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超详细笔记(新闻与传播学考研必备)(10)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9-18

濠电姷鏁搁崑鐐哄垂閸洖绠伴柟缁㈠枛绾惧鏌熼崜褏甯涢柣鎾寸☉椤潡鎳滃妤婁邯閹﹢鎮╃紒妯煎帾闂佸壊鍋呯换鍕春閿濆鐓欑€规洖娲ら埢鍫⑩偓瑙勬礃缁秹骞忛崨鏉戞嵍妞ゆ挾鍠愰蹇涙⒒閸屾艾鈧嘲霉閸ヮ灛娑㈠礋椤愩倖娈惧銈嗗坊閸嬫挻銇勯锝囩疄濠碘剝鎮傞崺鈩冩媴閾忕懓骞€濠碉紕鍋戦崐鏍偋濡ゅ懏鍋¢柕鍫濇穿婵娊鏌℃径濠勬皑婵℃彃鐗撻弻锟犲礃閿濆懍澹曟繝鐢靛О閸ㄦ椽鏁冮姀鐘垫殾闁告繂瀚弳鍡涙煕閺囥劌澧繛鍫濈焸濮婃椽宕ㄦ繝鍌毿曟繛瀛樼矌閸嬨倕鐣峰ú顏勭伋闁哄倶鍎查~宥夋⒑鐟欏嫬鍔ら柣掳鍔庢禍鎼侇敃閵堝洨锛滃┑掳鍊曢崯顐﹀几閺冨牊鐓欏瀣閳诲牊顨ラ悙鏉戠伌妤犵偛娲、娆撳传閸曨亣鍩呴梻鍌氬€风粈渚€骞栭锕€纾圭憸鐗堝笚閸嬶繝寮堕崼姘珕妞ゎ偅娲熼弻銊╂偆閸屾稑顏�
2濠电姷鏁搁崑鐐哄垂閸洖绠扮紒瀣紩濞差亜惟闁冲搫顑囩粙蹇涙⒑閸︻厼鍔嬫い銊ユ瀹曠敻鍩€椤掑嫭鈷戦柛娑橈工婵箑霉濠婂懎浠辩€规洘妞介弫鎾绘偐瀹曞洤骞楅梻渚€娼х换鍫ュ磹閺嵮€妲堢憸鏃堝蓟閿濆鐒洪柛鎰典簼閸n厾绱撴担鍓插剰闁挎洦浜顐﹀磼閻愭潙娈愰梺鍐叉惈閸犳艾危閸楃偐鏀介柍钘夋娴滅偛顭胯椤ㄥ﹪寮€n剛纾藉ù锝夋涧婵倸霉濠婂棗鐓愬ǎ鍥э功閳ь剚绋掕摫濠殿垰顕槐鎺戔槈濮楀棗鍓辩紓鍌氱Т閿曘儲绌辨繝鍥舵晝闁靛牆鎷嬮弳顓㈡⒑閸撹尙鍘涢柛銊ョ埣瀹曟椽鍩€椤掍降浜滈柟杈剧稻绾埖銇勯敂鑲╃暤闁哄本绋戦埢搴ょ疀閺囩媭鍞圭紓鍌欑窔缂傛艾螞閸曨喚浜欓梻浣告啞濞诧箓宕㈣ぐ鎺戠;闁圭儤顨嗛埛鎴︽煕濠靛棗顏╅柍褜鍓欑紞濠囧箖闁垮缍囬柍鍝勫亞濞肩喎鈹戦瑙掔懓鈻斿☉銏