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专题考研复习讲义(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9-12


2.基模的特点
(1)基模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之一;但随着人的成长可以发展和改造。
(2)基模是一种知识分类结构,呈层化结构,类似于一个树形图。一般来说,基模并不是以每个具体事例为对象,而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般化和抽象化性质,并有从较抽象向较具体分层的结构特点。
(3)基模是知识的集束或有机的联合;包含着知识、经验以及对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也包含着价值甚至情感倾向。
(4)基模的功能是在我们遇到新的信息时,通过动员和组织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补足新的要素来进行处理、对新信息的性质做出判断,预测其结果,以确定我们对新信息的反映。因此基模具有预测和决策控制功能。
3.分类:人物基模、时间基模、角色基模。
(二)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基于基模理论的信息处理过程模式
①1973年《认知与信息处理的基模理论》
1.对该模式图的理解:
 (1)当我们接触到一个新事件或者信息时,我们头脑中的相关基模就会被激活,参与到信息处理的每个环节当中。
 (2)当新信息的各项特征与我们认知基模相吻合的时候,我们倾向于按照原有的解释和态度来对待它。
 (3)当新信息与我们的认知基模有不吻合之处时,我们会对新旧信息的各特征进行比较,补足新信息,确定新的解释和态度。
 (4)新信息的处理结果对认知基模会产生两种影响:如果出力接过与原有基模相吻合,会起到强化原有基模的作用;如果有矛盾之处,则会修改原有基模,形成心的认知基模。
 (5)作为每次信息处理的结果,无论是被强化的原有基模,还是被改变形成的新基模,都会作为分析、推理或判断的依据参与到下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中。
      这是一个描述基模在个人信息处理中“核对”作用的一般过程模式。但是由于每个信息的性质不同,信息与我们的关系不同,我们对信息的重视程度不同,我们对原有基模的自信程度不同,所以我们的信息处理过程也是富裕多样性的,有的是单纯依赖基模的简单过程,有的则是更富于创新性和深度思考,甚至是有意对自己的原有基模提出的挑战的批判性过程。
2.详尽分析可能性
(1)社会心理学家:理查德•佩蒂在研究说服性信息传播之际提出的。
(2)内容:每个人都会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处理信息,一种是以详尽的方式,用严谨的思考来处理信息(沿“核心路径”处理信息),另一种是以较为简单粗略的方式处理信息(沿“边缘路径”处理信息)详尽分析发生的概率与当事人的动机和能力相关,也就是说,当个人与信息涉及的问题关系密切、有强烈的认知需求、或较强的责任感,并且具备相应认知能力之际,人们会沿核心路径对该信息进行详尽处理,反之,则沿边缘路径进行一般处理。
一般认为,由“核心路径”的详尽信息处理所引起的认知结构或基模的变化更深刻。
专题四:大众传播的理论
一、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1)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2)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
  ①环境监视功能--瞭望哨的作用。传播能够使社会及时了解、把握并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②社会协调功能---在有分工合作的社会各组织之间进行协调统一,传播是执行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系统。
  ③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继承和创新使得社会得到发展,只有通过传播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保存并传给后人,人类才能得到发展,传播在这个意义上是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制。
2.赖特的四功能说
(1)1959年《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
(2)内容:①环境监视——收集和传达信息的活动。警戒外来威胁;满足社会的常规性活动的信息需要。
         ②解释与规定——大众传播不仅是简单的“告知”活动,它传达信息时伴随着对事件的解释,提示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目的是为了向特定方向引导和协调社会成员的行为。
      ③社会化功能——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④提供娱乐。
3.施拉姆对大众传播功能的概括
(1)1982年《传播学概论》
(2)内容:①政治功能:包括环境监视、社会协调、遗产继承等方面。
           ②经济功能:包括经济信息的收集、提供和解释该信息、制定经济政策、开创经济行为等方面。
           ③一般社会功能:包括社会控制、规范传递、娱乐等方面。
(3)施拉姆分类法的重要贡献:它明确地提出了传播的经济功能,指出了大众传播通过经济信息的收集、提供和解释,能够开创经济行为。也就是说,大众传播的经济功能并不仅仅限于为其他产业提供信息服务,它本身就是知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4.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1)1948年《大众传播、通俗口味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
(2)内容:①社会地位赋予功能。这种地位赋予功能,给大众传媒支持的事物带来一种正统化的效果。
        ②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主要来自于它的公开性。
        ③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人们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注意:首先,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要牢牢记住,这是其功能说最基本的内容。其次,赖特的四功能说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提供娱乐”,而其余三点其实是对拉氏说的一个重复和对应。同理,施拉姆的功能说主要注重它的“经济功能”,其余也是对拉氏说的一个重复和对应,而拉扎斯菲尔德的功能捉当然就是注重其“麻醉作用”。这也要求倘若把功能出成一个大题,大家一定要抓住重点说,不要重复的展开同样的内容,显的累赘又繁杂又浪费时间。

