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885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考研笔记(含考试大纲)(6)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3-19


链接: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可以从阅读学和教学心理学两方面得到阐释。
1)从阅读学的角度看,阅读是个人从文本提取意义并重组文本的过程。阅读是学生通过文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过程,再换个说法,阅读乃是学生个人与文本之间建构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处理信息特别是创造信息取决于读者,而这也恰恰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
2)从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具有无限潜能的人,他们是学习中的主人,都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
3)从哲学的角度看,内因决定外因,文本和教师都是外因,只有学生这一内因才会在阅读中起决定作用。
从阅读学,教学心理学和哲学等出发的这种阅读过程本质观,也就决定了学生的阅读自主性。
3)培养阅读能力理念(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7.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第一,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存在着互相依赖的一面。虽然没有语文知识也可能获得语文能力,但是有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获得就会更自觉更富成效。因此,有必要提供虽非系统和完整但却能满足日常读写和口语实际需要的语文知识。
第二,语文知识的提供是为了满足语文能力培养的需要,而没有独立意义,这也是应该认清的。对于实践性特征明显的语文课程来说,其根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学生懂得了语文知识,却读不懂文本,写不出文章,说不出得体的话,就不能说他学好了语文。语文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会使用语言的人,而不是谈论语言的人。
8.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和感悟:
1)体验和感悟的性质与意义:
①是实现教育“以人为本你”的需要,是培养具有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才能的根本措施。
②是学习者自身的心理活动的产物,是学生主动探求的结果,是学生自我意识的唤醒,是学生主体意识的体现,是教师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引导、激发与尊重。
③“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而要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更加离不开学生切实的揣摩、体味、感受、体验和感悟等心理过程。
④引导学生生成体验和加深感悟,是课标倡导的科学训练观的核心内容。
2)体验和感悟的目标:
①发现“人”。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对“人”有所体验和感悟。
②体悟情。人的情感是促进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完善的推动力量。
③感受美。培养学生体验美的能力,培养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④领悟理。引导学生对理的体验,增强对作品的深刻感受。
3)生成体验和感悟的方法:
①文本性体验。(就是通过课文的阅读来让学生生成“体验”。)
②形象性体验。(就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③参与性体验。
4)生成体验和感悟的原则:
①让体验在交流和交锋中获得提升。(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自谈体验,还要有相互的交流乃至交锋。在交流体验的过程中,既可以各自陈述,又要相互交流和论争,在比较和交锋中获得提升。)
②坚持人文目标与工具目标的统一。(阅读教学应一方面要求学生进行人文性的体验,又需要工具性的理解。)
③师生相互交流,以求教学相长。(教学是个对话过程,学生有体验,教师自然也有体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持人”,是积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应该在平等的交流中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在平等的讨论中形成师生的共识或存疑。)
④交流体验要有必要的分析和评价。(学生的体验离不开必要的分析与评价,必要的分析是体验的理性提升,准确的评价是对体验的肯定。)
9.阐释循环:是狄尔泰提出来的,包括整体与部分的循环以及理解和经验的循环。用此理论来指导阅读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直观感受而且还要重视了解语言环境,理解字词的深刻含义以促进学生思维情感的发展。

