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知识考研要点(4)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4-30


3、秦的统一有何意义?
秦始皇统一中国,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它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避免了攻城掠地的屠杀,“以邻为壑”的纠分,交通往来的障碍,以及文字、制度不同所造成的隔膜,克服了分裂时期形成的种种弊端,为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确立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后来中国虽然也曾出现过一些分裂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秦统一前,中国经历了五百多年的大分裂。诸侯林立,以邻为壑,割据称雄,混战不己,不仅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很大损失,而且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一场大战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甲兵损失,往往“十年之田而不能偿”,数百场大战所造成的损失就可想而知了。秦的统一使“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有了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这对于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都是有利的。从此,中国社会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在以后的两千多年间,虽然也曾出现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和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分裂,但在分裂之后便会出现大的统一,如隋的统一和元的统一。即使在分裂时期,也会出现局部的统一,如曹操、苻坚等人对北方的统一。所以,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其次,它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加强了中原和边疆以及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秦以后中国的疆域虽有变动,但始终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中国现在是世界上的一个大国,土地面积十分辽阔。这种辽阔的疆域是在历史时期逐渐形成的,其基础奠定于秦的统一。秦的统一将全国各地连成一片,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甘肃岷县以西),南至北向户(今越南中部),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秦以后,中国的疆域虽发生过若干变化,但在多数时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汉代开始经营西域,唐代西部疆界达到帕米尔高原以西。元代的版图更为庞大。直到清朝前期,仍然是世界上的泱泱大国。清代中叶以后,由于国力下降,遭受列强宰割,才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尽管如此,中国仍然是一个大国,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再者,它促进了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在战国时期就已确立了封建制度。但战国时期分裂混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封建社会的发展。秦的统一为封建社会的飞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在中世纪,原来被列入四大文明古国的埃及、印度和巴比伦,有的消失在历史舞台上,有的地位一落千丈。就连代表欧洲文明的罗马和希腊,也失去了昔日的荣光。唯独中国社会持续发展,不但能够有效抵御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而且以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屹立于世界文明的前列,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追根溯源,这与秦的统一也是分不开的。秦统一后,中国社会进入快速发展一途,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峰,为人类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
1、秦王朝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以秦国原有的制度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建立起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了巩固和发展新建国家,秦始皇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1)政治措施:①确立了皇帝制度,自称为始皇帝,权力至高无上。从此皇帝成为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并为后代统治者沿用。②在中央设三公九卿,“三公”、“九卿”分掌全国各类事务,但一切由皇帝裁决。③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度,全国分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余郡。
(2)经济措施:①制定新的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最终实现土地私有化,赋税制度也得到完善,新的赋税包括田租,口赋和杂赋三种。②继续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奖励垦荒政策,以维持农业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秩序。③统一货币,废止六国旧币。秦币分为两种,上币为黄金,下币为圆形方孔的铜币。④统一度量衡,即把秦旧有的长度、容积、重量单位推广到全国。
(3)军事措施:①南开五岭,并在岭南设置了桂林、南海、象三郡,同时征发大量中原居民到岭南三郡定居,从而巩固秦在岭南一带的统治。②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为统一岭南起到重大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③派蒙恬北击匈奴,收复了河套地区。④收复河套地区后,为防止匈奴贵族再次南侵,令蒙恬将原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贯为一,筑成“万里长城”。⑤收缴兵器,运至咸阳销毁,铸为十二金人。⑥隳名城,迁豪民,同时巡游四方,耀武扬威,严刑峻法,防止六国贵族与人民的反抗。
(4)文化措施:①统一法律,以确保国家机器正常运转。②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文字,隶书为日常用文字。③焚书坑儒,统一思想。④端正风俗。
(5)交通措施:①拆除全国各地阻碍交通的关塞、堡垒,修筑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和栈道,形成以首都咸阳为中心的交通网。②统一车轨,规定车宽皆六尺。
2、如何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他在政治舞台上活动了三十六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三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他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也犯了不少的错误。因此,关于他的是非功过,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对他评价很高,说他是民族精英,千古一帝;有人把他贬得很低,说他是十恶不赦的独夫和暴君;有人则不赞同这两种观点,说他有功有过,功过参半。最近几十年,不少学者对秦始皇进行了深入研究,出版了不少著作。尽管目前学术界对秦始皇的认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但绝大多数学者对秦始皇都持肯定的态度。
从大量的资料来看,秦始皇是有历史功绩的。首先,他顺应历史潮流,以无畏的胆略和超人的智慧,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使中国从长期分裂割据的状态下解脱出来,走上繁荣统一的轨道。其次,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疆域和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基本模式,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再者,他在统一全国之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雷厉风行地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特别是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道路系统,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他还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灵渠和万里长城,在短短的数十年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此,可以说秦始皇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
当然,秦始皇也是有缺点和错误的。灭六国后,秦始皇自以为功高五帝,地广三王,居功自傲,不可一世,“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博士形同虚设,丞相、大臣只能“受成事,倚办于上”。群臣为了保官,不敢说真话。但他的主要过失是对百姓的残酷暴虐达到了极点,这主要包括以下四点:其一,施行急政。在统一全国后,不给老百姓休养生息的机会,接着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的活动,要用十几年时间做完几十年才能做完的事情。其二,赋役繁重。为了施行急政,不断向老百姓征发徭役,增收赋税,结果使赋役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人民所能承受的限度,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其三,用刑严酷。对人民防范过严,对犯人用刑太重,在社会上造成恐怖气氛。其四,钳制思想。焚书坑儒,迷信神仙,影响了学术文化的发展。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位。他宠信赵高,指鹿为马,倒行逆施,引起了农民起义,加速了秦朝的灭亡。秦始皇虽然过失,但这不是他的主流,我们不能因此对他进行全面的否定。
1、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⑴秦自商鞅变法以来形成一个军功官僚阶层,既富进取性,又有残暴性,完全不讲仁义。天下统一后,他们把持中央和地方权力,把这种残暴性施于全天下之人,赋役繁苛,严刑峻法。
⑵统一后秦始皇对天下形势的认识和处理不够恰当。秦统一是军事征服的结果,秦与东方六大国的矛盾没有完全解决,没有从政治思想上扩大和深化统一。
⑶秦始皇用威慑高压的办法迫使六国贵族及其依附于他们的士人服从,他们心里很怨恨,由于各国所进行的改革使他们在地方仍有很大的号召力,容易掌握各反秦部队的领导权。
⑷秦始皇对老百姓的问题完全没有认识,与人民渴望社会发展的要求背道而驰。在统一全国后,不给老百姓休养生息的机会,接着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的活动。秦时征伐不断,还大造宫殿与陵墓,筑长城,修驰道、直道等。为此,不断向老百姓征发徭役,增收赋税,结果使赋役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人民所能承受的限度,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同时,对人民还施与残酷的刑法。秦代对人民防范过严,对犯人用刑太重,在社会上造成恐怖气氛。
由于以上原因使农民不堪忍受压迫,于是一场猛烈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2、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如何?
公元前209年,九百名农民被征往渔阳去屯戍,走到蕲县大泽乡,因遇大雨,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到达渔阳防地。按秦法规定,误了戍期是要杀头的。陈胜和吴广商量,用“鱼腹丹书”和“篝火狐鸣”的方法制造舆论。举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战争的义旗。
起义不久,起义军即攻占了蕲县。义军所到之处,贫苦农民踊跃参加,在大家拥戴下陈胜称王,封吴广为假王,国号“张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
张楚政权的建立,“伐无道,诛暴秦”起义口号的提出,大大鼓舞了全国农民的反抗斗争,“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在反秦浪潮高涨的形势下,起义军以陈县为中心,分兵三路向全国进军。西路军是起义军的主力,一直打到离咸阳只有几十里的戏(陕西临潼县东)。
后吴广军久攻荥阳不下,吴广部将田臧假借陈胜的命令擅杀吴广,使起义军内部混乱。公元前209年12月陈胜率军退到下城父(安徽毫县东南),不幸被叛徒庄贾杀害。
陈胜,吴广直接领导的农民战争,虽然前后只有六个月时间,但它为推翻秦王朝的黑暗统治奠定了基础。

