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论 完整版考研复习资料(2)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4-22


43、实境P261指那些描绘实景的意境。
44、混沌P262亦作浑沌。古人想象中的世界开辟前的状态。
45、南北宗P300中国书画史上一种理论学说。明代画家董其昌所创。他把李思训和王维视为“青缘”和“水墨”两种子画法风格的始祖,并从此倡中国山水画分“南北宗”之说。北宗,指“院画”,南宗,指“文人画”。
莫是龙提出在先,董其昌提出在后,陈继儒则推波助澜于其中,董其昌是代表人物,南宗指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钩所之法,北宗则李思训父子著色山流传而为宋之赵幹,赵伯驹等。
46、文人画P299亦称“士夫画”,中国绘画史上最大的一个画派。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绘画,以别于民间和宫廷画院的绘画,他们标举“士气”、“逸品”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并重视文学修养,对画中意境的表达以及水墨、写意等技法的发展,有相当影响。文人与画家身份的双重性质,文人气质被视为绘画的正宗与主流,它不但影响着绘画的创作走向,还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审美习惯,强调绘画的文化内涵,将书法,诗词融入绘画当中,代表人物:苏轼,米芾,黄庭坚,强调书与画结合,对画家的诗词等文化修养的强调,对“逸气”的追求。
47、置陈布势是一构图原则,但后世多用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一词。后者虽明确是指构图以及构图需要“经营”,但没有说经营还有什么要点。而前者提出“布势”这一要求。在顾恺之自己的文章中提到“势”字的还有多处,可见在人物画和山水画的构图中,布势或取势都极为重要,能加强人物的生动情态和山水的雄伟气象与节奏变化,比“经营位置”这一名词的含义要更深入一层。
48、意在笔先在落笔之前要初步形成的意象,用意是用笔成败的关键。
49、郭氏“三远法”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里提出了山水画的“三远论”:1.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2.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3.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一)    画道论
1、*论述中国古典画论认为艺与道有内在的相互联系。P1—P4
答:①“道”指上层的思想、道理、认识。儒学认为“道”即是人道,表现为礼、乐;道学认为“道”即是天地自然变化的规律,表为阴、阳两极的关系;禅学认为“道”即是万物最原始“混”的状态,表现为悟。
②“艺”指下层的形态、技术、方法。儒学指“六艺”;道学指精神境界的自由发挥;禅学指自我完善的修行方法。
③“道”与“艺”的相互关系:统一的辩证关系。“吾道一以贯之”“艺即是道,道即是艺”。
④道与艺的辩证关系,成为中国古典画论的哲学核心思想基础。
⑤例举各家论画学说:艺与道的概念,早在春秋时代,就由孔子加以提倡。汉魏晋唐以来的画家都曾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绘画艺术的道,艺关系,但大多着重于行,神,理,法关系的阐述。苏轼提出“有道有艺”的著名论点,把“道”与“艺”确立为绘画的两大原则,重视它们之间的统一的辩证关系,并加以理论上的说明,这是苏轼在绘画理论方面做出的很重要的贡献。他在绘画方面所说的“道”,除了儒家传统的“大道”的含义外,基本上接近于今天所说的思想性.所说的“艺”,基本上接近今天所说的技巧性。这个论点,反映了苏轼对绘画艺术的思想性和技巧性是并重的,统一的。
2、*为什么说“中国画论的哲学核心思想是‘道’”。P3—P4
答:①画即是道,反映出中国画特有的内外在(内容与形式)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画形式美的内在依据。
②中国画论的哲学核心思想“道”,取自古代“老、庄”哲学思想和
《周易》。主要以事物发生、变化、发展认识过程的对立统一辩证思想为依据。P3
③“吾道一以贯之”P4,“道”包含了认识事物的所有道理。
④各家论画学说:1南朝宋宗炳《画
 
