供人据实选择。所以,如果舍弃了各小句之间的选择关系的语义关系的个性,则各小句之间的并举罗列的特征也是十分明显的。因而,被视为广义并列关系之中的一种。

如前所述,汉语广义并列关系复句中包含四个下位的关系类型:并列关系、连贯关系、递进关系和选择关系。这些不同的、有语义个性的复句关系的共同点在于:它们所包含的小句之间都含有并举罗列的特征,如果舍弃各自的语义关系个性,这种共同的并举罗列的语义关系特征,就可以将它们聚合在一起,构成汉语的广义并列关系的复句。
第七章 复句

课前提问
(1)连贯关系最本质的特点?
(2)递进关系应该怎么说?
(3)选择关系怎么分的类?
(4)任选句的特点?
(5)限选句在形式和意义上有什么特点?
(6)决选句怎么解释?
(7)任选和限选的共同点?与决选句区别?
第七章 复句
五.广义的因果句
(一)因果关系
1.因果关系的含义
因果关系,指一般的因果关系。指复句内部包含的小句之间,具有实际上的因果联系。
2.因果关系的种类
因果关系可以根据其中“因”与“果”的不同联系划分为两个类型。
(1)说明性因果:主要用于说明两件事情之间的因果联系:一个小句提出原因,另外一个小句说明在此原因之下产生的结果。
说明性因果句的典型格式是:因为A,所以/因此/因而/故/以至B。如:
因为贫农最革命,所以他们取得了农会的领导权。
由于饿,她已经没有力气走路了。
他家住的地方远,所以晚来了一步。
他靠久了,想活动一下身体。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上述几句的表述顺序都是由因到果:前句表述原因,后句表述结果。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因果关系也可以是由于上述表述顺序相反的顺序,即“由果溯因”的顺序:前一句说出某种结果,后一句补充说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他之所以没来,是因为有病。 (分析结果产生的原因)
当时我啥也没说,因为我无话可说。(补充结果产生的原因)
第七章 复句

第七章 复句
五.广义的因果句
(二)目的关系
1.目的关系的含义
目的关系,指的是表述行动及其目的的复句。
2.目的关系的典型格式
目的关系的典型格式是:

第七章 复句
目的关系的上述两种典型格式实际上体现了目的关系的两种类型:求得目的关系和求免目的关系。
(1)求得目的关系:表述实施某种行为,企求取得某种结果的目的句。
求得目的关系以“A,以便B。”为代表格式。
下边是几个相关的例子:
要注意身体,以便早日康复。
他顺势伸了伸四肢,借以轻松轻松。
你别拿走,放在这里,好让我仔细看看。‘
(2)求免目的关系:表述实施某种行为,以求避免某种结果的目的结句。
求免目的关系以“A,以免B。”为典型格式。
下边是几个相关的例子:
医生正在抓紧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你快回去吧,免得家里担心。
你要尽量做好,省得让人家批评。
如前所述的各种目的句有各自的语义个性,不过,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其中的两个小句行为句和目的句中,目的句通常表示某种结果,而行为句通常表示某种原因。目的句通常可以转变为原因句:
要注意身体,以便早日康复。
→要早日康复,所以,要注意身体。
你快回去吧,免得家里担心。
→别让家里担心,所以,你快回去吧。
实际上,这也正是将目的关系归入到广义的因果关系复句之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和依据。
第七章 复句

五.广义的因果句
(三)假设关系
1.假设关系的含义
假设关系,指的是小句之间具有假设关系的复句:前一个小句表示某种假设的前提,后一个小句表示由这个前提推导出来的结果——所以,在逻辑上,与一般的因果关系中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有较强的一致性,这正是将之归为广义的因果关系复句的重要依据。
2.假设关系典型格式
假设关系的典型格式是:
 
