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曹德本)考研复习笔记(5)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6-12-25


(二)赋税制度的调整和转变
汉承秦制,赋税主要有两项:即按土地征收的“租”和按人口征收的“赋”。
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实行户调制,只是轻重、依据不一。
隋唐时期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以“庸”代“役”。
唐中叶开始实行“两税法”,使延续了千年的税人税丁赋税体系告一段落,转换为税地税产的赋税体系。从此,赋税的基础是田产不问丁口,推动了土地私有化,人身依附关系松动。
三、空前的古代民族大融和
自东汉始,少数民族纷纷迁入中原,北朝十六国虽然是我国历史上最混乱动荡的时期,但是实现了各民族的交错杂居,为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

第六章  秦汉隋唐著名帝王的政治思想
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形态是君主政治,或帝王政治,与其相应的政治文化可以概括为王权主义。
秦汉隋唐时期正是中国传统社会帝王政治的发展和成熟期,帝王的政治思想不同于思想家们的政治思想,具有功利性、驳杂性和多变性等特点。首先,帝王关注的是切实的治国策略,其次,他们的权力具有至上性。
秦始皇的政治思想中有不少是阴阳家的成分,自己成了战国邹衍 的“五德终始说”;他所设的博士官中有大量儒生;他的思想中亦有道家的成分。总之,他博采众长,典型地体现了帝王政治思想的实用主义特色。
汉武帝,确立了儒家学说在政治上的独尊地位,也以统治之需博采众长。
唐太宗的政治思想以儒为主,杂以道、法。
第一节  秦始皇
一、秦始皇生平
皇帝,是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是政教合一的领袖。皇帝拥有法律制定权,行政决策权和军事指挥权,皇帝这个名称,在中国,是秦始皇最先确定,也是他最先使用的。皇帝,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意。
中国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起,到1911年宣统帝退位止,在2131年的时间内,共产生了230位皇帝。
中国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中国最末一个皇帝是宣统帝。
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清朝的康熙帝,在位62年。中国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明朝的明光宗,在位仅1个月。
秦始皇,名嬴政。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活了50岁。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22岁,举行了成年加冠典礼。提拔重用李斯,并确定了统一天下的决策。李斯与秦始皇的政治思想相近,主要特点是主张极端化的君主专制,崇尚文化专制和重刑主义。
二、政治思想
1.尊君
秉承法家传统,是以法治国主张的信奉者和实践者。
法治的特点之一是强化君主的权威,加强专制统治。
皇帝称号是帝王观念的确认,李斯认为群臣只是君主实现利与欲的工具,故要求君主实行政治独裁,使君主权威趋向绝对化。
为使江山永固,他把原六国富豪12万户,一律迁到首都咸阳附近,以便监督,控制。
2.中央集权思想
李斯使君权至上主义者,主张中央集权,是郡县制的最大倡导者。他策划制定了中央官制的地方郡县的政治体制,将秦始皇的集权思想提供了制度保障。
国家结构上实行皇权之下的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在中国首次实行了郡县制。全国分设36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或亭,乡下设里。郡设郡守,县设县令,乡有三老,亭有亭长,里有里宰。
官僚机构上设置三公九卿的官僚制。中央国家机关,设立了三公九卿之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个庞大完整的官僚体系,最高权力归皇帝所有。这是秦始皇的首创。

