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885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考研笔记(含考试大纲)(5)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3-19


2)语文教材与语文教学内容的关系:
①语文教学内容是依据语文教学目标而选定的准备交给学生所有的内容,语文教材则是承载语文教学内容的载体,它把语文教学内容用最规范的形式反映出来以适应教学,语文教材反映语文教学内容,但并不等于语文教学内容。
②语文教学内容远比语文教材丰富、现实,并富有个性,而语文教材仅仅是体现语文教学内容的材料。语文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语文教学内容的现代化体现学科间的渗透、依赖性与综合性的趋势,而语文教材的现代化则是语文教学内容现代化的物质保证。
10.语文教材编制的基本理念:
1)体现学科特点;编制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到祖国语言文字自身的特点,遵照语文教育的自身规律来编制。
2)以社会、学科和学生为基点;
①社会需要是语文教材编写的根本动力。
②要把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置于语文教材编写的始终,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落实到实处。
③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基础,其作用不容忽视。
3)利于学生语言实践;语文学习的外延几乎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中联系的紧密性使得语文教材编写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引进生活之源。换句话说,语文教材应该基于学科,同时又超越学科,面相真实世界。
4)多维度设计单元目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教育课标目标体系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这个体系中,能力发展是核心,知识、文化积累是基础,情感态度养成是灵魂,是保证能力发展和知识、文化积累的必要条件,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11.语文教材的结构类型:
1)合编型语文教材。
含义:是指将语文教学诸方面的内容混合编制在一起的语文教材类型,以期发挥“合则相互为用”的效果。
优点:兼顾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训练的各个方面,有利于听说读写相互促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缺点:头绪繁杂,序列不清,各单项能力的训练内容很难兼顾,“厚此薄彼”的现象在所难免,尤其是阅读与表达训练难以兼顾。
2)分编型语文教材。
含义:是指为了适应语文教学内部各部分内容的不同特点和规律而将各部分内容分别编制成若干课本,教学时交叉使用或单独使用,以期发挥“分则体系清楚”效果的语文教材类型。
优点:头绪分明,线索清晰,有利于安排,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无论是知识教学还是能力训练,系统性,计划性都很强,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做到有序有格。
缺点:若分编型的教材不能相互配合,缺乏协调,容易造成单科独进的毛病,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对学生整体语文能力的培养产生消极后果。
第三编 语文教学论
第一章    语文教学论和语文学习论
1.语文教学论的性质、对象、任务:
性质:它基本上是由教学论和语言学联接而成。它依据对语文教学实际的研究,探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种种问题,从而使它成为独具特征的领域。
对象:作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一部分,则侧重研究语文教学过程及其规律。它以语文课程论和教材论为基础,探讨体现课程性质、实现课程理念、达到课程目标的内容、过程、原则和方法等。即语文教学的本直观、语文教学的内容观、语文教学的方法论。
任务:给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学生和中学语文教师指出一条从事语文教学实践的路径,并使其更具有从事语文教学的决心和信心。

①    要认识教学经验的局限性
②    还要认识到教育艺术的局限性
③还要认识到专业知识的局限性
④还要了解运用教学论的过程
2.语文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1)实地观察法:就是对语文教学的具体特征进行有意识的考察,以积累现象材料,作为实验和研究的依据
2)现状调查法:就是对语文教学的实际进行情况搜集、记录、整理和分析工作,以便认清实际,辨明趋向。
3)历史比较法:就是以过去的语文教学为对象,用发展的观点,对各个历史时期的语文教学论做分析比较。
4)科学实验法:根据设计方案有意安排并进行适当控制的研究方法,它是小规模、小范围的实践。
5)分析研究法:就是透过实验中的现象和事实,发现其内在联系,进而获得理性认识的方法,也就是要通过实验中反映出来的情况。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
3.语文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自觉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4.语文学习的类型:
1)接受学习:由教师将确定性知识通过讲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的一种学习类型。2)发现学习:这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寻求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类型。它要求学生在全部学习过程中都能积极参与,并进行创造性思考,乃至获得个人的答案。
5.语文学习的内容:
1)语文知识;
2)语文能力(读、写和口语交际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能力这一内容是语文学习论探讨的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由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决定的。

