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曹德本)考研复习笔记(6)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6-12-25


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治国经验进行总结: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周公制作礼乐,郊天地,望山川,师旅不设,刑格法悬,而四海之内,奉供来臻,越裳之君,重译来朝。故无为者乃有为也。
秦始皇设刑罚,为车裂之诛,以歛奸邪,筑长城于戎境,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
汉初的黄老治国之要:汉文帝尊黄老之学,行简朴之范;“不扰民”、“不费人”,上下有序,社会安定。
三、文武并用,
汉初倡导的“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要改变秦王朝严刑峻罚、横征暴敛的过度“有为”之举。继承发展了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的同时,也采用法、儒家的治国思想,主张文武并用,“德刑相济”。
主张清静无为 的理想政治局面,但也肯定了以仁义道德来治国的重要性。秦朝速亡正在于过于重“法”,以秦为鉴就要以以仁义为本。
四、罚不患薄,约法省刑
汉初黄老注重法律在治国中的重要性,但是反对李斯“深督轻罪”的理论。刘邦约法三章,惠帝、吕后继承了约法省刑的传统,采取了省刑除苛的措施。这些以法理正治民的思想立足于道家的“无为”,却和儒家“仁政”相似颇多。
五、轻摇薄赋,以农为本
封建社会里,农业生产状况决定着人民的生活,也决定着政治的安危。刘邦即位后,汲取秦亡经验,适当减轻剥削,让农民安心进行生产。刘邦之后诸帝继承了他的政策,文帝时多次减轻赋税,汉初无为而治收到了显著效果。
第二节  《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宗室刘安招致宾客,在他主持下编著的。此书撰著于景帝一朝的后期,而于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初的建元二年进献于朝廷。《汉书•艺文志》著录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今存内二十一篇。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
一、无为论
《淮南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和存在的基础,人同样是道和天地、阴阳的产物。因此要“体道”,在它看来,只有无为才合乎道的要求,落实到政治层面,人君治国应当始终遵循无为的原则。
进一步解释了无为的含义,并非消极等待,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因势利导的主动行为。落实到具体治国策略上,它认为,“无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省事,节欲”。同样基于无为的原则,治理天下还应做到“法宽刑缓”,不要累施刑罚。这是对西汉建国来治国经验的总结。
二、“法与时变,礼与俗化”的历史观
把认识历史当做认识现实和未来的一种基本方式,时代变了,制度礼法亦要随之而变才符合自然。随时而变制与无为而治非但不矛盾,反而是无为要求的。
三、兼容仁义的法治论及用贤观


 1.明法重势论
将法定为一种治理天下的工具,强调人君应当掌握这种工具。在法的运用上,它认为既然有了客观规律,就应当以法律为判断是非功过的标准,强调人君行赏罚,不要以自己的爱憎好恶为转移。此外,还十分看重势对于治国的重要性,人君能够人民服从自己,关键在于自己有无权势。
2.仁义为本,法度为末
人君治国,必须法、术、势兼施,同时将仁义视为更为根本的治国原则。
3、国以贤治
要治理好国家,必须有贤人执政,能否任用贤人执政、治国,是关系国家存亡的重大问题。
第三节  鲍敬言
两晋之际思想家,道家人物,无君论者。
一、否定“尊卑有序”,主张天然平等
儒家从维护封建等级制出发,主张君尊民卑,并以天作为最后的依据,鲍敬言否定这种看法,以天地及万物的平等为依据论证了人类社会的平等性。他还断言人类社会确实存在一个自然平等的时代。
二、“强凌弱,弱服强”的国家起源论
他对国家起源的考察,认为君权神授是欺人之谈,还批判了封建君主假借符瑞来欺骗人民。在揭露了君权神授的虚伪本质后,说国家是强者压制弱者,智者欺压愚者的结果。他正确地认识到君主产生根源在人类社会内部。
    三、对君主的批判
    他认为,伴随国家及君主而来的是人们无穷的灾难:君主穷奢极欲,压榨人民;赋税繁重,民不堪命;刑罚严酷,百姓困苦。由此可见君主是万恶之源,因此提出取消封建君主制,建立一个无君的理想社会。要在根本上铲除社会动乱的根源,只有消灭君主制度,回到无君无臣的理想社会。
第四节   葛洪
    江南世族,后家境衰落,后参与镇压农民起义,著作有《抱朴子》、《隐逸传》、《神仙传》。
一、尊君思想
