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2016MPA复试政治理论考试题目及答案(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2-23


四、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第四项工作就是推进基层治理的法治化。基层治理的法治化,严格的说是这一次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新举措、新任务。因为从1997年开始提出建设法治国家,一直到现在,我们很少有部门,也很少把工作重点放到基层,真正提出这个问题,就是这次四中全会的决定。过去,我们建设社会法治国家,首先考虑的出发点是国家,建设法治社会,法治政府,都是大目标、大格局、大形势。但是法治的根何在呢?法治的基石又在什么地方呢?这次四中全会决定给我们明确了,那就是在基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联系到党的十六大之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叫做保障民生,反映民意,维护社会稳定,这些工作不都在基层吗?法治社会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本质上也是服务这些,也是为了保障民生,反映民意,所以说大量的工作都在基层,工作重点必须放在基层。过去有人探讨过这个问题,但是似乎不是那么理直气壮,类似的这个意思,习总书记在十八大之后讲得非常清楚。2013年新闻和报纸大力度报道浙江枫桥经验,习总书记做了批示。而且当年习总书记在浙江当书记,就特别重视枫桥经验的传播和推广,为什么?因为枫桥经验最大的亮点是法治化的基层建设典型。它不是一个什么大型机构,也没有多少人,就是一个村,这个村依法办事,依法疏导矛盾,在我们现有的法律资源里,尽量运用法律资源加以疏导解决,枫桥的经验就是基层法治化的经验。
我们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这又是一个新概念。我们过去讲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更多的是从政治组织,甚至经济建设角度出发的,这次四中全会提出法治建设基础也在基层,工作重点也在基层,所以说基层党组织也是法治的基层建筑的战斗堡垒。所以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的意识,提高基层干部的依法办事能力,这些命题自然就提出来了。
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基层法治机构建设,强化基层法治队伍,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改善基层的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推进法治干部下基层。这样一些对策,这样一些工作任务的设计,具有巨大的现实针对性。比如说建立更多的基层的法治机构,培养更多的法律人才。又比如,在社区可以设置一些法治的专兼职的人员,或者民间调节组织。这样就把矛盾和危机疏导在基层了。这些队伍是广义的基层法治队伍,它应该是个庞大的队伍,它生活在人民生活中间,应该成为法治国家建设的最基本的细胞和支点。所以,法制建设就是要让老百姓自觉参与进法治进程中来。我们知道十次法治教育课,不如一次法治实践,整个社区的人都来参与,现身说法,这个教育意义更大和教育效果更好。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央在四中全会决定里清晰体现出法治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立体结构,绝对不是一个空中楼阁,它既有宏观的顶层设计,又有基层的这些基层队伍和机构的支撑,上下连接,成为一个系统的整体。
要重视基层,那就离不开投入,四中全会《决定》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大家知道法治国家建设,全世界都是要投入的,没有投入就想建立一个法治国家,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这次四中全会《决定》讲得很清楚,改善基层基础设施装备条件。改善条件就需要投入资金。大家知道就是在社区,在村镇搞一个普法教育,那起码要配备电视机,DVD,投影仪等,这些都需要投入。而一直到今天,我们广大的社区基层都配了吗?没有。为什么?投入的问题没有解决。
所以这次四中全会《决定》也已经提到了保障问题。除了资金保障,还有法治干部下基层作为保障。现在建设法治社会,法治干部就要下基层,因为重点在基层。哪些法治干部呢?你像公办律师,你不能光在城里。另外随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大量法治化需求,也要求法学教师,法学专业人才,包括公检法司的一些专业干部,参与到普法工作中来,要把联系基层作为自己的本份,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这些专业化职业化的人,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到基层去发挥作用。所以四中全会这个设计,是一个上下一体,既有顶层设计,又有基层保障的大格局、大规划。

15、如何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目标与举措的辩证统一,全局与重点的有机结合,“四个全面”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系。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的共同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发展目标。全面深化是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全面依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全面小康、焕发、增强观念、落实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不仅勾画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也勾画出了“第二个一百年”目标中的中国未来蓝图。
16、怎样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要求?
