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考研运动训练学历年真题答案整理(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1-09


3、    简述周期性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同2002年简答题第2题)
论述题
1、    依比赛的主要目的可将比赛分为哪几种类型?各类比赛都有什么样的训练学特征
(同2002年简答题第3题)
2、    请选择体操、射箭、摔跤、乒乓球中任意两个运动项目,分析两个运动项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特征。(同2001方法运用题第1题)体操同跳水一样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排球同乒乓球一样属于竞技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
2006年
简答题
1、    简述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
  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1)    体能:在竞技活动中,运动员的体能水平集中表现于力量、速度和耐力三种基本运动素质,以及三者之间的各种组合性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人体的形态及技能状态时决定其运动素质水平的基础条件。
(2)    技能:参与不同体育项目的活动,需要完成不同的动作,即需要学习和掌握不同的技术。合理的、正确的运动技术须符合项目运动规则的要求,有利于运动员的生理、心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助于运动员取得好的竞技效果。
(3)    战术能力: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竞技战术由战术观念、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意识、战术知识、战术形式和战术行动等构成。
(4)    运动智能:运动智能是智能中的一种,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是运动员总体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心理能力: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涉及广泛的领域,在竞赛中则集中地表现于运动员的参赛情绪及竞技意志。运动员保持高昂而适度的参赛情绪和顽强意志的重要基础条件是强烈的参赛动机和良好的性格特征。
2、    简述模式训练法的结构和特点
    (1)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模式训练法由训练的目标模型、检查手段、评定标准和训练方法四种构件组成。
A、建立目标模型首先必须明确训练目标,进而,需确定训练目标竞技能力结构的影响因素,并对反应这些影响因素状态的指标参数进行教学处理,建立起进可能定量化的目标模型。
B、检查手段有检查项目、检查方式和检查工具三个要素组成。
C、评定标准为教练员提供识别运动训练过程状态的依据。
D、训练方法根据评定结果选用籍以事实模式训练、解决具体训练问题。
(2)模式训练法的特点:
A、模式训练法具有信息化特点。模式训练法实施的整个过程是以训练模型的指标体系为控制的依据,以评定标准的指标体系为监督、检查工具。整个训练过程的发展与变化均置于信息控制之下,有助于及时纠正运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偏态。
B、模式训练法具有定量化特点。模式训练法所依据的训练模型与评定标准均具有定量特点。实践中,训练模型的指标体系可为未来训练过程提供明确的训练目标,评定标准的鉴标体系可为现实状态的训练状态提供明确的反馈信息,有助于定量控制运动训练的过程。
3、简述体能训练的意义
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体能训练时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都力求运用各种有效地训练手段和方法,改造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提高有机体的机能水平,增进健康和发展运动素质。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和智能训练有着密切的联系:
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
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
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基础;
良好的体能训练有助于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
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一般体能训练是专项体能训练的基础;
进行一般体能训练时,采用多种多样的非专项的身体练习改造运动员身体形态、增进身体健康、提高身体机能和全面发展运动素质。
进行专项体能训练时,则根据专项的需要采用与专项有密切联系的专门性的身体练习,发展和改善与专项运动成绩有直接关系的专项运动素质和专项所必须的身体形态、机能。
论述题
1、    试述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依据及其运用注意点
(1)定义:竞技需要原则是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性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贯彻这一原则可使训练更好地结合专项的特点和专项竞技比赛的需要,提高运动训练的专项针对性、实战性和实效性,争取获得满意的竞技比赛成绩。
  (2)科学依据: 
A、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导向作用
       目标是人们行为的终点,对于人们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运动训练的最终目标是成功的参加比赛,实现预期的比赛结果。因此,一切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及训练负荷与节奏的安排都应该围绕着成功比赛的需要而组织实施。
B、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