    葛洪前期以儒为主,力主弘扬儒教强烈反对鲍敬言的“无君论”,也认为有一个无君无臣的原始时代,否认是一个理想社会。葛洪认为:正是有了君主人类才过上安定、富足、文明的生活,君主制度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君主可以节制人的好利本性。   即君主是人类社会的造福者,他不但肯定君主制度,极力主张君主专权,尤其掌握刑杀大权;当然也不认为君主是任情而为的集权者,赋予君主统治大权同时还要强调君主带头守法。
二、道本儒末、儒道合一
    其思想在其出仕之后发生很大变化,由前期的弘儒转向了主张儒道合一。将道、儒讲成了本末相依的统一关系。    进一步指出,道儒为本末关系,并不矛盾,尊道抑儒,但二者必须结合,道为源,儒为流。从儒家积极入世转变为道家的消极遁世,皈依神仙道教。       从儒道结合出发,还反对繁文缛节,主张约俭礼制,法令
第五节  《无能子》
无能子,唐末思想家。不详,只留其号无能子。晚唐著作,其政治思想特点是以老庄自然无为思想为主旨,抨击等级名分、伦理纲常和君主政治,主张人类社会返璞归真,废礼教,弃人伦,无贵无贱,无君无臣;从批判和否定纲常礼教、君主制度,进而走向否定人类一切社会关系和文化。
一、理想社会和对圣人的批判
无能子的理想社会是一种自然和谐的平等社会,认为在太古时期存在过。由于圣人的出现而消失了:圣人开启了人们的贪欲和争心;对人们进行仁义道德的说教;使用暴力对人们进行迫害,总之,圣人罪大恶极,君主专制统治是民众不得安生的根源。
二、对封建纲常伦理的批判
先秦五伦在秦汉演化为三纲五常被认为是实现天下大治的根本,无能子反对这些伦常关系,尤其君为臣纲,认为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有亲属差别,天下人都应该是亲属。
三、自然主义与无为论
完全承袭道家的“任自然”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要以无为之德来治国,基于自然主义和无为而治的治世原则:国家政治生活中君臣应当是一种平等关系;对政治权谋也持否定态度;在政权更迭上反对以暴易暴。
第六节  罗隐
833~909,30年进士不第。晚唐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是其政治思想产生的基础。思想核心是“明君论”
一、论君主的合法性
他认为,君主统治和管理国家具有天然的合法性,人类社会存在君主制及人们之间具有贵贱之分是完全合乎自然的。万物不仅气质不同,还有强弱之分。总之,人本身就有等级之分,君主政治和等级制度是合理的,君主素质和能力直接关乎天下兴旺和国家安危。
二、论明君
明君应当具备以下素质:一是仁德,德是品评君主最根本的标准;必须具有德权相辅意识,德与力相互辅助,君主必须重德轻力;知损益之道,要以俭治国;重贤且悟驭臣之道,礼贤下士敬重贤才,驾驭群臣。
三、君主批判
在历史和现实中批判君主:君主家天下,提出天下应是天下人之天下而非帝王一家之天下;  君主暴力夺权,开国之君皆是一己之私;  君主统治腐败,继承性善论,变坏的原因在于自身不能抵御外界的影响,君主亦然,君主变坏的原因在于自己,修养和修德很重要。
小结:汉唐时期的道家思想,当以汉初的黄老思想和刘安的《淮南子》为代表,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先秦时期道家思想有所不同,由消极发展为积极,无为却以仁义为内涵,清静无为,顺自然,安民众,以仁义为本,法度为末。唐朝有所发展,体现为《无能子》对郡主制度的批判,主张顺其自然;还有罗隐对君主合法性和明君素质治世之道的论证。

第八章  汉唐儒家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贾谊
(前200-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后见用于文帝,力主改革,被贬。梁怀王堕马而死,自伤无状,忧愤而死。
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著有《新书》十卷。代表作有《过秦论》上、中、下三篇等。《陈政事疏》和《论积贮疏》是批评时政之作,提出用“众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巩固中央集权制。要“驱民而归之农”,巩固政权。
一、基本治世原则
反对黄老无为思想,主张积极有为,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时弊,有为实现的政治保证是君权的加强,但有为并非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儒家的民本和仁政思想。
(一)积极主治
主张积极有为,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时弊,重要的步骤就是兴礼仪、定法治,即以礼仪为中心对旧的政治统治模式进行改革和重建,这一结论来自三大社会矛盾的把握:诸侯权力过大影响到皇权的权威;黄老之不干涉主义导致国民严重两极分化;应积极防御匈奴,辅之以德化的怀柔政策。其治国政策几乎几乎涉及从政治法律制度到伦理道德观等治世方略的各个方面,核心仍属儒家。
(二)强化君权
皇帝的权威是干涉主义治国策略得以落实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治国之本是礼,礼的核心是“别贵贱,明尊卑”。在当时皇权受诸侯影响的情况下,核心思想是将诸侯势力化大为小,分割其权力,使之无法对抗皇权。
(三)民本与行仁政