例如:
如果你起得早,就告诉我。
假如你是外地人,感觉就不同了。
第七章 复句

上边是两个典型的例子,关系词语齐全。
有时,关系词语可以不出现:
你不表态,大家会失望的。
一般的假设关系是假设的前提在前,而结果在后。有时,还可以是结果在前,假设的前提在后的倒序形式,目的是结果更加醒目:
就是党的干部也难免要受到批评。
3.特殊的假设句
有两类格式:
(1)要不是A,就B——反事实假设与结论:前句提出一个反事实的假设,然后,后句接着表述由这个前提推出的结论。如:
要不是我及时出手,你早就死了。
[我及时出手了] [你没有死]
要不是我来得早,他也被抓走了。
[我来得早] [他没被抓走]
第七章 复句
(2)如果说A,那么就B——说法上的假设与结论。如:
如果说小王是老虎,那么他爱人就是武松。
如果说你是业务上的尖子,那么,小王就是尖子中的尖子。
在表达上,这种说法上的假设具有某种比喻效果,还有一定的夸张性。
4.提示:假设关系中的虚拟的前提实际上就是一种虚拟原因,由此可以推出一个结果,因此,假设关系中的前提和和结果之间也是某种因与果之间的关系,这是将假设关系归入广义的因果关系的本质原因。
第七章 复句

五.广义的因果句
(四)条件关系
1.条件关系的含义
指小句之间具有条件和结果的关系。
2.典型格式
条件关系的典型的格式有:
只有A,才B。/只要A,就B。
除非A,才B。
无论A,都B。
3.条件关系的种类
上述三种格式,实际上体现了条件关系的三个种类。条件关系的复句内部,可以根据条件与结果之间的不同的关系区分为以下几种:
(1)有条件句:一个小句说明一个或几个条件,另一个小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之下产生的结果。常见的格式是:
只要A,就B。/一A,就B。
只有A,才B。/必须A,才B。
除非A,才B。
如:
只要我一外出,家里就安静了。
“我外出”是“家里安静”的充分条件:只要“我外出”,“家里就安静”。不过,它并不是唯一的条件,除了“我外出”之外,其他如“不说话”、“病了”、“死了”等等,都可以产生“家里安静”的结果。
由此可知,所谓“充分条件”是:有A就有B,没有A,未必就没有B。
只有呼吸到空气,人才能活着。
其中的“呼吸到空气”,是“人活着”的必要条件,人要活着,必须要呼吸到空气,但是,只是呼吸到空气还不能保证活着,此外,还必须有“吃食物”、“喝水”、“必要的安全”等等。
所以,所谓“必要条件”是:没有A,就没有B; 但是只有了A,也不成B。
除非你去接,他才肯来。
其中的“你去接”是“他来”的唯一条件:如果不满足这个条件,就不能得到这个结果。
所以,所谓“唯一条件”是:除了A,就不成B。
第七章 复句

(2)无条件句:前一个小句排除一切条件,后一个小句说明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的一个结果。常见的格式是:
无论A,都B。
不论A,都B。
不管A,都B。
任凭A,都B。
比如: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完成任务。
不管下雨下雪,他都按时来。
任凭别人说什么,自己都要有自己的原则。
(3)“只要A,就B。”和“只有A,才B。”
两种格式表意有同有异。比较:
只要好好干,就有出路。(劝告性说法,语气灵活,条件易满足。)
只有好好干,才有出路。(警告性说法,语气坚定,条件必备。)

第七章 复句
(4)“只要A,就B。”和“如果A,就B。”例如:
如果有机会,我就去。
只要有机会,我就去。
两个格式在表意上也是有同有异。
a.共同点是:“只要A,就B。”和“如果A,就B。”都有假设的意味,都表示充分条件:假设的前提也是条件。
b.不同点是:“只要A,就B。”强调条件,指明条件。
“如果A,就B。”强调某种假设的前提。
而且,在下边两种情况之下,二者是不能替换的:
b1.在单纯表示假设而不表示条件的情况下,“如果”不能用“只要”替换:
如果过不了这一关,我怎么办?
≠只要过不了这一关,我怎么办?
b2.在以事实为假设条件的情况下,“只要”不能改为“如果”:
只要有一张嘴,我就要说话。
≠如果有一张嘴,我就要说话。
4.提示:条件关系的复句中,条件实际上也是结果的“因”,而结果也可以看成是由这个“因”造成的“果”,因而,条件关系也可以看成是广义因果关系中的一种。