″剹婵°倐鍋撻柍瑙勫灴閹晠骞撻幒鍡椾壕闁归棿绀侀柨銈呪攽閻樻彃鏋ゆ繛鍫滅矙閺岋綁骞囬浣叉灆闂佹悶鍊楅崰鎰崲濠靛鐒垫い鎺戝閻掓椽鏌涢幇顖涚《闁活厽顨呴埞鎴︻敊缁涘鐣堕梺缁橆殔缁绘帞鍒掗崼鐔风窞閻庯綆鍓涢鏇㈡⒑閻熼偊鍤熷┑顔炬暬瀵娊鍩¢崒婊咁啎闁荤姴娉ч崟顐紦547闂傚倸鍊风粈浣革耿闁秲鈧倹绂掔€n亞锛涢梺鐟板⒔缁垶鍩涢幒妤佺厱闁哄洦顨嗗▍鍛存煟韫囷絼閭柡宀嬬到铻栭悗锝庡亜椤忥拷4濠电姷鏁搁崑鐐哄垂閸洖绠扮紒瀣紩濞差亝鏅查柛銉㈡櫇椤︻垶姊洪悷閭﹀殶闁稿鍠栭崺銏ゅ籍閳ь剟濡甸崟顔剧杸闁规儳顕ˇ閬嶆⒑缁嬫鍎愰柟鐟版搐閻e嘲顫滈埀顒勩€侀弮鍫濆耿婵°倕鍟獮鎰版⒒閸屾瑧顦﹂柛姘儏椤灝顫滈埀顒€鐣烽鐑嗘晝闁靛繈鍨哄▓楣冩⒑闂堟侗妾у┑鈥虫喘閸┿垽寮崼鐔哄幍闂佺顫夐崝鏇㈡儍濞差亝鐓熼柣鏃堟敱鐠愶紕绱掓潏銊ョ瑲鐎垫澘瀚埀顒婄秵娴滅偞绂掗悡搴樻斀闁绘劘娉涚槐锕傛煕濡ゅ嫭鐝ǎ鍥э功閳ь剚绋掕摫濠殿垱鎸抽幃宄扳枎濞嗘垵鍩屾繛瀛樼矒缁犳牠寮诲☉銏犵疀闁稿繐鎽滈弫鏍⒑缁洘娅旂紒缁樼箞瀵鈽夊⿰鍛澑闂佹寧绻傞幊搴綖閳哄懏鈷戦柛娑橈功閹虫洜绱掓潏銊︾妤犵偛绻橀幃鈺冩嫚閼碱剦鍟嬮梻浣告啞娓氭宕归幎鍓垮洭鍩¢崨顔规嫼闁荤偞绋堥埀顒€鍘栨竟鏇㈡⒒娴e憡璐¢弸顏嗙磼閵娿劌浜圭紒顕呭幗瀵板嫰骞囬鐘插箻闂備礁鎼€氼剛鎹㈤幒鏃囧С闁圭ǹ绨烘禍婊堟煛閸ヮ煁顏堟倶閼碱兘鍋撳▓鍨珮闁稿锕ら锝囨崉鐞涒剝鐎婚梺璇″瀻閸忎勘鍊濆缁樻媴閻熼偊鍤嬬紓浣割儐閸ㄨ儻妫熷銈嗘尪閸ㄥ綊鎮為崹顐犱簻闁圭儤鍩婇弨濠氭倵濮樼偓瀚�40缂傚倸鍊搁崐椋庣矆娓氣偓钘濇い鏍ㄧ矌閻挾鈧娲栧ú銊х不閺冨牊鐓欓柟顖嗗苯娈堕梺宕囩帛濮婂綊骞堥妸銉建闁逞屽墰濞戠敻骞栨担鍛婄€柣搴秵娴滃爼鎮㈤崱娑欏仯闁搞儻绲洪崑鎾诲礂閸涱収妫滅紓鍌氬€峰ù鍥ㄣ仈閹间焦鍋¢柍鍝勬噹閽冪喓鈧厜鍋撻柛鏇ㄥ亞椤撴椽姊洪幐搴g畵婵炶尙濞€瀹曟垿骞