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749学校教育学(精简版)考研复习资料(2)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4-04


三、中国教育观的发展
各时期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
(一)、孔子:道德教育观
1、德行之教。孔子的出发点在于塑造人的德行,并将个人德行修养与社会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将道德教化作为治国的基本方针。
2、内圣外王的人格修养。孔子认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造就“君子”,即具有内圣外王品格的人。
3、“学而优则仕”。孔子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从政人才,学习足够优秀,就可以取得做官的资格。能否做官不取决于天命或血统,而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学习。
4、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孔子对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同时在日常生活教育中,孔子强调以身示范,主张不言之教。
5、因材施教,是孔子落实他的道德教育观的具体教育方法,即对于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实行不同的教育方式。


(二)、老子:无为教育观
老子主张无为,反对孔子的人伦礼教力图用“不言之教”。去培养以超越态度寻求现实的解脱,回归自然的理想人格。
1、道法自然,即遵循人世间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
2、不言之教,教育者要把握教育的规律,按照教育的自然法制进行教育。
3、贵师善教。
(三)、《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学记》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其教育观,其中总结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藏息相辅、启发诱导、长善救失等著名的教学原则,而“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十二字诀更是全文的精华。
(四)、韩愈:师道教育观
学习先人之道,尊师重道。1、明先王之教  2、“教育天下之英才”  3、尊师重道  4、辩证性的师生观
(五)、朱熹:理学教育观
1、理气二元与教育的作用。“理”是宇宙的本体,它是一种精神世界,是更高的存在;“气”是宇宙的现象,它是一种物质世界,受精神世界所支配。人与世间万物都是由理与气而生的。提出了“天地之性”(人生来就具有善的观念)与“气质之性”(人因气而形成的禀赋,有善有恶)二元论的人性说。
2、“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育目的。让人们树立并持守封建统治所需要的道德观念,禁止一切违背统治阶级利益的思想行为。
3、“明人伦”的学校教育,认为国家设立学校的目的就是造就一代能够自觉遵循道德纲常、同意现有政治制度的人才,从而为维护整个封建制度服务。
4、实行有序的道德教育,穷理,窒欲,立志,力行。
(六)、蔡元培:完全人格教育观
1、完全人格的教育目的观,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2、立人与立国统一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具有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3、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教育观。
(七)、陶行知:生活教育观:1、生活即教育2、社会即学校3、教学做合一。
(八)、杨贤江:马克思主义教育观
1、教育的本质观。杨贤江将与生产劳动过程密切结合、为生产所需要、为全世界所共享的教育,称之为教育的“本质”。
2、教育的功效观。教育受制于政治经济,教育对政治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作用是有限的。
3、青年教育观。主张对青年进行“全人生指导”,实质上就是“完成的人”的教育,即以革命人生观为核心的德、智、体、美、知、情、意、行等多方面充分发展的教育。

PS: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的六大不同之处:★
1、传统教育把师生分得太严,生活教育主张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
2、传统教育把学校和社会隔离起来,生活教育主张社会即学校,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也是教育的场所。
3、传统教育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生活教育主张劳心之人和劳力之人合二为一,劳力上劳心。
4、传统教育是文字教育,生活教育则只是把文字认为一种工具而已。
5、传统教育是吃人的教育,它所造出来的士人阶级是消耗的,不劳而获的社会蠢贼,而生活教育是生产的。
6、传统教育是承袭的,生活教育是创造的。
总之,生活教育是教人由静走向动,由消耗走向生产的,由承袭走向建业的,由因袭走向创造的,由空谈走向实际的,由死的走向活的教育。



