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复习指导(习题+名词、简答、论述)(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8-15


2.受众
即受传者、或称阅听者,是对大众媒介信息接受者的总称。
3.枪弹论
枪弹论,也叫“皮下注射”论或“刺激——反应”论,上盛行于本世纪20——40年代的一种媒介威力强大的理论。
枪弹论认为,软弱的受众象射击场的靶子,无法抗拒子弹的射击。受众消极被动的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知识或动机。大众传媒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刺激——反应”机制和媒介效力强大的信念是该理论形成的基础。
枪弹论将传播效果绝对化,将传媒作用不分时间、地点、对象、环境的夸大化。
40年代以后,枪弹论逐渐被抛弃,“被代之以更多的考虑到传播的人类特性而更少归因于这一过程的物质资产的力量的理论”
4.创新与扩散理论
也叫采用扩散理论,是由埃弗雷特•罗杰斯于本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关于通过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产品的理论,侧重于大众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二.简答:
1.认识媒介的意义。
具体而言,充分了解传播媒介可以使我们:
第一把握传播媒介的特点及规律,充分认识我们进行传播活动的物质手段。
第二遵循传播媒介的基本规律,不断改进传播工作。
第三认清传播媒介的发展方向,顺应进步的潮流。
2.电视作为媒介的特点。
第一,电视是视听合一的媒介。电视传播信息的渠道有两个,即视觉和听觉,这就决定了它与其他传播媒介的区别,也奠定了电视优势的基础。
第二,电视适合再现形象、现场、过程。电视的首要特点,即视听兼备决定了电视具有极强的形象感、现场感和过程感。
第三,电视时效性强,这是电子媒介的共同特点。
第四,电视保存性差,选择性差。这也是电子媒介的共同劣势。
3.受众有什么样的特点?
受众特点:多、杂、散、匿
大众传播受众数量巨大,许多大型媒介的受众要用几十万几百万乃至上亿来计算。
大众传播受众由不同民族、国家、阶级、阶层、社会地位、职业、文化水平的社会成员构成,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是大众传播中一个复杂的子系统。
大众传播受众分散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从事着不同职业、有着不同动机,互不相识、互不联系,是无组织的群体。
大众传播受众相对于传播者而言是隐匿的,传者可以了解受众整体的主要特征和愿望,却无法了解单个受众的具体情况及愿望、要求。

三.论述:
1.请结合实际谈谈受众的选择行为的过程。
传播学者经过研究发现,受众有选择的接触一种媒介,且往往只选择那些能加强自己信念的信息,而拒绝那些与自己固有观点相抵触的东西。人们通过大众媒介一般加强自己已有的观点,而不是改变其信念。
受众的选择行为体现在自由的选择使用何种媒介及接受何种信息上
一、选择性注意
指认识结构、社会类型和有意义的社会联系所产生的,与这些因素有关的媒介内容注意力的方式。从媒介选择上来讲,受众一般选择自己习以为常和喜爱的媒介,如知识分子一般选择印刷媒介,教育程度偏低者多选择电子媒介;从传播内容上来讲,受众一般选择能够支持其信念和价值观念的信息,以减轻认知上的不和谐;从传播的形式上来看,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选择取向。
二、选择性理解
指具有不同心理特征、文化倾向和社会成员关系的人们会以不同的方式解释媒介内容。
在受众注意到的信息中,只有一部分才被进行深层认识、思考和处理。
三、选择性记忆
受众往往只记忆对自己有利、符合自己兴趣或与自己意见一致的传播内容。受众在选择性的接受和理解之后,能够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量大大小于前者。
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信息
2.李普曼
3.群体动力论
4.批判学派
5.把关人
6.沉默的螺旋
二.简答题
1.传播学为什么产生在美国?
2.符号的特性有哪些?
3.试用施拉姆的媒介选择公式评价媒介选择行为。
三.论述题
1.结合具体事例评述受众的选择性心理。
2.以历史的视角分析传播效果的认识历程。
3.评析美国资产阶级“永恒的价值观”。
4.试述电视媒介的特点及如何利用。
 


相关话题/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