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普通生物学知识点(图文)(9)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6-10-12


一般来说,群落的层次越明显,分层越多,群落中的动物种类越多。
(2)从赤道到北极分布着多种多样的陆地生物群落(了解 见教材 p422)
A、热带森林
B、温带森林
C、寒带针叶林
D、草原和热带稀树草原
E、荒漠
F、苔原
2、群落内部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1)植食和捕食是群落中最常见的种间关系
植食现象是指动物吃植物,几乎找不到一种植物是不被动物所捕食的,而在动物中,从低等的原生动物到高等的哺乳动物,都以植物为食。
捕食现象是指:动物吃动物,也是群落物种间最基本的相互关系之一。
(2)两个物种因利用同一有限资源而发生竞争
两个物种越相似,它们共同的生态要求就越多,竞争也就越激烈,因此生态要求完全相同的两个物种在同一群落中就无法共存,这就称为竞争排除原理。
(3)互惠共生是对双方都有力的一种种间关系
互惠共生中的互惠是指双方都有利的一种种间关系,但这种关系并没有发展到彼此相依为命的程度,如果解除这种关系双方都能正常生存。
共生是物种之间不能分开的一种互利关系,如果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能生存。
(4)寄生与拟寄生虽然都是寄生但存在本质差异
生活在一起的两种生物,如果一方获利并对另一方造成损害但并不把对方杀死,这就称为寄生。拟寄生的特点是导致寄主死亡。
3、 群落的演替及其实例
(1)群落的演替是有规律的、有一定方向的和可以预测的
群落的取代现象就称为演替,群落演替是一个有规律的、有一定方向的和可以预测的自然过程。
在从未长过植物的地点发生的演替称为原生演替。
在被毁灭的基质上所进行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
(2)从湖泊到森林要经历5个演替阶段
一个湖泊经历一系列的演替阶段可以演变为一个森林群落(了解 见教材 p428)
(3)群落演替的终点是顶级群落
群落达到最终平衡的状态,称为顶级群落。处在顶级群落的生物只需要产生少量的大型种子,处在顶级群落的生物由于面临激烈的生存竞争,往往个体大、生活史长并且长寿,有利于提高竞争力。
34.2本章重难点总结
1、群落的结构
2、群落内部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3、群落演替
35.1本章知识点串讲
1、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1)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食物网
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生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就是食物链。
一个无形的网,把所有生物都包括在内,使它们之间都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这就是食物网。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就越稳定,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
(2)生态学家为什么要提出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的概念
营养级是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全部生物种的总和。
生态金字塔是指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可以采用个体数量单位、生物量单位或能量单位表示,采用这些单位所构成的生态金字塔分别称为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
能量金字塔总是正锥体图形。
2、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产力
(1)初级生产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初级生产量或称第一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借助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这是生态系统最基本的能量固定,所有消费者和分解者都直接间接依赖初级生产量为生,因此没有初级生产量就不会有消费者和分解者。
(2)次级生产量是消费者生产的有机物
次级生产量/第二性生产量是指动物是靠吃植物、吃其他动物和吃一切现成的有机物而生产出来的有机物。
所有消费者和分解者都属于次级生产者,他们都是异养生物。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传递效率很低
能量流动是单方向不可逆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会急剧减少。
(2)物质循环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类型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两大基本功能。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又成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简称生物地化循环。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水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
(3)水的全球循环带动着所有其他物质的循环 (了解  见教材 p437)
(4)碳的全球循环对生命至关重要 (了解  见教材 p438)
(5)大气中的氮不能直接被植物利用 (了解  见教材 p438)
4、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了解  见教材 p440)
(1)人类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
(2)臭氧减少时潜在的全球性生态灾难
(3)全球各地普降酸雨
(4)江河湖海受到普遍污染
(5)物种灭绝速度加快和生物多样性下降
35.2本章重难点总结
1、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6.1本章知识点串讲
1、 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
(1)行为没有普遍适用的定义
行为可定义为动物在个体层次上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内在生理的变化所作出的整体性反应并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
(2)动物依靠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适应环境
本能行为是可遗传的复杂反射,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先天的正确反应,这种反应已构成整个动物遗传结构的一部分。
学习行为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获得的。
(3)本能行为包括动性、趋性和固定行为型(了解 见教材 p446)
(4)习惯化和印记是比较简单的学习类型 (了解 见教材 p447)
(5)联想性学习包括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了解 见教材 p448)
(6)顿悟是一种最高级的学习形式 (了解 见教材 p449)
2、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和遗传基础 (了解 见教材 p450)
(1)激素对行为有激活效应
(2)基因对行为有直接和间接影响
3、 动物的防御行为和生殖行为(了解)
(1)动物有10种防御对策
穴居、隐蔽、警戒色、拟态、回缩、威吓、假死、转移捕食者的攻击部位、反击。
(2)求偶有着多方面的生物学意义
动物的求偶行为:伴随着性活动和性活动前奏的全部行为表现。
(3)亲代抚育通常雌性的投入比雄性多
4、动物的社群生活与通讯
(1)社会生活有很多好处(见教材 p455)
(2)昆虫的社会行为更发达
(3)领域行为是一种资源独占行为
(4)动物有多种通讯方式
5、利他行为和行为节律 (了解 见教材 p462)
(1)利他行为可用亲缘选择和广义适合度解释
(2)行为节律使动物的生活与环境周期变化保持同步
真题重要性概括
4.1.1 2008年真题
【题目】1名词解释
1、植物营养繁殖
2、胚乳
3、断裂融合桥循环
4、2-DE和Proteome
5、生物质谱
6、 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 dependent factor)
7、环境容纳量(Carrying capacity)
8、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9.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转
【题目】名词解释
植物营养繁殖
植物营养繁殖是指由植物体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或某种特殊组织产生新植株的生殖方式。这种生殖方式不涉及性细胞的融合,所以是无融合生殖的一种方式,属于广义的无性生殖范畴。如果人为地取下植物体的部分营养器官或组织,在离体条件下培养成新植株,则称人工营养繁殖。
总结:这是植物学中一个非常典型、相对比较容易的考题,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道题考查的考点是什么?