3.重刑主义的法治思想
尚武恃刑、轻罪重罚是先秦法家的主张之一,秦始皇秉承这一传统,力主严刑峻法。从及其严苛的秦律中可以看出来。
下令统一全国的法律制度。主要的是三大统一,即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是因为各诸侯国原来都各自拥有自己的货币,现在全国统一,货币必须一致。统一度量衡,是把原来秦国使用的度量衡,硬性推行到全国。统一文字,原来各诸侯国使用的文字不统一,现在规定官方文字一律使用小篆。当然,民间流行的仍然是秦隶。这三大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融合和社会的稳定,更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这是秦始皇对历史的一大贡献。
4.“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化专制思想
两人继承了商鞅和韩非的思想文化专制主张,并付诸实践。
李斯认为,君主切实独揽大权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天下臣民思想的一体化,统一的中央集权必然要求统一的思想。并建议采用强制性手段,将全国的思想文化统一到法家思想上来,对先秦以来的百家之学实行全面禁绝。
秦始皇因此大搞焚书坑儒运动,与此同时,要求人们以吏为师,从而真正实现思想文化的“一体化”。
第二节  汉武帝
一、汉武帝生平
汉武帝——刘彻 (前156-前87), 汉景帝之子,在位54年。
汉武帝曾接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采用法术、刑名加强统治。他曾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西汉与西域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派遣唐蒙至夜郎,在西南先后建立七郡;派遣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设置了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由此建成版图辽阔的统一国家。
二、独尊儒术
汉武帝之前,汉王采用黄老道学为指导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70余年,国力大争,社会繁荣。同时一些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地方分封势力与皇权的冲突成为及其严重的政治问题。意识形态领域思想的多元发展与几圈之间矛盾也日益冲突,表现在:一是知识分子的社会道路呈现多元倾向,他们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政治;二是在国家政治指导思想上出现了激烈的争论
汉武帝继位17岁,逐步重儒术,第一:起用儒生,其二:任用“俱好儒术”的窦婴为丞相,田   做太尉。他通过大量征用儒学之士,在政治上基本促成了崇儒的局面。
董仲舒解决了理论论证政治指导思想的转换,汉武帝为封建国家找到了较之黄老之学更为适合的政治理论,
他看到儒学的尊君、礼制等级和忠孝思想有助于维护君主的权威,儒家的德治教化则是束缚人们思想的重要手段。通过汉武帝的擢升,儒学终于有了官方身份,走向了与政权相结合的道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为了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制而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实行的专制政策,这一政策是由董仲舒提出的,被汉武帝采纳而施行。从此,儒学取得了唯我独尊的地位,并长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三、杂霸政治术
学者坚持自己的学术主张,政治家则追求实用。因此,虽然汉武帝独尊儒术,但是同样注重吸收其他思想成分,兼采百家,杂用王霸。其政治思想的特点:
1.求变
他所说的变主要是指从实际政治要求出发,根据不同情况做灵活的调整。

2.求治之本
在求治之本思想指导下,汉武帝所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学说,加强了思想专制,通过削藩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和个人呢专制统治,他认为强化君权就是对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维护。
历史经验:统治需有思想,思想统一才能治理统一,集权统治需有保障集权的思想理论和制度规范。
3.德刑兼用
汉武帝汲取了汉代儒学的德主刑辅的思想,把德治教化和刑暴惩罚作为维护君权不可或缺的两手。内重刑暴,外饰德化。在宣传上重视教化,在实际上则更重视刑罚。
德治:以仁为本,以礼为范,以吏为表率。引导人民安分守己,服从统治。社会基层利用乡、县三老等地方官宣传教化,在中央政府形成仁义道德宣化中心。
刑治:重刑酷法。以刑罚督责吏民是武帝治国的特点之一。
4.任贤
任贤的诀窍在于知人善任。
一是扩大征选人才数额,使地方荐才制度化和经常化,运用行政手段广招人才,给予任贤以制度保障;二是放宽选贤标准。

第三节  唐太宗与贞观时期的统治集团
一、唐太宗生平
唐太宗,名叫李世民(599年—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唐太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儒家之论,聚经国之才,同君臣之心。实现了政治修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贞观之治”。
其统治集团一是大都具有丰富的阅历和政治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二是集团君臣和谐,具有强韧的政治向心力。
二、贞观集团的基本政治主张
以儒家为主,同时吸收了道家和法家思想,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以隋亡为鉴,居安思危的思想
几个方面分析隋亡:一是奢侈无度;二是杜绝言路;三是用人不贤,小人掌权。隋亡之鉴紧密相连的是居安思危的思想。并为仁政德治提供了认识前提。
2.儒家仁政、民本思想
尊儒学,置弘文馆,崇孔师,设孔庙,封孔圣。
①仁政思想
尊儒家的“仁义”为最高治国原则,行仁义治国政策。即与民休息、刑罚宽平、轻摇薄赋、少兴土木。
②民本思想,承袭儒家传统重民思想
民为本:“君依于国,国依于民”。为君之道,先存百姓。
民为用:君舟民水。
3.清静无为思想
德的新解:“无为而治,德之上也”。
治国策略:志尚清静,即少扰民,慎刑罚,尚节俭。