山水序》“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像”2北宋《宣和画谱》“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任,游于艺”
3、简述中国画与“儒教”所言的“道”关系。P2
答:①“吾道一以贯之。”即用一理以统天下万事之理的意思。包括绘画。(P4)“艺即是道,道即是艺,岂惟二物。”(P7)
②“儒教”所言的“道”,指的是“人道”,即“仁”与“礼”;(P6)绘画恰恰将此道理形象化,起到推行礼教的作用。“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与天然,非繇述作”。(P67)
③强调人的修养所能达到的完美境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P6)
4、简述中国画与“道教”所言的“道”关系。P1
答:①道学所指的“道”即是天道。指天地周而复始的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P53)此道与画道相通,“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P22)
②“道法自然”,(P1)即反映了道学“任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认识观。古典绘画强调“解衣磅礴”(P105)和“外师造化”(P86),充分体现了“道”的这一理念
③古典绘画所反映出的道学思想,是其认识万物世界的辩证统一思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P19
5、简述中国画与“禅”所言的“道”关系。P2
答:①禅学所谓的“道”,即为个体对自然万物千变万化的自我感悟,并由此感悟而达到完善自我的修身境界。此道反映在绘画方面,则体现为个体对画理的感悟和表现。“画论理不论体,理明而体从之。”(P49)“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P59)“我之为我,自有我在”。(P4)“……”(P52)
②以禅论画理。“绝处逢生,禅机妙用”。(P48)“实处皆空,空处皆实,通之于禅理”。(P49)
③以禅论画法。“夫画者,从于心者也”。“法无障,障无法”。“无法而法”。(P4)“……”(P48)
6、简释《论语》:“吾道一以贯之。”P4用一理以统天下万物之理的意思
7、简释《论语》:“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P4—P5
答:出自朱熹《集注》:“盖学莫先于立志,志道则心存于正而不他,据德则道得于心而不失,依仁则德性常用而物欲不行,游艺则小物不遗而动息有养。”志:志向,意志。道是中国哲学最基本的范畴之一。德:是孔子人道思想在道德实践方面的概括。所谓德,就是人通过学习和实践道而得于己、存于己的思想品德。仁是孔子最高道德标准。艺:指古代的礼、乐、射、御、书、数,艺指技艺,包括艺术,出自《周礼•保氏》。
8、简述石涛“一画”的含义。
答:①指宇宙万物生成的根本规律与法则;P55
②指天地万物存在和变化的根本规律与法则;P56
③指绘画造型笔墨技法的根本规律与法则;P57
4.审美创造的根本规律和法则。
二、功能论
9、*论述古典论中关于绘画的审美作用。
答:①绘画是社会生活的现实反映,任何一种艺术都摆脱不了社会现实的影响,并以“明劝戒”的作用服务于社会。P65
②中国古典绘画的审美功能包括: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心理调剂功能;P61
③用辩证的方法分析绘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作为反映思想意识形态的绘画艺术,一方面,以“存形”的特殊方式反映社会生活,具有很重要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有史以来社会政治、社会生活都离不开艺术、离不开绘画艺术的审美作用;社会生活因艺术而丰富多彩,艺术为反映社会生活而不断发展。
④《左传》的“使民知神奸”,《历代名画记》的“穷神变,测幽微”,《林泉高致》“令人识万世礼乐”等即指绘画的审美认识功能;所谓的《鲁灵光殿赋》“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画品序》的“明劝解,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等即指绘画的审美教育功能;所谓的《画山水序》的“畅神”,《续画品》的“悦情”《历代名画记》的“怡悦情性”等即指绘画的审美娱乐功能;所谓《东庄论画》的“可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即指绘画的审美心理调剂功能。P62—84
10、分别简述古典画论中关于不同绘画题材相应的社会审美作用。P62
答:①人物、道释神仙画所起的社会审美作用,是它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
②花鸟画、山水画所起的社会审美作用,是它的娱乐功能、心理调剂功能;
③分别举例说明;《左传》的“使民知神奸”,《历代名画记》的“穷神变,测幽微”,《林泉高致》“令人识万世礼乐”等即指绘画的审美认识功能;所谓的《鲁灵光殿赋》“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画品序》的“明劝解,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等即指绘画的审美教育功能;所谓的《画山水序》的“畅神”,《续画品》的“悦情”《历代名画记》的“怡悦情性”等即指绘画的审美娱乐功能;所谓《东庄论画》的“可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即指绘画的审美心理调剂功能。P62—84
11、简述古典画论中关于绘画的社会审美认识作用。
答:①通过绘画认识善恶,例举:P62昔夏之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②通过绘画认识历史,例举:P70盖古人必以圣贤形象,往昔事实,含毫命素,制为图画者,要在指鉴贤愚,发明治乱。故鲁殿纪兴废之事,麟阁绘勋业之臣。迹旷代之幽潜,托无穷之炳焕。
③通过绘画认识社会,例举:P72古人图画,无非劝戒。今人撰《明皇幸兴庆图》,无非奢丽;《吴王避暑图》,重楼平阁,徒动人侈心。
12、简述古典画论中关于绘画的社会审美教育作用。
答:①通过绘画起到政治教育作用。例举:P68图画者,有国之鸿宝,理乱之纪纲。
②通过绘画起到思想教育作用。例举:P64宣帝之时,画图汉烈士,或不在画上者,子孙耻之,何则?父祖不贤,故不画图也。
③通过绘画起到道德教育作用。例举:P76古图画多圣贤与贞妃烈妇事迹,可以补世道者。后世始流为山水,禽鱼,草木之类,而古意荡然。
13、简述古典画论中关于绘画的社会审美娱乐作用。
答:优秀的绘画作品能使人的心情、精神感到非常愉快和满足,给人享受。①通过绘画起到赏心悦目作用。南朝宋王微《叙画》②通过绘画起到陶冶情操作用。南朝陈姚最《续画品》“赋彩鲜丽,观者悦情”③通过绘画起到畅神怡情作用。“
14、简述古典画论中关于绘画的社会审美调剂作用。
答:①绘画作品可以起到修身作用。“林泉之志,烟霞指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②绘画作品可以起到养性作用。南朝宋王微《叙画》“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③绘画作品可以起到静心作用。“学画所以养性情,且可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清王昱《东庄论画》。
三、创作论15、*论述古典画论中关于绘画创作的指导思想。
答:①东晋顾恺之提出的“迁想妙得”,强调创作过程的“移情”作用,以达到创作主客体的完美统一。例“解衣般礴”(庄子。田方子)P105
②唐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主张艺术创作取材生活。例范宽,“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

相关话题/中国画论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