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知识考研要点(8)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4-30


2、前秦是怎样统一北方的?
前秦是由氐族贵族苻健建立的,首都在长安(今西安)。357年苻坚继位后,灭前燕、前凉及代国,从而统一了北方。
1、东晋时期进行了哪些“北伐”?
东晋时期为了恢复中原,曾进行过四次北伐。
第一次是祖逖北伐(313-321)。这次北伐实际上在东晋建立之前就开始了。313年,祖逖上书司马睿建议北伐,司马睿以左丞相的名义,任命他为豫州剌史,率军北伐。祖逖“中流击楫”,在淮阳组建2000余人的军队,大败石虎石勒之兵,收复黄河以南地区。东晋建立之后,晋元帝怕祖逖功高难制,派戴渊都督北方六州诸军事,从而使北伐受阻。321年,祖逖病军中,石勒乘机占领河南。
第二次是庾亮、庾翼北伐(333、343)。庾亮是东晋名臣。333年,石勒死去,庾亮认为这是天赐良机,率10万大军请求北伐,因遭到朝臣反对而未能如愿,忧愤而死。其弟庾翼仍“以平胡灭蜀为已任”。343年率4万军队出击,以桓温为先锋,但初战失败,被迫休整。
第三次是殷浩北伐(353-353)。殷浩颇有能名,时人比之诸葛亮。352年被任命为中军将军,督北方五州诸军事,自寿春出师北伐,因部将谢尚失败,死伤一万余人,被迫退兵。次年率军七万再次北伐,部将姚襄叛变,造成重大损失。结果殷浩被废为庶人,流于东阳(浙东)。
第四次是桓温北伐(354-369)。桓温曾十次上表请求北伐。桓温于347年率军入蜀灭掉李氏汉国。354年率军四万北伐前秦,进军关中,大战于蓝田,粮尽而退。356年自江陵北伐,克洛阳,请晋帝还都。晋帝无北归之心,桓温南返,复地尽失。369年再度北伐,击败前燕军队,粮尽败退。
2、前秦在淝水之战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83年十月,秦军前锋都督苻融率25万兵马渡过淮水,攻占寿春,又派将军梁成率军5万,渡过淮水的支流淝水,逼洛涧以西屯驻,切断了淮水交通,不仅使援助寿春的晋将胡彬及其所率5000人不得东撤,而且也加强了寿春秦军的东西防务。苻坚得知胡彬被困的消息后,遂亲率轻骑8000,昼夜兼行,赶往寿春,并派人去晋营说降。谢石乘秦军尚未集结完毕,麾军渡过洛涧,将秦军驱于淝水之西,与秦军隔水对峙。接着,谢石又派人向苻融说:如秦军肯向后稍退,让晋军渡过淝水,再行决战。苻坚以为趁晋军半渡而击,必胜无疑,遂麾军稍退。这时,东晋降将、原襄阳太守朱序在阵后大喊:“秦军败了!”于是秦军大乱,不可遏止,苻融企图整顿阵势,被退军踏杀。谢石乘机发动攻势。一时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秦军死伤惨重,大败而归。  前秦之所以在淝水之战中失败的原因:(1)前秦投入的兵力虽多,但兵力分散,真正到达前线的并不很多,加之前秦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很尖锐,并在不断发展。(2)东晋在大敌压境之际,君臣上下,精诚团结,民众支持,将士用命。特别是北府兵大都由北方侨人组成,有较强的战斗力。故双方的实力并没有太大的差距。(3)最主要原因是苻坚骄傲轻敌,临阵退兵,指挥失误。
1、建安文学有什么成就?
建安是东汉献帝的年号。建安年间,文学兴盛,尤以五言诗歌的成就最大。其中著名诗人有三曹(曹操、曹植、曹丕)、建安七子(孔融、阮瑀、陈琳、王粲、徐幹、应瑒和刘桢)以及女诗人蔡琰等。
2、玄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玄学是揉和儒道而成的一种新的思想体系。它的核心是儒学,道只是它的外衣而已。玄学的产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黄巾起义之后,军阀混战不断,封建等级制度受到巨大冲击。儒家的经学思想已经不能完全维系人心。一是儒学与谶纬结合,变得荒诞烦琐,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士大夫把道家的《老子》、《庄子》和儒家的《易经》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称之为“三玄”。魏晋南北朝时期曾出现过许多玄学家。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七人。
从大量资料来看,魏晋玄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曹魏正始年间(240-248),代表人物是何晏与王弼。他们用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形成“贵无”的思想体系,主张名教出于自然。这是对两汉儒家名教神圣地位的挑战,因而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第二阶段是在西晋前期,代表人物是嵇康和阮籍。他们使酒任性,玩世不恭,放浪形骸,抨击名教,蔑视礼法,形成“崇有”的思想体系,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第三阶段是在西晋末年,其代表人物是向秀和郭象。他们力图做到儒道为一,主张“名教即自然”。
1、什么是南朝?南朝是怎样演变的?
