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曹德本)考研复习笔记(9)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6-12-25


二、“宽民之政”的民本思想
叶适的政治思想核心是功利主义,并与民本思想相联系。他的民本思想重在宽民,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得到人民的支持。他深知民众在治国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主张解除民众疾苦,减轻赋税,让百姓活下去才能维持统治,从而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
三、“以利与人”的功利思想
叶适认为要宽民重民,不能视为空谈,必须真正让民众在实际功利方面有所收益。
他反对空谈,注重给人以实际利益。
四、本末并兴的思想主张
叶适认为士民工商不可偏废,相互补充。
提倡本末并兴为工商业的发展制造舆论。

五、重势分权的治国思想
叶适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君主与地方官吏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君主应重势,即拥有绝对的权势,这是治国的根本保证。同时他又认为应该分权以便加强地方的防御能力,不能由君主独专。由此他提出重势分权的治国思想,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评价:叶适注重实际学风,认真考察当时南宋社会现状,批判了理学家空谈性命义理的恶心,提出以功利主义为核心的政治思想,起到进步作用。但在强调功利的同时,有替富人辩护的倾向,说明其思想具有地主阶级的局限性。
第十章  宋明理学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张载
张载(1020-1077),北宋哲学家,理学支脉“关学”创始人之一。著作有《正蒙》、《经学理窟》、《易说》。
一、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张载的政治思想的特点是具有改革时弊的倾向,是以他的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作为理论基础。张载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关于“气”的学说,把“气”作为物质性的实体。进而提出“天人合一”的理论。
二、“人道及人”的民本思想
政治抱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人道符合天道。
张载继承儒家传统仁政思想,主张以仁道感化民心,将仁道推行至天下人才能治理好天下。
他认为必须满足民众的生活需求,从而使其安定,国家才能被治理好。“为生民立道”“足民”“仁道及人”等思想主张是张载政治思想的核心。
三、“井地治天下”的均平思想
张载看到贫富不均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民本思想上提出了“井地治天下”的均平思想,希望以此解决北宋社会尖锐的社会问题(土地问题)。
评价:张载的政治思想继承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在北宋新的社会条件下进行发挥。以唯物主义气一元论的自然观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仁道及民的民本思想,井地治天下的均平思想,其目的是防止官僚大地主的土地兼并,具有进步意义。同时具有幻想性的局限。
第二节、二程
二程即程颢、程颐。二人受业于周敦颐,是宋代重要的理学家。“洛学”。程颢字伯淳,明道先生;程颐字正叔,伊川先生。二程的政治思想主要反映在《经说》《文集》《周易程氏传》《遗书》等著作中。
一、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程的政治思想是以他们的理学作为理论基础的。二程提出一元论的天理观。“天者理也”认为天就是理,是最高的实体,天理是他们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是最高的精神性的本体。理是自然界万物的根本法则,也是社会的根本法则。实际上他们是把封建秩序绝对化,为封建统治做辩护,即所谓的“圣人奉天理物之道”。
二、“仁为王道之本”的仁政思想
二程的政治思想是以仁政思想为核心的。把仁政作为王道政治的根本。二程继承先秦儒家的传统仁政思想,认为治理当今天下最根本的一条是施行王道,而王道的根本就是仁政。
三、“以顺民心为本”的民本思想
二程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出发,继承并发挥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外加总结历代封建王朝兴衰的教训,认为拯救宋朝的政治局面必须顺民心,厚民生,使民心安定而不犯上作乱,这就必须以民为重,以理顺民心为治国根本。
四、 “以立志为本”的君道观
君道观就是封建君主立身处世的准则。二程的君道观强调君主要以立志为本,即信守圣人之训,施行先王之治,严格遵守封建统治阶级的根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
五、“以择任贤俊为本”的人才观
二程认为治理天下必须以知人善任、亲贤人为急务,根本问题是择任贤俊的人才,即选择符合封建正统思想的人才。
六、“仁义未尝不利”的义利统一观
在服从封建秩序的前提下,二程把义与利统一起来。认为遵守亲亲、君君的仁义道德信条就是利。其基本思想倾向是利不妨义,求利不能丢掉仁义的准则。
评价:二程的政治思想对南宋朱熹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他们的政治思想是其理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代表官僚大地主阶级利益,是为维护封建的中央集权制服务的。虽有一定积极因素,但在尖锐的社会矛盾面前显得软弱无力,无法解决现实的积弊。

第三节、朱熹的政治思想
身世: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师承程颐三传弟子李侗,继承了程颐的理学思想成为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是孔子以后在我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的思想家。“闽学”。其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书章句集注》《文集》《语类》
一、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朱熹的政治思想以天理观作为理论基础。他继承并发挥了二程的理一元论唯心主义思想,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朱熹认为“理”是万物的根本,这种理具有道德属性,是封建道德的根本准则,这种根本准则也是自然界的基本原则。朱熹认为封建统治阶级奉行的“三纲五常”是天理的体现,是治国的根本,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以及仁义为先的义利观等等都是以天理作为理论基础的。
二、 “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朱熹上承而成,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这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认为“仁”是一种先天的根本的东西,“仁”的原则是无往不利的原则,“德”是一种道德上的善心,如果能从心里体现这种仁心,也就具备了德。
朱熹认为君主要遵守先王之道,推行仁政。只有用仁德之心处理天下国家的世卿才能使天下归顺
三、“足食为先”的民本思想
朱熹看到要维护打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必须要获得民心。他发挥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提出“人君为政在于得人”的观点。他认为民众的根本在足食,衣食足才能遵守封建礼节,进而遵守封建专制的统治秩序。
四、“仁义为先”的义利之辨
在义利的问题上,朱熹强调以仁义为先的义利观,并引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天理人欲之辨。朱熹认为义就是适宜,适宜才能有利,主张重义轻利
朱熹和二程把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要求视为人欲,由此将封建的纲常名教和宗教的禁欲主义结合起来。
五、改良积弊的政治主张
改变军制
打击豪强、减轻赋役
评价:二程和朱熹都把“理”视为其学说的最高范畴和核心问题。因此该学说被称为“程朱理学”。程朱理学是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适合我国封建社会从前期向后期的转变、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增强的需要。他们以儒学为宗,吸收道家、佛学之长,把天理、仁政、人伦、人欲内在统一起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使儒家思想更加哲理化,完备化,更为有效的维护了封建等级特权,适应了增强思想上专制的需要,深的统治者欢心。