不同的运动项目有着不同的竞技特点,要求运动员具有不同的竞技能力结构。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在不同项目竞技能力结构中的作用又都是不同的,必须全面、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竞技能力结构的特点,才能做到准确地选择与专项竞技需要相符合的训练内容、手段及制定相应的运动负荷方案,从而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
C、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向
   现代运动竞赛中的竞争性和对抗性日益激烈,促进人们把提高专项比赛能力的任务和为提高这一能力的专项训练放在首要位置,运动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及负荷都表现出鲜明的专项化趋势。
    (3)运用注意点
      A、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
        训练目标全面而集中地体现在专项竞技的需要,是组织好训练活动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应对运动员的现实状态做出科学的诊断,对运动员的训练条件做出全面地分析,对运动员的发育潜力和训练潜力做出客观的评价,进而确定经过艰苦的努力有较大的概率可予以实现的训练目标。然后据此全面安排好该训练过程的训练和比赛工作。
      B、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
        每个运动项目由于其专项的特异性,决定了其竞技能力构成因素的差异性。因此,对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的特点做出正确的分析,是选择适宜训练内容和手段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对不同专项竞技特点和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特点的分析,正是我们确定不同项目训练负荷内容的重要基础。
      C、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
        依据竞技需要原则的要求,负荷内容和手段的选择是由不同专项竞技能力的主要因素与运动员自身的具体情况决定的。
      D、注意负荷内容的基本结构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确定不同负荷内容的比例时,要考虑运动员的年龄、水平、运动训练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的运动项目等因素。
2、    奥运会110米栏作为速度性体能类项目,历来被认为不是亚洲人的强项,但刘翔的成功打破了人们对该项目竞技能力构成的认识,请运用训练学相应理论分析刘翔成功的原因。
可从以下几点回答:
(1)选材(身体形态、机能、运动素质等)
(2)运动训练的方法、手段、遵循的原则
    包括负荷量度、负荷时间、间歇时间以及运动后恢复手段
(3)运动比赛中的心理能力和战术能力
(4)竞赛组织管理(管理体制)

2007年
简答题
1、    简述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从不同实践过程来看,竞技体育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1)    运动员选材
   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选材时应注意考虑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力求使用科学的测试和预测方法,努力提高选材的成功率。
(2)    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运动训练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
(3)    运动竞赛
   运动竞赛是指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运动员通过训练不断提高的竞技能力,只有通过运动竞赛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
(4)    竞技体育管理
     无论是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还是运动竞赛,都必须在专门的管理体制组织管理下才能得以实施并得到理想的效果。因而,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简述不同类型比赛的参赛目的
按比赛目的可将比赛分为竞技性比赛、训练性比赛、检查性比赛和适应性比赛四种基本类型。
(5)    竞技性比赛
    这是全年训练最重要的比赛活动,一般全年以2~4次为宜。在一个训练大周期内,安排主要比赛最多两次,时间亦相对集中为好。主要目的就是:创造理想的成绩,实现训练目标。
(6)    训练性比赛
    多用于准备时期后期及比赛时期前期。随着运动阶段的推移,训练强度逐步提高,训练性比赛的次数可以增加。主要目的是;在比赛条件下,培养和发展运动员专项所需的某种能力或综合能力。
(7)    检查性比赛
    检查性比赛多用于重大比赛前。主要目的:A、检查运动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和稳定水平。B、检查特定运动素质的发展情况。C、检查阵容安排的适宜度。D、检查战术设计的应用价值和战术配合的熟练程度。
(8)    适应性比赛
    为了能使运动员对重大比赛做好准备,常在主要的比赛之前安排一系列适应性比赛,亦称热身赛。此类比赛多用于重大比赛前。主要目的:提高运动员对重要比赛的场地、气候、对手、观众及裁判等各方面条件的适应能力。
论述题
1、    试述运动员竞技状态的阶段性变化与训练大周期分期的关系
(1)运动训练过程的阶段性特征,是通过许许多多连绵不断的大小周期循环往复而表现出来的。包括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的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称为一个训练的大周期。训练的大周期是以参加重要比赛获得满意成绩为目标,以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过程的阶段性特征为依据而确定和划分的。
