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行政学说史考研复习笔记(7)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2-22


7、有收益而不浪费;
8、重预防而不是治疗;
9、重参与协作的分权模式而非层级节制的集权模式;
10、重市场机制调节而非仅告行政指令控制;
三、简评:
1、贡献与价值:
(1)重要的理论价值:
其提出的政府改革的十项原则——亦即企业家政府的十大特征,对于我们重新审视现时代政府的角色,正确认识政府的职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实践价值
对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九十年代行政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是改革的指南
2、异议与批评:
认为企业家政府理论可能导致许多负面问题,如:
(1)政府责任的削弱,
(2)重复与浪费;
(3)顾客意识损害公民意识;

第十八讲: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
一、生平与著述
罗伯特•登哈特: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博士,大学教授,政治顾问
代表性著作:
《 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 ,
《 公共组织理论》 ,
《 公共行政:一种行动取向》 ,
《 意义之寻求》 ,
《 公共组织与非营利组织中人的行为管理》 ,
《 公共服务的新生》 ,
《 公共服务中的行政领导》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产生背景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产生是质疑和超越新公共管理理论(NPM)的一种尝试。
(1)NPM的特征(伦敦经济学院院长胡德教授的归纳):
①专业化管理;
②明确目标,测量绩效;
③产出控制,强调实际成果;
④部门拆分与重组以打破部门本位主义;
⑤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⑥吸收和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和方法;
⑦强调有效利用和开发资源
(2)NPM的核心理念
A、管理的自由化:
–管理者必须从政府的繁文缛节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政治家和其他人必须让“管理者”来管理,要解除规制与分权,使管理过程(如预算、人事、采购)等合理化。
B、管理的市场化取向
–竞争;
–私营部门管理的普遍化(私营部门的管理实践和技术优于公共部门);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思想来源与概念基础
1、民主公民权理论
(1)公民权的概念:
①一般的理解:公民权即一种合法的身份,具体包括由法律体系规定的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②宽泛的理解:公民权涉及的是一些与一个人在某一政治共同体中成员资格特性有关的更加一般的问题,如公民的权利与责任,而不问其合法身份;
(2)利已主义的公民权观:
•政府的首要目的就是增进社区以及社区内部个人的经济利益,国家以及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应该只是建立在自利观念的基础上。政府的作用就是确保个人自身利益能够自由、公正的相互影响。
(3)政治利他主义的公民权观(积极的公民权):
①超越个人利益,关注更大的公共利益,对公民有着更高的要求。
②公共精神或政治利他主义包含着:爱与责任
③只有爱与责任才可使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协调一致;
④公共精神需要培育和维护,而对正义原则、公共参与和公共审议的不断关注则能够有助于公共精神的培育与维护。
(4)越来越多的人们要求恢复一种基于公民利益而自身利益的公民权
• 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把公民视为公民而非顾客、委托人、不仅追求效率,而且追求回应度的提高和公民信任度的增加。
2、社区与公民社会的理论
(1)、健康的社区生活对于现代人的重要性:
•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有益中介,
•是现代人生活的主题;
(2)、公民社会对于现代的个人生活与民主治参与都至关重要
•公民社会:一种公民能够相互进行个人对话与评议的地方;这种个人对话与评议是社区建设与民主的本质所在;
•公民社会:由充当个人与更大社会之间联系舞台的各种社会团体所构成。
•是公民在草根层次积极参与舞台;
(3)、政府在建立、促进和支持公民与其社区之间关系上能够发挥关键性的积极作用:
①政府帮助建立强大的公民互动网络,开辟新的对话与争论渠道,就民主治理问题进行公民教育;
②公共行政官员能够为社区和社会资本建设作贡献:鼓励公民参与决策而增进社会资本;
3、组织人本主义与新公共行政
(1)阿吉利斯的人本观:
认为组织研究应该更关注个人的发展,在组织的发展中促进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2)罗伯特•戈利姆比沃斯基的人本主义组织观
①批评传统组织理论所主张的自上而上的权威、等级控制及标准的工作程序等个人自由个人道德不敏感;
②主张一种组织发展观:即通过组织创造解决问题的开放氛围以使组织成员正视问题而非争斗与逃避;在组织中的个人与群体之间建立信任,用知识和能力的权威来弥补甚至取代角色或地位的权威。决策权责应尽可能接近信息源;使竞争有助于满足目标。
–即最大限度地增进个人与其工作单位之间的相互合作;
–以及建立一些既承认组织使命的实现,也承认组织成员的成长与发展的报酬体制‘
–为组织内部的人们增加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空间;
–努力创造冲突得以积极、恰当浮现和管理的条件;
–努力增强对团体过程及其绩效后果的认识;
(3)新公共行政学:强调价值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
4、后现代公共行政
(1)批评主流的行政学思想:
实证主义的知识获得方法;
理性主义的假设(基于市场的理性选择理论),
技术(专家)统治观
(2)信奉“会话”理念:
①公共问题通过“ 会话” 要比通过“ 客观” 地测量或理性分析更有可能得到解决;
②“会话” 理念把行政官员与公民视为彼此充分参与的,他们不仅仅是召集到一起谈话的理性个体,而且是在一种他们作为人而相互接洽的关系中的参与者,