樼紒妯诲劒闁荤喐鐟ョ€氼剟宕㈣ぐ鎺撯拺闁告繂瀚婵嬫煕鎼淬垹鐏╂俊鍙夊姇楗即宕奸悢鍝勫妇闂備胶纭堕崜婵喢洪弽顐ュС缂侇偄瀵梻鍌氬€风欢姘缚瑜嶈灋闁哄啫鍊婚惌鍡椕归敐鍫殙闁荤喐瀚堥弮鍫濆窛妞ゆ棁顫夌€垫牠姊绘担鍛婂暈濞撴碍顨婂畷銏ゆ寠婢跺棙鐎洪悗鍏夊亾闁告洦鍓涢崢閬嶆⒑閸濆嫬鏆為柟绋垮⒔婢规洟骞愭惔娑楃盎闂侀潧楠忕槐鏇€€傞懠顒傜<闁哄啫鍊搁弸娑欍亜閵忊剝绀嬮柟顔规櫊椤㈡洟锝為鐑嗘婵犵數鍋犻幓顏嗙礊閳ь剚銇勯銏╂█闁诡噯绻濋崺鈧い鎺戝閳锋帡鏌涚仦鎹愬闁逞屽厸缁瑩銆佸▎鎰瘈闁告洦鍓﹀ḿ鐔兼⒑閸撴彃浜濇繛鍙夌墱缁崵绱掑Ο闀愮盎闂佽宕樺▔娑㈩敁瀹€鍕厸濞达絽澹婇崕蹇斻亜椤撯剝纭堕柟椋庡█閸ㄩ箖宕楅崨顖涘瘻闂傚倷绶氶埀顒傚仜閼活垶宕㈤幖浣圭厾闁告劘灏欓崺锝呪攽閿涘嫭鏆柟顔界懇瀵爼骞嬮鐐搭啌濠电姵顔栭崰妤呮晝閳哄懎绀傛繛鎴炵椤洟鏌ㄥ┑鍡樺仾鐟滅増甯楅弲鏌ユ煕閳╁啰鎳呴柣鎾冲€搁—鍐Χ閸愩劎浠剧紒鐐緲缁夊墎鍒掗埡鍛亜缁炬媽椴搁弲婵嬫⒑闂堟稓澧曟繛璇х畵楠炲棝鏁愭径瀣ф嫼闂佸湱枪濞寸兘鍩ユ径瀣ㄤ簻闁挎棁顕у顕€鏌涢埞鎯т壕婵$偑鍊栫敮鎺楁晝閵壯€鍋撳鐐28缂傚倸鍊搁崐椋庢閿熺姴纾诲鑸靛姦閺佸鎲搁弮鍫㈠祦闁告劦鍠栫粻濠氭煕閹捐尙绐旈柍鐟扮箲缁绘繈濮€閿濆棛銆愬Δ妤婁簼閹稿啿鐣峰┑瀣窛閻庢稒岣块崢閬嶆⒑閸濆嫬鏆婇柛瀣尵缁辨帞鈧綆鍋呭畷宀€鈧鍣崑濠囧箖娴犲鍨傛い鎰╁灩楠炴垿姊绘担鍛婃儓婵炶绠戦~婵嬪Ω閳哄倸浠梺瀹犳〃鐠佹彃危閸儲鐓欓柣鎰靛墯缂嶆垿鏌熼崗鍏煎€愰柡灞界Х椤т線鏌涢幘鍗炲妤犵偛绻橀弫鎾绘晸閿燂拷1130缂傚倸鍊搁崐椋庣矆娓氣偓钘濇い鏍ㄧ矌閻捇鏌涢幘鑼槮闁搞劍绻堥弻銊╂偄閸濆嫅銏㈢磼閳ь剟宕掗悙瀵稿幈濠电偞鍨堕敃顐﹀绩缂佹ḿ绠鹃柛顐g箘閻掓悂鏌$仦绋垮⒉鐎垫澘瀚埀顒婄秵娴滄粓锝為崶顒佲拺闂侇偆鍋涢懟顖涙櫠妤e啯鐓欓柛鎴欏€栫€氾拷