课前提问
(1)“只要A…就B”和“只有…才”有什么区别?
(2)“只要A…就B”和“如果A…就B”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替换?
(3)突转句的主要特点?
(4)让步句和突转句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5)“虽然A…但是B”和“A…但是B”有什么差别?
第七章 复句
六.广义的转折句
(一)突转关系
1.突转关系的含义
突转关系,是前一个小句没有预示要发生转折,后一个小句突然发生转折的转折关系。
2.典型格式
A,但是B。
比如:
大家让他说,但是他什么也不说。
事先说得好好的,遇到事却都变了卦。
上边的两个例子在转折意义上比较重,叫做“重转”。下边是几个转折意味轻,即“轻转”的例子:
小王也来了,不过来得比较晚。
两个人依旧来往,就是很少说知心话了。
在意义上,后边的表示轻微转折的小句通常含有补充的意味。
3.突转句的特点
通过上边的讨论可以得到以下关于突转句的特点:
(1)在意义上,只说出前句并不意味后边即将发生转折,实际上,转折的意味是后句带来的。
(2)在形式上,前句不带预示转折的词语,唯一的标记转折的词语在后一句开始或者句中。
突转句,是直截了当的转折,不需要任何铺垫就进行的转折。
第七章 复句

(二)让步关系
1.让步关系的含义
让步关系,是先让步,后转折的一种转折关系:前一个小句有让步关系标记表示退一步讲的意思,同时预示后边即将发生转折,后边的小句跟着表达逆转的内容。
2.典型格式
虽然A,但是B。
即使A,也B。
宁可A,也B。
这当中的“虽然”、“即使”、“宁可”等都是表示“让步”的词语,称为“让步词”。让步词是很重要的,由于让步词有预示转折的作用,所以,有时只出现让步词,后面没有转折词也不会影响让步关系的成立:
虽然我一再让他说,他什么也不说。
3.让步关系的种类
根据让步关系内部的情况,可以把让步关系再行分为三种:
(1)事实性让步句
(2)虚拟性让步句
(3)容忍性让步句
下边分别介绍。

(1)事实性让步句
a.典型格式
事实性让步句的典型格式是:
 