6.语文学习过程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多样性和复杂性 
意义: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习过程的学习,是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语文学习论应着重研究接受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主体作用,发现学习中创造性思考问题的方法,以显示出语文学习过程更大的价值。
7.语文学习的方式 :
1)自主地研究的学习方式;
2)合作的学习方式
8.如何看待语文知识在语文课程中的作用?(10---2)
语文知识是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语文大纲规定的“精细、好懂、有用”的原则,从庞大语文知识体系中挑选出来并进行有机组合的知识系统,虽然语文知识在语文课程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但却是必要的组成部分,是语文课程的主体内容,它是对语文课程应该做什么的回答。是为提升语文能力服务的,虽然在教学建议里不再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不作为考核的内容,但并不意味着语文知识可以不用教,学生可以不用学,语文知识处处体现在语文课程里,因此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9.语文知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  
1)语文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  
2)语文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感悟力和领悟力。  
3)语文知识是学生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际上,语文课程标准很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且不说它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之一,而且在课程目标中也多次予以强调。
10.语文教学原则:是反映语文教学规律,用以指导语文教学时间的基本法则。
11.语文教学原则的内容:
(一)言语训练和语言教学相互协调原则
1)依据:
①培养言语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开展活动,进行言语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天然使命。)
②言语能力的形成有赖于语言知识的支撑;
2)途径:
①语文教学以言语训练为中心。包括语感的养成;语言材料的积累;学习方法的培养。
②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以促进言语能力的发展。包括语言知识的传授,要少而精,不必追求系统性、完整性;语言知识的传授,重理解、运用。
③在文学教育中进行语言教学。
(二)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互为表里原则
1)依据:
①言语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言语内容之所以能够传递是因为有言语形式作为它的载体,言语形式之所以成为必须,是因为缺少它的言语内容无所依傍)
②语文教学既要关注言语内容,又要关注言语形式 ;
③语文素质教育要求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的统一;(在教学中言语形式、言语内容不可偏废,使学生在言语活动中既接受言语的训练,又扩大文化视野,丰富知识。完善人格。)
2)途径:
①言语形式、言语内容都是语文教学的内容;
②为教学营造真实的环境
(三)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相辅相成原则
1)依据:
①吸收与表达相互为用;
②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相互促进 
2)途径:
①以读、写为重点,安排读、写、口语交际的全面训练;(以阅读、写作的训练为重点,带动口语能力的训练,使二者相互促进,全面发展。)
②寻找结合点,兼顾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
(四)学校语言学习与家庭、社会语言学习结为一体的原则
1)依据:
①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②到处有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
2)途径:
①争取其他学科的支持和配合;
②小课堂与大课堂相互促进;③加强对大课堂的指导

第三章 阅读教学
1.阅读:是读者以书面语言为依据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自己的内部言语去理解和改造思维获得审美的重要途径。
2.阅读的本质:
1)是特殊的心理过程;它是复杂的语言认知活动,心智活动,情感活动。
2)是复杂的社会活动。阅读是一种披文得意的建构与创造;阅读是一种缘文会友的交往行为;阅读是一种精神文化的消费活动;阅读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是主体寻求理解诶与自我理解的活动。
3.阅读的基本类型:
(一)阅读的目的学分类
1)消遣性阅读
2)理解性阅读:指有明确的求知目的,对读物按一定标准进行选择,并采用一定的阅读程序来进行的一项阅读活动。
3)借鉴性阅读:指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并围绕这个目的去选择读物,通过阅读而使自己在完成某项任务时获得某种借鉴和启发而进行的一次阅读活动。
4)评价性阅读:也成鉴赏性阅读,是指为了获得审美愉悦而进行的阅读,它主要以文学作品为对象。在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上,,通过涵泳、体味、想象、联想,解读读物的思想内涵,领会其艺术魅力,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达到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评价。
5)创造性阅读(13---1)即阅读主体在理解、评价性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读物内容进行扩展,以期有新的探索和发现,将读物的潜在意义转化为现实意义,并再创造和重新建构出新的意义,实现读物与阅读主体自身的新的飞跃。
 (二)阅读的方式方法学分类:
1)章句式阅读
2)信息式阅读
4.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思维碰撞和心灵沟通的动态过程;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它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的语文阅读活动。
5.阅读理念:
(一)读者的主体地位
确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阅读和阅读教学的新理念,这从根本上是基于以下几点:
1)学生具有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感受;
2)学生是具有潜能的发展中的人;
3)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是独立的过程
(二)文本解释的多元化
1)多元化阅读方向(义务教育和高中语文两个“课标”倡导阅读的多元性和开放性。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高中语文课标在课程设置上指出:遵循共同基础和多样选择相统一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2)多元化阅读路径(分层次阅读、多角度阅读)
6.阅读教学理念:
1)对话互动理念(阅读是以师生间的对话为中心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明确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两个语文“课标”所体现的精神和理念
是师生间的对话。阅读教学是通过对话,相互作用,共同提高,以形成师生间的真诚合作,分享学习的乐趣。
2)自主性学习理念(两个语文“课标”表明,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在阅读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和阅读的自主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应该是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作为教学组织者,教师主要是给学生的阅读以必要的空间和条件;作为促进者的教师,要求在学生的全部阅读过程中起到引导、促进作用,同时可以适当讲授。)

相关话题/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