第二节 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
早期对受众作用认识不足,“魔弹论”。 受众以各种形式的反馈向记者、编辑,向媒介的决策者们发出“指令”。 受众对新闻媒介最经常、最权威的评价就是对各种各样媒介的接触程度,即报纸的发 行量、电台节目的收听率、电视节目的收视率。 受众对新闻媒介的决定性影响: 1、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 表面看是由媒介负责人,编辑、记者决定的。长远看是受众决定的。 2、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 读者的文化底蕴决定了报纸的风格 3、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举措 4、受重视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 中国,王中的“读者需要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得以确认。对受众的真正重视 和尊重,是在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新闻媒介真正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后。中国的新 闻媒介从这时候开始了从以传者为中心到以受者为中心的过渡。

第三节 受众的特点
一、新闻媒介受众的特征
1、广泛性

33

这是指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 2、混杂性 受众在同为传媒受众这一点上是同一的,但他们彼此之间却又同时存在着很多明显的 个体差异。这既给新闻媒介满足受众需要带来了相当的难度,同时也为新闻传媒的发展的 多样性奠定了受众基础。 3、隐蔽性 在总体上,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来说,是不见面的,是一种笼统的、隐蔽的存在。

二、当代中国受众的群体信息需求变化
中国当代的社会改革是围绕着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同步展开的,即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从旧有的、封闭落后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开放的工业社会转型。 1、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受众表现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 变之心表现的尤为强烈 社会每时每刻都在涌现出新的事物和现象,同时,开放社会中受众与外界的联络和交往 变得越来越频繁。社会变革的深入和社会交往的增加,使外界环境变化与受众自身利益的联 系日益密切。 2、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 计划经济体制时政府是唯一的决策者。市场经济体制下决策主体多元化。 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信息需求的多元与分化 当代中国变革反映到社会结构上就是说从总体性社会向分化性社会转化。受众群体出现 了多元和分化的趋势。不同群体间,共同兴趣点减少,兴趣和信息要求分化,同时在各自不 同的方向上,出于各自不同的利益要求,表现出不同的但却是强烈的信息需求。

第四节 受众的细分
从不同角度出发有多种分类方式: (1)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可以分为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 这三者并非截然分开,而是彼此交叉的。 (2)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受众群体内部可以按照性别、年龄、职务、地域、教育水 平等再划分成不同的次属群体。 (3)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频率,可分为稳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 凡是比较习惯地、固定地接触和使用一定媒介的受众,称为稳定受众;反之,没有固 定习惯,只是偶尔接触媒介的称为不稳定受众。 (4)按照受众不同信息需求,可分为一般受众和特殊受众。 一般受众是指剔除特性差异和兴趣区别,对于新闻媒介的各种传播内容抱有一致的共 同需求。这些受众兴趣广泛,信息需求旺盛,但目的不是十分明确,信息需求的指向性比 较模糊。特殊受众与之相反,是基于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不同的兴趣,对 某类或某几类信息产生兴趣和响应信息需求。这类受众兴趣比较专一,对媒介接触目的明 确,信息需求指向鲜明。 是相对而言的,不仅是受众总体有一般与特殊之分,有时在同一受众群体内部也有一 般与特殊之别。 (5)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分为现实受众与潜在受众。 凡是已经却是接触、使用新闻媒介的受众,称为现实受众。凡是具备正常的媒介接触 能力,但还没有接触、使用媒介的受众称为潜在受众,即其具备成为媒介受众的可能性。 (6)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可分为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 新闻媒体的各个栏目,风格和内容是针对并满足某些相对比较固定、明确的传播对象, 即核心受众。它是媒体需要稳定和竭力争取的最重要的对象。在核心受众群体之外的称为边 缘受众。

第五节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以前基本上是一报二台格局(一家党报、一家广播电台、一家电视台)。现在各类媒 介数目增多,如此庞大的媒介群落和有限的社会受众群相映照,再加上越来越多的新闻媒 介正在步入市场,受众市场的严重分割势所必然。此外,随着现代社会转型,受众群体分 化与多元趋势越来越显著,群体细分化势必带来相关兴趣和信息需求分化,群体与群体间 共同兴趣的内涵越来越小,彼此信息需求的分野越来越明显。 重大转型:由“大众”走向“分众”。 总体上,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主要包括一家媒体的整体受众定位和媒体的各个分设栏 目、频道等方面的特定受众定位两部分内容。

34

定位要宽窄适度,范围适中: 外延越大,内涵越小。媒介受众定位过于宽泛,片面追求增加受众数量,不同程度出 现晚报日报化、小报大报化、专业报社会化、地方报纸全国化、专业电台综合化等倾向。 这种种做法 低俗化倾向。也不能过窄,媒介产品也是商品,毕竟是现代大众文化的一个有机构成部 分,太过“阳春白雪”,就失去了媒介产品的特性。从经济角度考虑,报纸发行量太少,广 播、电视节目的收听率、收视率太低,受众过少,广告商自然不愿投放广告,广告上不去, 媒介收入下降。 主要考虑四方面因素: 1、受众区域定位 2、受众职业和身份定位 3、受众的年龄定位 4、受众文化教育程度定位

第六节 受众的权利
一、知情权
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治知 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 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 知情权作为一个鲜明概念提出,世道 20 世纪 40 年代中期,特别是二战结束后。

二、表达权
表达权又称表达自由,是指“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以及特定行为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 包括言论自由、著作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 等”。 在新闻传播领域,主要是指新闻媒介的表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 权利和自由,对于受众而言,则进一步细化为受众在媒介上的表达权。 媒介表达自由和受众表达自由之间有时也面临较大的冲突,特别是在媒介资源相对有 限的现代社会中,这一矛盾已成为人民必须面对并设法解决的问题,否则便不可能维护真 正的新闻自由,也不可能真正维护受众的权利。