(2)运动员的机体对适度训练负荷会产生生物适应现象,从而使得机体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专门的训练方法及训练手段,可使运动员在心理和生理两方面都逐渐进入积极动员机体潜力并高度协调工作的状态。在这种高度动员状态下工作一定时间,机体的心理潜能和生理潜能均被大量消耗,机体的保护性抑制机制便会发挥作用,首先是提示性地要求,而后是强制性地命令机体不再承受大负荷的训练和高强度的竞赛。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下降或消失,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恢复,才能够再度投入紧张的训练。在机体的适应性机制、动员性机制以及保护性机制的交替作用下,通过训练、比赛和恢复三个阶段周期性的影响使得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与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相对应,分别组织准备时期(或称训练期)、比赛时期和恢复时期(或称过渡期)的训练,并把这一循环称之为一个训练的大周期。
A、竞技状态的形成阶段也就相当于训练大周期的准备期,主要任务是提高竞技能力,促进竞技状态的形成;生理学基础是适应性机制,机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现象。
B、竞技状态的保持阶段也就是训练大周期的比赛时期,主要任务就是发展稳定的竞技状态,参加比赛创造好成绩;生理学机制是动员性机制,心理和生理能力被释放动员,各系统高度协调。
C、竞技状态的消失阶段也就是训练大周期的恢复时期,主要任务是积极恢复,消除心理与生理疲劳;生理学机制是保护性机制,机体自动停止积极地应激效应。


2、    简述我国部分优势项目备战08奥运技术创新的意义
运动技术的发展有两种形式:渐进式和飞跃式。技术创新属于飞跃性发展。
我国乒乓球、体操以及举重等优势项目在备战08奥运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均取得了运动成绩的突破与提高。我国乒乓球创新了直拍近台快攻技术,有力地促进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体操运动中,“旋”技术的创新,提高了体操制胜因素“难、新与稳”的水平,推动了训练向高、深方向发展;举重运动中下蹲式技术的创新,大大节省了提拉力量,从而使运动员的腿部潜力得以显著开发。
技术创新具有如下具体意义:
(1)    直接提高运动成绩。
    在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中体操、艺术体操、花样游泳等项目中,创新技术是一定要夺取优异运动成绩的法宝。
(2)    引进制胜因素或提高制胜因素单个水平或因素间的组合水平。
    可以把对某一专项运动成绩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称之为制胜因素。在特定含义下,专项运动的发展与成绩的提高,就是制胜因素的单个水平及相互间组合水平得以提高的过程。其中,新技术的出现,是制胜因素产生和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3)    有效地制约现有技术。
    这种情况在对抗项目中尤为突出。即某项技术的创新往往是为了更有效地制约现有的某一技术。“创新”是在“对抗”的前提下完成的,其目的之一是在新的对抗中占据优势。
(4)    更大限度地发挥人体潜能。
这种情况在体能主导类项目中表现极为明显。在这些项目中,任何技术的创新,都是为了开发运动员人体潜能,从而达到“更快、更高、更强”的目的。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技术创新可分为两大序列:一是单个技术——技术连接方式——负荷技术序列;二是主导技术——辅助技术序列。
综上所述,教练员、运动员应在充分认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开拓思路,大胆创新,从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2008年
简答题
1、    简述小周期类型及特征
根据训练任务及内容的不同,可把周的训练分为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比赛周以及恢复周这样四种基本类型。为适应不同任务而制定的各种相应的周训练计划,也表现出明显不同的负荷变化特点。
(1)    基本训练周
  A、任务:基本训练周的任务是通过特定的程序和反复练习使运动员掌握和熟练专项技、战术,以及通过负荷的改变引起新的生物适应现象,以获得多种竞技能力的提高。
  B、特征:①训练过程中不同内容及不同负荷的交替安排。我们可以在一次负荷的次日,接着安排另一种性质的负荷。而2~3天后,当运动员与前一次主要负荷相应的能力处于超量恢复阶段时,则可以再次安排同一性质的负荷。②各种素质和技术训练交替安排。
(2)    赛前训练周
  A、任务:赛前训练周的任务是力求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长期训练过程中所获得的各个方面的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竞技需要的方向中去。
   B、特征:①内容:通过训练内容的合理交替,使运动员能够保持系统的持续训练,在一周内承受多次负荷,更加有效地发展专项竞技能力;训练内容更加专项化,采用的练习更加接近专项的运动形式,练习的组织形式更加接近于专项的比赛特点。②负荷:赛前训练周负荷变化的基本特点是提高训练强度,与其相应的是负荷的量适当减少。如果原来的量就不大,有时也可以保持原有的负荷量。
(3)    比赛周
  A、任务:比赛周的主要任务是为运动员在各方面培养最佳竞技状态作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参加比赛,力求创造优异成绩。
   B、特征:①超量恢复的集合安排。由于不同内容、不同负荷的训练后,达到超量恢复所需要的时间不同,又为了比赛中表现出高度的竞技水平而要求运动员竞技能力处于最佳状态,所以,就必须通过科学的设计,使各个方面负荷后的超量恢复阶段都在同一时间内出现。
②连续比赛周安排的特点:比赛周负荷的安排,全部要围绕着使机体在比赛日处于最佳状态来进行。负荷的组合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按运动项目的特点、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及赛前的状态而定。
(4)    恢复周
   A、任务:比赛周的任务是通过降低训练负荷量以及采取各种恢复措施,消除运动员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以求尽快地实现能量物质的再生,促进超量恢复的出现。
   B、特征:为了实现恢复周训练的主要目标,要求其训练内容广泛而灵活。应多选择以下内容:①一般性身体练习:如非专项的球类活动、游泳、各种非竞技性的健身操等。②带有游戏性的练习:恢复周通常大大降低负荷强度和负荷量,或者大幅度地减少,或者适当保持一定的水平。如果比赛周负荷量很小,也可以在恢复周中适当地增加负荷量。

2、    简述竞技能力非衡特征及其补偿效应
