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联考大纲(2000-2001)刑法学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2-02-11

法律硕士联考大纲(2000-2001)刑法学

第三编 刑法学考试大纲

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范围

第一章 刑法概述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
一、刑法的定义
刑法的形式定义与实质定义。
二、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
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的各自含义.
第二节 刑法的属性和特征
一、刑法的属性
刑法的本质属性;刑法的其他属性.
二、刑法的特征
刑法同其他法律部门相比只有的特征:刑法在保护的利益与调整的对象上其范围比其他法律部门广泛;
刑法的任务以及实现任务的方法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
刑法的强制力程度较其他法律的强制力程度严厉得多。
第三节刑法的任务
一、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二、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三、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四、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第四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刑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
二、我国刑法规定的二项基个原则
《刑法》第3条、第4条、第5条规定的二项基本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
三项基本原则各自在刑事立法中的体现;三项基本原则各自在刑事司法中的体现。
第五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一、刑法的体系 刑法的体系;我国刑法的体系。
二、刑法的解释
刑法的解释,刑法的解释按不同标准的分类,即以解释的效力力标准划分为方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以解释的方法为标准划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第六节 刑法的效力范围
一、刑法的效力范围的概念
二、刑法的空间效力
刑法的空间效力的概念;
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采取的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管辖原则;
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属人管辖权、保护管辖权和普遍管辖权的基本内容。
三、刑法的时间效力
刑法的时间效力的概念;
刑法的时间效力包含的内容,即刑法的生效时间、刑法的失效时间和刑法的溯及力;
刑法的溯及力的概念、四种理论主张以及我国刑法第12条规定的刑法溯及力内 容。
对上述第一、二、三节内容要求记忆和理解;
对第四、五、六节内容要求记忆、理解并会运用。

第二章 犯罪概念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一、外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
介述外国刑法中三种类型的犯罪概念,即犯罪的形式概念、犯罪的实质概念和犯罪的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概念。
二、中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概念。
第二节 犯罪的基本特征
我国刑法中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一、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三、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第三节 犯罪概念的意义
阐述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既含定性要求又含定量要求,其意义在什么地方。
对上述第一节内容要求了解;
对第二节内容要求记忆、理解并会运用;
对第三节内容要求理解。

第三章 犯罪构成
第一节 犯罪构成的一段概述
一、犯罪构成的概念
犯罪构成的概念与犯罪的概念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明确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概念及其所含内容。
二、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
按照我国犯罪构成的一般理论,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都必须具备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的主观方面这四个共同要件。
二、犯罪构成的分类
根据犯罪构成的不同性质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标准,对犯罪构成的形式进行不向的分类,即基本的犯罪构成和修正的犯罪构成;
标准的犯罪构成和派生的犯罪构成;
简单的犯罪构成和复杂的犯罪构成;
叙述的犯罪构成和空白的犯罪构成。
四、研究犯罪构成的意义 研究犯罪构成理论对我国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及刑法理论发展的意义。
第二节 犯罪客体
一、犯罪客体的概念
犯罪客体的概念及其所包含的内容;
犯罪客体在刑法条文中的体现:研究犯罪客体的意义。
二、犯罪客体的种类
根据犯罪所侵害的社会关系范围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接客体.明确每一类客体的含义、作用.
三、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明确犯罪客体、犯罪对象两个概念包含的内容;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之间互相联系和区别的两个方面。
第三节 犯罪客观方面
一、犯罪客观方面慨述 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
犯罪客观方面与犯罪客体的关系;
犯罪客观方面的主要内容;
研究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
二、危害社会的行为
危害社会的行为的概念;
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的二个特征,即必须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有危害性的为刑法所禁止的行为,必须是表现人的犯罪心理态度的行为;
危害社会的行为分为作为与个作为两大类,明确作为与不作为各自的概念,尤其是不作为成立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在司法实践中注意区分不作为犯罪。
三、危害社会的结果
危害社会的结果的概念;
明确危害社会的结果同犯罪客体的内在有机联系从而认清危害结果有物质性与非物质性之分;危害社会的结果在我国刑法中的五种规定及其意义。
四、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概念;
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解决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时需掌握: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因果关系的相对性,因果关系的必然性,因果关系的复杂性,不作为因果关系的特殊件,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联系和区别。
五、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阐明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都是犯罪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
第四节 犯罪主体
一、犯罪主体概述
犯罪主体的概念;
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应具备的三个条件,即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刑事责任能力;
单位犯罪的概念,我国刑法规定成立单位犯罪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即必须是我国法律明文禁止单位实施的那些危害社会的行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团体,目的必须是为该单位谋取非法利益。
二、刑事责任年龄
阐述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
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四分法规定,即不满14周岁的人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为相对刑事责任时期,已满14周岁不满18用岁的为减轻刑事责任时期,已满16周岁的人为完全刑事责任时期。
三、刑事责仟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
精神病人、间歇性精神病人、尚术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问题的确认;
醉酒的人犯罪的刑事责任;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刑事责任。
第五节 犯罪主观方面
一、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
人在实施犯罪时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故意和过失两种基本形式以及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这两种心理要素;
犯罪主观方面总是表现在客观方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之中。
二、犯罪主观方面的内容
犯罪主观方面由意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大部分内容构成;
意识因素是指行为人对事物及其性质的认识和分辨情况,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意志因素是指行为人根据对事物的认识,决定和控制自己行为的心理因素,在我国刑法中表现为希望、放任、疏忽、轻信两种形式;
意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有机联系;
缺乏意识因素和意念因素的,属于意外事件。
三、犯罪故意
犯罪故意的概念;
犯罪故意的两个方面的特征;
犯罪故意分为方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以及两种故意的二个重要区别,即在意识因素方而,行为人对危害行为发生危害结果的确定性认识有不同,在意志因素方面,希望和放任这两种意志状态是不同的,从两种故意发生的情况看有不同。
四、犯罪过失
犯罪过失的概念;犯罪过失的两个方面的特征;
犯罪过失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以及两种过失的区别;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相似与区别。
五、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
犯罪目的的概念、在犯罪构成中的作用;
犯罪动机的概念是说明情节的重要因素之一;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关系。
六、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的概念;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分为法律上的认识错误和事实上的认识错误两大类;
法律上的认识错误的概念及三种表现情况;
事实上的认识错误的概念及包含的四方面内容,即行为人对目标的错误认识、对犯罪手段的错误认识、对因果关系的错误认识及行为差误问题。
对上述第一节内容要求理解;
对第二、三、四、五、六节内容要求记忆、理解并会运用。