二、信息环境的环境化与拟态环境
①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②信息环境:指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③△△要知道用拟态环境去解释电视人、容器人,还可以结合拉扎斯菲尔的和默顿的“麻醉功能”一起考虑。
④注意“拟态环境”与“培养”理论的联系。
⑤清水几太郎关于受众被动性的看法。(拷贝支配)
1.拟态环境
①1920《自由与新闻》、1922《舆论学》--“与客观信息的隔绝”,李普曼
②李普曼认为,现代社会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人们由于实际活动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对与他们有关的整个环境和众多的事物都保持经验性的接触,在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这样,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
(1)内容:即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世界“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2)但是,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所进行的,所以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当作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
(3)李普曼:“在人与环境之间插入了一个拟态环境,他的行为是对拟态环境的反应,而作用于行为实际发生的现实环境。”他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识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这样一种机制,不仅使现代环境越来越信息化,而且信息环境也越来越环境化。也就是说,大众传播提示的信息环境,越来越有演化为现实环境的趋势。
电视人、容器人→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
(“电视人”:由林雄二郎(日)提出,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行为方式上“跟着感觉走”。这一点,与在印刷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由于收看电视在狭小空间中进行,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得大部分的他们养成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较弱。)
(“容器人”:日本,中野收。在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类似一种“罐装”的容器,孤立的、封闭的;“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其他人接触,但只是容器外壁的碰撞,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保持一定距离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不认同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很容易接受大众传媒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也像不断切换镜头的电视画面一样,力图摆脱日常繁琐性的束缚,追求心理空间的移位、物理空间的跳跃,而现在社会中各种流行和大众现象正是“容器人”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具体写照。)
电视人、容器人、充欲主义等是媒介研究

2.藤竹晓“拟态环境的环境化”
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许许多多的“拟态环境”,包括语言、观念、价值、生活或行为方式等等,最初并不见得有代表性或普遍性,但一旦进入大众传播渠道,很快就会演化成社会流行现象,变成随处可见的社会现实,他认为,大众传播虽然提示的是“拟态环境”,与现实之间有很大的距离,但由于人们是根据媒介提供的信息来认识环境和采取环境适应行动的,这些行动作用于现实环境,使得现实环境越来越带有了“拟态环境”的特点,以至于人们很难在两者之间做出明确的区分。
大众传播具有形成信息环境力量,通过人们的环境认知活动来制约人的行为,这是大众传播发挥其社会影响力的主要机制。大众传播是具有社会控制的信息系统,但这种控制的性质和方向并不完全取决于它自身,而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其他更为复杂的社会机制和条件。


三、新媒介技术与“电子乌托邦”
   (媒介分析)
1.新媒介技术(新增内容)
(1)体现在四个方面:①数字技术——传播资源丰富化
                     ②网络技术——海量信息和多向传播
                     ③多媒体技术——传播手段的融合
                     ④实时传输技术——传播速度快捷化和全球化
(2)新媒体发展的社会意义:
①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增强将改善受众的被动地位,增加传受双方的互动性;
②为人们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输提供了空前便利的条件,提高传播的质量和效率;
③传播资源的丰富化将改变少数大众传播机构垄断资源的状况,为更多的社会成员、群体和组织成为能动的传播者提供了基础条件;
④人类传播范围扩展到世界,使人们的认知、判断和行为受到更多变量的影响。

2“电子乌托邦”的幼稚思想
①媒介研究
②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一种过于简单的思想。
1.“电子乌托邦”思想: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寄予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认为新的传播技术必将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

相关话题/传播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2013名校新闻与传播专硕真题
    山东大学 上午334 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 1.传播过程的特征 材料是小明和小强电子邮件讨论国学问题。你来我往的回复。 2、美国性丑闻事件,一个人用自己的邮件列表发送给了大家,赶在了传统平媒前,另一个检察官把事件全文发表在互联网上,短时间内2000万人下载。分析这件事。 3、用相关传播理论分析马诺现象rd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2
  • 2011复旦大学等名校新闻传播考研真题
    2011年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基础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沉默的螺旋 2。知识沟假说 3。新闻专业理念 4。时务体新闻传播学,新闻 5。每周评论国内最 6。中国报学史 7。洋旗报新闻传 二,简答 1。宣传的七种策略新闻传播 2。大众媒介的受众分类 3。1927年国民党新闻统制的主要措施,其核心是什么? 4。简述邹韬奋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2
  • 厦门大学考研之中国新闻传播史(古代与近代部分)复习笔记总结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木铎:中国古代传播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媒介,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传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 唐代官方的新闻传媒:朝报、进奏院状、诏书、露布(中国古代特别是三国个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工具,主要用帛,也有用木版的,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1
  • 厦门大学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日本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1
  • 厦门大学考研备考《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全)
    《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全) 总论篇 1.《每日纪闻》 公告式的官方公报。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公元前59年古罗马,凯撒当选执政官后下令创设。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 是将每日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纪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质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1
  • 2016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考研:中国新闻史结构图
    中国新闻传播史(理论框架梳理) 上古 甲骨、金属铸件(金文)、岩石是最早的文字传播载体 集市贸易、经济广告、3000年以前的上古时代 两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1
  •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版课后答案1-11章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版课后答案1-11章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只统一体的信息,因为意义离开符号就不能得到表达,而符号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08
  • 南昌大学2016-2004新闻学传播学考研真题
    2016新闻史论 一.名词解释(6分每个) 读卖新闻 新闻的党性原则 趋同心理 内容分析 红星报 二.简答题(15分每个) 1.简述外报对中国现代报刊的影响 4.谈谈你对《西行漫记》的理解 2.结合实例简述新闻价值要素接近性的内涵 简述改革开放后中国报业集团化的发展历程 三.论述题(25分每个) 1.结合实际论述影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06
  • 重庆大学2011年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真题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06
  • 西北大学2015年新闻学考研621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
    西北大学2015年新闻学考研621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8选6,每题5分,共30分) 1、明示性意义 2、抽样调查法 3、新闻体制 4、新闻专业主义 5、广告代理制 6、4P理论 7、《红色中华》 8、《边区群众报》 二、简答(8选6,每题10分,共60分) 1、说明受众对新闻媒介的影响 2、新闻媒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