三、批评建议权与监督权
具体分为两部分—— 第一,手中通过和借助新闻媒介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公共领域内的部门和各项活 动依法行使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即受众借助媒介行使的舆论监督权。 第二,手中针对新闻媒介的活动所行使的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新闻媒介史观公共 利益,公众自然有权依法监督其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公共利益。

第七节 受众地位的新变化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传媒业开始走向市场,导致了整个传媒业从传者中心逐步转向 受者中心。 一、受者既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生产者、传播者 自媒体有 4A 元素:Anyone,Anywhere,Anytime,Anything. 二、受众从被动接受信息到按需主动搜索信息 三、受众从被传媒指导到传媒被受众指导

第十四章 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坚持新闻真实性\指导性\群众性\战斗性和党性原则,是我国新闻工作的五项基本原则。

第一节 新闻真实性
一、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看上去简单,但 实际复杂,因为:所有新闻报道都是经过选择的。这种选择有两个层 面的含义,一是新闻工作者必须从每时每刻变化的世界中选取极其有限的事实用以公开 传播;二是对选中的每一个事件还得再选择其中的部分事实公开传播。 1、新闻真实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5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一个事物的产生、发展、消亡都是在互相联系中展开 的。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中去抽取事实,而不是带着固定的观点到现实中 找例子,或者孤零零地表现一个事件。 《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报刊》:“对每日的时间给予真实的、全面的和理智的报道,并 将它们置于能显示其意义的前后联系之中。” 2、单个真实和整体真实 也成为围观真实和宏观真实。新闻真实性,不但要求每篇新闻都真实,而且通过连续 不断的新闻报道反映出整个现实的真实。不过有难度,特别是难以准确评估。 3、新闻真实和本质真实 “本质真实”的四种代表观点: 第一种:本质真实指的是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即应当做到事实的准确和本质的真实。 第二种:本质真实指的是全面反映情况。要客观全面公正。我们表彰光明面时要注意 到阴暗面,揭露阴暗面时要体现光明面的力量,这样才能接近和达到本质真实的要求。 第三种:本质真实指的是正确的立场。“本质的真实”是无产阶级新闻报道的特色。 第四种:本质真实指的是舍去假象、偶然性的事实,而必须报道真实、必然性的要求 上述提法是不恰当的,不科学的。 客观规律可以说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提供真实情况是走向真实的第一步,但真实 毕竟不等于真理。 第二种第三种涉及到了新闻的指导思想,思想方法和立场。正确的政治立场、指导思 想和思想方法无疑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分析事物。但我们不能以政治立场、思想方法的正确与 错误作为判断新闻报道真与假的标准。 第四种说法违法哲学常识。既然假象也是一种事实,只要我们不把它当作真相,为什 么报道出来就不真实呢?假象也是事物本质歪曲的反映。 “本质真实”不能成为新闻真实性的衡量标准。新闻报道的真与假只有一个标准:是 否符合客观真实存在。 4、事实与真相 事实不等于真相。“离我们最近的是真实,离我们最远的是真相”。

二、坚持新闻真实性的极端重要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最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新闻必须 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 李普曼:“准确对于报纸就如贞操对于妇女一样重要”。 我国新闻事业之所以要特别强调新闻真实性的原因: 1、坚持真实,才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2、只有跟坚持真实,才能坚持真理,我们的宣传报道才会有力量,人民才会跟着共产党走 3、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切实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使人民和党心连心 4、只有坚持真实,才能使我们的新闻事业取信于民,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 5、只有坚持真实,才能“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营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良 好国际氛围。

三、新闻失实主要表现
1、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2、添枝加叶,层层拔高 3、要件残缺,隐瞒事实 4、偷梁换柱,移花接木 5、因果不符 新闻失实就其性质来说可分为两种:故意性失实和非故意性失实。 非故意性失实,是指在采写编新闻过程中,作者并没有觉察到自己报道的事实与实际 情况不符。 故意性失实,是指明明知道自己所写的新闻与实际情况不符,却明知故犯,造成新闻 失实。 四、为维持新闻真实性不懈地努力 新闻失实近年来呈现如下特点和趋势: (1)新闻失实趋向常态 (2)故意性失实的比例增大 (3)新闻失实入侵公共领域

36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新闻失实现象有逐年加剧的趋势,这和传媒业竞争逐年激烈有 关。近几年来,对新闻真实性危害最大的是炒新闻。即无中生有,小题大做,以假乱真, 以耸人听闻的新闻混淆视听。