(1)    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是指运动员竞技能力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反映着竞技能力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    相对于运用统计方法建立的能够反映优秀运动员总体共同特征的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而言,每一名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各个构成因素的发展大都呈不均衡状态,这种非衡状态是普遍存在的。
(3)    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以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在特定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3、    简述运动技术训练的要求
(1)    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技术的关系
    运动员如想长期保持高峰状态,延长运动寿命,以基本技术为核心的“基本功”“基本实力”是否雄厚,是一个必备条件。训练实践证明,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而想求得长远的发展是不大可能的。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除了必须抓好基本技术训练外,还应努力掌握高难技术。在现代运动竞赛中,这类技术本身难度价值和完成的质量情况,是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因而必须加以认真对待。因此要注意正确处理难度与基本功的关系。因为他们清楚地看到,要发展难度,必须要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和身体素质基础。这样高难度技术和基本技术相互促进,都得到了提高。
(2)    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
在狠抓特长技术的同时,还应当全面掌握专项运动中的各项技术。这是因为:
A、专项运动技术动作群中的各种技术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起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作用。这种作用我们称之为运动技术的“转移”。
B、在运动竞赛中,技术是否全面,是保证特长技术能否发挥的重要条件。在竞赛实践中常可观察到这样的现象:一名运动员尽管特长很突出,但因技术不全面,在某方面留下缺陷,因而在比赛中给对手可乘之机。
C、“技术是战术的基础”这句训练公理性语言还包括这样一层语义:技术的全面决定了战术的多样性。在比赛中,既要给对手造成最大限度地不适应,又要使自己最大限度地适应对手。
(3)    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之间的关系
    对运动员技术特点的重视、保护乃至有目的地加以发展,是使这些特点发展为特长,从而攀登上世界体育竞技高峰的重要环节。在球类等对抗性项目中,技术的“实用性”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而“实用性”在多种情况下不仅由技术的规范化所决定,而且还由运动员的个人技术特征所决定。因而在技术训练中,对运动员进行区别对待是极其重要的。从而在技术规范化指出的方向上,让运动员表现出不同的技术特征来。
(4)    处理好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
        任何一项运动技术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技术训练时,应当认识和利用技术活动内部存在的固有联系,即应当沿着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分到合、由主到次的顺序进行联系。无论是训练内容的安排和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都要服从“学习、提高、巩固、再学习、再提高、再巩固”的一般性程序。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技术训练,有利于运动员打牢基础,稳步前进。
(5)    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的外部形态的关系
合理的内部机制指运动技术必须符合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所指明的神经肌肉工作原理。例如中枢神经系统对中主动肌、协同肌和对抗肌的正确支配等等。另外,运动技术还应符合运动技能形成的心理学原理。
(6)    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
     所谓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技术风格要根据每名运动员的个体特征来确定,只有适合运动员的技术才能保证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
(7)    处理好“学习”因素与“训练”因素的关系
     训练过程中既有“学习”因素,又有“训练”因素。就运动员而言,“学习”和“训练”两大因素构成了完整的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技术训练过程。运动员从“学习”开始步入这个过程,但由于“学习”必须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所以即便在此时,“训练”因素也夹杂在其中。技术学习是技术训练过程的起点和基础,它将对整个技术训练过程产生重大影响,因而,教练员和运动员有必要掌握技术学习的有关理论。
(8)    改善动作基本结构,提高技术组合水平
     运动技术训练实践证明,改善动作基本结构和提高技术组合水平,是提高运动技术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运动员这种“创造”能力的高低,往往成为决定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亦是技术训练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9)    重视运动技术创新
     运动技术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①直接提高运动成绩。②引进制胜因素或提高制胜因素单个水平或因素间的组合水平。③有效地制约现有技术。④更大限度的发挥人体潜能。

论述题
1、    竞技状态阶段性变化规律与大周期各时期的对应关系(同2007年论述第1题)
2、    为什么各竞技项目在2008年奥运会中要深刻认识竞技项目的本质特征
认清竞技运动项目的本质特征并将其分类,是构筑项群体系、进行项群训练理论研究的重要先决条件。

相关话题/运动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