③这种协商与达到共识的最终过程也就是个体随着自己的参与而彼此相互接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充分包含了人类个性的所有方面,他们不仅有理性,还有经验、直觉和情感。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内涵
1、“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概念:
•指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
•是在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和新公共行政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和建立的,
•主张用一种基于公民权、民主和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新公共服务模式来替代当前的那些基于经济自我利益的主导行政模式;
•是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和新公共行政理论的一种扬弃而非全盘否定;
2、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观点:
(1)、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
(2)、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
(3)、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
(4)、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
(5)、责任并不简单;
(6)、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
(7)、公民权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三、简评:
– 提出和建立了一种更加关注民主价值与公共利益,更加适合现代公共社会和公共管理实践需要的新的理论选择;
1、.吸收了传统公共行政的合理内容,承认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改进当代公共管理实践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但摈弃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特别是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固有缺陷;
2、把效率和生产力置于民主、社区、公共利益等更广泛的框架体系中,
3、对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目前占主导地位的管理主义公共行政模式都具有某种替代作用。
4、有助于建立一种以公共协商对话和公共利益为基础的公共服务行政。
附:一些概念的含义
一、现象学方法的基本原则(特点)
1、放弃一切偏见、成见、习惯看法,“回到事情本身”;
2、直观人的认识活动中直接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本质直观);
3、对事物按其直接向我们展示的样子进行分析、描述,即对意识到的现象学描述;
二、本土方法论
–又称民族(民俗)学方法论:是对一定社区的社会成员在社会互动中所遵循的规则一种社会学研究;
–只注重对日常生活的语言及行为意义的经验研究,尤其是行为者实际动作的观察分析。并不试图概括出普遍规律;
–研究对象是个人,运用精细的实证方法,着重分析人们的微观方面,力图发现和描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行为、响应行为或改变行为的规则,他们认为这些不成文的、公认的规则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
–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微观社会学学派之一。
三、符号互动论
一种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派别,又称象征相互作用论或符号互动主义;
其基本假定有:
•人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这些事物对人的意义为基础的;
•这些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个体与其同伴的互动,而不存在于这些事物本身;
•当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他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这些意义;
其基本观点有:
•心灵、自我和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而是人际互动的过程;
•语言是心灵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
•心灵是社会过程的内化;
•行为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自己“设计”的,并不是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
•个体的行为受他自身对情境的定义的影响;
•在个体面对面的互动中有待于协商地中心对象是身份和身份的意义,个人和他人并不存在于人自身之中,而是存在于互动本身之中。
四、解释学
西方的一种哲学流派和方法,
来源于古代的释经学,即基督教对《圣经》的解读,释经学要求,不仅要理解经书的字面意思,而且也要弄清其字面以外的意思,其言外之意;
解释学认为,不能光从一件具体事实的本身来理解这个事实,而要超越这个具体事实理解其事实之外的意思.
•因为这些历史的事实或文本,传达了一种气候、一种声音、一种消息(message),而不止是一个信息(information),
•Information是一种经验的、形式的,逻辑可以加以规范的,是可以计算的;
•而这个message是不可以理论化的,不是可以以逻辑或以因果律推算出来的,因此是超出三界之外的;
•故有人认为,解释学是考虑自由的,即如何从自由的角度来解释、来阐述这些历史(或文本)中所体现的自由的思想,自由的思路。
解释学不是否定科学,而是说在科学学问之外,还能听到、读到什么消息(message).


相关话题/西方行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