他认为“民”是国家兴衰、治国成败的最终决定者:一是不能停留在理论上,而应该成为官吏的共识并体现在实践中;二是他还提出了“以民为命、以民为功”等命题;三是重要原则是仁爱民众的关键在于统治者能否真正落实重民政策。
何以行仁政?一是经济上利民、富民;二是政治上国家治理过程中要慎罚、勿扰民、伤民。
二、礼法兼用的治国主张
他认为治理国家要积极运用礼法两种工具,观点是礼法兼用、以礼为主
(一)“劝善”用礼
首先,贾谊认为以礼治国是古来治国成功之道:一是圣王治国成功与重礼分不开;秦亡重要原因在于其施礼义。   何以治国以礼?一是建立起严格的君尊臣卑的等级秩序;二是要以礼的标准对待各级官员;三是要以礼化俗;四是要定尊卑之制。
(二)“惩恶”用法
贾谊在重礼的同时还十分重视法的作用。法的作用在于在罪恶发生后对其进行施以刑罚,法较礼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二者互补为用。     何以行法?他提出了“慎刑”的主张:一要“约法省刑”,量刑适度,不搞严刑峻法,反对以言论治罪;二是赏罚必须慎重,宁肯漏判也不错杀;三是提出刑不上大夫
三、治国策略
(一)稳定社会秩序、增强国家实力的经济政策
黄老之术虽复苏了社会,但造成了财富分配不均:一是国民两级分化;二是国家经济各部门之间比例失调。他已经意识到各部门比例失衡的眼中后果。他对粮食问题极端重视,提出积贮说,强调用粮与贮粮的相互关系。   其宏观经济理论还在货币问题上,主张由中央政府来切实掌握货币权包括铸币权和货币发行权,实质上是要平衡物价,均衡市场供需。
(二)稳定边疆的民族政策
三表:一为信谕,以事势谕天子之言;二为爱谕,以仁义感化匈奴,三是“谕陛下之好”。还有五饵,此外还设想建立专门负责匈奴事务的政府部门,是中国统一之后第一个有意识探讨中原与少数民族之间关系的思想家。
第二节  董仲舒
一、生平
董仲舒(前179-前104)字宽夫,广川(今景县河渠乡大董故庄)人。少年时攻读《春秋》,三年不窥园。汉景帝时封为博士。

相关话题/中国政治思想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66292.html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论  第一编 思想形成期   引 言 先秦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一章 商代、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二章 儒家的政治思想   第三章 道家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墨家的政治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04
  • 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78260.html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   说明:我们严格按照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六编。每一编都精心挑选名校考研真题(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以及经典常见考题,并予以详细解答。所选考题具有一定的代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04
  • 《中国政治思想史》(曹德本)考研笔记
    中国政治思想史导论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论(了解)一、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定位(一)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1.关于政治哲学问题就中国先秦的政治思想理论看,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浑然为一体。 天人合一是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其政治思想系统。在《大学》中作了精辟论述。2.关于社会 ...
    本站小编 网络资源 2015-07-04
  • 南开大学2000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政治思想史
    论述题(共四题,共100分) 1、评“刑名之术”(20分) 2、评“明君论”(20分) 3、论理学的政策思想(30分) 4、从汉代儒学 ...
    网络资源 免费考研网 2009-01-13
  • 南开大学1999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政治思想史真题
    1、邵公论饵谤的政治意义评析 (20分) 2、析贾谊总结秦朝二世而亡之历史教训的借鉴意义 (20分) 3、论华夷之辨的核心价 ...
    网络资源 免费考研网 2009-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