例如:
虽然情况越来越坏,但我们的行动计划不能改变。
尽管天很黑,但摸过来的敌人还是被我们发现了。
第七章 复句

b.事实性让步句的含义
通过上边的讨论,可以得到事实性让步句的含义:前一句先承认A事实,后一句转过来说B事的成立不受A事的影响。
上边的两个例子是典型的例子,让步句在前,转折句在后。下边是一个颠倒顺序的例子:转折句在前,让步句在后:
他的英语说得很好,虽然他并没有真正学过英语。
可以体会到,在这种颠倒了顺序的例子中,转折句的意义更受人关注,而后边的让步句在意义上明显有补充说明的作用。
c.事实性让步句和突转句
c1.格式比较
事实性让步句:虽然A,但是B——前句含有预示转折的标记词语“虽然”。
突转句:A,但是B——前一句没有预示转折的标记词语。
c2.相同之处
两个格式有相同之处,有时可以互相转变:
一方面,事实性让步句“虽然A,但是B”可以去掉“虽然”类让步词语,变成突转句“A,但是B”:
① 虽然情况越来越坏,但我们的行动计划不能改变。
→情况越来越坏,但我们的行动计划不能改变。
② 尽管天很黑,但摸过来的敌人还是被我们发现了。
→天很黑,但摸过来的敌人还是被我们发现了。
另一方面,也有些突转句可以通过添加“虽然”类让步词语,转变为一个相应的事实性让步句:
① 我要妈妈讲,但是她什么也不讲。
→虽然我要妈妈讲,但是她什么也不讲。
② 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
→虽然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
c3.不同之处
语言事实表明,并非所有的突转句“A,但是B。”都可以通过添加“虽然”类让步词语转变为事实性让步句“虽然A,但是B”。如:
我握着她的手,手指很长,但是很凉。
→我握着她的手,虽然手指很长,但是很凉。
那么,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研究表明,事实性让步句的构成基础是两个小句所表示的A事和B事之间具有因果联系,即B事以A事为原因:
因为A,所以B。
如果逆转这种关系,就构成:
虽然A,但是B。
其中,A事是事实,但B事没有按照常规而以A事为原因说下去,而是按照一个与A事相反的方向表述下去。如:
① 情况越来越坏,所以我们的行动计划要改变。
——A、B顺接,B以A为因。
→情况越来越坏,但是我们的行动计划不能改变。
——A、B逆接,A没有让步。
② 虽然情况越来越坏,但是我们的行动计划不能改变。
——A、B逆接,A有让步。
如果A、B两事之间没有这种因果关系,虽然可能用“A,但是B。”的方式表示突转,但是却不能用“虽然A,但是B。”的方式表示让步性转折:
*我握着她的手,因为手指很长,所以很凉。
→我握着她的手,手指很长,但是很凉。
*我握着她的手,虽然手指很长,但是很凉。
这正是部分突转句不能通过添加“虽然”类让步词语转变为“虽然A,但是B。”的让步性转折关句的根本原因:在“A,但是B。”中,如果A、B两事之间不存在因果上的联系,就不能够通过添加“虽然”类让步词语转变为事实性让步句“虽然A,但是B。”。

(2)虚拟性让步句
a.虚拟性让步句的含义
虚拟性让步句,说的是先承认某种虚拟的情况A,然后反过来指出B事的成立不受虚拟情况A的影响。
b.典型格式

这个格式的基本含义是:承认A,但是B与A无关。其中的A事,是虚拟的,而非现实的。如:
即使困难再大,我们也要完成这个任务。
(完成这个任务与困难大小无关)
即使能力再强,恐怕也做不好这件事。
(做好这件事与能力强无关)
c.倒序
也有A、B两句倒序的例子,其中的位于前部的B句成为关注的部分:
我们一定要坚守阵地,即使剩下最后一个人。
d.虚拟性让步句隐含转折关系
表面上的虚拟性让步关系中隐含着转折关系,这种隐含的转折关系只要在后句添加“但”类表示转折关系的转折词语,就可以得到具体的显化:
即使困难再大,但我们也要完成这个任务。
即使能力再强,但恐怕也做不好这件事。
现实的语言活动中有类似的实例:
如果承袭了这笔财产,即使是合法的,但也不光彩。
即使所举的罪状是真的吧,但这些事情是无论哪个“友邦”也都有的。
从上边的讨论中,可以发现,事实性让步句“虽然A,但是B。”和虚拟性让步句“即使A,也B。”之间的共同特点是:都是先让步,然后转折。不同点在于,事实性让步句“虽然A,但是B。”是对事实的让步,而虚拟性让步句“即使A,也B。”是对虚拟情况的让步。因此,前者也称“使让”,后者也称“虚让”。

(3)容忍性让步句
a.容忍性让步关系,指的是强制自己有所忍受的让步句:前一句先表示有所忍让,后一句反过来表明决心达到的目的。
b.典型格式
容忍性让步句的典型格式是:

整个格式的含义可以概括为:忍让A,但是要B。从中可以体会到转折的意味。如:
宁可多花钱,也要按时完工。 (肯定)
他宁愿多吃苦,也不让孩子有半点委屈。(否定)
c.隐含逆转关系
容忍性让步关系内部隐含有转折性,这种隐含的转折性可以通过添加“但”类转折词语加以显化。比如:
宁可慢些,但也要好些。
他宁愿孤注一掷,但也要弄个明白。
相应于“实让”、“虚让”,容忍性让步句又称为“忍让”。
d.忍让和实让、虚让
“忍让”、“忍让”,“忍让”的目的为了抉择,所以对于“忍让”来说,所让过的是事实的情况还是虚拟的情况并不重要。所以,在忍让句中,前一小句可以是对事实情况的让步,也可以是对虚拟情况的让步。
d1.当忍让的内容是事实情况时,忍让和实让相同:
那时候,他宁肯自己挨饿,也要让孩子吃饱。
当时,她宁可睡在马路上,也不愿再回那个家。
d2.当忍让的内容是虚拟的情况时,忍让和虚让相同:
我宁可自己跳进地狱,也要把她救出来。
必要的时候,宁可自己牺牲,也要保护群众。
不过,尽管A可实可虚,但终归是忍让,这是“忍让”不同于“实让”和“虚让”的个性特征。
下边是对上述三种让步关系的比较总结:
     事实性让步句    虚拟性让步句    容忍性让步句
典型格式    虽然A,但是B。    即使A,也B。    宁可A,也B
格式含义    承认A,但与B无关    承认A,但与B无关    忍让A,但要B
A的虚实    A实    A虚    A可实可虚
转折隐显    显性转折    隐含转折    隐含转折

从中可以看出三种让步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假转关系
1.假转关系的含义
假转关系,也就是假言逆转关系,说的是前一个小句指明一个事实A,接着指出如果不这样就会成为B事。
2.典型格式
假言性逆转关系的典型格式是:

例如:
这话该说了,否则就晚了。
快走吧,不然就来不及了。
第七章 复句
3.特殊格式
有两个特殊的格式:
(1)因为A,否则B:强调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假言逆转关系。如:
他和小马因为化了装,否则也难进城。
他因为有事没有参加打斗,不然,那顿打是免不了的。
(2)要不A,否则B:强调A、B选择项之间的假言逆转关系。如:
要不照我的意思办,否则,我饶不了你。
要不照我的意思办,不然,就照小王的意思办。
由上边的种种讨论可以知道,假言逆转关系的总体特征是含有假设、否定、逆转三方面特性的一种转折关系。

上边讨论的是汉语广义转折关系的一些内容,总之,不论是直截了当的转折,先让步后进行的转折,还是假言的转折,都是转折关系。
第七章 复句

七、复句的扩充——多重复句
(一)多重复句
多重复句,又叫多层复句,说的是包含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小句,即包含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关系的复句。如:
因果          假设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如果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正。
“多重”是多个关系层次的意思,没有三个以上的小句,就不能构成多个层次,但是,上边说三个以上的小句可以构成一个多重复句。但是这三个小句之间如果不构成不同层次关系,也就不能构成多重复句:
并列    并列    并列
山青了,|树绿了,|花开了,|江水也格外清了。
第七章 复句

(二)分析多种复句
如前所述,多重复句是一种构成成分相对复杂、内部结构层次也相对复杂的句子。所以相对于简单的复句(包含两个小句,只有一层关系的复句),它的内部结构、语义关系都是需要加以分析的。
有两种分析方法:句中加线标明法、图表表示法。
1.句中加线标明法,又叫加线法,有三个要点:
(1)看清被分析的多重复句包含几个可以成为“小句”的单位。用数字依次标明它们的顺序。
(2)弄清各小句之间的语义联系,关键是要把握每个关系词语的管辖范围。没有关系词语的可以尝试添加一些关系词语,以正确判断复句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3)用单竖线“︱”划出第一个层次,并注明前后两个部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分别分析前后两个部分,用双竖线“‖”标出第二层次,并指出其间的关系,依次类推。如:

第七章 复句
2.图表标示法,又叫“图解法”或者“层次分析法”。要点有二:
(1)用数字标出各可以成为小句的单位的顺序。
(2)用层次切分的方法逐层加以图解,并标明每一个层次上的语义关系。如上边的句子还可以分析为:
 
下边是几个相关的练习(请分析多重复句):
(1)她虽然认为老爷子挑花了眼,却不愿意忤逆了丈夫的心,就同意了两个孩子的这桩婚事。
(2)他的小腿浮肿还没有消退,因此,虽然该走的路他还能走,但只要能少走,他就不愿多走一步。
参考答案:
转折            因果
(1)她虽然认为老爷子挑花了眼,‖却不愿意忤逆了丈夫的心,|就同意了两个孩子的这桩婚事。
因果              转折     条件
(2)他的小腿浮肿还没有消退,|因此,虽然该走的路他还能走,‖但只要能少走,Ⅲ 他就不愿多走一步。
第七章 复句

八、紧缩复句——紧缩句
(一)紧缩句
复句可以扩展,扩展了的简单复句成为一个多重的复句。复句也可以紧缩,紧缩后的复句就变成一个内容不变但形式上相当于一个单句的实体。如:
谁要是动,就炸死谁。
→谁动炸死谁。
只有有了水,才能游泳。
→有了水才能游泳。
比较可知:
(1)紧缩句在语音上是紧缩的:紧缩掉了原来小句间的停顿。
(2)紧缩句在结构上也是紧缩的:一些句间的关系词语得到了简省。
这样,就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句子:在结构,它近似于单句,当它出现在复句内部时,只算一个小句,但是,又有别于单句:它表达了一个一般由复句才能表达的语义内容。紧缩句一般不做句子成分分析。
所以,所谓“紧缩句”,指的是:
原本构成复句的几个小句紧缩在一起形成的句子。它是用单句的形式表达复句内容的语言现象。
第七章 复句

(二)紧缩句的种类
汉语的紧缩句通常有两种类型:无标志紧缩句和有标志紧缩句。
1.无标志紧缩句
指原本构成复句的几个小句直接结合在一起,中间没有明显的语音停顿,书面上不用任何标点隔开,句子比较简短。如:
人欢马叫。 (并列)
雨过天晴。 (连贯)
人逢喜事精神爽。 (假设/因果/条件)
明天你去呀我去? (选择)
你不高兴我高兴。 (并列/转折/因果)
因为没有具体的标记,所以有些句子隐含的语义关系不容易明确。
第七章 复句
2.有标志紧缩句
指有一定形式标记的紧缩句。根据形式的不同又区分为三种小类。
(1)有成对关系词语作标记的紧缩句
a.不A不B。 相当于“如果A……就B。”如:
钟不敲不响。
咱们不见不散。
b.非A不B。 相当于“除非A……就B。”如:
我非京剧不听。
他非找到凶手不罢休。
c.不A也B。 相当于“即使A……也B。”如:
这个道理不说也懂。
路不好走也要去。
d.再A也B。 相当于“即使A……也B”。如:
困难再大也不怕。
你再闹也没用。
e.一A就B。 相当于“A,接着B。”、“只要A,就B。”比如:
他们俩一见面就吵架。(A,接着B。)
这绳子一拉就断。(只要A,就B。)
f.越A越B。 相当于“越A……就越B。”如:
姜越老越辣。
他越说越激动。
(2)单个关系词语作标记的紧缩句
a.A才B。 相当于“只有A,才B。”如:
无私才无畏。
爱拼才能赢。
b.A就B。 相当于“只要A,就B。”如: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锯响就有末。
c.A又B。 相当于“A,但是B。”如:
想看又不想看。
住又不能住。
d.A也B。 相当于“即使A,也B。”如:
天蹋下来也不怕。
县长请也不去。
e.A都B。 相当于“无论A,都B。”如:
干啥都得专一。
买啥都来这里。
(3)复用疑问代词作形式标记的紧缩句。数量不多。如:
这孩子谁见谁爱。(不论A,都B。)
这地方要什么有什么。(不论A,都B。)
那里有桌子,你爱用哪张就搬哪张。(如果A,就B。)
其中的疑问代词都是任指的用法。
第七章 复句