四、当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理念(★★)
(一)、人本主义教育理念
人本主义教育观念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吸收当代西方哲学中有关人的问题的哲学成果,运用于解决教育问题而形成的一种人本化色彩浓厚的理论体系。
1、理论背景: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初露端倪,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教育理念具有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
2、主要观点:核心是以人为本。
①主要思想在于重视人的自由,人的选择,通过启发创造性、经验学习、情感陶冶、发展个人特质,重视人的尊严、价值与情绪发展,相信依靠自身的力量就可寻获真理。
②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为培养心理健康、自我实现和富于创造性的人。
③学校要提供良好的条件,创造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有利的教育氛围。
④教学要介入学生的身心、情感认识等方面的成长。
⑤认为教师应该促进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注重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3、价值及影响:人本主义理念从多方面来考虑人的整体发展,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我们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终身教育理念。
终身教育理念的核心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形态,它是一种从摇篮到坟墓的教育。主要代表人物是保罗•朗格朗。
1、理论背景:最早可追溯到柏拉图关于哲学的教育思想。
2、主要观点:
①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
②终身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学会”,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③终身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努力建设更美好的生活。
④终身教育的社会目的在于实现教育平等、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世界和平。
3、价值及影响。终生教育是对教育的全新认识和理解,它不仅从理论上冲破了传统教育的桎梏,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对传统教育理念以及弊端进行反思和批判,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教育主张,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教育改革的高潮。它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教育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三)、公民教育理念
  公民教育,就是以培养合格的公民为宗旨的教育,指国家或社会根据有关的法律和要求,培养其所属成员具有忠诚地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品格与能力的教育。
1、理论背景:最早提出实施公民教育的是古希腊
2、主要观点:
①在公民与国家、社会的关系上,趋向强调公民认同意识的培养。
    ②在公民权利与义务上,趋向强调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③在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上,趋向强调公民教育以公民道德行为为基础。
总之,公民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公民的爱国心、公德心以及权利和义务的意识。
3、价值及影响:
公民教育展示了中国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倡导公民教育理念,将是我国在构建社会公民背景下的教育回应和必然选择。
(四)、国际理解教育理念
   使学生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培养他们的全球共存发展意识和能力的教育。
  1、理论背景: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
 2、主要观点:根本目的是在于促进人类的和谐相处,共存共荣。具体阐述为:
①使青年一代获得关于世界和世界人民的知识。
②使青年一代养成同情与博爱的态度,能没有偏见的欣赏与吸收别国文化。
③使青年一代以理解与合作的精神看待与处理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④使青年一代树立尊重人权、正确的道德、社会责任感,尊重他人等观念。
3、意义及影响:它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五)、素质教育理念
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1、理论背景:素质教育首先是针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而提出来的
2、主要观点:
①培养创新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
②主要内容包括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社会文化素质教育等方面。
③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是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
④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的教育中,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3、价值以及影响
在理论上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内容,在实践中推进了当代中国教育改革朝纵深发展,重塑了人们的教育观,有助于我国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

第四章  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  21世纪教育改革的背景
一、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主要以知识为条件和基础,围绕知识创新与变革。可以反复使用,不断增值,这一特征,使知识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资本和权利,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支配力量。
二、科技革命
科技革命带来了知识总量的急剧增长和知识陈旧率的加快,学校必须对知识进行选择,必须教会学生对知识进行选择。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
三、多元文化
人类生活在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时代。冲突无处不在,而融合与创新也日益加深,各种文化之间的强弱消长影响着历史的进程。
第二节   当代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2014简答)
一、全球化与国际理解教育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不仅深刻的改变着世界的生产方式、利益格局和经济次序,而且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
1、教育国际化。有助于对世界各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各国友好关系的发展,而且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与社会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国际理解教育。目的是增进世界各国不同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的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
二、教育民主化与全民教育
教育民主化即包括教育组织、活动和关系本身的民主化。主导了当前国际教育改革和努力的方向,也代表了未来教育发展和进步的趋势。
1、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民主化问题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机会均等,这是当今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
2、满足基本学习需要。包括基本的学习手段和基本的学习内容。
3、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在追求“优质”的全民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必须教会人们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和学会共同生活。






三、互联网与教育信息化
因特网深刻影响着世界所有国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必然对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
1、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其“共享性”,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目的,同时也促使知识获取方式的更新。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它包括两个方面:信息技术课程化和学科课程信息化。
3、学习过程个性化。学生的学习情境具有教育信息系统的智能化、信息呈现的多媒体以及信息的可扩充化等特点,学习过程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
四、学习社会与终身教育
如果说学习社会是当今世界的一种重要的社会理想,那么,终身教育则是当今世界一种重要的国际性教育思潮,前者以人类整体的横向空间延展为标准的一种目标和理想,而后者则是从人类个体纵向的世界拓展角度出发加以建构的。
1、学习化社会的发展。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是全球性的教育改革趋势,也是各国迈向学习社会的必然选择。
2、终身学习的强调。学习社会的目标在于提供人在任何人生发展阶段上的学习机会。
3、朗格朗的终生教育思想
第三节   教育走向人本

相关话题/学校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