在东晋王朝灭亡后的一百七十多年间,江南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四个朝代均以建康(南京)为都,历史上称之为南朝。
宋(420-479)是南朝中的第一个朝代,由刘裕建立,定都建康,历史上称作刘宋。在刘义隆统治时期曾出现过“元嘉之治”。但北伐失败后遭到北魏袭击。479年为南齐所代,历8帝,60年。
齐(479-502)史称南齐,由萧道成建立。道成实行较籍法,兴建学校,减免赋役,使朝政有所起色。太子萧赜继位,进一步改良政治,史称“永明之世”。其后在萧鸾、萧宝卷当政时,政治败坏。502年为梁所代。历7帝,24年。
梁(502-557)又称萧梁,是由萧衍建立的政权。萧衍在位48年,是南朝执政时间最长的帝王。侯景之乱以后,国力大衰。557年,为陈所代,历4帝,56年。
陈(557-589)是由陈霸先建立的。陈顼当政时,力图改革,也有一定成效,但到后主陈叔宝时就江河日下了。589年陈朝为隋所灭,历5帝,33年。
2、什么是侨置郡县?为什么要土断?
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应付大量南下移民,东晋南朝政权利用侨寄的方法,设立了众多的侨州、侨郡和侨县,以安置北方南迁来的移民。政府在流民聚居之地,按流民原籍之州、郡、县的名称设立临时性地方行政机构,进行登记和管理,并以流民中的大族担任刺史、太守和县令。侨州郡县原意本是寄寓,并无实土,侨州郡县的户籍亦只属于临时性质,著籍者可享受免除徭役的优待。侨州郡多在丹阳、晋陵、广陵等郡境内,侨州多以司、豫、兖、徐、青、并六州为名,侨郡、侨县更是不可胜数。
由于侨州郡、县数目繁多,故此在行政管理上造成诸多不便,统属亦十分混乱。为解决问题,东晋南朝曾多次实行土断,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由是裁撤或合并一些流寓性的地方机构,许多侨州郡县被省并。
1、门阀制度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门阀世族在东晋时达到极盛。到南朝时走向衰落。士族自视清高,单凭特权,卑薄武功,长期养尊处优,逐渐失去了实权。
与士族的情况不同,南朝时期庶族势力有了很大发展。南朝的皇帝大都是庶族出身,将相中也有不少人出自庶族。因为王朝更替较为频繁,而王朝的更替都是通过武力实现的。所以庶族往往在改朝换代的过程中获得军政大权。另一方南,南朝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比较重视才干,以寒人掌机要。地方实权也多掌握在“典签”手中。
2、侯景之乱是怎样发生的?对南朝政局有何影响?
侯景是北魏怀朔镇已同化于鲜卑的羯族人,幼时和高欢极为友好。六镇起义失败后,景先后降于尔朱荣、高欢、西魏。高欢死后,面对欢子高澄和西魏宇文泰的东西夹击,被迫向南朝梁武帝乞降求援,梁武帝错误的以为一统中原的机会已经来到,遂接受了侯景的投降,派兵攻击东魏以为之援,可惜彭城一战,大败而回。侯景由此进入南朝,成为盘踞一方的南朝军阀。太清二年(548)八月侯景勾结因立嫡未遂的萧正德举兵造反,攻陷建康后,他很快废萧正德,于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五月,立梁太子萧纲为帝,是为梁简文帝;是年十月,杀简文帝;十一月,侯景自立,建国号“汉”。
侯景在南朝之时,肆意纵兵掳掠,且残暴凶杀对江南经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史书称:“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拢焉”,富庶繁华的江南竟被破坏到这种程度。
1、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南朝时期,由于东晋以来北方人的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众多的劳动力,加之南朝政府比较注重社会生产西晋灭亡以后,经过北方流亡南下的农民与土著农民(包括当地少说民族在内)合力并肩、辛勤劳动,江南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在两汉、东吴的基础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江南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
2、江南地区的开发表现在哪些方面?