九、复句和单句
(一)复句和单句的对立
复句和单句都属于句子范畴,它们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都有一个句调。复句有简短的,而单句也有复杂的。因此,复句和单句有共同之处,但也应该有所区别。不过,这种区别不是一刀两断的区别,而是一种交错的关系。
典型的单句和复句在结构上是对立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复句的直接组成成分是小句,因而,复句可以分解为不同的小句或者单句形式。
2.单句的直接组成成分是句子成分,一个单句只能分解为不同的句子成分,如主语、谓语等等。下边是几个相关的例子。
小王和小李/可能不会来了。(主谓)
因为有事,小王和小李可能不会来了。(小句+小句)
小王可能不会来了,小李可能不会来了。(小句+小句)
形式上的长短不是判别复句和单句的标准:复句不一定很长,单句也不一定很短。如:
你听,我就吹。(复句)
邓小平同志1975年的言论,反映了他在同“四人帮”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中,狠抓各项工作的整顿,为消除“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为促进安定团结和国民经济发展所进行的巨大努力。(单句)
第七章 复句

(二)单句和复句的纠结
典型的复句和典型的单句之间有着明显对立,但在交界线上,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纠结的现象,具体说,有三种值得注意的情况。
1.复句格式用于单句之中
表面上看,在一些句子中,用上了“只有A……才B”、“只要A……就B”等使用单位,似乎是复句,但是,实际情况是,这里的“只有”等语言单位在主语、状语之间起强调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去掉这些关系词语,就可以看到句子的结构上的特征。如:
只有小王,才对这件事情感兴趣。 (用于主语之前)
无论文臣武将,都不得靠近。 (用于主语之前)
即使在上学的时候,她也拿着一根棍子。 (用于状语之前)
不论什么时候,你都要小心谨慎。 (用于状语之前)
第七章 复句

2.某个小句是非主谓句形式,可能被认作修饰成分。如:
连贯关系   并列关系
半月春风,|草绿了,‖桃花也打苞了。
并列关系
高高的梯田,|山上有了绿意。
并列关系    解注关系
有的要吃,‖有的喊睡,|一片乱哄哄的叫喊声。
并列关系         解注关系
小船一会儿飞上浪头尖上,‖一会儿又埋在浪头底下,|好大的风啊!
第七章 复句
3.有的句子外观上难以判断是单句还是复句。如:
他们已经买了瓦,烧了砖。
(1)看作单句:“已经”一直管到“烧了砖”。
(2)看作复句:
a.“烧了砖”承前省略了主语“他们”;有语音停顿。
b.该句子可以扩展:
他们已经买了瓦,烧了砖,准备了足够的水泥和木料,打算过几天就动工盖房子……
在这样情况下,就只能将它认作是一个复句。
下边有一些相关的例子:
我们要吃,要喝。
我们还要善于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新房子特别宽敞,明亮。
我请求你,要注意点影响。
4.一个硬性的规定
教学上要求学生怎样辨别单句、复句,所以,要划清界线,上边各句在教学上可以做一些硬性的规定:
在单句、复句发生纠葛时,凡是有语音停顿、书面上加了逗号的,可以判定为一个复句,并且可以认为其中有的小句在结构上有所简省。
以上讨论的是汉语复句的一些基本问题。实事求是地说,汉语复句的研究在汉语语法各个部分中,是比较详尽、系统、结果可靠的一个部分。但并不是说,其中的所有问题都已经得到合理的、科学的提示,汉语复句中仍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观察、研究、发掘。


相关话题/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