生物的生殖方式有哪些?首先我们应该想到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过程及典型的无性生殖,都是通过这道题,折射出的吧考点,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题目】名词解释
2-DE和Proteome
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是等电聚焦电泳和SDS-PAGE的组合,即先进行等电聚焦电泳(按照pI分离),然后再进行SDS-PAGE(按照分子大小),经染色得到的电泳图是个二维分布的蛋白质图。
蛋白质组是指组织或细胞中所有的蛋白质。与基因组学相比,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蛋白质组的内容大于基因组,特别是在真核生物中,可想而知,蛋白质的数量大于基因的数量是由于RNA在进行转译时有剪接(Splicing)的作用,在后转译修饰时蛋白质特殊部位会有磷酸化或糖基化的作用。
【题目】名词解释
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 dependent factor)
密度制约因子是指在种群自然调节中,其影响作用与种群密度有密
切关系的那些调节因素,如如竞争、捕食、寄生、疾病和种内调节
等生物因素。
非密度制约因子是与之相对应的,其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
素,如温度、降水、风等气候因素,污染、环境的pH等环境因素。
【题目】紧密连接、黏附连接和间隙连接
紧密连接又称作封闭连接,这是指两个相邻细胞的质膜紧靠在一起,中间没有空隙,而且两个质膜的外侧电子密度高的部分互相融合, 成一单层。紧密连接通常位于上皮顶端两相邻细胞间,在紧密连接处的细胞质膜几乎融合并紧紧结合在一起。
间隙连接:动物细胞中,由连接子构成的细胞间通信连接。允许分子质量小于1000 Da的分子通过,使相邻细胞间形成电偶联和代谢偶联.连接子是一种跨膜蛋白。每个连接子由4个或6个相同或相似的连接蛋白亚基环绕中央形成孔径为1.5~2nm的水性通道;相邻两细胞分别用各自的连接子相互对接形成细胞间的通道,允许分子量在1200道尔顿以下的分子通过。不同组织来源的连接子的分子量大小有很大差别,最小的为24,000,最大的可达46,000道尔顿。连接子的大小虽然不同,但所有的连接子结构相同:都有4个α螺旋的跨膜区和一个细胞质连接环。
【题目】黏附连接:
黏附连接:通过细胞的骨架系统将细胞或细胞与基质相连成一个坚挺、有序的细胞群体,使细胞间、细胞与基质间具有抵抗机械张力的牢固粘合。
根据黏附连接涉及的是两个细胞间的连接还是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连接,又分为两种情况:若涉及相邻两细胞间的连接,则称为粘着带(adhesion belt), 如果是细胞同细胞外基质相连,则称为粘着斑。
【题目】简答题
1、什么是分子标记?在遗传学上它有什么应用价值?(5分)
    分子标记是以个体间遗传物质内核苷酸序列变异为基础的遗传标记
(一)、基因组作图和基因定位研究
分子标记用于遗传图谱构建是遗传学领域的重大进展之一。随着新的标记技术的发展,生物遗传图谱名单上的新成员将不断增加,图谱上标记的密度也将越来越高。建立起完整的高密度的分子图谱,就可以定位感兴趣的基因
(二)、基于图谱克隆基因
图位克隆(Map—bascd cloning))是近几年随着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相继建立和基因分子定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基因克隆技术。利用分子标记辅助的图位克隆无需事先知道基因的序列,也不必了解基因的表达产物,就可以直接克隆基因。图位克隆是最为通用的基因识别途径,至少在理论上适用于一切基因。
(三)、物种亲缘关系和系统分类中的应用
分子标记广泛存在于基因组的各个区域,通过对随机分布于整个基因组的分子标记的多态性进行比较,就能够全面评估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并揭示其遗传本质。
(四)、用于疾病诊断和遗传病连锁分析
许多与相连锁的致病基因得以定位。小卫星和微卫星因其高度多态性而被广泛用于疾病诊断和遗传病的连锁分析。P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是以孟德尔方式遗传,因此可以作为染色体上致病基因座位的遗传标志。目前,许多与相连锁的致病基因得以定位。小卫星和微卫星因其高度多态性而被广泛用于疾病诊断和遗传病的连锁分析
【题目】简述人体血压形成的基本因素,并以此要素为线索阐述常用的充气式血压计配合听诊器测量血压的基本原理(5分)
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血压形成的因素
(1)血液充盈 如果血液增多或血管容量减小,则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就增高,反之则降低。
(2)心脏的射血 心脏收缩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推动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是血液的动能。另一部分形成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并使血管扩张,这部分是势能。

相关话题/普通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