五、坚持唯物论,维护真实性
“合理想象”和“扩大宣传效果”是两种错误的新闻观点。 “合理想象”始于通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 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然而,新闻是事实的报 道,以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事实为依据,不允许以可能发生、将要发生的事实为“依据” 对新闻中的事实添油加醋,追求事实的“完美”,借以“扩大宣传效果”,不管是出于 天真的想法还是为弄虚作假做遁词,都是不能容许的。任何弄虚作假只有两种结果:一是立 即被揭穿,直接破坏党的宣传工作的声誉;一是人们暂时被迷惑,收到一时的效果,但是一 旦真相大白,人们就会更加失望和愤慨,还会对今后的宣传产生防范心理。实践证明:靠弄 虚作假来扩大宣传效果,其效果适得其反。要受到真正的宣传效果,唯一的办法是采取老老 实实的态度,坚持真理,坚持真实,才能赢得人心。

相关话题/新闻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史上最全面的上海大学新闻传播考研经验贴
    史上最全面的上海大学新闻传播考研经验贴 (强烈推荐打印出来) 前言:其实每一段日子都值得铭记。只是考研这段日子更特殊,也更深刻罢了。其实努力了就会有回报,这也应是考研人应有的信念吧。虽然付出有时也会和结果不成正比。所以我觉得考研是一场全能竞赛。比拼的不只是努力,更是毅力、体力、精力、智力的汇聚。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8
  • 2014西安交大新闻传播学440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4西安交大新闻传播学真题(回忆版)440 一、名解 1.涵化理论 2. 传播政治经济学 3.《男人、女人、讯息:人类传播概论》 4. 5.互动循环模式 二、简答 1. 2.怎样理解要有互联网模式思维 3. 三、论述 1.怎样看待标题党,举例说明 2. 四、材料 1.呼格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8
  • 烟台大学2015年新闻与传播专业考试真题
    烟台大学2015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考试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考试科目代码:334 报考专业名词: 新闻与传播 所用试卷类型:A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6分) 1、社会化媒体 2、新闻跳笔 3、视觉的美学强势选择 4、微内容 5、特稿 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10分) 1、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8
  • 2015-2014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真题
    2014传播学考研试题 711新闻传播理论 一、名词解释 1、舆论 2、新闻道德 3、信息环境 4、集合行为 5、社会责任理论 二、简答题 1、网络新闻舆论形成、演化的特点。 2、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的关系。 3、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网络传播的多媒体传播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4
  • 2015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真题
    2015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真题 334 一、名词解释: 解释性报道、议论性导语、系列报道、新闻发现力、现场观察 二、操作题: 1、写一个采访提纲关于利率下调 ; 2、改写标题复合型标题两个并列式标题一个 ; 3、改写消息公共稿类型的一个材料 ; 4、分析媒体选稿标准 是关于楚报的头版稿件分析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3
  • 2013名校新闻与传播专硕真题
    山东大学 上午334 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 1.传播过程的特征 材料是小明和小强电子邮件讨论国学问题。你来我往的回复。 2、美国性丑闻事件,一个人用自己的邮件列表发送给了大家,赶在了传统平媒前,另一个检察官把事件全文发表在互联网上,短时间内2000万人下载。分析这件事。 3、用相关传播理论分析马诺现象rd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2
  • 2011复旦大学等名校新闻传播考研真题
    2011年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基础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沉默的螺旋 2。知识沟假说 3。新闻专业理念 4。时务体新闻传播学,新闻 5。每周评论国内最 6。中国报学史 7。洋旗报新闻传 二,简答 1。宣传的七种策略新闻传播 2。大众媒介的受众分类 3。1927年国民党新闻统制的主要措施,其核心是什么? 4。简述邹韬奋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2
  • 厦门大学考研之中国新闻传播史(古代与近代部分)复习笔记总结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木铎:中国古代传播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媒介,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传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 唐代官方的新闻传媒:朝报、进奏院状、诏书、露布(中国古代特别是三国个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工具,主要用帛,也有用木版的,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1
  • 厦门大学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日本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1
  • 厦门大学考研备考《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全)
    《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全) 总论篇 1.《每日纪闻》 公告式的官方公报。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公元前59年古罗马,凯撒当选执政官后下令创设。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 是将每日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纪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质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1