“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只有准确理解和把握,才能科学推进落实。
把握全面性,在全面推进上用心思。“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四个全面”在实践中必须全面抓全面推进。思路上要想全,要把全面推进作为规划部署的基本要求,环环相扣,互相嵌入,以全面统筹防止顾此失彼现象;方法上要抓全,始终围绕全面做文章,以全面抓抓全面防止“瘸腿”现象;工作掌控上要顾全,多做固强补弱工作,在克服弱环上用力使劲,以始终瞄准短板不断消除短板。实践表明,“四个全面”涉及全局、总揽全局,不可分割、不可偏废,只有着眼全局、统筹兼顾、相互配套、相互促进,才能全面推进、整体提高。
把握基础性,在根本建设上下气力。“四个全面”是一个大系统,每一个“全面”又是一个小系统,每个系统都有一些要素事关全局、事关根本,处于最基础、最根本、最管长远的环节,必须反复下气力抓。比如,公平正义是全面小康的重要着眼点,事关广大群众实现“中国梦”的信心;鼓励大胆改革,敢想敢干、敢闯敢试,事关社会焕发改革精神;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事关社会对法治的尊崇和敬畏;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正风肃纪严规矩,事关党的战斗力和向心力,等等。这些基础环节在各自系统中往往处于“基石”和“枢机”的作用,如果这些基石不牢固,“四个全面”就会动摇。抓住了这些基础性工作,层层加固,层层递进,“四个全面”就会在基石坚实上稳步推进。
把握协调性,在协调发展上出招数。“四个全面”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都有着特殊地位和作用,有个形象比喻:全面奔小康是“鸟”和“车”要去的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是“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全面从严治党是“鸟之头”和“车之体”。这就意味着,“四个全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全面发展、整体提高,实质就是“四个全面”的相互协调、共同作用。而就“四个全面”各个领域而言,也是需要多措并举、多方面配合的。因此,面对项数众多的具体工作,我们必须善于“弹钢琴”、“牵牛鼻子”,正确处理“四个全面”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正确处理党建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关系,把握协调性,在协调发展上动脑筋、出招数。抓工作搞建设总是有主有次的,协调发展不是平均用力,而是区分轻重缓急有序推进,是以重点突破带动各项建设、各种要素、各个环节的整体跃升。主次方面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相互保障,也是协调发展。
把握可持续性,在保持后劲上见实效。保持后劲,既是全面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协调发展题中应有之义。保持后劲要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抓落实难题是什么,影响全面建设、协调发展的问题是什么,首先弄清楚才能干明白;保持后劲要有到位的计划性,用计划控制发展步速和节奏,防止盲目性,克服随意性;保持后劲要有扎实的作风,不追求表面热闹花哨,踏石留印、抓铁留痕,注重做实在、管用的工作;保持后劲说到底需要对党和国家伟大事业长远负责的政绩观,不搞急功近利,不图一时出名挂号,把个人追求融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践一再表明,指导思想端正、工作作风扎实,加上科学计划和有效推进,我们党和国家就会永葆勃勃生机。

17、如何在实践中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从治理角度和实践创新来开掘科学有效的治理路径,确保“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地见效,需要从四个基本层面着力。
着力在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筑牢民族精神家园上取得新成效。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需要全国上下凝神聚力,只有把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才能激发蕴藏在广大群众中的无限创造伟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三种意识:一是参与意识。要进一步完善民主参与机制,通过公开透明的程序,更多地将基层民众的合理化意见纳入决策,更好地激发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主人翁精神主动参与改革建设实践。二是改革意识。在贯彻党和国家改革总体战略的前提下,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对改革领域、步骤及时间表、路线图进行科学设计,化解各方分歧,坚定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信心与决心。三是法治意识。要从普及法律知识、规范市场秩序、完善乡规民约、用法律手段维护人民利益和化解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等“小事”入手,在实践中引导人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矛盾与问题。
着力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推出新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归根结底,还在于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让人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过得越来越有尊严,越来越有幸福感和自豪感。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出实招,办实事。一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抓好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劳动条件,加强社会治安等等,使人民生产生活更加舒心。二要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注重机会公平,真正使人们群众“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三要在推动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着力在依宪依法执政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和依法行政上激发新活力。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坚持依宪依法执政与完善党内法规、全面从严治党是内在统一的。打铁还须自身硬,只有从严治党,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更好地应对“四大风险”和“四大考验”,才能造就一种风清气正的政治和社会生态。践行“三严三实”,全面从严治党,要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好两个“清单”:一是各级党委和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在2014年中央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治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等八个方面提出了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各级党委和基层党组织必须从这八个方面出发,建立并落实好党建工作责任清单,进一步细化领导责任。二是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权力清单”。要从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树立起人民至上、法律至上的理念,建立健全权力清单,明确职能职责和“权力边界”,真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律规定和职能范围内的事情必须为,更好地推动依法行政。