10.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实现分层次阅读?
分层次是从纵向发展方面着眼,力求区分不同阶段、不同梯级的阅读,以求实现高水平的阅读。一般认为,阅读可以区分为四个阶段,阅读也就有四级思维水平。即:直觉的阅读。它能够了解文本字面的含义,直接感受到文本的表面意思。这是最低级的阅读,但却是阅读的基础。理解的阅读。它能够对文本进行分析、概括和比较,即对文本做出理性的解释。评价的阅读。它能对文本做出独自的判断,乃至给予批判。这是高级阅读思维技能,应该努力追求。 创造性阅读。它能够在文本之外寻找答案,或者能进行具有独特感悟的欣赏,或者进行应用性的实际操作。
11.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实现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12---3)
多角度是从横向扩展方面着眼,力求丰富和充实的阅读。转换读者的社会地位(地位)形成多角度;转换学科领域形成多角度;转换时空形成角度;设置假定性问题形成角度;从怀疑形成的多角度;从事物的相互关系中形成多角度。
①引导学生在自我阅读中,凭借自己的思考去感知和理解文本。
②引导学生评价文本乃至参与文本的创作,边阅读作家的作品边做出自己的答案,使文本处于意义再建的流程中,在这一流程中,引导学生再进行多角度的阅读思考,也就必定是有创意的阅读了。
12.语文教学模式:是对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特征做出的简要概括。它是依据教学理论概括语文教学过程之后得出的简要“公式”。它是对语文教学过程研究的自然结果,也是推动教学实践的客观需要。
13.阅读教学的基本方式:独白式教学、对话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独白式阅读教学的优缺点:
优点:
①它能以定论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充分显示出教师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优势,能够保持知识的准确性、条件性和深刻性。
②教师寥寥数语,使得教学经济而有效。
缺点:
①只从教师单方面输出信息,使学生难以自我思索,更难以自我卷入。
②学生没有同教师对话、交流的机会,从而处于被动地位。
•对话式阅读教学的优缺点:
优点:
①它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提供了相应的环境,使学生处于思维的应急状态,促使他们迅速搜求答案。
②它可以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③给学生提供了反问的机会和分辨、论争的余地。
缺点:
①    教师的提问难以适应所有的学生。
②教师问学生答的一对一教学,其他学生往往仍处于办被动状态。
•探究式阅读教学: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自我学习意识,能自觉地把握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反应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在群体中的互助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则是指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14.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朗读和默读、摘记和提要
 •朗读(11---1):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话无声的语言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是用声音增强原作力量的手段。
朗读的价值:
①    能使学生领会课文的内容和意义,感受文章的气势和韵味体会文章情感。
②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沟通起来,获得自身所需要的技能训练。
③学生的朗读质量是考察他们对文章学习得怎样的一个尺度。
朗读教学的一般要求:读音、停顿、速度、语调。
读音:吐字清新,发音正确,是朗读教学起码的要求。
停顿:停顿就是句子当中、句子之间、层次之间和段落之间的间歇,它是语言节奏的一种表现,也是朗读的一个基本要求。(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心理停顿)
速度:朗读的速度应与课文的思想内容相适应。内容决定速度。
语调:语调就是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等的变化,也就是声音的抑扬顿挫。它的实质是朗读者对朗读的内容通过有声语言所表示的态度。语调是构成朗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朗读的方式:教师范读、学生单人朗读、齐声朗读、分担角色朗读。
教师的指导:
1)朗读指导的的着眼点。既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更应着眼于加深对课文的领会。
2)朗读指导的要点。
3)指导学生评价朗读。
•默读。
1)    默读的教育作用。
①    关系整个学习进程和质量;
②    利于加快阅读速度;
③    利于加快正确而深入的理解;
④利于培养自觉的阅读态度和习惯。
2)默读的特点和要求。
特点:默读是内隐的活动,不是外显的;默读是内部的精神活动,没有外部的标志。
要求:正确、迅速、适应。
•朗读教学和默读教学的地位:
①    朗读和默读应该互相配合,交替进行。在阅读教学中,他们同等重要。
②朗读和默读的地位是变化的。随着年级的升高,应逐步加重默读的训练。
•摘记:摘记就是有选择而又扼要地记下文章中的重要内容。
摘记的要求:
①    要养成摘记的习惯;
②    要养成边摘记边思考的习惯;
③    随着年级说我增长,要逐渐培养速度的习惯;
④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提要:就是把课文内容的全部或局部,提纲挈领地区分为若干部分,用标题式的词句揭示出来。


编写提要的作用和要点:
作用:
①起加深理解的作用,又起巩固记忆的作用;
②是一种严格的思考能力训练;
③还大有利益语言文字的训练。
 要点:
①应无误地表达课文原意;
②要有逻辑性;③语言要求简练。
15.阅读教学策略:
1)阅读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创设问题情境,选择学习目标,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2)阅读教学要促进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
3)阅读教学要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4)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审美体验和鉴赏能力的形成;5)阅读过程要注重诵读、熟读、精读等多种方法的综合;
6)重视积累,培养语感;
7)要综合运用多种艺术形式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心灵;
8)创造性阅读
16.阅读教学的基本原理:
1)注重整体把握;
2)运用对话互动;
3)重视质疑激思考;
4)贴近社会生活;
5)知识转换能力;
6)进行审美教育;
7)诱发创新意识;
8)避免机械预设
17.语文阅读如何贴近生活?
1)立足于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阅读情境;
2)结合阅读,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
3)把阅读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延伸到生活当中;
4)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到阅读中来;
5)通过与生活对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8.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1)培养独立地阅读能力;
2)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进行情感体验;
3)通过阅读积累,形成良好??;
4)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具备初步理解和鉴赏作文能力;
5)接受高尚情操、趣味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内心精神世界;
6)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19.如何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10---3、11---3)
1)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心灵沟通、思维碰撞的动态过程,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活动。它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在教师的知道下,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计划地进行的语文活动。
2)阅读教学的本质是对话,对话是在相互信赖的氛围中精神的交融,是教学相长的情境中师生之间的切磋和探讨。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教师都是对话的主体,教师是师生平等对话的组织者、引导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思维。对学生进行点拨,使学生充分走进文本。
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但绝不可取代学生在阅读中主体地位,因此,阅读教学是学生同教师的对话过程。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教师要在阅读过程中将主动权充分还给学生,让学生走进文本,亲近文本,去体验、感悟,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关话题/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