4.以法为治的思想
①立法论:法要公平,“圣君任法不任智,任公不任私”。
法要稳定,法令不可数变,变法要慎重。
法要宽简,“用法务在宽简”。
②守法论:帝王带头守法。
③执法论:严格以法为治,明正赏罚,不避亲疏贵贱,“一断于律”。
三、贞观集团的治国策略
1.求谏纳谏
①重谏观:“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
②崇谏观:“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③纳谏观:纳谏如流。“恐人不言,导之使谏”。尽管他有时也听不进过分直率的谏言,但他一般能克制自己。
2.重农
以农为本是李世民治国的一项基本原则,推行了均田制和租庸调法
3.轻摇薄赋
唐太宗十分注意安定社会和发展经济,他说过:“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贞观政要.君道》)从“存百姓”出发,贞观之政务从“简静”。具体做法包括四个方面:“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4.重贤
①重才:“为正之要,惟在得人”。“政治之术,在于得贤”。
②选才:“贤能”为选才标准。
③用才:“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驭驾英才,推心待士”。
5.依法治国
一是建立完善的法制体系,二是以法治吏。严格治吏是唐太宗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之一
6.民族政策

第七章  汉唐道家的政治思想
老子以后,先秦道家逐渐形成两个派别:一是养住庄子学派,侧重阐发人性自然的人生哲学,批判现实社会政治,出世;另一为黄老学派,继承老子的道德自然本体和自然法则说,关注政治,积极主治,治国方略上兼采众家之长,杂用礼法,以“无为”为本,行有为之政,明显入世。
秦汉以法为治,崇尚法家学说,道家的政治思想在汉初找到了用武之地,汉初黄老道家与先秦老庄道家同出一源,治国方略有所不同:一是从批判儒墨到采儒墨之善;其二,老子之学虽抨击当政,批评世事有为,着眼点仍然在“治”;其三,继承发展了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并运用于社会治理中。
第一节  汉初黄老
汉初:高祖建汉,历经惠、吕、文、景直到武帝初年。陆贾的《新语》和《淮南子》
一、汉初黄老思想流行的社会背景
治臣来源于下层,以亡秦为鉴;经济凋敝,民众飘零,国基不稳;秦末农民战争使西汉处于内外交困的地位;秦始皇法家思想的恶劣影响。
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陆贾《新语》与中《无为》等篇
陆贾,约前240~前170,著有《楚汉春秋》和《新语》等。汉初思想家,政治家。提出“逆取顺守,文武并用”的统治方略,遂受命总结秦朝灭亡及历史上国家成败的经验教训,共著文12篇为《新语》。哲学上提出宇宙万物都是“天地相承,气感相应而成者”,反对神仙迷信思想,但也有圣人“承天诛恶”和天人感应的神秘思想。

相关话题/中国政治思想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66292.html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论  第一编 思想形成期   引 言 先秦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一章 商代、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二章 儒家的政治思想   第三章 道家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墨家的政治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04
  • 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78260.html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   说明:我们严格按照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六编。每一编都精心挑选名校考研真题(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以及经典常见考题,并予以详细解答。所选考题具有一定的代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04
  • 《中国政治思想史》(曹德本)考研笔记
    中国政治思想史导论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论(了解)一、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定位(一)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1.关于政治哲学问题就中国先秦的政治思想理论看,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浑然为一体。 天人合一是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其政治思想系统。在《大学》中作了精辟论述。2.关于社会 ...
    本站小编 网络资源 2015-07-04
  • 南开大学2000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政治思想史
    论述题(共四题,共100分) 1、评“刑名之术”(20分) 2、评“明君论”(20分) 3、论理学的政策思想(30分) 4、从汉代儒学 ...
    网络资源 免费考研网 2009-01-13
  • 南开大学1999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政治思想史真题
    1、邵公论饵谤的政治意义评析 (20分) 2、析贾谊总结秦朝二世而亡之历史教训的借鉴意义 (20分) 3、论华夷之辨的核心价 ...
    网络资源 免费考研网 2009-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