第四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一节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概述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的定义;
犯罪停止形态的特征;
过失犯罪、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第二节 犯罪既遂
一、犯罪既遂的概念和标准
犯罪既遂的概念;
犯罪既遂判定标准,通说主张凡符合特定犯罪构成全部要件的,即为既遂,否则为犯罪未遂。
二、犯罪既遂的形态
我国刑法分则对各种直接故意犯罪规定的四种既遂形态:结果犯、危险犯、行为犯、举动犯。
二、犯罪既遂的处罚原则
对故意犯罪的既遂犯,应当直接按照该刑法分则具体罪刑条文所规定的刑罚规格量刑。
第三节 犯罪预备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预备的概念和三个特征。
二、犯罪预备的处罚原则
我国刑法第22条第2款规定的处罚原则。
第四节 犯罪未遂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未遂的概念和二个特征。
二、犯罪未遂的分类
犯罪未遂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以及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
三、犯罪未遂的处罚原则
阐述我国刑法第23条第2款规定的处罚原则。
第五节 犯罪中止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中止的概念和三个特征。
二、放弃能够重复实施的行为的定性
放弃能够重复实施的行为的含义以及认定为犯罪中止的理由。
二、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
阐述我国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的处罚原则。
对上述第一节内容要求理解;
对第、二、四、五节内容要求记忆、理解并会运用。

第五章 共同犯罪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构成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二、共同犯罪的构成特征
共同犯罪的主体要件;
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
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
共同犯罪形式的概念及其划分标准。
一、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
任意共同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必要共同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二、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的概念;
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的概念
三、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
简单共同犯罪的概念;复杂共同犯罪的概念。
四、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
一般共同犯罪的概念,特殊共同犯罪的概念。
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一、主犯及其刑事责任
主犯的概念;
主犯的种类;
主犯的刑事责任。
二、从犯及其刑事责任
从犯的概念;
从犯的种类;
从犯的刑事责任。
三、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
胁从犯的概念;
胁从犯的刑事责任。
四、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
教唆犯的概念;
教唆犯的特点及其成立条件;
教唆犯的刑事责任。
对上述第一节内容要求记忆、理解、运用;
对第二节内容要求记忆、理解并会运用。


相关话题/法律硕士 联考 大纲 刑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