1、“楚汉战争”是怎么回事?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全国陷入短暂的分裂局面。项羽自恃功高兵强,企图主宰天下。他自称“西楚霸王”,又分封了十八诸侯,刘邦为汉王。但不久诸侯之间便为了争夺疆土而爆发了激烈的战争。项羽为维护他的分封原则,卷入混战。刘邦则趁机东向与项羽争夺天下,由此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
前206年刘邦趁项羽东击田荣之机,暗渡陈仓,占领彭城。项羽回军反击,刘邦大败。前204年,刘邦经过整顿,联合各地反楚势力,与项羽在荥阳、成皋地区相持,同时派韩信攻占魏、赵、燕、齐等地,逐渐转为优势。项羽腹背受敌,兵力受挫,被迫于前203年,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以鸿沟为界,东为楚,西为汉。次年,刘邦采纳张良、陈平的建议,趁项羽撤兵东归之机,全力追击,并约韩信、彭越围项羽于垓下。
项羽兵败垓下,退至乌江自刎。刘邦称帝,建立统一的汉王朝。
2、“黄老政治”与“文景之治”
黄老政治的核心是“无为而治”,“顺民之情与之休息”。即时统治者用少所作为的办法重农、轻徭、薄赋、省刑,稳定社会秩序。
汉文帝公元前179年执政,继续“无为而治”,他重用著名政论家晃错,推行“贵粟”政策,实行“轻徭薄赋”。(1)减高祖时十五税一的田租为三十税一。(2)减高祖时一百二十钱的算赋为四十钱。(3)减高祖时每人每年在本郡充更卒一月为“三年而一事”。这一系列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此外,针对当时诸侯王尾大不掉的情况,开始着手解决王国问题。
汉景帝刘启上台后,一方面继续奉行父亲的“轻徭薄赋”和“惠商”政策,将三十税一的田租作为定制。另一方面,继续削藩。公元前154年平定七国之乱,取消诸侯王治民之权,只“衣食租税”;又压缩王国的统治机构。
史载“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则民给家足,都鄙禀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被史学家称誉为“文景之治”。
1、汉武帝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很多,但主要有:
⑴集中政权。汉武帝继续打击地方割据势力,颁布“推恩令”,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夺爵、削地,基本上解决了王国问题;在中央设置中朝,削弱宰相的权力,皇帝通过中朝更方便地实施统治;向地方派遣刺吏,加强对地方的监察,起到了强干弱枝,纲举目张的统治效果;颁布新的选官制度,选拔有才能的人当官;通过迁徙、诛杀的办法,打击地方豪强,削弱豪强对抗中央的势力。

相关话题/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