着力在汇聚千百万高素质人才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上迈出新步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进入全面转型期,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的发展方式已无法支撑可持续发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的当下,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坚持人才保障与科技支撑“双轮驱动”,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技创新上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靠教育事业的发展,二靠科学灵活的人才政策。各级各地要在重视并大力支持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在引才引智、创新能力与业绩评价、干部管理等方面,完善吸引并管好用好人才的政策措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与创新体系建设的有机结合,不断完善创新创造的激励机制、扶持政策、平台载体,扶持大众创业,激励万众创新,把科技创新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更好地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支撑作用,引领各项建设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18、如何理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坚持共享发展,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19、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
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总结: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20、如何正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
供给侧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生产要素投入,如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土地等资源投入、企业家才能投入、政府管理投入,分别对应着收入法计算的GDP中的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另一方面,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如工业化、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要素升级(即生产要素质的提升,与生产要素量的投入增加不同,包括技术进步、知识增长、人力资本提升等,创新驱动即是解决这些问题)“三大发动机”(其中制度变革又是根源性发动机)决定。
隐含在其中还有三个重要的供给侧因素:一是主体发展,包含劳动力或创业者、企业和企业家、投资者、政府管理者等主体素质的提高,及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二是产业发展,含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新兴产业成长等);三是区域发展,包含区域创新、区域结构优化、区域新增长点的形成等。
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问题、消费结构问题、区域结构问题、要素投入结构问题、排放结构问题、增长动力结构问题、收入分配结构问题等。
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可以说,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相当于从“政府调控侧”转向“全面改革侧”。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过去,我们过多地通过政府的需求管理政策,特别是政府投资政策和货币金融政策,从需求侧“三驾马车”来拉动经济增长,“有形之手”伸得过长。今后,我们要更加强调供求平衡,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要更多地发挥好企业和个人的作用,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政府的主要职责定位于制定好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为企业和社会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通过改革加快培育各种创新主体,如创业者、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地区或园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型政府等;
二是通过改革(如保障产权、减税、简政放权、放开价格等)激发各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通过改革痛下决心以可控方式和节奏主动释放风险,打破刚性兑付,退出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业,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业和新产品;
四是通过改革促进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知识增长等要素升级。

注:(1)考题将从思考题中抽取5题;
(2)考试形式为笔试,闭卷;
(3)不提供参考资料,以一般性了解为主。


相关话题/MPA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2018考研MPAcc复试备考规划 面试应拓展思维
    初试结束之后,考生们该注意些什么,又该做些什么呢?第一件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调整心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的大部分考生处于焦灼与迷茫期。毕竟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家是不公布答案,也不公布排名的。自己的怎么样,是否能进入复试,都是未知数,是一片迷茫。感觉答的不错的考生,得纠结会有多少人比自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6
  • 2019MPA考研复试需要注意的6个重点