    第四节  王守仁
(1472-1529) 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一、二、三、
第四编  思想反思期    引言,明末清初的社会特点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二、君主专制的日益腐朽三、明后期实学思潮的兴起

        第十一章  明末清初的反专制政治思想
明王朝统治的三百多年时间里,封建社会处于衰退时期。这一时期,经济上,土地高度集中于皇室和地主,百姓负担沉重,财政危机严重;政治上宦官专权,实行特务统治,政治危机突出。对此,思想家们开始对传统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进行反思,探求如何革除政治弊端,实现政治清明,思想界形成一股反对专制主义政治统治的社会政治思潮。代表人物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和唐甄等。

第一节  黄宗羲
一、生平:黄宗羲(1610~1695)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清廷多次企图罗致他,威逼利诱,终不为所动。宗羲的启蒙思想完全没有外来思想的影响,空前绝后,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一、论天下为公
黄宗羲认为,君主负有抑私利、兴公利的责任。然而,事实上没有承担这个义务,而是走向相反,以大私代替大公。在批判的基础上,坚持天下为公的原则。

一是认为君主实为天下大害。阐述人类设立君主的本来目的,他说设立君主的本来目的是为了“使天下受其利” 对于君主,他的义务是首要的,权力是从属于义务之后为履行其义务服务的。君主只是天下的公仆而已后来的君主却“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益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二是认为君主不仁。

儒家理想为君主是道德楷模,君主行为要符合仁义,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反而君主不仁。
三是秦汉以来没有法度。下久乱不治的根本原因是帝王与天下的关系发生了反客为主的逆转,皇帝们都“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四是认为儒家纲常名教违反了天下为公的原则。君为臣纲极不合理。五是
二、法救世
黄宗羲批判了儒家的法先王和“有治人、无治法”思想。
提出了新的救世思想:
一是置相权以分君权  二是设学校以监视朝政  三是设方镇以去集权之弊
 第二节  顾炎武
顾炎武(1613年- 1682年),明亡后改名炎武,者尊为亭林先生。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
一、兴实学、明道救世的警世主张
二、反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思想
“为民而立之君”。顾炎武认为君是为民的需要而设立的,天子也是一个爵位,与民众虽有等级差别却没有贵贱之分。在这里顾炎武表达了君民贵贱平等,官耕分工不同的进步观念
君主独裁,“权移于法”、“废官而用吏”、“守令无权”
三、分权众治的政治主张
分权的必要性:“人君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分权的基本内容:“辟官、莅政、理财、治军”。
分权的基本构想:“寓封建于郡县之中”。“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主张由郡县分割中央政府权力,由宗族分割郡县权力。
四、“正人心、厚风俗”的明治思想
法制是君主“独治”天下的产物,并且法制导致贤者庸碌无为,胥吏专权。顾炎武反对法制。认为人心风俗是社会治乱之本。
顾炎武认为“治国平天下”应从“正人心、厚风俗”做起。顾炎武认为“治国平天下”应从“正人心、厚风俗”做起。顾炎武对“亡国”和“亡天下”进行讨论。认为国乃一家姓氏的王朝,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保天下是要求每个国人都应该尽责的。在这里顾炎武把精神文化建设置于其他事务之上

第三节、王夫之
1619--1692身世: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世称船山先生。王夫之的思想充满着对唯心主义的批判,是明清之际重要的思想家。
一、唯物主义自然观
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集成了张载的哲学思想,坚持气本论的观点,他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与道德观成为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关于理与气

相关话题/中国政治思想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66292.html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论  第一编 思想形成期   引 言 先秦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一章 商代、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二章 儒家的政治思想   第三章 道家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墨家的政治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04
  • 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78260.html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   说明:我们严格按照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六编。每一编都精心挑选名校考研真题(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以及经典常见考题,并予以详细解答。所选考题具有一定的代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04
  • 《中国政治思想史》(曹德本)考研笔记
    中国政治思想史导论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论(了解)一、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定位(一)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1.关于政治哲学问题就中国先秦的政治思想理论看,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浑然为一体。 天人合一是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其政治思想系统。在《大学》中作了精辟论述。2.关于社会 ...
    本站小编 网络资源 2015-07-04
  • 南开大学2000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政治思想史
    论述题(共四题,共100分) 1、评“刑名之术”(20分) 2、评“明君论”(20分) 3、论理学的政策思想(30分) 4、从汉代儒学 ...
    网络资源 免费考研网 2009-01-13
  • 南开大学1999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政治思想史真题
    1、邵公论饵谤的政治意义评析 (20分) 2、析贾谊总结秦朝二世而亡之历史教训的借鉴意义 (20分) 3、论华夷之辨的核心价 ...
    网络资源 免费考研网 2009-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