农业的发展。从公元317年到公元589年这两个半世纪,农业的发展表现在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新型农作物的广泛栽培以及水利工程的兴建。具体来讲,这一时期农业生产技术实现了从火耕到用粪来做肥料的巨大转变;麦、菽开始推广栽植;水利灌溉系统也经过全面的推广和整理。经过这些努力,这一时期农业单位面积的产量也前所未有的提高,有的地方甚至达到每亩20斛。
手工业的发展。这一时期手工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家庭纺织业,以豫章、永嘉等郡为代表的新纺织业中心,桑、麻、棉广泛种植,织锦业也从无到有开始发展;冶铁业,属荆、扬二州水平最高,开始出现了生铁和熟铁混杂冶炼的新技术并且开始使用水排鼓风;漆器和瓷器也开始发展起来,尤其是青瓷的制造技术逐渐纯熟。
商业的发展。随着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这段时期在江南出现了大量的商业繁荣异常的城市,如建康、京口、山阴、寿春、襄阳、江陵、番禺等都是商旅云集、人文汇集的大埠。
1、什么是北朝?北朝是怎样演进的?
公元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其后东魏和西魏又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北周灭了北齐,而北周亦为隋朝所取代。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和隋都位于北方,历史上称之为北朝。
北魏:是由鲜卑拓跋部建立的政权。398年拓跋珪称帝,改国号为魏,迁都平城。经过41年统一了北方。孝文帝改革时迁都洛阳,使北魏成为一个较为强大的王朝。北魏末年,尔朱荣手下的两员大将高欢和宇文泰也乘机夺权,从而导致了北魏的分裂。
东魏:534年,孝武帝不堪忍受高欢的威逼,逃至长安,投奔宇文泰。高欢另立孝静帝,迁都于邺,史称东魏。东魏以黄河为界,与西魏对抗。
西魏:孝武帝投奔宇文泰,宇文泰先迎后杀,另立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建都长安,史称西魏。
北齐:550年,高欢病死,其子高洋自立为帝,建立北齐。北齐“王四渎之三,统九州之五”,拥有两千多万人口。557年,为北周所灭。
北周:宇文泰死后,其子宇文觉自立为帝,建立北周。577年北周灭北齐,重新统一北方。581年,周静帝禅位于杨坚,北周灭亡。
2、简述北魏统一北方的经过。
北魏在建立之后,经过41年最终统一了北方。北魏的统一经过了三代人的努力。
第一代是道武帝拓跋珪。拓跋珪在建国之后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北魏成为北方地区最强大的国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统一北方的事业。388年以后,拓跋珪先后攻破了周围的库莫奚、铁勒、袁匕、卫辰等部族。395年,又灭掉了后燕,使其统治范围不断扩大。
第二代是魏明元帝拓跋嗣。拓跋嗣在道武帝死后即位,不断向刘宋发起进攻,夺取了刘宋黄河以南的司州、兖州和豫州的大部分地区。
第三代是太武帝拓跋焘。拓跋焘于431年攻占大夏国都统万城,俘获夏王赫连昌。灭夏后尽有关中之地。接着于436年消灭北燕,439年消灭北凉。最终完成了统一北方的事业。
拓跋珪、拓跋嗣和拓跋焘被称为“北魏三帝”,都对统一事业做出了贡献。北魏是继前秦之后第二个统一北方的朝代。这一统一有利于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并为各民族的进一步融合创造了条件。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很多,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政治方面的改革,主要是改革官制。在中央,逐步建立三省制;在地方,则主要是接受汉族地主李冲的建议,于太和十年(486)废除了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三长制是一种基层管理体系,有利于抑制豪强隐匿户口,逃避租役,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维护社会的稳定。
经济方面的改革,主要是实行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均田制是由大臣李安世提出来的。主要内容是:男子15岁以上授露田(一般农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为备休耕,露田中倍授给。露田年满七十还官。桑田可作为私田,不必还官。露田和桑田均不得买卖,但原有桑田超过二十亩的可以买卖其超出的部分。在实行均田制的同时,孝文帝接受大臣李冲的建议,废除九品混通法,实行新的租调制度。规定一夫一妇出帛一匹,粟2石;十五岁以上的未婚田女4人,从事耕织的奴婢8人,耕牛20头,租调相当于一夫一妇的数量。

相关话题/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