    一、34所自划线最早公布的是34所自划线院校的自划线,一般在3月中上旬发布。自主划线的学校的分数线都会比国家线先出,而且基本上都会高于国家线,也不排除有个别学校个别专业会低于国家线(但这种情况一般是因为学校题目难或者改卷严格,导致考生整体分数偏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压分)。学校根据报考自己学校考生的情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6
  • 2018考研复试:如何获取MPAcc的相关复试资料
    如何获取MPAcc的相关复试资料?1)论 坛,很多院校都会有MPAcc论 坛,例如中南财经的"浓情中南",论 坛中有很多学长学姐发的复试经验帖供考生参考。此外,很多考研公共论 坛也都有MPAcc专版,上面有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可供考生参考;2)百度贴吧、知乎、院校QQ群,在这些地方也可能找到学长学姐的踪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6
  • 2018考研MPAcc复试:除了院校指定参考书还需要哪些资料学习
    问:应对复试专业课面试除了复习学校指定参考书,还有哪些资料需要学习?答:考生在准备专业课面试时,除了复习最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要多查阅本专业的核心期刊,充分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情况。此外,考生对自己报考的学校和导师也应该做详细的了解,提早学习导师最新的研究成果。如果考生能在以上两个方面做充分准备,将会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6
  • 2018考研复试:MPAcc复试应选择哪些参考书
    MPAcc复试专业课,复习应选择哪些参考书?答:如果是跨专业考生,建议考生先对照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编写的《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阶段专业课指导性大纲》学习厦门大学葛家澍教授编写的《中级财务会计学》(上、下)(该书是同类教材中非常权 威的版本),梳理会计专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6
  • 2018考研MPAcc复试问答:专业课面试"抽题"是怎么一回事
    问:MPAcc复试时传说中的专业课面试"抽题"是怎么一回事?答:很多院校在专业课面试环节采用抽题的形式。通常,考生的进场顺序按照初试成绩排列或抽签决定,考生进场后当场抽取试题,经过一两分钟的思考后,向复试小组老师作答。如果考生第一次抽到的题不会回答,大部分院校会给考生一次换题的机会,所以考生抽到不会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6
  • 2018考研MPAcc复试问答:综合面试问的问题简单是没戏了吗
    问:综合面试环节老师问了很多简单的问题,是不是说明老师对我没有兴趣?答:这部分考生实在是多虑了。面试老师提问比较简单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面试刚开始时老师倾向于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如考生家乡、兴趣爱好等,以营造轻松的沟通氛围,让考生放松下来。另一种情况就是,有的面试老师本身性情就比较和善,他们不但不会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6
  • 2018考研MPAcc复试问答:如何在复试中体现自己的专业知识
    问:如何在复试面试中体现自己的专业知识?答:复试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对专业课知识的考察。考生在面对专业问题时(具体形式可能是口述或者笔写)要有意识体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因为导师作为学术带头人,其学术地位很自然地会促使他们愿意招收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但是,有的考生,尤其是跨专业或者报考科研院所的考生,可能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6
  • 2018考研MPAcc复试问答:提问的问题不会该怎么办
    问:如果问题刚好是你所不知道,或者没有底的怎么办?答:在复试面试时,很多考生都会被问到不懂的问题。此时考生一定要诚实,就说不是很了解,不要不懂装懂。导师既然问了那个问题,表明导师对问题很了解,靠蒙是不能过关的。考生最 好在告诉导师不懂后,利用一定的面试技巧尝试着对问题进行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这样导师会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6
  • 2018考研MPAcc复试问答:综合面试问题很犀利是故意刁难吗
    问:综合面试环节老师有些老师的提问很犀利,是不是老师在故意刁难我,我是不没戏了?答:这部分考生也是多虑了。学校组织面试的目的是选拔人才,而不是为难考生。告诉大家提问题的难易都是为选拔人才这个核心目标服务的。面试老师故意刁难考生很多时候不是对考生没有兴趣,恰好相反,面试老师往往会对自己非常感兴趣的考生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6
  • 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MPAcc复试考研试题
    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MPAcc 考研复试试题 东北师范大学私密合作 幂学专硕石家庄分校杨帅军整理 管理会计 一、简答题 1、请简述管理会计的职能。 2、请举例说明固定成本及其分类。 3、请简述影响价格的因素。 二、计算题 1、中盛公司2013年1-12月份电冰箱的销售量如下表: 月份1234567891011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5
  • 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MPACC复试真题
    16年东北师范大学MPACC复试真题基础会计名词解释(6分)1. 会计主体2.实收资本简答题(10分)会计的本质是什么?分录题(9分,9道题)只记住一部分,均为基础会计书上例题和书后业务题的类型题,主要考察基本业务处理能力,重点看第四章,第七章1. 企业销售A产品200件,每件售价500元,B产品200件,每件售价100元,增值税税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9
  • 西安理工大学2013年mpacc复试真题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9
  • 2019考研MPAcc择校:4所热门院校推荐
     (一)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有着中国财经管理专家摇篮的美誉。2004年成为全国首批21所具有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办学资格的试点院校之一。2007年9月被教育部授予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8
  • 2017郑州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考研复试真题
    2017郑州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 考研复试真题 今年综合面试的题目如下: 1简单介绍你自己,并说明自己报考MPA 的原因。 这是每年的必考题目,需要考生提前准备,自己介绍尽量简单,报考原因要联系自己的专业跟工作背景。 2请谈一谈你对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看法。 就是公务员考试的综合分析题,不赘述。 3请谈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